当天发货Red Dot Design Yearbook 2017/2018德国红点工业年鉴

当天发货Red Dot Design Yearbook 2017/2018德国红点工业年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Red Dot Edition 编
图书标签:
  • 红点奖
  • 工业设计
  • 设计年鉴
  • 德国设计
  • 设计趋势
  • 产品设计
  • 创新设计
  • 设计参考
  • 视觉设计
  • 设计灵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铭心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Red Dot Edition
ISBN:9783899391930
商品编码:16950057203
包装:精装
丛书名: 红点设计年鉴
外文名称:Red Dot Design Yearbook
开本:12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2000
套装数量:4
正文语种

具体描述

Red Dot Design Yearbook 2017/2018 (Living + Doing + Working + Enjoying)

          《红点设计年鉴2017/2018》(四本/套)

出版:Red Dot Edition

定价:  760.00

语言:英语/德语

页数:约2000页,2500张彩图,1500个产品设计

装帧:精装

ISBN:9783899391930

出版时间:2017年7月

内容简介:

设计从业者和爱好者都应入手点的红点设计年鉴,每年的设计年鉴都从不同主题生动详尽地展示了设计界的新设计及其发展现状。《红点设计年鉴2017 / 2018(生活+制作+工作+享受)》以四本/套的形式为您生动诠释了当前的全球产品设计案例。

《红点设计年鉴2017/2018》包括生活、制作、工作、和享受共四册。这套书将生活与家居、制作活动与生活方式、工作与科技、休闲与娱乐结合在一起。获奖的产品展示了当前产品设计的发展、潜力和趋势,将您带进一个充满美观性和实用性的美妙世界。

设计专业人士、收藏家和设计爱好者的必备设计年鉴

红点奖年鉴早已不仅仅是单纯的年鉴系列,《红点设计年鉴2017 / 2018》是设计界的百科全书,为全世界的设计从业人员提供创意灵感,为各地的产品经理、市场经理及采购主管提供新产品信息,为全球的设计爱好者提供热门的产品设计资讯。

生活

-客厅和卧室

-家居 

-厨房 

-餐具和厨具 

-灯光和灯具 

-室内设计 

-城市设计和公共空间

制作 

- 园艺 

- 休闲、运动和游戏 

- 婴幼儿产品  

- 时装、生活方式及配饰  

- 手表及珠宝 

工作 

- 办公室 

- 工业及制作工艺  

- 暖气和空调技术  

- 生活科学及医药  

- 电脑及信息技术

享受

- 浴室、SPA和个人护理 

- 交通工具 

- 电子产品及相机 

- 通讯产品

目录:






------------------------以下来自本书实拍------------------------



正版防伪标(如上图)







































































德国红点设计大奖(Red Dot Design Award)历史与行业影响深度解析 图书名称: 德国红点设计大奖(Red Dot Design Award)历史与行业影响深度解析 图书简介: 本书旨在对全球最具声望和影响力的设计奖项之一——德国红点设计大奖(Red Dot Design Award)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的考察与剖析。我们不仅会追溯“红点”自1955年创立以来的发展脉络,更会深入探讨其在当代工业设计、品牌与传播设计以及概念设计领域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和产生的深远行业影响。 红点奖,素有设计界的“奥斯卡”之称,其奖项的授予标准和评审过程,代表了国际设计界对创新性、功能性、美学价值和社会责任的最高期许。本书将通过对历届获奖作品的宏观梳理,揭示不同历史时期设计思潮的演变轨迹,以及技术进步如何重塑了产品的形态与体验。 第一部分:红点奖的起源与演变:设计话语权的构建 本部分将详细阐述红点奖的诞生背景。1955年,红点奖的前身“莱茵河畔优秀工业设计展”在德国埃森的别墅工业设计中心(Haus Industrieform Essen)创立,彼时正值战后重建与“德国制造”品牌重塑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分析其早期目标:如何通过设立明确的设计标准,引导和规范新兴的工业产品设计,摆脱低质模仿,走向高质量、功能至上的设计哲学。 早期标准与德国工艺精神的融合: 探讨早期评审机制如何强调材料的合理运用、结构的技术严谨性以及人机工程学的考量。我们将引用彼时重要的设计理论和实践,来佐证红点奖如何成为德国“严谨、可靠”设计理念的传播者。 从区域性到国际化的飞跃: 详细记录红点奖在进入21世纪后,如何通过设立“产品设计”(Product Design)、“品牌与传播设计”(Brands & Communication Design)以及“设计概念”(Design Concept)三大主要竞赛单元,逐步扩大其国际影响力。这种结构性的变化,反映了设计范畴从纯粹的物质产品向服务体验和无形资产的拓展。 设计奖项生态中的定位: 将红点奖与其他国际主要设计奖项(如iF、IDEA)进行横向对比分析,重点阐述红点奖在评审侧重、获奖作品的商业化程度以及后续品牌授权策略上的独特性。 第二部分:评审标准背后的哲学:设计价值的量化与提炼 红点奖的权威性,很大程度上源于其严苛且透明的评审流程。本书将深入剖析其核心评审维度,这些维度远超简单的外观评价。 九大维度解构: 我们将详细拆解红点奖评审委员会(Red Dot Jury)通常考量的九个核心要素,包括创新程度、功能性、人体工程学、形式质量、耐用性、象征意义与情感价值、产品责任、视觉清晰度以及用户体验。每项指标都将辅以经典获奖案例进行佐证。 “设计概念”单元的先锋性: 重点分析“设计概念”单元,这是红点奖面向未来趋势的风向标。它如何捕捉新兴技术(如AI、生物科技、可持续材料)与设计思维的交叉点,并预测未来十年的设计方向?我们将通过分析近十年的概念奖作品,构建一套预测设计前沿的技术-设计矩阵模型。 评审团的构成与视角: 探究历年来评审团成员的背景多样性(跨越建筑师、工程师、策展人、设计师等),分析不同专业背景如何平衡美学的主观性与工程的客观性,从而确保评审结果的公信力。 第三部分:红点获奖作品对产业的驱动力分析 获得红点奖,尤其“至尊奖”(Best of the Best),对一个企业而言,往往意味着市场份额的显著增长和品牌形象的质的飞跃。本部分将从商业和市场传播的角度,分析红点标志(Red Dot Label)的实际效用。 从获奖到市场成功的转化路径: 通过对特定行业(如消费电子、交通工具、医疗器械)的深度案例研究,展示企业如何利用红点标识进行产品定位、市场营销和国际扩张。分析“红点认证”如何快速建立消费者信任,缩短购买决策周期。 设计策略的范式转移: 探讨“红点思维”如何影响企业的内部研发流程。获奖企业通常如何在产品概念初期就将设计质量标准植入研发体系?本书将展示一些企业内部设立的“红点预审机制”或“设计质量控制标准”。 可持续性与社会责任的体现: 近年来,红点奖对可持续设计和循环经济的关注日益增强。我们将分析那些在材料选择、能源效率、产品生命周期终结处理方面表现突出的获奖作品,展示设计奖项如何推动行业履行其环境责任。 第四部分:红点奖的全球化挑战与本土化实践 随着奖项影响力的扩大,红点奖必须应对全球设计文化的多样性挑战。 亚洲市场的崛起与影响: 详细分析自2010年以来,以中国、韩国、日本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在红点奖获奖数量上的显著增长。这种增长反映了亚洲制造业向设计驱动型经济转型的成功,同时也引发了关于文化语境差异下设计价值判断的讨论。 奖项的商业化悖论: 客观审视任何国际大奖都难以避免的商业运作。本书将以中立的视角,探讨评审费用、品牌授权模式对奖项纯粹性的潜在影响,以及组织方为维护公信力所采取的措施。 红点设计博物馆群的文化意义: 考察德国埃森和中国厦门设立的红点设计博物馆群,分析这些实体空间如何超越颁奖本身,成为全球设计交流、教育和文化体验的重要枢纽。 结论:设计未来的导航灯 本书最后将总结红点奖作为一种“设计标准制定者”的角色,在复杂多变的全球化时代,它如何继续引导人类对“优秀设计”的探索,以及我们应如何理解和利用这一权威平台,塑造更具人性化、更可持续的物质世界和体验未来。这不是一本简单的获奖作品集,而是一部关于设计标准、商业策略与文化变迁的深度研究报告。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坚信,好的设计能够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而“红点”就是这种理念的最好代言。这本年鉴的编排逻辑非常流畅,它似乎在引导读者进行一次由宏观趋势到微观细节的探索之旅。我最喜欢它将不同类别的产品放在一起对比阅读的方式,比如将医疗器械的精密性与日常家具的亲和力放在相邻的篇章中对比,能让人清晰地感受到设计语言的多样性和适应性。这些案例不仅仅展示了产品的外观,更重要的是,它们解读了设计决策背后的社会责任感和技术前瞻性。比如,关于无障碍设计的投入,简直让人肃然起敬,这说明顶尖设计师已经将同理心深度融入到创新的核心驱动力之中,这是比单纯追求商业成功更伟大的目标。

评分

对于一个非专业的设计师,比如我这样一个对美学和创新有着纯粹热爱的普通消费者来说,拥有这本年鉴更像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以及对世界前沿创意的把握。我发现,很多在当年看来还略显“超前”的概念产品,在几年后的今天已经悄然进入了我们的生活。这本年鉴就像是一个时间胶囊,记录了行业对于未来生活方式的集体想象和努力方向。翻阅时,我尤其留意了那些跨界合作的案例,看看不同领域的设计语言是如何碰撞出新的火花。这种多元化的视角对于拓宽视野极为重要。书中的文字介绍虽然专业,但描述性很强,即使是初次接触某个技术领域,也能通过图文并茂的解析,大致了解其核心价值。它的厚度本身就是一种诚意,是对过去一年设计成果的庄严致敬。

评分

拿到手后,我没有急着把它塞进书架,而是把它放在了我的工作台上,时不时地就想翻开看几眼。它不像那种读完就束之高阁的纯文学作品,它更像是一个“工具箱”或者“灵感库”。每一次翻阅,都会有新的发现,因为你的认知水平在不断变化,对同一件作品的理解深度也在加深。我特别喜欢它对“设计过程”的侧重,有些插图展示了原型制作的多个阶段,这对于理解一个看似简单的最终形态背后,经历了多少次的迭代和失败是至关重要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历史性”和“启发性”完美结合,它不仅记录了过去,更是在不动声色中塑造着你对未来创新的期待和要求。这种持续的阅读价值,才是它真正值回票价的地方。

评分

坦白说,我买这类年鉴的初衷,往往是希望能找到一些能跳出固有思维框架的“灵感火花”。而这本2017/2018年的特辑,在这一点上做得极其出色。它不是简单地展示“漂亮”的产品,而是深入挖掘了设计背后的“为什么”和“如何做”。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的时间,几乎是逐页精读,尤其关注那些在人机交互和可持续设计方面取得突破的作品。你会发现,很多我们认为已经走到尽头的品类,设计师们总能找到新的切入点。比如,在某类日常家用电器上,他们如何通过微小的结构调整,实现了能源效率的大幅提升,这背后体现的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和对用户使用场景的深刻洞察,是教科书也难以传授的。这本书的印刷质量也无可挑剔,照片的清晰度和色彩还原度极高,使得那些复杂的机械结构和精密的材质纹理都纤毫毕现,仿佛能透过纸张感受到实物的存在。

评分

这本厚重的年鉴拿到手里,首先就被它的质感震撼到了。封面设计简约却又不失力量感,那种特有的设计语汇,我想只有真正深入了解设计领域的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精妙。我一直对红点奖有着近乎朝圣般的敬意,它代表着工业设计的最高水准和未来的设计风向标。光是翻阅那些入选作品的目录,就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场全球顶尖设计的盛宴之中。每一页的排版都充满了设计感,色彩的运用拿捏得恰到好处,既专业又富有视觉冲击力。我特别欣赏它没有采用那种流水账式的罗列,而是通过精心挑选的案例,讲述了过去一年全球创新背后的故事。对于我们这些在设计行业摸爬滚打的人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本“参考书”,更像是一剂激发灵感的“强心针”。那些获奖作品背后所蕴含的创新思维、材料选择、用户体验的打磨,都值得我们反复揣摩,思考如何在自己的项目中融入这种前瞻性的理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