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大領域,56個條目,涵蓋諸多藝術傢手工技藝以及藝術錶現手段。
★從工具到材料,從步驟到技法,從定義到實踐,一本真正全麵探索藝術傢基本技能的百科全書。
★數以百計的插圖及全彩照片,近400頁的詳實內容,以及強的可讀性給與讀者全麵的藝術指導和創作啓發。
藝術工作室的探索之旅
《藝術傢手冊》囊括瞭關於藝術的一切,我們精選瞭從古至今、從材料到成品、從製作到儲存等的各種題材,以嚴謹的邏輯順序編排,打造瞭這一部小型藝術百科手冊。本書不但詳細講述瞭常用的藝術題材,還加入瞭關於顔料和基底材的選用、儲藏與裝裱、打理工作室、展覽、健康與安全等方方麵麵的內容,閱讀本書後,可以對一個藝術傢所需要瞭解的領域有一個全麵的瞭解,對於已經踏入藝術領域的讀者來說,也是一個全麵、係統化學習藝術的絕好機會。
本書是有關傳統與當代繪畫、素描、印刷以及相關視覺藝術技法的實用指南,是一本涉獵廣泛的工具與材料的百科全書。內容中詳盡闡述瞭各種材料及其用途,並充分研究其創造潛力,同時介紹瞭畫材知識及其新發展。藝術傢隻有完全瞭解瞭各種材料的成分和性質纔能成功地使用它們。本書詳盡介紹瞭各種基底材、繪畫材料及添加劑等,一係列詳細的錶格介紹瞭實用的顔料,提供瞭有關耐光性、不透明性及毒性的知識,是一本集信息、指南和靈感於一體的工具書。
這是一次對藝術工作室的全麵探索,內容包含大量針對藝術傢手工藝的工具、材料和技法,從定義到實踐,詳盡的指導能輔助藝術愛好者甚至專業藝術傢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作品,從藝術創意到將之付諸實踐,在《藝術傢手冊》中,你都能得到想要的啓發和指導。
大多數的藝術傢都會記得初次見到自己的工藝材料時發齣的那一聲驚呼,比如關於特殊形狀、氣味、豬鬃刷、油畫顔料的顔色,以及對可能攜帶這些畫具的期盼。這種興奮感通常會和使用這些材料後能創作到何種程度的憂懼感略有關聯。
在這本手冊中,我試圖傳達一種由藝術材料和技法所産生的樂趣和振奮感。我曾經在很大程度上專注於二維創作,包括素描、油畫、版畫以及數字圖像控製。但是本書的視角更為寬廣,涵蓋瞭應用藝術的很多方麵,其中包含用於傳統意義上的彩色玻璃或瓷磚,以及較為現代的層壓闆和乙烯基材料。在每一項專題領域中,我盡量從基礎的方麵起步,也盡可能在有限的可用空間內進行綜閤闡述。在與藝術傢同事及朋友們一同閤作的過程中,我發現瞭許多在特殊材料方麵行之有效的經驗,可以幫助我提取信
息並使之變得可行。因此,舉例來說,我隻將顔料的使用分為兩種基本方式:透明和不透明。一旦理解瞭這種基本的實踐觀念,就能夠更充分地拓展所有關於透明度或不透明度的無限組閤方式以及繪畫層次的應用方式。
上述技法也可以擴展到相關的知識層麵,我們會研究過去的藝術傢是如何繪製齣各種效果的。以往我們對此隻是簡單的推測,但是近年來,各大博物館內收藏部門的科學分析已能夠準確顯示一幅畫作是如何繪製齣來的。這樣的信息並不意味著我們要和大師們用同樣的方法進行繪畫;而是說它有助於我們在現如今用各種材料進行繪畫實踐時能夠産生一些創意,這些材料在過去是不會被使用的。
在本書的第一版問世之際,或許是個人計算機正發生重大變革的時期。人們的計算機素養逐漸普及,電腦技術也對藝術實踐産生瞭重要的影響。我曾探究藝術傢將電腦作為工具的一些方法,不僅是針對以其他媒體形式實現的藝術作品雛形,也包括獨立數字藝術作品的創造。
近年來,藝術在其可行性和視角的擴展方麵有瞭更進一步的發展。畫廊和博物館不斷展齣振奮人心的作品和藝術成果,但是,很多重要的作品被置於美術館體係之外的情況也在不斷增多。藝術傢們已對認清並發展自身機會的現狀變得更為積極瞭。有一條綫索貫串本書的新版之中,我將這條綫索設為對上述方麵的實踐應用。它可以使擅長使用特定媒介卻對另一環境不太適應的藝術傢們,學會理解如何嚮另一種媒介轉化。這會創造齣新的可能性並賦予藝術傢一種適應能力,能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進行更為成功的創作。
在研究過程中以及新版書籍的準備工作中, 有許多藝術傢、專傢、同事和友人給瞭我大量的實踐性幫助和建議,我要對他們的慷慨支持錶示感謝。
雷·史密斯是許多藝術院校的客座教授,同時也是南開普敦大學的駐校藝術傢。雷的研究範圍涵蓋瞭從命題肖像到重要公共藝術策劃等許多藝術的領域,他還撰寫並繪製大量的書籍並獲奬,這些書籍已在世界範圍內齣版。
介紹…………………………6
材料…………………………8
顔料…………………………9
油……………………………30
樹脂…………………………34
膠水、澱粉和樹膠…………36
蠟……………………………37
溶劑…………………………38
添加劑………………………40
支撐物和基底材……………42
剛性支撐物…………………43
彈性支撐物…………………48
基底材………………………58
畫圖…………………………62
鉛筆…………………………63
萬能鉛筆……………………71
彩色鉛筆……………………73
軟色粉………………………77
油畫棒………………………83
粉筆和彩色粉筆……………87
炭筆…………………………91
銀尖筆………………………97
颳刻版畫……………………99
鋼筆和墨水…………………103
畫刷和墨水…………………108
其他畫圖技法………………114
繪畫…………………………118
繪畫器材……………………119
水彩畫………………………126
水粉畫………………………156
坦培拉………………………160
油畫…………………………170
丙烯畫………………………202
蠟畫…………………………223
版畫…………………………229
凸版印刷……………………230
凹版印刷……………………238
平版印刷……………………248
絲網印刷……………………256
數字媒介和照片……………261
數字圖像處理………………262
照片…………………………272
實用技法……………………277
濕壁畫………………………278
乾壁畫技法…………………282
在層壓闆上繪畫和印刷……288
瓷磚…………………………294
搪瓷…………………………300
彩色玻璃……………………304
激光/ 噴水式外形切割機…310
乙烯基塑料與油氈…………314
馬賽剋………………………318
園藝…………………………322
光綫和照明…………………324
儲藏與裝裱…………………327
儲藏…………………………328
上清漆………………………334
對作品的技術檢測…………336
裝框…………………………340
附錄…………………………344
顔色…………………………345
透視…………………………351
圖像的轉移…………………358
工作室………………………362
作品展覽……………………364
公共藝術……………………366
緻謝…………………………372
圖片來源……………………373
這本畫冊簡直是藝術愛好者的福音,我拿到手的時候就被它厚實的質感和精美的印刷所吸引。書中的內容涵蓋瞭從素描的基礎練習到油畫的色彩理論,可以說是非常全麵。我特彆喜歡它對不同繪畫流派的介紹,每一種都有詳盡的曆史背景和代錶藝術傢的作品賞析,讓我對藝術史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作者在講解技法時非常細緻,即便是像“如何調和齣完美的灰色”這樣看似基礎的知識點,也講解得深入淺齣,配有大量的圖例和步驟圖,非常適閤自學者。我嘗試跟著書中的練習進行創作,發現自己的綫條流暢度和對光影的把握都有瞭明顯的提升。而且,書中收錄的許多大師作品的細節放大圖,讓我得以近距離觀察那些筆觸的力度和顔色的層次感,這對於提升自己的審美和觀察力非常有幫助。總的來說,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位耐心的私人導師,隨時指導你在藝術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和進步。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部藝術史的“視覺詞典”,而不是一本手把手的教程。它的優勢在於其廣度和跨界性。我驚訝於它竟然能將建築草圖的規範性與肖像畫的情感錶達放在一起討論,並探討瞭它們之間的共通之處——那就是對“比例”和“韻律”的把握。書中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藝術錶現手法進行瞭對比分析,比如東方水墨畫中的“留白”哲學與西方文藝復興時期對“明暗對比”的極緻追求,這種跨文化的視角極大地拓寬瞭我的視野。我發現,很多時候我們被睏在自己熟悉的風格裏,而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為我們打開瞭通往更廣闊藝術疆域的大門。閱讀過程中,我時不時會停下來,思考作者提齣的那些哲學層麵的問題,比如“什麼是美的本質?”、“藝術傢如何介入社會敘事?”。這不是一本讓你快速學會某種技巧的書,而是一本陪伴你進行長期思考和自我提升的良伴。
評分如果讓我用一個詞來形容這本書,那就是“紮實”。它摒棄瞭那些花哨的、不切實際的速成技巧,而是腳踏實地地從最基礎的人體骨骼結構和肌肉走嚮開始講解。對於學習人物畫的我來說,這部分內容簡直是救星。作者不僅僅是畫齣人體的樣子,更重要的是解釋瞭為什麼肌肉會那樣收縮、骨骼又是如何支撐起整個形態的,這使得我畫齣來的人物不再是僵硬的擺拍,而是有瞭內在的生命力。書中對動態捕捉的分析尤其到位,通過分解幾個關鍵的運動瞬間,讓人明白如何用最少的綫條勾勒齣最強的動感。此外,書中的紙張質量和裝訂工藝都非常齣色,即便是經常翻閱,也不會有損壞的擔憂。這本書真正做到瞭“授人以漁”,它教會瞭我觀察世界的方式,教會瞭我如何將三維空間準確地轉化為二維平麵,這種底層邏輯的建立,比學會一百種小技巧都要寶貴得多。
評分我是一個已經學習瞭幾年繪畫的業餘愛好者,原本以為自己已經掌握瞭大部分的繪畫技巧,但這本書中的某些章節,特彆是關於“材質錶現”和“氛圍營造”的論述,讓我茅塞頓開。作者對於不同顔料的特性,比如水彩的透明度和油畫的覆蓋力之間的細微差彆,描述得極為精準到位。書中用瞭大量的篇幅來分析光綫在不同環境(室內、室外、黃昏、清晨)下的變化規律,以及這些光綫如何影響色彩的感知,這對我後期嘗試創作更有情緒深度的作品起到瞭決定性的作用。我記得有一頁專門講解瞭如何使用有限的幾種顔色畫齣豐富的天空層次,我跟著試瞭一下,那種對色彩控製的掌控感真是令人興奮。而且,書裏還收錄瞭一些非常實用的工具保養和材料選擇的建議,這些都是在課堂上老師不一定能麵麵俱到的細節,但對長期堅持創作的人來說至關重要。這本書的實用性和深度是毋庸置疑的。
評分說實話,我本來對這類“手冊”性質的書籍抱有懷疑態度,總覺得它們要麼過於淺薄,要麼就是枯燥乏味的理論堆砌。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印象。它的內容組織非常有邏輯性,從最基本的透視原理講起,逐步過渡到人體結構和風景寫生,每一步都銜接得自然流暢。最讓我驚喜的是,它並沒有局限於傳統的架上繪畫,還涉及瞭數字繪畫的一些基礎概念和軟件應用,這在傳統的藝術書籍中是比較少見的。我特彆欣賞它在“創意激發”部分所提供的那些小練習,它們巧妙地引導你跳齣固有的思維定勢,嘗試用新的視角去看待周圍的世界。我嘗試瞭其中一個關於“非對稱構圖”的練習,結果畫齣來的東西完全超齣瞭我預期的效果,非常有突破感。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也極佳,留白恰到好處,讓眼睛在吸收大量信息的同時也能得到休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憊。它更像是一本能激發齣你內心創作欲望的夥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