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K 艺术家手册

DK 艺术家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雷·史密斯 著,刘婷婷 译
图书标签:
  • 艺术指导
  • 绘画技巧
  • 设计
  • 创意
  • 插画
  • 色彩
  • 构图
  • 艺术教程
  • DK出版社
  • 艺术参考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人天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ISBN:9787805019581
商品编码:13841312730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7-06-01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9大领域,56个条目,涵盖诸多艺术家手工技艺以及艺术表现手段。

  ★从工具到材料,从步骤到技法,从定义到实践,一本真正全面探索艺术家基本技能的百科全书。

  ★数以百计的插图及全彩照片,近400页的详实内容,以及强的可读性给与读者全面的艺术指导和创作启发。

     艺术工作室的探索之旅

  《艺术家手册》囊括了关于艺术的一切,我们精选了从古至今、从材料到成品、从制作到储存等的各种题材,以严谨的逻辑顺序编排,打造了这一部小型艺术百科手册。本书不但详细讲述了常用的艺术题材,还加入了关于颜料和基底材的选用、储藏与装裱、打理工作室、展览、健康与安全等方方面面的内容,阅读本书后,可以对一个艺术家所需要了解的领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于已经踏入艺术领域的读者来说,也是一个全面、系统化学习艺术的绝好机会。

  本书是有关传统与当代绘画、素描、印刷以及相关视觉艺术技法的实用指南,是一本涉猎广泛的工具与材料的百科全书。内容中详尽阐述了各种材料及其用途,并充分研究其创造潜力,同时介绍了画材知识及其新发展。艺术家只有完全了解了各种材料的成分和性质才能成功地使用它们。本书详尽介绍了各种基底材、绘画材料及添加剂等,一系列详细的表格介绍了实用的颜料,提供了有关耐光性、不透明性及毒性的知识,是一本集信息、指南和灵感于一体的工具书。

  这是一次对艺术工作室的全面探索,内容包含大量针对艺术家手工艺的工具、材料和技法,从定义到实践,详尽的指导能辅助艺术爱好者甚至专业艺术家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作品,从艺术创意到将之付诸实践,在《艺术家手册》中,你都能得到想要的启发和指导。


内容简介

  大多数的艺术家都会记得初次见到自己的工艺材料时发出的那一声惊呼,比如关于特殊形状、气味、猪鬃刷、油画颜料的颜色,以及对可能携带这些画具的期盼。这种兴奋感通常会和使用这些材料后能创作到何种程度的忧惧感略有关联。

  在这本手册中,我试图传达一种由艺术材料和技法所产生的乐趣和振奋感。我曾经在很大程度上专注于二维创作,包括素描、油画、版画以及数字图像控制。但是本书的视角更为宽广,涵盖了应用艺术的很多方面,其中包含用于传统意义上的彩色玻璃或瓷砖,以及较为现代的层压板和乙烯基材料。在每一项专题领域中,我尽量从基础的方面起步,也尽可能在有限的可用空间内进行综合阐述。在与艺术家同事及朋友们一同合作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许多在特殊材料方面行之有效的经验,可以帮助我提取信

息并使之变得可行。因此,举例来说,我只将颜料的使用分为两种基本方式:透明和不透明。一旦理解了这种基本的实践观念,就能够更充分地拓展所有关于透明度或不透明度的无限组合方式以及绘画层次的应用方式。

  上述技法也可以扩展到相关的知识层面,我们会研究过去的艺术家是如何绘制出各种效果的。以往我们对此只是简单的推测,但是近年来,各大博物馆内收藏部门的科学分析已能够准确显示一幅画作是如何绘制出来的。这样的信息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和大师们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绘画;而是说它有助于我们在现如今用各种材料进行绘画实践时能够产生一些创意,这些材料在过去是不会被使用的。

  在本书的第一版问世之际,或许是个人计算机正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人们的计算机素养逐渐普及,电脑技术也对艺术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曾探究艺术家将电脑作为工具的一些方法,不仅是针对以其他媒体形式实现的艺术作品雏形,也包括独立数字艺术作品的创造。

  近年来,艺术在其可行性和视角的扩展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画廊和博物馆不断展出振奋人心的作品和艺术成果,但是,很多重要的作品被置于美术馆体系之外的情况也在不断增多。艺术家们已对认清并发展自身机会的现状变得更为积极了。有一条线索贯串本书的新版之中,我将这条线索设为对上述方面的实践应用。它可以使擅长使用特定媒介却对另一环境不太适应的艺术家们,学会理解如何向另一种媒介转化。这会创造出新的可能性并赋予艺术家一种适应能力,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进行更为成功的创作。

  在研究过程中以及新版书籍的准备工作中, 有许多艺术家、专家、同事和友人给了我大量的实践性帮助和建议,我要对他们的慷慨支持表示感谢。


作者简介

  雷·史密斯是许多艺术院校的客座教授,同时也是南开普敦大学的驻校艺术家。雷的研究范围涵盖了从命题肖像到重要公共艺术策划等许多艺术的领域,他还撰写并绘制大量的书籍并获奖,这些书籍已在世界范围内出版。


内页插图

目录

介绍…………………………6

材料…………………………8

颜料…………………………9

油……………………………30

树脂…………………………34

胶水、淀粉和树胶…………36

蜡……………………………37

溶剂…………………………38

添加剂………………………40

支撑物和基底材……………42

刚性支撑物…………………43

弹性支撑物…………………48

基底材………………………58

画图…………………………62

铅笔…………………………63

万能铅笔……………………71

彩色铅笔……………………73

软色粉………………………77

油画棒………………………83

粉笔和彩色粉笔……………87

炭笔…………………………91

银尖笔………………………97

刮刻版画……………………99

钢笔和墨水…………………103

画刷和墨水…………………108

其他画图技法………………114

绘画…………………………118

绘画器材……………………119

水彩画………………………126

水粉画………………………156

坦培拉………………………160

油画…………………………170

丙烯画………………………202

蜡画…………………………223

版画…………………………229

凸版印刷……………………230

凹版印刷……………………238

平版印刷……………………248

丝网印刷……………………256

数字媒介和照片……………261

数字图像处理………………262

照片…………………………272

实用技法……………………277

湿壁画………………………278

干壁画技法…………………282

在层压板上绘画和印刷……288

瓷砖…………………………294

搪瓷…………………………300

彩色玻璃……………………304

激光/ 喷水式外形切割机…310

乙烯基塑料与油毡…………314

马赛克………………………318

园艺…………………………322

光线和照明…………………324

储藏与装裱…………………327

储藏…………………………328

上清漆………………………334

对作品的技术检测…………336

装框…………………………340

附录…………………………344

颜色…………………………345

透视…………………………351

图像的转移…………………358

工作室………………………362

作品展览……………………364

公共艺术……………………366

致谢…………………………372

图片来源……………………373

 
艺术的殿堂:通往视觉表达的无限可能 一部献给所有渴望探索与精进技艺的创作者的权威指南 在浩瀚的艺术领域中,技艺的掌握与创意的迸发,如同光与影,缺一不可。我们深知,每一位心怀热忱的艺术家,无论其处于初学者的探索阶段,还是资深人士的精进之时,都迫切需要一本内容详实、体系完备、且具有高度实践指导性的参考书。这本《艺术的殿堂》,正是在这样的需求下,应运而生。它并非简单的技巧罗列,而是一部深度挖掘艺术语言核心、系统梳理创作流程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本书的宗旨,在于搭建一座坚实的桥梁,连接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帮助读者从根本上理解艺术创作的内在规律,从而实现技法的自由驾驭与风格的独立确立。我们拒绝空泛的理论说教,专注于提供可操作、可验证的知识体系,确保每一页的阅读都能转化为实际的进步。 --- 第一篇:艺术基础的深度剖析——奠定不可动摇的根基 艺术的表达,首先依赖于对视觉元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深刻理解。本篇将带领读者深入探究构成一切视觉艺术的基石。 第一章:光影的本质与透视的科学 光线是塑造形态与情感的关键。本章详尽解析自然光与人工光在不同环境下的特性,如何捕捉和再现光线的微妙变化,是理解体积感和空间深度的核心。我们不仅教授基础的三大调子(高光、中间调、投影),更深入讲解边缘光、反光等高级光影处理技巧,助你告别平面化的处理方式。 透视学并非枯燥的数学公式,而是空间感的构建之道。本章以严谨的逻辑,系统讲解焦点透视、两点透视乃至多点倾斜透视的实际应用。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读者将学会如何在复杂的场景中精准定位消失点,构建出富有深度和稳定性的画面空间。特别收录了“环境光对透视的影响”这一高级议题,以应对摄影和写生中常遇到的视觉错位问题。 第二章:色彩学的革命性重构 色彩是情感的直接载体。本书对传统色彩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现代化阐释,摒弃陈旧的色彩环,聚焦于色彩在现实中的表现规律。 感知与生理基础: 探讨人眼对色彩的感知机制,理解“色彩偏移”的成因。 色相、明度、纯度的精细调控: 详细阐述如何通过微小的明度变化来控制画面的重量感,如何利用纯度的对比制造视觉焦点。 复杂环境下的色彩处理: 重点解析环境色对物体表面的影响、色彩的相互渗透,以及如何通过“冷暖对比”而非简单的“互补色”来激发画面的生命力。我们提供了针对油画、水彩、数字绘画等不同媒介的色彩混合与叠加的最佳实践方案。 第三章:构图的秩序与叙事力量 构图是画面的骨架,决定了信息的传达效率。本篇摒弃了教条式的“三分法”讲解,转而探讨构图背后的心理学原理。 我们分析了引导线、视觉路径、平衡与非平衡(动态构图)的运用。通过对古典大师作品与现代优秀设计案例的拆解,读者将学会如何利用“负空间”来增强主体,如何通过比例关系来控制画面的节奏感和情感基调。从单幅作品的内部平衡到系列作品的整体布局,本书提供了全方位的构图策略。 --- 第二篇:媒材的精湛驾驭——从工具到表达的飞跃 艺术家的语言,需要媒介作为载体。本篇聚焦于不同主流艺术媒介的操作技术,强调工具的理解与驾驭如何服务于创意表达。 第四章:传统绘画的技法深度挖掘(油画与丙烯) 针对油画与丙烯,我们提供了从准备画布到最终光油封层的全流程指导。 油画的层次构建: 详细阐述“薄画法”与“厚涂法”的适用场景,以及如何通过底层的调色和晕染来控制画面质感。重点探讨了中层“结皮层”的控制,避免开裂和混浊。 笔触的语言学: 如何通过不同笔锋的运用,表现出木材的粗粝、丝绸的光滑、皮肤的细腻等不同材质。分析了列宾、塞尚等大师的笔触风格及其背后的技术逻辑。 媒介的优化使用: 调和剂、松节油、催干剂的精确配比,以及如何利用这些介质来调整颜料的流动性与干燥时间,以适应快速写生或精细描绘的需求。 第五章:水性媒介的透明与流动(水彩与墨韵) 水彩的魅力在于其不可逆转的透明性和流动性。本书强调对“水”的控制力。 湿画法与干画法的精妙结合: 如何在同一张纸上,通过对纸张湿度的精确把控,实现平涂的均匀与边缘的自然过渡。 留白艺术: 探讨如何巧妙地利用纸张本身的白色作为高光和亮部,以及如何通过谨慎的清洗(Lift-off)技巧来修复或强调细节。 墨的层次与肌理: 针对水墨和水性墨水,分析如何通过控制水的稀释度,创造出丰富的“飞白”和“渗化”效果,使画面具有东方水墨的韵味。 第六章:数字绘画的高效流程管理 在现代创作环境中,数字工具是不可或缺的。本章侧重于如何利用软件特性,高效地实现传统艺术的视觉效果。 图层管理的艺术: 不仅仅是堆叠,而是如何利用“分组”、“非破坏性编辑”和“蒙版”来确保创作流程的灵活性和可回溯性。 笔刷的定制与运用: 如何创建或修改笔刷,使其模仿油画的厚重感、水彩的渗透性或素描的颗粒感。重点解析笔刷压力、倾角和形状动态的设置,以模拟手绘的自然变化。 色彩管理与输出: 讲解色彩空间(sRGB与CMYK)的转换原理,确保屏幕上的色彩能最大程度地还原到打印或展示介质上。 --- 第三篇:形态与人类的描绘——观察与再现的挑战 人物与生物的描绘,是检验一位艺术家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尺。本篇聚焦于动态捕捉、解剖学理解以及情感的注入。 第七章:人体结构学的实用解读 我们避免了冗长乏味的骨骼肌肉名称堆砌,转而采用“结构简化法”和“体积块面法”来理解人体。 骨骼的框架与动态重心: 如何用最简单的几何体块来确定人物的姿态和平衡点。重点解析S形曲线与C形曲线在表现动态时的作用。 肌肉的群组与张力表现: 关注肌肉的“起止点”和“拉伸状态”,而非单个肌肉的精确描绘。通过对不同年龄、性别和体态的分析,学习如何用光影和形体变化来暗示肌肉的紧张或松弛。 头像与五官的精确比例: 详尽讲解标准头部比例(如“三庭五眼”),并深入探讨不同人种、年龄段的特征偏差,以及如何通过细微调整来塑造角色的个性和情绪。 第八章:动态速写与瞬间的捕捉 速写是连接观察与绘画的核心技能。本章训练的是“看”与“落笔”同步的能力。 动作的抽象与简化: 学习如何捕捉人物动作中最具代表性的“力线”(Line of Action),并迅速将其转化为画面语言。 时间感与节奏的传达: 通过练习不同速度下的速写,训练大脑对信息筛选的能力,确保在短时间内抓住人物的神韵而非细节的堆砌。 环境中的人物: 如何将人物置于复杂环境中,并通过环境的参照物来确认人物的比例和空间位置,避免人物“漂浮”或“比例失调”的问题。 --- 第四篇:风格的提炼与作品的完成——从技工到艺术家的蜕变 掌握了工具与技术,下一步便是形成独一无二的艺术声音。 第九章:纹理与材质的真实再现 现实世界是丰富多样的,艺术作品的深度往往体现在对材质的逼真或风格化的处理上。 金属与玻璃的光学特性: 深入解析金属表面的镜面反射、漫反射和散射光,以及玻璃的折射与穿透效果。 有机物体的表现: 如皮革的褶皱、织物的纤维感、皮肤的毛孔与纹理,讲解如何运用笔触的疏密和色彩的微小差异来模拟这些触感。 风格化的纹理处理: 探讨如何根据整体艺术风格(例如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对真实纹理进行夸张或简化,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 第十章:作品的叙事深化与最终打磨 一件成功的作品,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核心信息。 情感的注入: 探讨如何通过光线的选择(例如,是选择戏剧性的聚光灯还是柔和的自然光),来引导观众进入特定的情绪氛围。 主题的表达: 学习如何将看似无关的元素巧妙地融入画面,形成符号学上的意义关联,深化作品的内涵。 收尾的艺术: 作品完成的关键往往在于最后一步的“克制”。讲解何时停止添加细节,何时应强化对比,何时需要进行统一的“色调调整”(Glazing/Varnishing),以确保画面在整体上达到和谐与统一的最高水准。 《艺术的殿堂》是一场持续的自我挑战与技艺升级之旅。我们相信,通过对这些基础原理的彻底理解和反复实践,每一位阅读者都能将内心的灵感,转化为具有穿透力和持久生命力的视觉杰作。它不是终点,而是您通往卓越艺术境界的起点。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部艺术史的“视觉词典”,而不是一本手把手的教程。它的优势在于其广度和跨界性。我惊讶于它竟然能将建筑草图的规范性与肖像画的情感表达放在一起讨论,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共通之处——那就是对“比例”和“韵律”的把握。书中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手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比如东方水墨画中的“留白”哲学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对“明暗对比”的极致追求,这种跨文化的视角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被困在自己熟悉的风格里,而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通往更广阔艺术疆域的大门。阅读过程中,我时不时会停下来,思考作者提出的那些哲学层面的问题,比如“什么是美的本质?”、“艺术家如何介入社会叙事?”。这不是一本让你快速学会某种技巧的书,而是一本陪伴你进行长期思考和自我提升的良伴。

评分

这本画册简直是艺术爱好者的福音,我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厚实的质感和精美的印刷所吸引。书中的内容涵盖了从素描的基础练习到油画的色彩理论,可以说是非常全面。我特别喜欢它对不同绘画流派的介绍,每一种都有详尽的历史背景和代表艺术家的作品赏析,让我对艺术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者在讲解技法时非常细致,即便是像“如何调和出完美的灰色”这样看似基础的知识点,也讲解得深入浅出,配有大量的图例和步骤图,非常适合自学者。我尝试跟着书中的练习进行创作,发现自己的线条流畅度和对光影的把握都有了明显的提升。而且,书中收录的许多大师作品的细节放大图,让我得以近距离观察那些笔触的力度和颜色的层次感,这对于提升自己的审美和观察力非常有帮助。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耐心的私人导师,随时指导你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进步。

评分

我是一个已经学习了几年绘画的业余爱好者,原本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大部分的绘画技巧,但这本书中的某些章节,特别是关于“材质表现”和“氛围营造”的论述,让我茅塞顿开。作者对于不同颜料的特性,比如水彩的透明度和油画的覆盖力之间的细微差别,描述得极为精准到位。书中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分析光线在不同环境(室内、室外、黄昏、清晨)下的变化规律,以及这些光线如何影响色彩的感知,这对我后期尝试创作更有情绪深度的作品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我记得有一页专门讲解了如何使用有限的几种颜色画出丰富的天空层次,我跟着试了一下,那种对色彩控制的掌控感真是令人兴奋。而且,书里还收录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工具保养和材料选择的建议,这些都是在课堂上老师不一定能面面俱到的细节,但对长期坚持创作的人来说至关重要。这本书的实用性和深度是毋庸置疑的。

评分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那就是“扎实”。它摒弃了那些花哨的、不切实际的速成技巧,而是脚踏实地地从最基础的人体骨骼结构和肌肉走向开始讲解。对于学习人物画的我来说,这部分内容简直是救星。作者不仅仅是画出人体的样子,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肌肉会那样收缩、骨骼又是如何支撑起整个形态的,这使得我画出来的人物不再是僵硬的摆拍,而是有了内在的生命力。书中对动态捕捉的分析尤其到位,通过分解几个关键的运动瞬间,让人明白如何用最少的线条勾勒出最强的动感。此外,书中的纸张质量和装订工艺都非常出色,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会有损坏的担忧。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它教会了我观察世界的方式,教会了我如何将三维空间准确地转化为二维平面,这种底层逻辑的建立,比学会一百种小技巧都要宝贵得多。

评分

说实话,我本来对这类“手册”性质的书籍抱有怀疑态度,总觉得它们要么过于浅薄,要么就是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砌。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印象。它的内容组织非常有逻辑性,从最基本的透视原理讲起,逐步过渡到人体结构和风景写生,每一步都衔接得自然流畅。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并没有局限于传统的架上绘画,还涉及了数字绘画的一些基础概念和软件应用,这在传统的艺术书籍中是比较少见的。我特别欣赏它在“创意激发”部分所提供的那些小练习,它们巧妙地引导你跳出固有的思维定势,尝试用新的视角去看待周围的世界。我尝试了其中一个关于“非对称构图”的练习,结果画出来的东西完全超出了我预期的效果,非常有突破感。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极佳,留白恰到好处,让眼睛在吸收大量信息的同时也能得到休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惫。它更像是一本能激发出你内心创作欲望的伙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