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大领域,56个条目,涵盖诸多艺术家手工技艺以及艺术表现手段。
★从工具到材料,从步骤到技法,从定义到实践,一本真正全面探索艺术家基本技能的百科全书。
★数以百计的插图及全彩照片,近400页的详实内容,以及强的可读性给与读者全面的艺术指导和创作启发。
艺术工作室的探索之旅
《艺术家手册》囊括了关于艺术的一切,我们精选了从古至今、从材料到成品、从制作到储存等的各种题材,以严谨的逻辑顺序编排,打造了这一部小型艺术百科手册。本书不但详细讲述了常用的艺术题材,还加入了关于颜料和基底材的选用、储藏与装裱、打理工作室、展览、健康与安全等方方面面的内容,阅读本书后,可以对一个艺术家所需要了解的领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于已经踏入艺术领域的读者来说,也是一个全面、系统化学习艺术的绝好机会。
本书是有关传统与当代绘画、素描、印刷以及相关视觉艺术技法的实用指南,是一本涉猎广泛的工具与材料的百科全书。内容中详尽阐述了各种材料及其用途,并充分研究其创造潜力,同时介绍了画材知识及其新发展。艺术家只有完全了解了各种材料的成分和性质才能成功地使用它们。本书详尽介绍了各种基底材、绘画材料及添加剂等,一系列详细的表格介绍了实用的颜料,提供了有关耐光性、不透明性及毒性的知识,是一本集信息、指南和灵感于一体的工具书。
这是一次对艺术工作室的全面探索,内容包含大量针对艺术家手工艺的工具、材料和技法,从定义到实践,详尽的指导能辅助艺术爱好者甚至专业艺术家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作品,从艺术创意到将之付诸实践,在《艺术家手册》中,你都能得到想要的启发和指导。
大多数的艺术家都会记得初次见到自己的工艺材料时发出的那一声惊呼,比如关于特殊形状、气味、猪鬃刷、油画颜料的颜色,以及对可能携带这些画具的期盼。这种兴奋感通常会和使用这些材料后能创作到何种程度的忧惧感略有关联。
在这本手册中,我试图传达一种由艺术材料和技法所产生的乐趣和振奋感。我曾经在很大程度上专注于二维创作,包括素描、油画、版画以及数字图像控制。但是本书的视角更为宽广,涵盖了应用艺术的很多方面,其中包含用于传统意义上的彩色玻璃或瓷砖,以及较为现代的层压板和乙烯基材料。在每一项专题领域中,我尽量从基础的方面起步,也尽可能在有限的可用空间内进行综合阐述。在与艺术家同事及朋友们一同合作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许多在特殊材料方面行之有效的经验,可以帮助我提取信
息并使之变得可行。因此,举例来说,我只将颜料的使用分为两种基本方式:透明和不透明。一旦理解了这种基本的实践观念,就能够更充分地拓展所有关于透明度或不透明度的无限组合方式以及绘画层次的应用方式。
上述技法也可以扩展到相关的知识层面,我们会研究过去的艺术家是如何绘制出各种效果的。以往我们对此只是简单的推测,但是近年来,各大博物馆内收藏部门的科学分析已能够准确显示一幅画作是如何绘制出来的。这样的信息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和大师们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绘画;而是说它有助于我们在现如今用各种材料进行绘画实践时能够产生一些创意,这些材料在过去是不会被使用的。
在本书的第一版问世之际,或许是个人计算机正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人们的计算机素养逐渐普及,电脑技术也对艺术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曾探究艺术家将电脑作为工具的一些方法,不仅是针对以其他媒体形式实现的艺术作品雏形,也包括独立数字艺术作品的创造。
近年来,艺术在其可行性和视角的扩展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画廊和博物馆不断展出振奋人心的作品和艺术成果,但是,很多重要的作品被置于美术馆体系之外的情况也在不断增多。艺术家们已对认清并发展自身机会的现状变得更为积极了。有一条线索贯串本书的新版之中,我将这条线索设为对上述方面的实践应用。它可以使擅长使用特定媒介却对另一环境不太适应的艺术家们,学会理解如何向另一种媒介转化。这会创造出新的可能性并赋予艺术家一种适应能力,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进行更为成功的创作。
在研究过程中以及新版书籍的准备工作中, 有许多艺术家、专家、同事和友人给了我大量的实践性帮助和建议,我要对他们的慷慨支持表示感谢。
雷·史密斯是许多艺术院校的客座教授,同时也是南开普敦大学的驻校艺术家。雷的研究范围涵盖了从命题肖像到重要公共艺术策划等许多艺术的领域,他还撰写并绘制大量的书籍并获奖,这些书籍已在世界范围内出版。
介绍…………………………6
材料…………………………8
颜料…………………………9
油……………………………30
树脂…………………………34
胶水、淀粉和树胶…………36
蜡……………………………37
溶剂…………………………38
添加剂………………………40
支撑物和基底材……………42
刚性支撑物…………………43
弹性支撑物…………………48
基底材………………………58
画图…………………………62
铅笔…………………………63
万能铅笔……………………71
彩色铅笔……………………73
软色粉………………………77
油画棒………………………83
粉笔和彩色粉笔……………87
炭笔…………………………91
银尖笔………………………97
刮刻版画……………………99
钢笔和墨水…………………103
画刷和墨水…………………108
其他画图技法………………114
绘画…………………………118
绘画器材……………………119
水彩画………………………126
水粉画………………………156
坦培拉………………………160
油画…………………………170
丙烯画………………………202
蜡画…………………………223
版画…………………………229
凸版印刷……………………230
凹版印刷……………………238
平版印刷……………………248
丝网印刷……………………256
数字媒介和照片……………261
数字图像处理………………262
照片…………………………272
实用技法……………………277
湿壁画………………………278
干壁画技法…………………282
在层压板上绘画和印刷……288
瓷砖…………………………294
搪瓷…………………………300
彩色玻璃……………………304
激光/ 喷水式外形切割机…310
乙烯基塑料与油毡…………314
马赛克………………………318
园艺…………………………322
光线和照明…………………324
储藏与装裱…………………327
储藏…………………………328
上清漆………………………334
对作品的技术检测…………336
装框…………………………340
附录…………………………344
颜色…………………………345
透视…………………………351
图像的转移…………………358
工作室………………………362
作品展览……………………364
公共艺术……………………366
致谢…………………………372
图片来源……………………373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部艺术史的“视觉词典”,而不是一本手把手的教程。它的优势在于其广度和跨界性。我惊讶于它竟然能将建筑草图的规范性与肖像画的情感表达放在一起讨论,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共通之处——那就是对“比例”和“韵律”的把握。书中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手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比如东方水墨画中的“留白”哲学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对“明暗对比”的极致追求,这种跨文化的视角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被困在自己熟悉的风格里,而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通往更广阔艺术疆域的大门。阅读过程中,我时不时会停下来,思考作者提出的那些哲学层面的问题,比如“什么是美的本质?”、“艺术家如何介入社会叙事?”。这不是一本让你快速学会某种技巧的书,而是一本陪伴你进行长期思考和自我提升的良伴。
评分这本画册简直是艺术爱好者的福音,我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厚实的质感和精美的印刷所吸引。书中的内容涵盖了从素描的基础练习到油画的色彩理论,可以说是非常全面。我特别喜欢它对不同绘画流派的介绍,每一种都有详尽的历史背景和代表艺术家的作品赏析,让我对艺术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者在讲解技法时非常细致,即便是像“如何调和出完美的灰色”这样看似基础的知识点,也讲解得深入浅出,配有大量的图例和步骤图,非常适合自学者。我尝试跟着书中的练习进行创作,发现自己的线条流畅度和对光影的把握都有了明显的提升。而且,书中收录的许多大师作品的细节放大图,让我得以近距离观察那些笔触的力度和颜色的层次感,这对于提升自己的审美和观察力非常有帮助。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耐心的私人导师,随时指导你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进步。
评分我是一个已经学习了几年绘画的业余爱好者,原本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大部分的绘画技巧,但这本书中的某些章节,特别是关于“材质表现”和“氛围营造”的论述,让我茅塞顿开。作者对于不同颜料的特性,比如水彩的透明度和油画的覆盖力之间的细微差别,描述得极为精准到位。书中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分析光线在不同环境(室内、室外、黄昏、清晨)下的变化规律,以及这些光线如何影响色彩的感知,这对我后期尝试创作更有情绪深度的作品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我记得有一页专门讲解了如何使用有限的几种颜色画出丰富的天空层次,我跟着试了一下,那种对色彩控制的掌控感真是令人兴奋。而且,书里还收录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工具保养和材料选择的建议,这些都是在课堂上老师不一定能面面俱到的细节,但对长期坚持创作的人来说至关重要。这本书的实用性和深度是毋庸置疑的。
评分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那就是“扎实”。它摒弃了那些花哨的、不切实际的速成技巧,而是脚踏实地地从最基础的人体骨骼结构和肌肉走向开始讲解。对于学习人物画的我来说,这部分内容简直是救星。作者不仅仅是画出人体的样子,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肌肉会那样收缩、骨骼又是如何支撑起整个形态的,这使得我画出来的人物不再是僵硬的摆拍,而是有了内在的生命力。书中对动态捕捉的分析尤其到位,通过分解几个关键的运动瞬间,让人明白如何用最少的线条勾勒出最强的动感。此外,书中的纸张质量和装订工艺都非常出色,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会有损坏的担忧。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它教会了我观察世界的方式,教会了我如何将三维空间准确地转化为二维平面,这种底层逻辑的建立,比学会一百种小技巧都要宝贵得多。
评分说实话,我本来对这类“手册”性质的书籍抱有怀疑态度,总觉得它们要么过于浅薄,要么就是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砌。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印象。它的内容组织非常有逻辑性,从最基本的透视原理讲起,逐步过渡到人体结构和风景写生,每一步都衔接得自然流畅。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并没有局限于传统的架上绘画,还涉及了数字绘画的一些基础概念和软件应用,这在传统的艺术书籍中是比较少见的。我特别欣赏它在“创意激发”部分所提供的那些小练习,它们巧妙地引导你跳出固有的思维定势,尝试用新的视角去看待周围的世界。我尝试了其中一个关于“非对称构图”的练习,结果画出来的东西完全超出了我预期的效果,非常有突破感。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极佳,留白恰到好处,让眼睛在吸收大量信息的同时也能得到休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惫。它更像是一本能激发出你内心创作欲望的伙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