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难读,但是读进去以后会让人上瘾的一本书。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书本身年代太悠久了,再加上作者是古罗马人的原因,总觉得阅读起来很生僻,但读进去后,真心觉得茅塞顿开。一本适合一个人,一个夜,静读的书。
——DD用户
心灵的宁静!属于开卷有益的哲学书,也不是太费脑,每次看结合自身的经历,都有不同的人生体会以及思考。马可·奥勒留2000年前写的对于人生哲学的思考,2000年后的我们在看,我相信在未来也同样会有人看,正是所谓的“永恒的经典”书籍。
——DD用户
如果这本书是写给别人的道德说教那这本书一钱不值,这本书的动人之处就在于他是写给自己的价值标准。一个人能以那么高的准则要求自己,而且到了一种信仰的境界,真是让人感叹。难怪马可奥勒留可以在哲学史上拥有一席之地。
——DD用户
《沉思录》,古罗马唯yi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这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
译者前言 一本写给自己的书
Book 1 卷一
品质闪耀在良好的传承中
我从父亲那里学到的
Book 2 卷二
来自命运的东西并不脱离本性
唯yi能从人那里夺走的只有现在
Book 3 卷三
享受那你认为是z好的东西的快乐
z长久的名声也是短暂的
Book 4 卷四
任何行为都不要无目的地做出
使你的智慧仅仅用于正直地行动
Book 5 卷五
遵从你自己的和共同的本性
寻求不可能的事情是一种发疯
Book 6 卷六
灵魂保持在一种状态和活动之中
灵魂先于身体早衰是让人羞愧之事
没有人能阻止你按本性生活
Book 7 卷七
多少人在享受赫赫威名之后被人遗忘了
热切地追求你认为z好的东西
痛苦不是不可忍受或永远持续的
Book 8 卷八
幸福在于做人的本性所要求的事情
使你的生活井然有序是你的义务
人们是彼此为了对方而存在的
Book 9 卷九
与持有同样原则的人一起生活
在来自外部事物的打扰中保持自由
不同无知的人作无谓的交谈
Book 10 卷十
因果的织机永恒地织着与你相关联的线
认识真正按照本性生活的人
操纵你的是隐蔽在内部的信念
Book 11 卷十一
我为普遍利益做过什么?
人们相互蔑视又相互奉承
总是想着有德之士
Book 12 卷十二
在无望完成的事情中也要训练自己
死亡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每一个器具、工具、器皿,如果它实现了它被制作的目的,那就是好的,可是制作的人并不在它那里。而在为自然组合的东西里面,制作它们的力量是存在着、停留着;因此,更宜于尊重这一力量,并且想,如果你真是按照它的意志生活和行动,那么你心中的一切也都是符合理性的。而宇宙中那些属于它的事物也都是如此符合理性的。
如果你假设那不在你力量范围之内的事物对你是好的或坏的,那必然是这样:如果这样一件坏事降临于你或者你丧失了一个好的事物,那你将谴责神灵,也恨那些造成这不幸或损失的人们,或者恨那些被怀疑是其原因的人们;我们的确做了许多不义的事情,因为我们在这些事物之间做出好与坏的区别。但如果我们仅仅判断那在我们力量范围之内的事物为好的或坏的,那就没有理由或者挑剔神灵或者对人抱一种敌意。
我们都是朝着一个目标而在一起工作的,有些人具有知识和计划,而另一些人却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就像睡眠的人们一样。我想,那是赫拉克利特说的,他说他们在发生于宇宙的事物中是劳动者和合作者。但人们是多少勉强地合作的,甚至那些充分合作的人们,他们也会对那发生的事情和试图反对和阻挠合作的人不满,因为宇宙甚至也需要这样一些人。
无论什么事情发生于每一个人,这是为了宇宙的利益的:这可能就足够了。但你要进一步把这视为一个普遍真理,如果你这样做了,那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有用的东西也就对其他人是有用了。但是在此让"有用"这个词表示像通常说中性的东西那样的意义,也就是说既非好也非坏。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那种带着历史厚重感的排版,仿佛能透过纸张触摸到古老的时光。我拿起它的时候,心里就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不是一本泛泛而谈的励志读物,而是一次深入灵魂的对话。书脊上的字体,虽然简约,却透露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庄严感。每一次翻开它,都像是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准备接收那些跨越千年的智慧馈赠。那种精心挑选的纸张质感,手感温润而不失韧性,让人忍不住想要细细摩挲,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对其中文字的敬意。整体的装帧透露出一种低调的奢华,完美地烘托了书的内容所蕴含的深邃与力量,让人对即将展开的阅读之旅充满了期待与敬畏。
评分初读的体验简直是醍醐灌顶。我通常习惯于快速浏览,但面对这些文字,我的节奏完全被打乱了,不得不放慢脚步,甚至停下来反复咀嚼每一个词句的重量。那些描述内心挣扎与自我约束的篇章,读来让人感到一种强烈的共鸣,仿佛作者正坐在我身边,用最真诚的口吻与我分享他作为一代君主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与对真理的执着探求。它不像教科书那样冰冷刻板,反而充满了人性最真实、最脆弱却也最坚韧的一面。我发现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更是在进行一场与自我本性的深刻辩论,每一次对书中观点的吸收,都伴随着内在观念的一次小小的重塑,这种阅读的深度和强度,是我在其他作品中很少体验到的。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初看或许会觉得有些晦涩,但细品之后,会发现其中隐藏着一种古典的韵律美。它不是那种为了追求华丽而堆砌辞藻的文字,而是力求精准地捕捉到思想的本质。那些反复出现的警句和箴言,就像雕刻在石头上的命令,虽然简短,却拥有穿透人心的力量。我特别喜欢那种直接而坦诚的语气,没有丝毫的矫饰,直指人心最柔软也最需要锤炼的部分。它教会我如何用一种更坚韧、更具建设性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无常”,将外部环境的变幻视为一个恒定的背景,而真正的战场永远在我们自己的心房之内。这种内向探索的指引,对于现代人来说,无异于一座精神的灯塔。
评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留意到文字背后所蕴含的巨大张力——那种在最高权力与最深的谦卑之间游走的平衡术。作者在记录日常琐事和处理国家大事的间隙,穿插着对宇宙秩序、时间流逝以及“何为善”的哲学思辨,这种视角的切换极其精妙。它不是空泛的理论说教,而是紧密结合着现实的淬炼。比如,他如何面对外界的喧嚣与不公,如何保持内心的宁静,这些具体的场景描写,比任何抽象的哲学概念都要来得有力。读完一段,我常常会合上书本,望向窗外,开始审视自己生活中的那些“不重要”的烦恼,然后发现,在更宏大的图景下,它们不过是转瞬即逝的尘埃,这种自我矫正的力量,是这本书最迷人的魅力所在。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渐进式的,它需要耐心,也值得所有耐心。它不是那种读完就能立刻带来“成功”的速效药,而更像是一位沉稳的导师,在你人生的不同阶段,会给出不同的启示。我发现自己会不自觉地将书中的某些观点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尤其是在面临重大决策或情绪波动时,总能回忆起那些沉静的文字给予的指引。它不仅仅是一本“读完就放下的书”,而是一本需要反复翻阅、时常对照自省的“工具书”。多年后,我确信我再次打开它时,依旧能从中汲取到新的力量和新的理解,因为作者探讨的,是人类永恒的困境与追求,这种价值是恒久不变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