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空间与伦理学基础

时间、空间与伦理学基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爱莲心 著,高永旺,李孟国 译
图书标签:
  • 时间
  • 空间
  • 伦理学
  • 哲学
  • 形而上学
  • 道德哲学
  • 存在主义
  • 认知科学
  • 文化研究
  • 跨学科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166067
版次:1
商品编码:1182939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凤凰文库 ·当代思想前沿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6
字数:17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海外颇具影响力的哲学家爱莲心作品!

  2.作者基于对康德时空观的批判与扬弃,对时间与空间进行了新物理学式的独特阐述,并藉此修正与完善了该领域的形而上学!

  3.作者综合运用生物学、社会学、心理学、形而上学的知识与方法,通过跨文化的原创性设计,将伦理学奠基于生物心理学的情感演绎,为探索人性本质提供了一个更为优化的现代性模型。

内容简介

  《时间、空间与伦理学基础》是一部关于形而上学、认识论和系统伦理学的原创性哲学著作。基于对康德时空观的批判与扬弃,作者对时间与空间进行了新物理学式的独特阐述,并藉此修正与完善了该领域的形而上学。同时,《时间、空间与伦理学基础》综合运用生物学、社会学、心理学、形而上学的知识与方法,通过跨文化的原创性设计,将伦理学奠基于生物心理学的情感演绎,为探索人性本质提供了一个更为优化的现代性模型。

作者简介

  爱莲心(Robert Elliot Allinson),美国哲学家,是在世界范围内有影响的中国哲学研究专家,研究领域包括: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东西方哲学一体化等。著有《向往心灵转化的庄子》《未来的形而上学》等。

  曾任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高级合作研究员、牛津大学伯利尔学院合作研究员、耶鲁大学哲学系研究生院访问学者,现任肖氏学院研究员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

精彩书评

  ★爱莲心的这部著作体现出深厚的思想内涵、原创性和渊博学识。他对相关问题深入而清晰的探讨涉及了从古老的形而上学到量子力学的宽广领域。在论述的关键节点上,从某些传统的儒学概念和论题那里获得的助益,使这一著作具有了相映生辉的参照,推动了论证的深入开展。他对儒家尤其重视社会生活和自我修养这一实情的解释,既体现出人文意蕴,也富于趣味,如同他对孟子同情观念的分析一样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余国藩,芝加哥大学神学院东亚语言系主任,卡尔·巴克人文学科杰出教授

目录

译者的话 1

第一部分 介于形而上学与认识论之间 1

第一章 在哲学语境下验证何者为真 3

第二章 论先验综合:关于先验综合的一切都远未阐明 20

第三章 康德的四个缺失的论题:对康德空间观的现象学考察 27

第四章 时间、空间与形而上学 38

时间与空间 38

时间 47

康德的错误 52

空间 56

重审时间与空间 57

时间、空间与形而上学 62

科学与形而上学 64

第五章 泰勒斯式的谬论推理:物理学与哲学问题 66

物理学与哲学 68

第六章 互补原则,直觉 79

直觉 81

第七章 经验的类比 88

形而上学的建基与形而上学的基础 88

时间与空间 96

因果关系 99

笛卡尔的因果性证明 103

真理 104

朝向一种新的形而上学 106

第八章 虚拟现实的形而上学 108

内部与外部循环 108

时间与空间:作为一般表象之可能性的先验条件 110

应用 113

康德与形而上学以及虚拟现实的形而上学 117

第九章 论事实与本质,哲学家与世界 120

事实与本质不可分 120

搭起通向世界之桥 121

第十章 直觉禁忌 131

第二部分 伦理学的本质与生物心理学的情感演绎 135

第一章 通向一种新的伦理学基础:生物进化的社会理论 137

人性本善 137

生物心理学的情感演绎:建设新伦理学的理论基础 142

社会进化 152

第二章 真理的道德领域与孟子的同情现象学 154

第三章 伦理学之现象学结构的形而上学基础:作为局部形而上学的伦理学 171

形而上学与伦理学 171

作为局部形而上学的伦理学 171

伦理学中的形而上学真理 172

事实与价值 173

对生物心理学情感演绎的一个注解 176

参考文献 178

译后记 185

精彩书摘

  《时间、空间与伦理学基础》:
  “综合”或“合成”这两个词在这里可能并不是逻辑上最恰当的表述。这里的讨论所欲指出的,并不是在将两个概念联结在一起时的结合方式,也无涉于其实所必需的心理过程。甚至对于在分析的意义上互为关联的两个概念而言,如果它们一定要有所联结,那么,这种综合就是必需的。这种综合无论如何都与心理行为没有丝毫关系。伴随着理解“一切有形状的事物皆有尺度”而产生的确定性,与主观认知者思维层面上的心理状态终究没有丝毫关系。说主观认知者在心理意义上获得了一种确定性,其意趣并不在于这种状态,而是如何获得这种状态。一个认识主体可以在心理上(或者在理论上)确信月亮是由丹麦哈瓦提奶酪构成的,这也丝毫不影响这一断言的真理性。与“一切有形状的事物皆有尺度”这一认知行为如影随形的确定性,乃是由非概念地获知的知识因素提供的。关键因素不可能概念地获知,尽管这一事实必须被经验到,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所获得的确定性的经验只是一种隶属于感觉确定性的心理学意义上的的确信经验。对于在尺度和形状两个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真理的理解时机而言,确信无疑的感觉不仅是必需的,而且恰是它导致了对这一确定性之基础的好奇心。
  父亲与儿子之间的联系则是一种单纯地基于概念的纯粹意义的联系,它并不需要空间的介入,尽管空间有着易用性和真理价值。在当前语境所赋予的意义上,综合对于两个概念之间的组合毫无助益。综合必须以这一事实为前提,这就是已经有某种并不存在于纯粹概念之中的成分被给予。这就是康德这位有着自我意识的纯粹现象学者本打算或本应该阐明的。在很大程度上,他所举的例子和他解释例子的方法扭曲了他非凡发现的性质和光彩;这一发现就是,事实上有着两种知识来源,而只有其中之一在源始意义上可以称作概念性的来源。(尚不清楚的是,康德本人是否总是以此方式对他的发现有着准确的理解。)因为康德在指出知识的概念性来源的同时,必须着力阐明人们如何解释经验世界的感觉经验问题,他的任务变得颇为复杂。如果人们免除掉纯粹现象学者的后一项任务,他们就不必有责任去解释如何获得感觉经验的问题,无论是以先验的方式还是以心理学的方式,他们也就不再有责任去提供某种事物以构建经验世界。
  纯粹现象学者作为现象学者的职责在于,他们需要去阐明概念所呈现的意义与显现于纯粹意识中的对象之间的诸多区别。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就能看到,在纯粹意识的各种对象之间有着必不可少的联系,这些对象并非仅仅建基于对词语意义的分析之中。“形状”的含义在认知上有赖于一个非概念的因素,而这个非概念的因素不是而且不能以惯例的方式来规定。非概念的因素并非由主观认知者发明或给出。康德非常正确地评判了纯粹理性的能力。现在,这一批评的恰当方向必须被理解为这样一种方向,在这一方向上纯粹理性不能再单独以纯粹概念来运思。它必须对描述心灵现象过程中的另一个知识来源加以思考。这绝不是说,主观认知者必须永远被限制在现象学的知识之上(这是康德所选取的方向)。但是,就相关于纯粹意识的内容的知识而言,主观认知者必须处理各种不同类型的他可以获取的意识内容。恰是在这种意义上,先验综合仍然保持自身为一个课题,有关这一课题可以探明的很多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
  ……
穿越维度,探寻存在的边界:一部关于宇宙奥秘与人类精神的书籍 在这部宏大的著作中,我们并非仅仅从物理学的角度去审视那些最根本的概念,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为广阔的哲学语境之下,与人类最深层的思考——伦理学——进行对话。本书将引领读者踏上一段探索之旅,跨越时间与空间的维度,深入挖掘存在之所以可能,以及在这些最基本的框架下,人类行为与价值所面临的挑战与可能性。 第一部分:时间的织锦与流变 本书的开篇,将以时间作为我们探索的第一站。然而,我们所探讨的时间,并非仅仅是物理学定律中描绘的线性箭头,也不是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转瞬即逝。我们将从古希腊哲学家的沉思出发,追溯他们对于时间本质的朴素理解,例如亚里士多德将时间视为运动的度量,以及赫拉克利特“万物流转”的洞见,这些早期思想的种子,为我们理解时间的复杂性奠定了基础。 接着,我们将进入科学革命的浪潮,牛顿的绝对时间观,将时间视为宇宙中一个独立、普遍且永恒存在的背景,为经典物理学构建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时间的神秘并未因此消解,它依然是无数哲学探讨的核心。我们会深入分析康德的先验时间论,他认为时间并非外在于心灵的客观实在,而是我们感知世界的一种内在形式,是思维的先决条件。这种观点,将时间从一个被动的容器,转变为主动塑造我们经验的结构。 进入现代物理学领域,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无疑是理解时间概念的重大飞跃。我们将详细阐述狭义相对论中的时间膨胀效应,解释在不同速度下,时间流逝的差异是如何挑战我们直观的时空观。进而,我们会探讨广义相对论,理解引力如何弯曲时空,以及时间在引力场中的“变慢”现象。这些科学发现,不仅仅是物理学的成就,更是对我们哲学观念的深刻冲击,迫使我们重新审视“同时性”的相对性,以及宇宙整体的时间结构。 然而,时间的奥秘远不止于此。本书还将触及一些更为前沿的物理学理论,例如量子力学中的时间问题。在量子世界,时间的性质变得更加模糊和非决定论,粒子可能处于叠加态,时间流逝的意义也随之变得复杂。我们还会探讨黑洞视界附近的时间奇点,以及宇宙大爆炸的起点,这些极端条件下的时间性质,为我们提供了理解时间起源与终结的线索。 除了物理学层面的探讨,我们还将深入研究时间在人类意识和经验中的角色。哲学家们如何描述我们对过去的记忆、对现在的感知以及对未来的预期?时间是如何塑造我们的身份认同,我们的叙事,以及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寻?我们将分析时间在文学、艺术和历史叙事中的表现形式,探讨不同文化如何理解和表达时间,例如循环时间观、线性时间观以及生命周期等概念。 第二部分:空间的界限与无限 与时间的探讨相辅相成,本书的第二部分将聚焦于空间。同样,我们不会局限于欧几里得几何的直观理解,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为深刻的哲学和物理学框架下。我们将回顾早期哲学家对空间的思考,例如柏拉图将空间视为“承载万物”的母亲,以及亚里士多德认为空间并非独立于事物的存在,而是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体现。 随着科学的发展,空间的概念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牛顿的绝对空间观,将空间视为一个独立、永恒且不可改变的宇宙舞台,为他的经典力学体系提供了背景。然而,这种观点也引发了关于空间是否“空无”的辩论,以及空间是否具有内在属性的讨论。 相对论再次颠覆了我们对空间的认知。狭义相对论中,空间与时间紧密结合,构成了“时空”这一不可分割的整体。广义相对论则进一步揭示了空间并非平坦不变的,而是可以被物质和能量弯曲的。我们将详细解析引力如何“扭曲”空间,以及这种弯曲如何影响天体的运动,从而解释行星的轨道以及光线的偏折。 本書將深入探討各種空間模型,從三維歐幾里得空間到非歐幾里得幾何(如黎曼几何)在描述彎曲空間中的應用。我們將討論宇宙的整體形狀,它是否是平坦的、封閉的還是開放的?這些不同的空間結構,又將對宇宙的演化和命運產生怎樣的影響? 此外,我們還將關注空間的“尺度”問題。從微觀的量子泡沫到宏觀的宇宙結構,空間在不同尺度上展現出令人驚嘆的複雜性。我們將討論多維空間的可能性,以及弦論等理論中對額外空間維度的假設。這些理論性的探索,雖然看似遙遠,卻可能對我們理解宇宙的基本規律產生深遠影響。 除了物理學層面的分析,我們還將探討空間在人類經驗中的重要性。我們如何感知和體驗空間?空間是如何影響我們的行為、認知和情感的?我們將分析地理學、建築學、城市規劃以及藝術中所體現的空間思想,以及文化如何塑造我們對空間的理解和利用。空間的“可及性”、“邊界”以及“熟悉與陌生”的感受,都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第三部分:伦理学的基石与挑战 当我们将时间与空间的深层结构理解得更为透彻后,本书的重心将转向人类行为的核心——伦理学。本书并非要提供一套僵化的道德准则,而是要探讨,在上述宇宙基本框架下,伦理学的可能性、必要性以及所面临的根本挑战。 我们将从伦理学的历史源头出发,审视古希腊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关于善、正义、美德的思考。这些早期思想家如何将伦理原则与对宇宙秩序的理解联系起来?我们也将回顾宗教传统中的道德教诲,分析不同宗教如何构建其道德体系,以及这些体系是否与人类对时间流逝和空间有限性的感知有关。 本书将深入探讨几种主要的伦理学理论,例如功利主义,它强调行为的后果,将最大化整体幸福作为道德判断的标准。我们将分析功利主义在面对时间和空间限制时可能遇到的困境,例如如何权衡当下与未来的利益,以及如何处理不同个体在空间上的差异。 我们还将探讨义务论,特别是康德的绝对道德律令,强调行为的动机和普遍性原则。在无限或有限的时间与空间中,义务论的普遍性原则是否能够得到无条件的遵循?我们是否能够找到适用于所有时空情境的道德法则? 道义论之外,我们还将考察德性伦理学,它关注行为者的品格和美德,强调培养良好的品德以做出合乎道德的行为。在瞬息万变的时间中,德性的培养是否能够提供稳定的道德指南?在广阔无垠的空间中,德性伦理学如何处理不同文化和社群的道德差异? 本书还将关注一些重要的伦理学议题,例如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的冲突。在物理定律看似决定一切的时空中,我们的行为是否真正自由?这种自由的程度,又将如何影响我们的道德责任? 我们将探讨人类在技术发展和环境变化中的伦理责任。当我们的行为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对未来世代和地球生态产生深远影响时,我们应如何进行道德考量?例如,气候变化、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的崛起等议题,都将迫使我们重新思考伦理的边界和适用范围。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搭建一座连接宇宙基本规律与人类价值追求的桥梁。时间与空间的“存在论”事实,究竟如何塑造我们对“应然”的认知?我们是否可以从宇宙的宏大秩序中,找到理解和实践伦理原则的某种启示? 结论:在有限与无限的交织中,寻找存在之锚 《时间、空间与伦理学基础》并非一本枯燥的理论汇编,而是一次关于我们自身以及我们所处世界根源性问题的深度探索。它邀请读者一同去质疑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概念,去感受宇宙的深邃与人类思考的局限,去追寻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之中,人类价值与道德行为的永恒立足点。这部著作旨在激发读者对宇宙奥秘的敬畏之心,以及对自身伦理选择的深刻反思,最终帮助我们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存在之锚。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处理伦理学基础的那个独特视角——它避开了传统的义务论和后果论的争论,转而从“关系性实在论”的框架出发,来审视我们的道德义务。作者的文笔时而如同一位冷峻的逻辑学家,推导着概念的边界,时而又像一位细腻的心理分析师,描摹着人与人之间微妙的相互依赖性。特别是关于“共同的未来”所蕴含的伦理责任那几页,简直是神来之笔。它迫使读者跳出“此刻我能得到什么”的短期利益考量,去面对那些尚未出生的、或远在天边的他者的存在。这种将时间维度拉伸到极致的伦理要求,虽然令人感到压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道德使命感。这本书的论证过程层层递进,逻辑链条无比坚固,让人很难找到可以反驳的空隙,不得不佩服作者构建理论体系的强大功力。

评分

坦率地说,这本书对我的认知结构造成了一次“温柔的颠覆”。它不是那种读完后让你感觉“我学到了一个新知识点”的书,而更像是一次对你世界观的深度重塑。作者巧妙地利用了物理学中的某些概念,如“事件视界”或“量子纠缠”的隐喻,来重新审视人类的相互关联性,这部分虽然不直接是科学论述,但其类比的精妙程度足以引发深度的反思。我尤其关注到他对“记忆的伦理负荷”的探讨,这触及了历史创伤和集体记忆如何通过空间和时间被代代相传,并对当代伦理形成制约。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词汇和分析框架,让我能够去描述那些以往只能用模糊感觉来表达的深刻体验。它不仅是一本关于时间、空间和伦理的书,更是一把钥匙,帮助我们打开了通往更深刻自我认知的大门。

评分

我本来以为会读到一本晦涩难懂的学术专著,但这本书的叙述风格竟然有着令人惊讶的可读性和内在的张力。作者非常擅长使用那些贴切的、甚至带有文学色彩的比喻来阐释复杂的哲学观点,这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却丝毫没有牺牲内容的深度。比如,他对“不确定性”在伦理决策中的作用的讨论,他将之比作“在浓雾中航行”,需要依靠的不是清晰的地图,而是船体对波浪的感知和船员间的信任。这种生动的描绘,让我这个非专业读者也能迅速抓住核心思想。它提供了一种极其坚实的方法论,指导我们如何在信息不完全、前景模糊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做出负责任的行动。这种对现实困境的深刻关照,是这本书区别于许多纯理论著作的关键所在。

评分

这本《时间、空间与伦理学基础》真是一场思维的盛宴,它没有落入那种枯燥的哲学说教窠臼,而是以一种近乎诗意的笔触,将看似不相干的三个宏大概念编织成一张引人入胜的网。我特别欣赏作者处理“时间”的方式,他不仅仅是在探讨时间的线性流动或是相对性,而是将其置于个体经验的熔炉中进行淬炼。读到关于“当下”的章节时,我仿佛被拉回了自己生命中那些关键的瞬间,那些被匆匆略过的“现在”,此刻在作者的笔下被赋予了厚重的重量和复杂的结构。他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而是引导我们去思考,时间如何塑造了我们的道德选择,或者说,我们的伦理责任在时间的长河中如何体现。这种对存在本质的深刻挖掘,让我合上书本后仍旧久久不能平静,感觉对日常生活的理解都发生了一次微妙却彻底的重构。这绝对不是一本可以速读的书,它需要你沉下心来,与作者一同进行漫长而艰深的探索。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空间”部分,尤其是对“场域伦理”的探讨,简直是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我一直以为空间只是一个容器,用来承载事件和生命,但作者用他严谨而又充满洞察力的论述,让我意识到空间本身就是一种伦理的构建物。他分析了城市规划如何内嵌了权力结构,以及物理边界如何无形中界定了我们的责任范围。例如,他对“局外人”在特定空间中的道德困境的剖析,极其精准地触及了我一直以来在城市生活中隐约感受到的那种疏离感和无力感。这种论述方式非常接地气,它不悬浮于空中谈论形而上的概念,而是将抽象的伦理原则,精准地锚定在我们的居住环境、通勤路线乃至咖啡馆的座位安排中。读完这部分,我走路看街道的眼光都变了,总会下意识地去探究这个“地方”背后的道德逻辑,非常具有启发性。

评分

发货速度快,产品质量好

评分

发货速度快,产品质量好

评分

专业书籍,买回来慢慢读。

评分

专业书籍,买回来慢慢读。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发货速度快,产品质量好

评分

这套书的封面设计挺喜欢的。

评分

专业书籍,买回来慢慢读。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