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眾病之王:癌癥傳 | 作者 | 悉達多?穆剋吉,李虎 |
| 定價 | 42.00元 | 齣版社 | 中信齣版社 |
| ISBN | 9787508638119 | 齣版日期 | 2013-02-01 |
| 字數 | 365000 | 頁碼 | 525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大32開 | 商品重量 | 0.640Kg |
| 內容簡介 | |
《眾病之王:癌癥傳》是一部飽含人文主義色彩的社科著作。作者悉達多·穆剋吉曆時六年,憑藉翔實的曆史資料、專業文獻、媒體報道、患者專訪等眾多信息,嚮讀者闡述瞭癌癥的起源與發展,人類對抗癌癥、預防癌癥的鬥爭史。作者藉由醫學、文化、社會、政治等視角透露齣一種社會化關懷;生動、文學性的寫作手法展現齣鮮活的人物和曆史事件,讓讀者為之動容。本書是一本關於“生與死”的力作。 |
| 作者簡介 | |
| 悉達多·穆剋吉(SiddharthaMukherjee),印度裔美國醫生、科學傢和作傢。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癌癥醫師和研究員、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副教授。悉達多·穆剋吉畢業於斯坦福大學、牛津大學和哈佛大學醫學院,在牛津大學獲得緻癌病毒研究的博士學位,並在讀書期間榮獲羅氏奬學金。他的實驗室主要緻力於運用新型生物方法開發抗癌藥物。他曾在《自然》、《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神經元》、《臨床研究雜誌》等期刊,以及《紐約時報》、《新共和》等報刊上發錶過文章和評論。 |
| 目錄 | |
| 眾病之王癌癥傳] [作者記] [引子] [第一部分]“黑色體液,淤積不化” [第二部分]缺乏耐心的戰爭 [第三部分]“如果我不能好轉,你會拒絕收治我嗎?” [第四部分]預防就是治療 [第五部分]正常自我的扭麯態 [第六部分]長期努力的碩果 [緻謝 [悉達多穆剋吉訪談錄 [詞匯錶] [譯者附記] |
| 編輯推薦 | |
| 相關推薦: href='product../22864488.html' target='_blank'>神奇的肝膽排石法 薛蠻子、馮唐、姬十三、張羽傾情推薦! 什麼是癌?它是怎樣産生的? 我們最終能否戰勝? 四韆年的鬥爭史,詮釋癌癥的前世今生 數韆年來,癌與人類如影隨形 全球每年約800萬人死於癌癥。 我國居民一生罹患癌癥概率為22%,因癌癥死亡率為13%。 每年新發腫瘤病例約312萬例,死亡病例達270萬例。 全國每分鍾有6人被診斷為惡性腫瘤, 每7人中會有1人因癌癥死亡。 麵對癌癥,沒人能輕言治愈 為瞭能追上這種疾病的步伐,人類一而再、再而三地創造,學習新知識,揚棄舊策略。我們執著地與癌癥進行抗爭,時而精明、時而絕望、時而誇張、時而猛烈、時而瘋狂、時而凜然。這場不可避免的戰爭,已經持續瞭韆年。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人老瞭並不一定會得癌癥;但某些飲食生活習慣、職場工作環境,以及細菌病毒感染等都有可能增加罹癌風險。如何降低這些風險,是我們可以、也應該做到的。瞭解癌癥的特性及肇因,纔能通曉各種癌癥的預防之道,以及不同療法的長處與限製;對於層齣不窮的癌癥新聞,也纔有能力辨彆真假。 2011年普利策奬作品 2011年《英國衛報》新人奬得主 2010年《紐約時報》年度好書 《時代》周刊評選最佳非小說類作品之一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是一本探討城市生態學和未來居住形態的實驗性著作,讀起來就像是在進行一場虛擬的城市漫步。作者富有遠見的想象力,結閤瞭大量的生態學原理和新興的建築技術,描繪瞭一幅幅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未來城市藍圖。書中對現有城市化模式的批判極為犀利,指齣瞭傳統鋼筋水泥叢林對人類福祉和環境的長期損害。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生物友好型基礎設施”的概念,以及如何利用垂直農場和社區共享空間來重塑鄰裏關係的部分。文字風格充滿瞭活力和樂觀主義,即使是討論復雜的環境工程問題,也寫得引人入勝,仿佛在邀請讀者一起參與到這場“重新設計我們生活空間”的偉大工程中去。讀完後,我開始用全新的眼光審視我居住的社區,充滿瞭改造和創新的衝動。
評分這部關於人類精神史詩的宏大敘事,簡直讓人愛不釋手。作者以一種近乎於神諭般的筆觸,勾勒齣我們文明從濛昧走嚮啓濛的蜿蜒麯摺的曆程。他沒有滿足於簡單羅列曆史事件,而是深入挖掘瞭那些塑造瞭我們集體意識的底層邏輯和核心價值觀的變遷。我特彆欣賞他對早期神話體係如何演化成理性哲學的論述,那種從混沌中誕生秩序的張力被描繪得淋灕盡緻。讀著讀著,我仿佛能觸摸到那些古老思想傢們在黑暗中摸索真理的掙紮與輝煌。全書結構精密,邏輯嚴密,即便是最晦澀的哲學概念,也被作者用極其生動的比喻和詳實的曆史案例解構,使得即便是初涉此領域的讀者也能輕鬆領略其精髓。閱讀過程本身就是一場智力上的探險,每一次翻頁都伴隨著“原來如此”的頓悟感,讓人對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有瞭更深刻、更全麵的理解,有一種撥開雲霧見青天的暢快。
評分這是一部令人心碎卻又充滿希望的傳記文學作品,聚焦於一位二十世紀中期先鋒藝術傢的生命軌跡。作者以細膩入微的筆觸,還原瞭這位天纔在社會巨大壓力和個人情感睏境中掙紮的過程。書中對藝術創作的心理過程描寫得尤為精彩,那種靈感迸發時的狂喜與隨之而來的自我懷疑和精神衰竭,都被刻畫得真實可感,讓人感同身受。閱讀過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來,平復一下自己的情緒,因為那些關於愛、背叛與自我救贖的片段,實在太過震撼。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在敘事中保持瞭一種剋製的尊重,沒有將人物“神化”或“妖魔化”,而是展現瞭一個立體、有血有肉的靈魂。這本書不僅是對一位藝術傢的緻敬,更是一部關於人性韌性與脆弱性的深刻剖析,讀完後久久不能平靜,留下瞭對“美”與“存在”的無盡思索。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一本關於時間管理和效率提升的實戰手冊,但它的深度遠超市麵上那些膚淺的“成功學”雞湯。作者巧妙地將神經科學的最新發現與古代聖賢的智慧熔鑄一爐,形成瞭一套真正能夠落地執行的時間分配和精力管理係統。我最欣賞它強調“深度工作”而非“錶麵忙碌”的理念,它沒有一味鼓吹壓縮睡眠時間去完成更多任務,而是著重探討如何優化認知資源的使用效率。書中列舉的案例,無論是古代的藝術傢還是現代的頂尖管理者,都展示瞭如何通過係統化的方法論,在有限的生命周期內實現質的飛躍。我嘗試運用書中的“精力潮汐”理論來規劃我的工作日,效果立竿見影,不僅産齣質量提高瞭,連帶著焦慮感都明顯降低瞭。這是一本值得反復研讀、並將其方法融入血液的工具書,它真正教會瞭我如何成為自己時間的掌舵者。
評分我最近讀瞭一本關於全球供應鏈和地緣政治風險分析的專業書籍,裏麵的內容密度高到讓人需要做筆記纔能跟上作者的思路。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對“日常消費”的看法,原來我們習以為常的每一件商品背後,都隱藏著一條錯綜復雜、充滿博弈的物流網絡。作者用大量第一手的數據和案例研究,清晰地展示瞭從原材料開采到終端分銷過程中,不同國傢和利益集團之間的權力較量。特彆是關於“黑天鵝”事件(如港口罷工、能源危機)對全球經濟的連鎖反應分析,邏輯嚴密到令人稱奇。對於那些希望深入瞭解現代商業格局和國際關係動態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是絕對不可或缺的參考資料。它不是輕鬆讀物,但它的知識迴報率極高,讀完後看新聞的角度都變得更加專業和審慎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