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華夏文明之源:高原涇水間的先周文化
原價:30.00元
作者:彭金山
齣版社:甘肅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12-01
ISBN:9787542331908
字數:
頁碼:17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華夏文明之源:高原涇水間的先周文化》依據曆史典籍、考古發現和民間文化資源,以生動的筆觸記述瞭從棄的誕生到武王滅商這段重要曆史。《華夏文明之源:高原涇水間的先周文化》以時間為脈絡,以重要曆史事件為對象,在敘述周族發展史的同時,對當代相近的有關書籍或文章的一些觀點也進行瞭簡要的評價。
目錄
引子
周族始祖——棄
神異降生
農業生産的天纔
關於後稷
不窋奔“戎狄之間”
關於不窗之“奔”
“戎狄之間”在哪裏
活在民間的周老王
不窋的傑齣貢獻
承前啓後的鞠陶
慶陽籍學人對鞠陶的論述
繼往開來的鞠陶
“周道之興自此始”——公劉
關於“豳”的幾種說法
遷豳何為
一首具有史詩性質的英雄頌歌
《豳風·七月》所反映的農業生産狀況
公劉的曆史功績
從太王遷岐到武王滅商
太王遷岐
開疆拓土的季曆
文王德威贏天下
武王滅商,天下歸周
古豳遺風
先周農耕文化對中華民族的深遠影響
隴東民俗中的農本意識
燎疳驅邪與榖神崇拜
附篇
後記
作者介紹
彭金山,西北師大文學院教授、中國作傢協會會員。1973年開始發錶作品。曾獲全國民間文藝“山花奬”首屆學術著作奬、中國文聯文藝評論奬、第12屆中國當代文學研究優秀成果奬、甘肅省優秀社科成果奬、甘肅省“五個一工程奬”等。
文摘
《華夏文明之源:高原涇水間的先周文化》:
迴答是肯定的。寶劍鋒從磨礪齣,梅花香自苦寒來。在文學作品尤其是史詩、神話和民間傳說中,英雄、聖人的齣生或成長大都有一段苦難的磨煉經曆,這已經成為一種必須完成的儀式,一種故事原型。比如大禹治水,從禹齣生便賦予其某種神秘的力量。在神話傳說中,禹的父親鯀在靈龜和大鵬鳥的幫助下盜取瞭昆侖息壤,治理好瞭水患。可是被天帝發現,派天將奪走瞭息壤,洪水重又反撲過來,鯀不僅九年治水之功毀於一旦,還被堯帝誅殺於羽山。鯀死之後魂靈不散,用全部精力在肚子裏孕育一個新的生命。這事又被天帝知道瞭,他派天將用刀刺破鯀的肚子,隻見射冉萬道金光,從鯀的肚子裏飛齣一條虯龍,龍背騎著一個孩子.這就是禹。禹繼承瞭父親的遺誌,繼續治理水患,但他采用瞭和老爹不同的方法,經過河伯授圖,變堵塞為疏導,三過傢門而不入,十i年的奮戰.終於治好瞭水患。大禹成功治水,是付齣瞭兩代人的生命的代價呀!同樣,唐僧師徒西天取經,也要經曆九九八十一難,雖然取迴瞭真經,但還要在通天河經受最後一難的考驗。西方文學也是這樣,比如荷馬史詩《奧德修記》。奧德修斯是特洛伊戰爭中的英雄,他在戰爭結束後返迴故鄉的途中,就經曆瞭一係列的苦難。先是遭遇颶風,被吹到一個荒島上吃瞭忘憂果而忘記返鄉。接著又在巨人島被獨眼巨人捉住,奧德修斯設計刺瞎瞭巨人的眼睛,纔得以逃齣。後來,又遭遇魔女喀爾刻,戰勝瞭用歌聲迷惑人的人麵獸身女妖塞壬。到達太陽島時,因夥伴得罪眾神,船被宙斯的雷電擊沉。他從同伴皆葬身大海的噩運中死裏逃生,漂流到女神卡呂普索的島上,又被扣留瞭七年,直到宙斯派神使命卡呂普索放他迴鄉。途中又被風浪打翻竹筏,漂流到斯剋裏亞島……奧德修斯在海上漂流期間,他傢鄉有一百多個貴族青年覬覦他的財産和王位,住在他傢嚮他美麗的妻子求婚。奧德修斯假扮乞丐並確認妻子的忠貞後,和兒子一起殺死瞭求婚者和不忠的傢奴,夫妻終於得以團圓。
棄是周族公認的第一代先祖,有瞭他,纔肇始瞭周族的輝煌基業,為此他的後人必然要在他的身上罩上神聖的光環,這光環包括他不尋常的降生儀式和超過常人的智慧和能力。因此,他不同於常人由父母交閤孕生,而是母親踩瞭天帝的大腳印,心欣欣然而有瞭受孕的感覺;足月降生,迎接他的不是溫暖的懷抱,而是一再地被拋棄,經受瞭正常嬰兒沒有經受過的苦難和生死考驗。然而,天地萬類都是他的朋友,牛羊為他哺乳,飛鳥為他禦寒,天命所係,大難不死。“飛鳥去矣,後稷呱矣。實覃實訐,厥聲載路”。鳥飛走瞭,臥在寒冰上的孩子因受凍終於發齣瞭第一聲啼哭,聲音洪亮悠揚,滿路響徹,昭示瞭周族遠大的未來。
綜上所述.姬棄被棄這一事象,不僅僅是中國社會進入父係氏族社會早期“棄首子之風”的一種象徵性遺存,而且蘊含著“英雄幼時濛難”這一世界性的傳說故事母題。一連串的被棄和獲救,實際上是一種儀式性的行為。“古代各民族中常有通過棄置而對初生嬰兒體質做考驗或磨煉的習俗,這種做法名為‘暴露法’,棄子傳說則是這種習俗遺跡的反映。棄子神話正是為瞭說明一個民族的建國始祖的神聖性而創造的,誕生是擔負神聖使命的英雄(具有神性)最初所必經的通過儀式,他必須在生命開始時便接受這一考驗”⑧。
……
序言
《華夏文明之源:高原涇水間的先周文化》這本書,我讀得很是沉浸,仿佛自己也穿越迴瞭那個遙遠的時代。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對曆史細節的考究和呈現方式。作者在書中大量引用瞭考古學傢的研究成果,並將其轉化為通俗易懂的文字,讓普通讀者也能輕鬆理解。我尤其喜歡書中對先周時期社會製度和政治結構的分析。作者通過對不同時期遺址的比較,清晰地展現瞭早期政治權力的雛形是如何逐漸形成和演變的。關於“高原”地區獨特的軍事策略和防禦體係的描述,也讓我對當時先民的生存智慧有瞭更深的認識。而“涇水”流域的農業發展和聚落形態,則勾勒齣瞭早期社會經濟生活的基本麵貌。總的來說,這本書就像一個精美的拼圖,作者用嚴謹的考證和生動的筆觸,將散落的史料碎片拼湊成瞭一幅完整而引人入勝的先周文化畫捲,讓我對“華夏文明之源”有瞭更清晰、更具象的理解。
評分我購買《華夏文明之源:高原涇水間的先周文化》純粹是齣於偶然,但卻收獲瞭意想不到的驚喜。我一直認為曆史書的閱讀體驗應該是枯燥乏味的,但這本書卻打破瞭我的固有印象。作者的文筆非常優美,同時又兼具學術的嚴謹性。他並沒有簡單地羅列史實,而是將曆史事件巧妙地融入到生動的敘事之中。書中對先周時期社會組織形式的探討,尤其是關於氏族、部落的演變過程,寫得非常精彩。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如何通過對不同考古遺址齣土器物細節的觀察,推斷齣當時人們的精神信仰和審美追求。比如,那些精美的陶器和玉器,不僅僅是生活用品,更是承載著古人對自然、對神靈的敬畏。此外,書中還穿插瞭一些關於當時先民與周邊部族交往的猜想,雖然沒有確鑿的證據,但作者的邏輯推理卻十分令人信服,為我們打開瞭瞭解更廣闊史前世界的一扇窗。總而言之,這是一本能夠激發讀者思考,並且引人入勝的優秀讀物,讓我對中華文明的早期形態有瞭全新的認識。
評分我一直對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和發展充滿瞭興趣,尤其對那些早期尚未被完全解讀的文明形態。因此,《華夏文明之源:高原涇水間的先周文化》這本書對我來說,無疑是一次非常有益的探索。作者在書中展現齣的廣博知識和嚴謹治學態度,讓我深感敬佩。他不僅僅是在講述曆史,更是在引導讀者去思考曆史背後的邏輯和規律。我非常贊賞書中關於先周時期文化交流和融閤的分析,這種跨地域、跨文化的互動,恰恰是文明得以繁榮發展的重要動力。書中對“高原”和“涇水”這兩個地理概念在先周文化形成過程中的作用的闡述,也讓我看到瞭地理環境與人類文明之間深刻的聯係。它不僅僅是背景,更是塑造文化特質的關鍵因素。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理解一個文明的起源,需要從多方麵、多角度進行審視,而不僅僅是局限於單一的層麵。
評分這本《華夏文明之源:高原涇水間的先周文化》真是讓我大開眼界!我一直對中國古代曆史,特彆是早期文明的發展充滿好奇,而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深挖細節的需求。作者在敘述上非常細緻,從地理環境的描繪,到早期先民的生産生活方式,再到他們復雜的社會結構,都進行瞭層層剖析。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涇水”和“高原”這兩個地理要素在先周文化形成過程中的作用。書中生動地勾勒齣涇水流域的地理特點,如何孕育齣適閤早期農業發展的條件,而高原地帶的特殊環境又如何塑造瞭先民們頑強的生存能力和獨特的文化心理。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考古發現的解讀,那些塵封的遺跡仿佛被賦予瞭生命,講述著幾韆年前的故事。書中對不同遺址的對比分析,以及對齣土文物的詳細描述,都讓我感覺身臨其境,仿佛能夠觸摸到那段遙遠的過去。讀完這本書,我對“先周文化”不再是一個模糊的概念,而是有瞭立體而深刻的認識,它不僅僅是周朝的源頭,更是華夏文明早期發展的一個重要縮影,其影響深遠,值得我們反復品味和研究。
評分說實話,我對於《華夏文明之源:高原涇水間的先周文化》這本書的評價,很難用簡單的“好”或“不好”來概括,因為它帶給我的思考遠比簡單的閱讀體驗要深刻得多。這本書最讓我著迷的地方在於其對“文化”二字的深度挖掘。作者並沒有將先周文化僅僅看作是一堆物質遺存的集閤,而是深入探討瞭其內在的精神內核和發展脈絡。書中關於祭祀禮儀、神話傳說以及早期社會倫理的論述,都讓我感觸頗深。我特彆欣賞作者在分析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産時所展現齣的獨到見解。他如何從零散的綫索中構建齣完整的文化圖景,這種能力實在令人佩服。同時,書中對“高原”和“涇水”地理環境的強調,也讓我看到瞭地理因素在塑造文明形態上的決定性作用。它不僅僅是背景,更是文化的催化劑和孕育者。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文明”的理解也上升瞭一個層次,不再僅僅是物質的繁榮,更是精神的傳承和發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