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华夏文明之源:高原泾水间的先周文化
原价:30.00元
作者:彭金山
出版社:甘肃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2-01
ISBN:9787542331908
字数:
页码:17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华夏文明之源:高原泾水间的先周文化》依据历史典籍、考古发现和民间文化资源,以生动的笔触记述了从弃的诞生到武王灭商这段重要历史。《华夏文明之源:高原泾水间的先周文化》以时间为脉络,以重要历史事件为对象,在叙述周族发展史的同时,对当代相近的有关书籍或文章的一些观点也进行了简要的评价。
目录
引子
周族始祖——弃
神异降生
农业生产的天才
关于后稷
不窋奔“戎狄之间”
关于不窗之“奔”
“戎狄之间”在哪里
活在民间的周老王
不窋的杰出贡献
承前启后的鞠陶
庆阳籍学人对鞠陶的论述
继往开来的鞠陶
“周道之兴自此始”——公刘
关于“豳”的几种说法
迁豳何为
一首具有史诗性质的英雄颂歌
《豳风·七月》所反映的农业生产状况
公刘的历史功绩
从太王迁岐到武王灭商
太王迁岐
开疆拓土的季历
文王德威赢天下
武王灭商,天下归周
古豳遗风
先周农耕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深远影响
陇东民俗中的农本意识
燎疳驱邪与谷神崇拜
附篇
后记
作者介绍
彭金山,西北师大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曾获全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首届学术著作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第12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甘肃省优秀社科成果奖、甘肃省“五个一工程奖”等。
文摘
《华夏文明之源:高原泾水间的先周文化》:
回答是肯定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文学作品尤其是史诗、神话和民间传说中,英雄、圣人的出生或成长大都有一段苦难的磨炼经历,这已经成为一种必须完成的仪式,一种故事原型。比如大禹治水,从禹出生便赋予其某种神秘的力量。在神话传说中,禹的父亲鲧在灵龟和大鹏鸟的帮助下盗取了昆仑息壤,治理好了水患。可是被天帝发现,派天将夺走了息壤,洪水重又反扑过来,鲧不仅九年治水之功毁于一旦,还被尧帝诛杀于羽山。鲧死之后魂灵不散,用全部精力在肚子里孕育一个新的生命。这事又被天帝知道了,他派天将用刀刺破鲧的肚子,只见射冉万道金光,从鲧的肚子里飞出一条虬龙,龙背骑着一个孩子.这就是禹。禹继承了父亲的遗志,继续治理水患,但他采用了和老爹不同的方法,经过河伯授图,变堵塞为疏导,三过家门而不入,十i年的奋战.终于治好了水患。大禹成功治水,是付出了两代人的生命的代价呀!同样,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也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虽然取回了真经,但还要在通天河经受最后一难的考验。西方文学也是这样,比如荷马史诗《奥德修记》。奥德修斯是特洛伊战争中的英雄,他在战争结束后返回故乡的途中,就经历了一系列的苦难。先是遭遇飓风,被吹到一个荒岛上吃了忘忧果而忘记返乡。接着又在巨人岛被独眼巨人捉住,奥德修斯设计刺瞎了巨人的眼睛,才得以逃出。后来,又遭遇魔女喀尔刻,战胜了用歌声迷惑人的人面兽身女妖塞壬。到达太阳岛时,因伙伴得罪众神,船被宙斯的雷电击沉。他从同伴皆葬身大海的噩运中死里逃生,漂流到女神卡吕普索的岛上,又被扣留了七年,直到宙斯派神使命卡吕普索放他回乡。途中又被风浪打翻竹筏,漂流到斯克里亚岛……奥德修斯在海上漂流期间,他家乡有一百多个贵族青年觊觎他的财产和王位,住在他家向他美丽的妻子求婚。奥德修斯假扮乞丐并确认妻子的忠贞后,和儿子一起杀死了求婚者和不忠的家奴,夫妻终于得以团圆。
弃是周族公认的第一代先祖,有了他,才肇始了周族的辉煌基业,为此他的后人必然要在他的身上罩上神圣的光环,这光环包括他不寻常的降生仪式和超过常人的智慧和能力。因此,他不同于常人由父母交合孕生,而是母亲踩了天帝的大脚印,心欣欣然而有了受孕的感觉;足月降生,迎接他的不是温暖的怀抱,而是一再地被抛弃,经受了正常婴儿没有经受过的苦难和生死考验。然而,天地万类都是他的朋友,牛羊为他哺乳,飞鸟为他御寒,天命所系,大难不死。“飞鸟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讦,厥声载路”。鸟飞走了,卧在寒冰上的孩子因受冻终于发出了第一声啼哭,声音洪亮悠扬,满路响彻,昭示了周族远大的未来。
综上所述.姬弃被弃这一事象,不仅仅是中国社会进入父系氏族社会早期“弃首子之风”的一种象征性遗存,而且蕴含着“英雄幼时蒙难”这一世界性的传说故事母题。一连串的被弃和获救,实际上是一种仪式性的行为。“古代各民族中常有通过弃置而对初生婴儿体质做考验或磨炼的习俗,这种做法名为‘暴露法’,弃子传说则是这种习俗遗迹的反映。弃子神话正是为了说明一个民族的建国始祖的神圣性而创造的,诞生是担负神圣使命的英雄(具有神性)最初所必经的通过仪式,他必须在生命开始时便接受这一考验”⑧。
……
序言
《华夏文明之源:高原泾水间的先周文化》这本书,我读得很是沉浸,仿佛自己也穿越回了那个遥远的时代。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对历史细节的考究和呈现方式。作者在书中大量引用了考古学家的研究成果,并将其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文字,让普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先周时期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分析。作者通过对不同时期遗址的比较,清晰地展现了早期政治权力的雏形是如何逐渐形成和演变的。关于“高原”地区独特的军事策略和防御体系的描述,也让我对当时先民的生存智慧有了更深的认识。而“泾水”流域的农业发展和聚落形态,则勾勒出了早期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面貌。总的来说,这本书就像一个精美的拼图,作者用严谨的考证和生动的笔触,将散落的史料碎片拼凑成了一幅完整而引人入胜的先周文化画卷,让我对“华夏文明之源”有了更清晰、更具象的理解。
评分我购买《华夏文明之源:高原泾水间的先周文化》纯粹是出于偶然,但却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惊喜。我一直认为历史书的阅读体验应该是枯燥乏味的,但这本书却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作者的文笔非常优美,同时又兼具学术的严谨性。他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将历史事件巧妙地融入到生动的叙事之中。书中对先周时期社会组织形式的探讨,尤其是关于氏族、部落的演变过程,写得非常精彩。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如何通过对不同考古遗址出土器物细节的观察,推断出当时人们的精神信仰和审美追求。比如,那些精美的陶器和玉器,不仅仅是生活用品,更是承载着古人对自然、对神灵的敬畏。此外,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当时先民与周边部族交往的猜想,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但作者的逻辑推理却十分令人信服,为我们打开了了解更广阔史前世界的一扇窗。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能够激发读者思考,并且引人入胜的优秀读物,让我对中华文明的早期形态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充满了兴趣,尤其对那些早期尚未被完全解读的文明形态。因此,《华夏文明之源:高原泾水间的先周文化》这本书对我来说,无疑是一次非常有益的探索。作者在书中展现出的广博知识和严谨治学态度,让我深感敬佩。他不仅仅是在讲述历史,更是在引导读者去思考历史背后的逻辑和规律。我非常赞赏书中关于先周时期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分析,这种跨地域、跨文化的互动,恰恰是文明得以繁荣发展的重要动力。书中对“高原”和“泾水”这两个地理概念在先周文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的阐述,也让我看到了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之间深刻的联系。它不仅仅是背景,更是塑造文化特质的关键因素。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理解一个文明的起源,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审视,而不仅仅是局限于单一的层面。
评分这本《华夏文明之源:高原泾水间的先周文化》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对中国古代历史,特别是早期文明的发展充满好奇,而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深挖细节的需求。作者在叙述上非常细致,从地理环境的描绘,到早期先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再到他们复杂的社会结构,都进行了层层剖析。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泾水”和“高原”这两个地理要素在先周文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书中生动地勾勒出泾水流域的地理特点,如何孕育出适合早期农业发展的条件,而高原地带的特殊环境又如何塑造了先民们顽强的生存能力和独特的文化心理。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考古发现的解读,那些尘封的遗迹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讲述着几千年前的故事。书中对不同遗址的对比分析,以及对出土文物的详细描述,都让我感觉身临其境,仿佛能够触摸到那段遥远的过去。读完这本书,我对“先周文化”不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是有了立体而深刻的认识,它不仅仅是周朝的源头,更是华夏文明早期发展的一个重要缩影,其影响深远,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和研究。
评分说实话,我对于《华夏文明之源:高原泾水间的先周文化》这本书的评价,很难用简单的“好”或“不好”来概括,因为它带给我的思考远比简单的阅读体验要深刻得多。这本书最让我着迷的地方在于其对“文化”二字的深度挖掘。作者并没有将先周文化仅仅看作是一堆物质遗存的集合,而是深入探讨了其内在的精神内核和发展脉络。书中关于祭祀礼仪、神话传说以及早期社会伦理的论述,都让我感触颇深。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分析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所展现出的独到见解。他如何从零散的线索中构建出完整的文化图景,这种能力实在令人佩服。同时,书中对“高原”和“泾水”地理环境的强调,也让我看到了地理因素在塑造文明形态上的决定性作用。它不仅仅是背景,更是文化的催化剂和孕育者。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文明”的理解也上升了一个层次,不再仅仅是物质的繁荣,更是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