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出版说明
第一讲
惊人的学说
龙代表的意义
宋儒口中的异端
朱熹与白玉蟾
《参同契》三大纲要
三种丹
第二讲
想成仙的大人物们
龙门派与成吉思汗
乾坤门户章第一
十二辟卦
天文 历律 气节
《易经》的八卦与文字
第三讲
道家与禅宗的易学
五代的人物
道家与密宗的关系
阳火之始
复卦是什么
一月泰二月雷
第四讲
气象春秋
六阳的上半年
医病的法则
二至否泰
至日闭关与奇门遁甲
借东风之迷
第五讲
占卜与神通
干支阴阳消息
乾坤天地
坎离日月
干支气血点穴
第六讲
沐浴的人
子午卯酉的作用
采补 夺舍
日月精华与月轮观
剑仙的话
第七讲
四卦的作用
气与物
四卦与修道
数是什么
什么是自然
第八讲
生命的卦变
无根的树
人欲能平吗
逆流而上
第九讲
南宗北派有别
月节 中气 刚柔
每月六十卦
第十讲
日月运转的影响
四季五行和人体
你爱吃补品吗
关于一阳来复
第十一讲
坎离二用章第二
修道先要了解的事
守丹田的问题
管住耳朵和眼睛
精神与魂魄
第十二讲
一阳初动无阴阳
品性理性工夫
你经验过一阳生吗
源头活水
第十三讲
中国的文字文化
魏真人的说明
魏伯阳说真空妙有
日月二用与结丹
第十四讲
前三关后三关
尾闾关 夹脊关 玉枕关
气难下
降的前三关
第十五讲
穴道与针灸
经脉与医道
生活习惯影响气脉
第十六讲
各家各派的气脉说
神光落地的人
气脉真通和
假通
第十七讲
伍柳派的大小周天
河车周天导引
河车不转又如何
筑基成功了
第十八讲
干支 阴阳与方位
四象五行皆藉土
颜色的作用
访道青城后山
第十九讲
方伎之学的长生术
修栽接法的老人
桂湖宝光寺奇事
第二十讲
五金八石的外丹
未有神仙不读书
守哪个窍
上品丹法如何炼
第二十一讲
真土真意与孟子
日月含符章第三
伟大的日月
卦变及人事之变
第二十二讲
天地阴阳相交
大周天小周天
精从脚底生
混沌与昏沉
水源与采补
第二十三讲
人老有药医
真正的栽接
天符进退章第四
金丹 火候
天地开始只有阴阳
第二十四讲
如何对应天符
长子和海底
再说太阳月亮
第二十五讲
圆月 眉月 钩月
朋友与光明
封禅禅让禅与
更年之后如何
配卦与阴阳
第二十六讲
袁枚的八索
中的道理
了解进度和易观
拿得起放得下
把握动静之间
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海外华人,我一直致力于寻找能够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精髓的书籍。《我說參同契(上冊)》这本书,在名字上就让我倍感亲切,因为它直接提到了“参同契”,这本在我心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的古籍。我非常好奇这本书究竟是如何解读《参同契》的,尤其是“我说”这个部分,不知道是基于怎样的学术背景,还是带有怎样的个人感悟。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对《参同契》的详细梳理和精辟分析,了解它在中国哲学、道教以及古代科学(如炼丹术)中的地位和影响。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有助于我理解《参同契》中关于“道”的阐释,以及它如何体现中国古代哲学家对宇宙、人生和修炼的理解。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与中华传统智慧深度对话的机会。
评分最近我迷上了一些关于古代炼丹术和内丹学的知识,觉得里面蕴含着很多神秘而又深刻的哲学思想。偶然间看到了《我說參同契(上冊)》这本书,这名字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参同契》本身就是炼丹学的经典著作,而“我说”这个部分,则让我猜测这本书可能是在以一种更易于理解的方式,来阐述《参同契》中的核心内容。我非常好奇作者究竟是如何将那些复杂的炼丹术语和哲学理念,以一种现代人能够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地讲解《参同契》中的一些关键概念,比如阴阳、五行、精气神等等,并且能够清晰地梳理出炼丹过程中所涉及的原理和方法。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些图解或者案例分析,那就更好了,能够帮助我更直观地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意思,是那种古朴的宣纸质感,上面烫着金色的“我說參同契”几个大字,下面还有小小的“上册”,感觉像是从古籍堆里挖出来的一样,很有年代感。翻开内页,纸张的质感也很好,厚实而不失韧性,摸上去温润,闻起来有淡淡的纸墨香,这在我这个喜欢实体书的读者来说,是很重要的第一印象。我一直对传统文化和哲学很感兴趣,尤其是一些比较深奥的道家思想,所以看到这本书的名字,立刻就引起了我的好奇。特别是“参同契”这三个字,虽然听起来有些神秘,但又隐约透露着一种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意境,让我忍不住想一探究竟。从装帧上看,它就不是那种快餐式的出版物,而是经过精心打磨的,充满了对读者的尊重。我期待这本书能带我走进一个全新的知识领域,开启一段精神上的旅程。
评分我是一名在学术圈摸爬滚打了多年的研究者,接触过不少古籍,对一些复杂的概念和理论也有一定的辨别能力。拿到《我說參同契(上冊)》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它所承载的学术价值。从书名来看,它似乎是对《参同契》这本古代重要的炼丹和哲学著作的一种解读或阐释。而“我说”这个前缀,又带有一种个人视角和解读的意味,这使得它在众多学术专著中显得尤为独特。我非常关注作者在解读过程中是否能兼顾严谨性和创新性,能否在尊重原著精神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作者对《参同契》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如何将其中的炼丹术、易学、阴阳五行等概念,与更广泛的哲学思想进行融会贯通。对于我来说,这样的一本书,如果能提供新的研究视角,甚至引发一些学术上的思考,那将是莫大的收获。
评分最近工作压力很大,总是觉得身心俱疲,急需一些能够滋养心灵的东西。偶然在书店看到了《我說參同契(上冊)》,当时就被它的名字吸引了。“参同契”这三个字,听起来就有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仿佛能让人瞬间远离尘嚣。我平时不太接触这方面的东西,但又渴望找到一种能让自己内心平静下来的方式。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也很有艺术感,不是那种张扬的风格,而是内敛沉静,散发着一种淡雅的气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引导我理解一些关于人生、关于自然的道理,或许能帮助我找到内心的平衡点,或者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找到一丝清晰的方向。我期待的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启迪。
评分。。。。。。。。。。。。。
评分赴台湾后,任文化大学、辅仁大学、政治大学及其他大学、研究所等教授。1960年,胡适读了《楞严大义今释》,表示赞许。1966年,南怀瑾在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的邀请下,到台湾三军各驻地巡回演讲。《论语别裁》1976年出版,香港、新加坡也争相翻印。在港、台及居美时期,曾创办东西方文化精华协会总会、老古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美国维吉尼亚州东西方文化学院、加拿大多伦多中国文化书院、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一直关心家乡建设,1990年泰顺、文成水灾,捐资救患,并在温州成立南氏医药科技基金会、农业科技基金会等。又将乐清故居重建,移交地方政府做为老幼文康中心,且为厦门南普陀寺修建禅堂,倡建金温铁路,作出巨大贡献,众所皆知。
评分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外用之学,亦即所谓的“功业之变”,这也可以说是告诉我们什么叫领导学。领导学就是做人的道理。假使你把根本做人的道理把握住了,就把握住领导的道理了。什么是领导?人都做不好,还能谈什么领导?像赶公共汽车,跟在汽车后边黑烟里骂的人一样,那有什么用呀!
评分值得体会并实证之
评分所以说“圣人之情见乎辞”。上古中国文化中的有道之士,他告诉我们后代的人,这些情意在哪里可以见到?“见乎辞”。你多读《易经》的《系辞》,文王、周公、孔子的《系辞》,你就可以了解了。文王、周公、孔子的情意是中国文化的一环,老子、庄子的文辞又是一环,大家要弄清楚。《易经》的文化非常简单,就在一言之中,一爻之中,这就是“隤然示人简矣”。
评分南师的书什么样的赞许都不为过,京东给力!
评分好书,值得收藏,只不过内容对我来说太深奥。
评分不错
评分一般学习“静坐”或作修道工夫的人,只要在“静坐”的过程中,发生了感觉的反应,大多数便认为是“气机”的发动,已经有了“炼精化气”的作用了。如果因为“静坐”工夫的累积,这种感觉反应蔓延扩张,循着背脊部分延伸,或在胸腹部分也有了感觉,便认为是气循“督脉”上行,已经回转而打通“任”、“督”二脉了。其实,只要身体健康,或者身体衰弱而稍带病态的人,能够长久保持一个固定的姿态而静坐不动,或者很快或者很慢,多多少少,都会有这种感觉的反应。但这绝不是“炼精化气”的真正功效。虽然这种过程中的反应,也是静坐的功效,并非坏事,但对于初步的“炼己筑基”而言,还是未曾打好基础。如果对“炼精化气”来说,更有很长的一大段距离。《我说参同契》:上品丹法“不以察求”,不是在里头闭起眼睛打坐观察,看个光啊!守个气呀!还守个窍呀!打坐的人守窍,当你守在这里,心不晓得想到哪里去了。哪个人能够守窍守到永远不动一个念头的?如果有这样的人,虽然不神通,也要神经了。有些人说,我这里在跳,你天天看守着这里,那个气血向这里冲,搞得不好就是鼻子出血,如果作意太过,尤其是中老年人,加上血压不对的,算不定就脑充血。千万不要玩这个,最好走上品丹法,“上德无为,不以察求”,也不要守,也不要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