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投資原則: 股神唯一授權, 寫給合夥人的備忘錄

巴菲特的投資原則: 股神唯一授權, 寫給合夥人的備忘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傑瑞米.米勒 Jeremy Miller 著
图书标签:
  • 投资
  • 价值投资
  • 巴菲特
  • 股票
  • 财务
  • 理财
  • 投资策略
  • 股市
  • 金融
  • 商业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9863982463
商品编码:16091295
开本:25开
出版时间:2017-04-26
页数:352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獨*收錄1956-1969年巴菲特經營合夥事業時期信件中文版
◎看股神親口闡釋自己60年不敗的操盤智慧,在不同時期、不同標的、不同環境下運用這些原則的方法
◎年化報酬近24%的驚人績效,打破小錢無法投資的迷思,*適合散戶的投資方法
◎巴菲特在波克夏給股東會的信公開推薦:「米勒對巴菲特合夥事業做了出色的研究和調查,並且詳細解釋波克夏是如何發展至今。如果你對投資理論與實務深感興趣,你會喜歡這本書。」

「我在1950年代創造出*高的投資報酬……如果你給我100萬美元,我想我可以替你一年賺50%。嗯,我知道我做得到。我可以保證。」
--巴菲特

從績效*好的時期學習
出任波克夏哈薩威董事長之前、聚集親友資金創立合夥事業的14年間是巴菲特操盤績效*好的時期,合夥人的平均年化報酬率高達23.8%,合夥事業資產從1萬美元增加至1億美元,巴菲特也成為大富豪,資產超過2000萬美元。

掌握投資基本原則與策略選擇
這段期間巴菲特隔半年至一年寫信給合夥人分享投資決策,第*封信特別提到投資的「基本原則」,教育合夥人正確看待投資。之後的信件更說明不同時期的操盤策略,這習慣延續至經營波克夏哈薩威期間每年寫給股東會的信。

*適合少量資金投資人累積財富的方式
本書經過巴菲特許可,首次整理出版1956-1969年寫給合夥人的33封信,這些信展現巴菲特一以貫之的投資理念,包括反向分散投資策略、追求複利,以及打敗大盤的要求。這些信記錄巴菲特年輕時期利用少量資金、透過高複利累積財富的過程,以及日漸成熟的長期價值投資策略,為日後成為世界首富奠定基礎。

三大投資策略公開
巴菲特在信中詳細說明早期的三大投資操作,每個人都可以學習、複製:

●低估型投資:用質化與量化條件尋找價值被嚴重低估的公司,在股價偏低的時候買進,漲回實質價值時賣出。
●套利型投資:尋找併購交易公開但尚未完成的公司,以低風險的方式進行穩賺不賠的套利。
●控制型投資:利用資產負債表來計算公司價值,在股價偏低時取得公司控股權,要求經營高層改造企業,實現企業價值。

這是巴菲特早期的投資策略, 60年來他以同樣的原則創造出傲視市場的績效。讀著這些信,就好像聽見價值投資大師在耳邊說:「這就是投資的方法,我就是這麼做的,這是我走過的路。現在來看看你們是否能跟隨我走這條路。」

作者简介

■作者簡介

傑瑞米.米勒(Jeremy Miller)
紐約一家頂*共同基金公司的投資分析師,有超過15年的金融業工作經驗,曾任職於數家世界頂*的投資銀行,從事股票銷售和研究工作。本書是第*本著作。

■譯者簡介

許瑞宋
香港科技大學會計系畢業,曾任路透中文新聞部編譯、培訓編輯和責任編輯,亦曾從事審計與證券研究工作。2011年獲第*屆林語堂文學翻譯獎。譯有《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2010年重譯增修版)、《大鴻溝》和《交易本事》等數十本書。(facebook.com/victranslates)

目录

推薦序 了解巴菲特早期操盤法的必讀書籍 財報狗
推薦序 給全球投資人的挑戰書 雷浩斯
推薦序 正統的投資理財殿堂 蕭世斌
各界推薦

前言 巴菲特的投資原則
第一部 基本觀念
第* 章 投資心態:你無法預測未來
第2 章 複利:創造財富的力量
第3 章 指數基金:低費用的投資選擇
第4 章 績效衡量:3-5 年表現打敗大盤
第5 章 誘因:讓經理人利益與你一致

第二部 投資策略
第6 章 追求深度價值的低估型投資
第7 章 穩賺不賠的套利型投資
第8 章 介入公司經營的控制型投資
第9 章 登普斯特機械的控股投資

第三部 心理偏誤
第*0章 傳統作法不一定穩健
第*1章 別只顧著避稅
第*2章 資金愈多,愈好操作?
第*3章 積極投機無法持久
第*4章 股票不見得是最好的投資
結語 不變的投資原則

致謝
附錄A 巴菲特合夥事業歷年績效
附錄B 巴菲特合夥事業與同業績效比較
附錄C 紅杉基金績效
附錄D 登普斯特機械價值評估
附錄E 免稅地方政府公債簡介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虚构图书的简介,旨在模拟非人工智能创作的风格,并避免提及您提供的具体书名及其内容。 --- 《智慧之锚:价值投资的现代实践与哲学思辨》 作者: 艾伦·韦斯特伍德 出版信息: 启明出版社 页数: 680页 定价: 128.00元 --- 内容简介 《智慧之锚:价值投资的现代实践与哲学思辨》并非一本简单的投资教科书,它是一部深入剖析长期资本增值哲学的深度著作。作者艾伦·韦斯特伍德,一位在金融界沉浮三十余载、以低调著称的资深资产管理者,通过这部作品,试图为那些在瞬息万变的资本市场中寻求稳定价值的投资者,提供一个坚固的“智慧之锚”。 本书的核心论点在于,真正的投资成功源于对商业本质的深刻理解与对人性弱点的审慎控制,而非对市场波动的盲目追逐。韦斯特伍德认为,技术分析和短期预测如同海市蜃楼,而能够穿越牛熊周期的,是对企业内在价值的精准把握和坚定的持有信念。 第一部:穿越迷雾:价值投资的哲学基石 在本书的开篇,韦斯特伍德首先搭建起价值投资的哲学框架。他没有停留在表面定义,而是深入探讨了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早期经济学家的思想如何映射到现代企业估值中。 商业的本质与护城河的构建: 韦斯特伍德详尽分析了不同行业中“无形资产”的价值——例如品牌忠诚度、专利技术、网络效应以及规模经济的真正含义。他强调,投资一家公司,本质上是购买其未来现金流的权利,而“护城河”是保护这些现金流不受侵蚀的屏障。 企业价值的动态评估: 作者挑战了静态的贴现现金流模型(DCF),提出了一种更为灵活的“情景分析法”。这种方法要求投资者在乐观、基准和悲观三种情景下,对企业未来十年的盈利能力进行多维度压力测试,确保估值的稳健性。 理性与情感的博弈: 韦斯特伍德用大量篇幅论述了行为金融学的实践意义。他将投资者比作驾驶员,市场情绪则是多变的交通状况。这本书提供了应对“羊群效应”和“处置效应”的实用工具,引导读者建立一套不受市场噪音干扰的决策流程。 第二部:精选的艺术:从海量信息中提取信号 第二部分是本书最具操作性的章节,重点阐述了如何筛选出真正具有长期投资潜力的企业。作者拒绝使用通用的“十佳标准”,而是主张根据行业特点制定个性化的筛选机制。 财报的“反向阅读”: 韦斯特伍德揭示了优秀财务报表中隐藏的“红旗”和“绿旗”。他侧重于分析非GAAP指标的合理性、营运资本的效率变化,以及管理层在披露高额费用或特殊项目时的微妙措辞。例如,他会详细讨论商誉减值与研发投入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如何识别被过度美化的收入确认方式。 管理层素质的深层考察: 书中提出了一个“五维度考察法”,用以评估管理层的诚实度、能力、远见、资本配置效率及利益一致性。作者认为,即使是卓越的商业模式,如果配以平庸或不诚实的管理团队,也注定是失败的投资。他提供了案例分析,展示如何通过分析股东大会记录、高管交易记录和薪酬结构来洞察其真实意图。 新兴行业的挑战与机遇: 面对科技快速迭代的时代,作者并未回避对高增长行业的分析。他强调,在评估新兴技术公司时,必须将技术壁垒、市场渗透速度以及潜在的颠覆者风险同时纳入考量,警惕那些高估值却缺乏清晰盈利路径的“概念股”。 第三部:持有的智慧:超越时间与波动的策略 如果说前两部分是关于“买什么”,那么第三部分则是关于“如何抱牢”——这是本书最受推崇的部分。韦斯特伍德坚信,投资的真正利润来自于“时间的朋友”。 仓位管理与风险再定义: 作者摒弃了僵硬的多元化理论,提出了“集中与分散的动态平衡模型”。他主张在对少数标的建立高信念仓位的同时,通过宏观对冲工具(如期权或特定债券)来对冲系统性风险,而非仅仅分散于大量平庸的股票中。 面对市场恐慌的心理建设: 本书详尽描述了如何构建一个“心理防火墙”。韦斯特伍德分享了他个人在多次市场崩盘中的实战经验,包括如何利用波动性来寻找买入机会,而不是被其压垮。他强调,耐心不是一种美德,而是一种经过训练的技能。 税收效率与遗产规划的融入: 考虑到长期持有的税务影响,本书的最后部分提供了关于长期资本利得税、赠与税和信托设立的实用见解,确保投资策略能够与税务规划有效结合,实现财富的最大化传承。 读者对象 本书适合: 1. 具有一定基础知识,渴望从“跟风者”蜕变为“独立思考者”的个人投资者。 2. 专业机构的基金经理和分析师,以获取对价值投资哲学更深层次的理解。 3. 对商业史、企业治理和长期资本配置原理感兴趣的商业人士。 《智慧之锚》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路线图: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回归商业的常识,用审慎和远见作为指南针,锚定于那些真正具有持久竞争力的企业之上。这是一部需要反复阅读、并在实践中不断印证的投资圣经。 --- (注:以上内容为模拟虚构图书简介,旨在满足字数和风格要求,不涉及任何真实书籍的具体内容。)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久违的、关于“理解”的满足感。它不像市面上很多投资书籍那样,充斥着各种“秘籍”和“捷径”,而是回归到投资的本质——认识一家公司,理解其价值,并耐心等待市场价格回归合理。作者在书中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去探讨“常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这种看似平淡无奇的道理中,发掘出能够带来超额回报的关键。 我反复咀嚼了其中关于“能力圈”的论述,这不仅仅是知识的边界,更是一种自我认知和诚实的体现。作者并没有回避那些可能被忽略的细节,反而将其放大,让我们看到,即便是最成功的投资者,也需要在不断地学习和反思中,来精确地定义自己的投资范围。这种坦诚和自律,在浮躁的金融市场中,显得尤为珍贵。阅读的过程,与其说是在学习投资技巧,不如说是在塑造一种更加审慎、更加理性、也更加长远的投资哲学。

评分

坦白说,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曾以为对巴菲特的投资哲学已有相当的了解。毕竟,他的名字本身就代表着财富和智慧。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想法。作者以一种近乎“解剖”的方式,将巴菲特那些被奉为圭臬的原则,层层剥开,展现出其背后深厚的思考逻辑和实践智慧。 我尤其着迷于书中关于“商业模式”的分析,那是一种超越数字的洞察力,是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深刻挖掘。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告诉我们“买什么”,而是引导我们去思考“为什么”。他鼓励读者去研究那些真正伟大的公司,理解它们是如何通过独特的商业模式,在长期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为股东创造持续价值的。这是一种“授人以渔”的教育方式,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提供投资建议,更在于培养一种独立思考和深度分析的能力。

评分

我一直认为,优秀的投资书籍,不仅仅是教授你如何赚钱,更重要的是塑造你的思维方式。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它并非提供一套标准化的买卖规则,而是引导你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基于深刻理解的投资体系。 书中关于“安全边际”的阐述,让我对其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价格折扣,而是一种对企业内在价值的深刻认识,以及在不确定性面前,为自己预留的缓冲空间。作者用了很多篇幅去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提醒我们在众多的市场声音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短期情绪所裹挟。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在学习巴菲特的投资秘诀,不如说是在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更优秀、更成熟的投资者,以及一个更具洞察力的人。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启示,在于理解“耐心”的真正含义。在信息爆炸、交易频繁的当下,我们很容易被短期的市场波动所干扰,从而做出冲动的决策。而这本书,则如同一剂冷静剂,提醒我们回归价值投资的初心,认识到优质资产的长期增长潜力。 作者在书中对“投资的艺术”的描绘,让我看到了巴菲特是如何将理性分析与人性洞察相结合的。他并没有将投资视为一场纯粹的数字游戏,而是强调理解人性中的贪婪与恐惧,并学会与之共处。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关于“估值”的探讨,它不是一个僵化的公式,而是一种基于对企业未来现金流的预测和对风险的考量,所形成的动态判断。这种深刻的理解,帮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过往的投资行为,并开始更加注重长期价值的积累。

评分

读这本书的经历,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是与一位睿智的长者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对谈。书中的字里行间,似乎都萦绕着那种特有的、不带一丝浮夸的沉稳与洞察。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梳理那些看似庞杂的投资理念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近乎艺术的条理性和逻辑性。他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公式或技巧,而是循序渐进地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价值投资框架,从最基础的公司分析,到宏观经济的考量,再到心理素质的锤炼,每一个环节都显得那么恰到好处,仿佛是精心打磨的宝石,折射出恒久的光芒。 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护城河”概念的阐释,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理论名词,而是通过一系列生动且极具说服力的案例,将其具象化,让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一个优秀企业在竞争中拥有可持续优势的重要性。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学者的严谨,又不失实践者的接地气,让你在阅读过程中,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反而会不自觉地被卷入到那种思考的洪流中,仿佛自己也置身于奥马哈的办公室,倾听着股神的心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