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阴阳五要奇书
yuanjia:58元
作者:郭璞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ISBN:9787510820519
页码:562
装帧:平装
开本:32
点击查看郭璞的有关书籍:
0123456789
0123456789
增补四库青乌辑要 葬书
郭璞 撰 郑同 校
九州出版社
繁体竖排 宣纸线装
点击以下链接查看有关葬书的图书
《锦囊经》全一册:增补四库青乌辑要第*06*种
[晋]郭璞撰 [唐]张说注
200.00元
九州出版社
《锦囊经》即《葬书》的校注解说本,相传成书于公元四世纪前后。风水一词,就是藏风得水的简写,即出自《锦囊经》。作者郭璞(276年—324年),字景纯,河东闻喜县人(今山西省闻喜县),西晋建平太守郭瑗之子。东晋著名学者,既是文学家和训诂学家,又是道学术数大师和游仙诗的祖师。
翻开这本厚重的《葬书》,首先被其深邃的文字和严谨的逻辑所吸引。不同于市面上那些浮于表面的风水指南,郭璞的这部经典,更像是一部关于天地运行规律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论述。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选址下葬”,更是在探讨一种生存的智慧——如何顺应地势,趋吉避凶,让逝者安息,亦让生者受益。书中对“气”的理解极为精妙,那种无形却又真实存在的力量,被阐释得淋漓尽致。尤其对“龙、穴、砂、水、向”五大要素的剖析,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洞察力。读完整本,感觉仿佛完成了一次对自然环境的深度考察,它教会我们用一种更宏大的视角去看待我们脚下的土地。对于真正想钻研风水学原理而非仅仅追求速成口诀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圭臬。它所需的不是匆忙的翻阅,而是耐心的揣摩和长久的体悟。
评分作为一本汇集了多部重要风水典籍的综合性刊物,其价值在于提供了一个跨越时空的对话平台。我发现,即便是《四库全书》中收录的版本,也有其独特的侧重点。对比阅读几篇不同文献中对同一概念(比如“朝、抱、裹”)的阐释,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更全面、更少偏见的认知。这不像是一本教条式的教科书,更像是一份详尽的研究资料集。其中某些章节对于后世的影响,从文字的演变中便可窥见一斑。对于历史爱好者而言,能够追踪这些经典的流传脉络,本身就是一种乐趣。它不仅仅是术数之学,更是古代社会对人居环境理解的一个缩影,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安居乐业”最深切的期盼和最系统的思考。
评分这部集合了《阴阳五要奇书》和《锦囊经》的精装本,着实让我领略到了古代堪舆术的博大精深。那些关于阴阳消长、五行制化的理论,与《葬书》中对形势的描述结合起来,构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我特别留意了郭璞增补的“四库青乌辑要”部分,这部分内容似乎更加侧重于实际操作中的应用技巧和经验总结,语言上更显简练和实战化,与《葬书》那种偏向理论阐述的笔调形成了有趣的对比。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对照着地图和实地的照片进行想象,才能真正捕捉到古人所描绘的那些“藏风聚气”的微妙境界。例如,对“水口”的论述,如果不结合水文知识去理解,很容易流于表面。全书的装帧和排版也十分考究,使得这些艰深的内容在阅读体验上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避免了因古籍晦涩难懂而产生的畏难情绪。
评分不得不提的是,这套书的增补部分,特别是那些关于“锦囊”的运用细节,为纯粹的理论学习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很多时候,理论上的理解和实际操作之间存在鸿沟,而这些来自实践经验的总结,恰恰充当了那座桥梁。我尝试着将书中所述的某些“秘诀”与我所居住地周边的地貌进行比对,虽然不能完全复刻古人的情境,但那种对环境敏感度的提升是肉眼可见的。比如,对“砂脚”形态的辨识,从抽象的文字描述到具体可见的山体走势,需要大量的观察训练。这本书提供了框架,但最终的“悟”,还是要靠读者自己去实践和印证。它没有保证你一学就会,但它确实铺设了通往精深学问殿堂的坚实台阶。
评分从一个纯粹爱好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作为一本“风水书”的定位。它让我重新审视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天人合一”思想的执着追求。它不是迷信,而是一种根植于农业文明土壤之上的,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与利用。那种对“生气”的捕捉与维护,本质上是对生命力的尊重。阅读过程中,我体会到了一种宁静和沉稳,仿佛被带回了那个讲究慢工出细活、注重根基的时代。那些古人花费毕生心血总结出的经验,以如此清晰的方式被保存下来,供后人学习和思考,这份传承的厚重感,是任何现代速成读物所无法比拟的。它需要的是耐心,但给予的回报,是超越术数本身的广阔视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