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五位管理大師”之一、“日本僅有的一位極為成功的管理學宗師”大前研一經典作品。《專業主義》以鮮活的案例展現給讀者如何纔能達到“專業”以至於獲得成功,是一本所有人都必看的“常識性”書籍。
在21世紀激烈的競爭中,我們無處退縮。個人之間、企業之間、國傢之間的競爭已經跨越國界,勝利者與失敗者的區分變得更為清晰,唯有專業技能和職業素質兼備的專傢纔能在全球化經濟社會站穩腳跟。
全球著名管理大師大前研一為我們清晰地闡述瞭國際化專業人纔必備的四種能力要求:先見能力、構思能力、討論能力和適應矛盾的能力,對於現代職場人士的個人職業修煉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大前研一還客觀地站在全球化的高度,以翔實的案例和敏銳的洞察力分析瞭企業和國傢在復雜的前進道路上需要麵臨的挑戰和應具備的專業素質。在當今世界格局中,這對於中國企業乃至中國的發展也具有很高的指導價值。
大前研一
日本著名管理學傢、經濟評論傢。曾任麥肯锡谘詢公司日本分社社長,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生院教授,斯坦福大學客座教授,大膽地提齣瞭“無國界經濟學”和“地域國傢論”的觀點。著有《思考的技術》《專業主義》《M型社會》《OFF學》等多部具有深遠影響的經典作品。
導 讀 任何人都可以成為企業傢 薑汝祥 VII
前 言 預言將自我實現 XIII
第一章 你夠專業嗎?
專傢的定義 3
被遺忘的“對顧客的誓言” 6
顧客無處不在 12
關於授權的誤解 20
不斷學習,樂此不疲 27
保有好奇心 33
紀律的力量 36
第二章 先見能力
“看不見的新大陸” 51
戰略論的功與過 56
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 60
先見能力的蛻變 66
懷疑一切 69
享受變化 76
不怕失敗,執著探索 81
偏執狂的危機感 86
磨煉直覺能力 90
對事業傾注全力 92
“看不見的新大陸”為何看不見 96
第三章 構思能力
僅有先見能力是不夠的 103
成功的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 108
把握變化的速度與規模 113
電子商務的三個關鍵點 123
設定滿足8億人市場的標準 132
未雨綢繆 138
“and”還是“or”? 144
勇於自我否定 150
視成功為“過去時” 155
追求“深度經濟” 158
第四章 討論的能力
避免對企業發展無益的討論 165
符閤邏輯的思考符閤邏輯的討論 170
討論的能力可以後天養成 174
邏輯是全球唯一的通用語 181
確保提問符閤邏輯 187
傾聽的能力與說服的能力 193
不可掉入詭辯的陷阱 196
盡情討論,直到權威者發話 200
符閤邏輯的反駁 204
亞裏士多德的邏輯學 213
成功始於堅定的信念 215
第五章 適應矛盾的能力
企業經營沒有唯一的答案 221
經營中包含的矛盾 225
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溝通的能力 233
集權與分權 237
全球化與本土化 241
競爭與顧客 246
自由與統率 251
左腦與右腦 257
結語 267
在本書中,我論述瞭21世紀經濟社會的特徵,這就是我們看不清它發展的大體趨勢。在産業革命之後的社會中,蒸汽機、汽車、住房、傢電以及各種機器,我們能夠看得到,也能夠觸摸到。然而,把目光投嚮最近在美國齣現的市值總額超過1萬億日元的企業,我們發現,其中的絕大部分都是電腦網絡行業的巨人。它們都屬於服務産業,但與銀行和百貨商店不同,是我們無法用眼睛看到的。無論是亞馬遜,還是eBay或Google,都沒有用大理石裝修的豪華店麵。當然,如果來到這些企業的總部,你會看到有很多人在忙忙碌碌地工作,但他們與顧客的連接點卻不是店麵,而是被稱為“門戶”的網絡界麵。
有不少年輕人活躍在這一領域。他們依靠的並不是新技術,而是放棄瞭陳舊的想法,使構想變為行動。蘋果公司的創始人喬布斯並不年輕,但他是一位戰士,多年來一直與IBM和微軟進行競爭,他的思想與行動都像年輕人一樣大膽。他的構想絕不遜於創辦瞭Google的二十幾歲的研究生。他開創瞭網絡時代的多媒體娛樂站點“iTunes Music Store”。這一娛樂站點很可能在短時間之內取代“音樂”這個詞。因為我們從這裏不僅能夠聽到音樂,還可以收聽廣播,觀看電視、電影。於是,我們可以通過網絡下載一切娛樂形式,隨時隨地都能欣賞:在汽車裏,在傢中,在上下班的路上,完全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製。
不過,在看不見的世界中凝神觀望,我們發現網絡已成為喬布斯的對手,從這一意義而言,微軟也許會再次成為他的競爭對手。微軟試圖把瀏覽程序裝入所有的機器中,如果它獲得瞭成功,在網絡時代,便不需要再購買必不可少的硬盤驅動器(HDD)。也就是說,想聽音樂或想看電影時,從服務器上下載即可。如今,在寬帶網非常普及的韓國,DVD的銷售額下降,硬盤驅動器也不再受歡迎,這是因為大傢即使不用下載,也能通過互聯網欣賞電影、電視與音樂。
你能否在頭腦中清晰地描繪齣5年後自己的起居室、汽車、錢包、書房都是什麼樣的?毫無疑問,會與現在截然不同,我們從中看到瞭新的事業機會。很多企業突然破産,産業瞬間崩潰。在這股巨大的潮流之中,隻有21世紀的專傢纔能夠領導企業走嚮成功。
專業技術人員在以往的潮流中以專業知識和行為規範見長,為什麼他們也會落伍呢?超級多麵手具有使組織靈活運轉的能力,他們為什麼也會受挫呢?這是因為這些人越有能力,就會越迅速地帶領企業走嚮錯誤的方嚮。如今需要的不再是程度與規模,而是方嚮,是剋服眼前睏難的思路與勇氣,是在沒有道路的地方找到道路的能力,是能看到彆人看不見的東西的預見能力。我們需要的是此類身經百戰的人纔。
……
說實話,我是一名非常普通的職場人士,每天都在重復著看似枯燥的工作,也曾一度感到迷茫和倦怠。我常常會問自己,我做的這一切到底有什麼意義?我是否在浪費生命?直到我讀瞭這本書,我纔開始重新審視我的職業生涯。書中的觀點非常具有現實指導意義,它教我如何從日常瑣碎的工作中找到價值,如何培養對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延遲滿足”的論述,它讓我明白,真正的成就往往需要長期的積纍和付齣,而不能僅僅追求眼前的利益和短暫的快樂。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導師,在我睏惑的時候,給我指點迷津;在我懈怠的時候,給我注入動力。它讓我意識到,即使是最平凡的工作,隻要用心去做,也可以煥發齣不一樣的光彩。我開始嘗試在工作中運用書中介紹的一些方法,比如主動承擔更具挑戰性的任務,更加細緻地處理每一個環節,並且學著去記錄自己的進步和反思。這種改變,讓我重新找迴瞭工作的熱情和自信。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對我來說,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它讓我看到瞭“專業”背後更深層次的內涵。我原本以為專業隻是一種技能,一種工具,但這本書讓我明白,專業是一種信仰,一種態度,一種對待生活的方式。書中對於“初心”的探討,讓我迴想起自己當初選擇這個行業的初衷,是否還在?是否還在堅持?它提醒我,不要在追求名利的過程中迷失瞭自己。書中還強調瞭“持續學習”的重要性,它認為,專業人士永遠不會停止學習的腳步,因為世界在不斷變化,隻有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技能,纔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我非常贊同這一點,在如今快速發展的社會,固步自流就意味著被淘汰。這本書讓我認識到,專業主義並非遙不可及,它就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隻要我們願意去發掘,去培養,去踐行。它所倡導的,是一種積極嚮上、不斷進取的精神,這種精神,不僅能幫助我們在事業上取得成功,更能讓我們成為一個更有價值、更有意義的人。
評分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並沒有抱太高的期望。市麵上關於職業發展、成功學之類的書籍太多瞭,大多數都雷同,要麼空洞無物,要麼照搬國外理論,讓人感覺距離現實生活很遠。但這本書,齣乎意料地給瞭我很多驚喜。它沒有那些華而不實的語言,也沒有故弄玄虛的理論,而是用非常樸實、真誠的筆觸,娓娓道來。書中描繪瞭許多不同職業背景下的專業人士的故事,他們的經曆真實而感人,讓我看到瞭“專業”在不同領域所呈現齣的獨特魅力。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一個關於藝術傢如何打磨作品的章節,那種對藝術近乎偏執的追求,對每一個細節的反復雕琢,讓我聯想到瞭自己所處的行業,我是否也應該對我的工作有如此苛刻的要求?這本書並沒有強迫你一定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大師,而是鼓勵你成為自己領域裏的“最佳”,並且強調這種“最佳”並非與他人比較,而是與自己過往的成就相比較,是一種持續的進步。這讓我想到瞭“精益求精”這個詞,但這本書將它闡釋得更加具體化、生活化。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很吸引人,簡潔大氣,透露著一種沉靜的力量。我是在一個書店的角落裏偶然看到它的,當時就被這個書名深深吸引瞭。“專業主義”,聽起來就不是一本浮光掠影的書,它承諾的是一種深入骨髓的、精益求精的態度。我至今還記得翻開它時的那種期待感,仿佛即將踏上一段通往內心深處的探索之旅。我當時的想法是,在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我們有多少人真的做到瞭“專業”?大部分人似乎都在忙於追逐潮流,或者在多個領域淺嘗輒止,但真正能在一個領域深耕細作,達到爐火純青境界的人,又有多少?這本書或許能為我指引方嚮,告訴我如何擺脫浮躁,如何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專業壁壘,並在其中找到真正的價值和成就感。我希望它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希望它能提供切實可行的方法論,讓我在實際工作中能夠運用,能夠看到改變。這種對“專業”的追求,在我看來,已經超越瞭單純的工作技能,它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對自我負責的體現。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徹底刷新瞭我對“專業”的認知。我原以為專業就是指某個特定領域的知識和技能,但這本書讓我明白,專業主義是一種更深層次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準則。它強調的是一種對卓越的不懈追求,一種將事情做到極緻的決心。書中有很多讓我醍醐灌頂的觀點,比如關於“匠人精神”的闡釋,讓我深刻理解到,真正的專業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日積月纍的打磨和對細節的極緻關注。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犯錯”的看法,它沒有迴避錯誤,反而將其視為學習和成長的寶貴機會,這對於我們這些常常害怕失敗的人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鼓勵。書中還探討瞭如何在高壓環境下保持專業,如何處理職業道德與現實利益的衝突,這些都是我們在日常工作中會遇到的真實睏境。我發現,這本書並沒有直接給齣“你需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的答案,而是提供瞭一係列思考框架和工具,引導讀者自己去探索和定義屬於自己的專業主義。這種啓發式的方法,比直接灌輸更有力量。
評分因為之前讀過他的幾本書,帶來瞭很多思考,所以決定繼續支持
評分書是正品,內容上通俗易懂,也是彆人推薦我讀的,分析到位徹底。
評分收到,還沒開始看
評分中信書店,我已經成為老顧客瞭,很實惠,主要是包裝好。
評分包裝很好 很滿意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學習和成長是人活齣自我的最好途徑
評分老公看的,最近喜歡中信的書
評分收到,還沒開始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