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巴赫 | ||
| 定价 | 188.00 | |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08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阿尔伯特·施韦泽 | |
| 装帧 | 精装 | |
| 页数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567540873 | |
| 重量 | 1216 | |
自序 / 1
序言 / 1
第壹章巴赫艺术的诸根源 / 1
第二章众赞歌歌词的起源 / 4
第三章众赞歌曲调的来源 / 15
第四章宗教仪式中的众赞歌 / 25
第五章巴赫以前的众赞歌前奏曲 / 38
第六章巴赫以前的康塔塔和受难曲 / 47
第七章从埃森纳赫到莱比锡 / 87
第八章巴赫在莱比锡 / 100
第九章相貌、天性和品格 / 130
第十章艺术之旅,评论家和友人 / 146
第十一章作为艺术家和老师 / 161
第十二章死亡与chong生 / 191
第十三章管风琴作品 / 227
第十四章管风琴作品的演奏 / 254
第十五章键盘作品 / 277
第十六章键盘作品的演奏 / 300
第十七章室内乐与管弦乐作品 / 336
第十八章《音乐的奉献》与《赋格的艺术》 / 364
第十九章巴赫与美学 / 374
第二十章诗性的音乐与图画性的音乐 / 380
第二十一章巴赫作品中的文字与音乐 / 395
第二十二章众赞歌的音乐语言:图像性与象征性的表现 / 421
第二十三章康塔塔的音乐语言 / 439
第二十四章阿恩斯塔特、米尔豪森、魏玛与科腾时期的康塔塔 / 488
第二十五章1723年及1724年的莱比锡康塔塔 / 513
第二十六章《马利亚尊主颂》与《圣约翰受难曲》 / 530
第二十七章1725年至1727年间写作的康塔塔 / 550
第二十八章《葬礼康塔塔》与《圣马太受难曲》 / 568
第二十九章1728年至1734年间的康塔塔 / 595
第三十章世俗康塔塔 / 622
第三十一章经文歌与歌曲 / 654
第三十二章神剧 / 660
第三十三章弥撒曲 / 668
第三十四章1734年之后的康塔塔 / 684
第三十五章论康塔塔与受难曲的演绎 / 730
译后记 / 800
人名索引 / 805
巴赫作品索引 / 813
巴赫协会版全集康塔塔目录 / 822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是极其富有张力的,它在保持学术深度的同时,竟然能时不时地流露出一种近乎诗意的表达。作者似乎对巴赫这位音乐巨匠怀有深沉的敬意,但这种敬意并非盲目的崇拜,而是一种基于深刻理解后的由衷赞叹。在描绘巴赫晚年生活的段落,那种对艺术与信仰交织的描绘,读来令人心潮澎湃。它成功地将巴赫从一个仅仅是“音乐史上的里程碑”的标签,还原成了一个有血有肉、在时代洪流中坚持创作的鲜活个体。这本书读完之后,留给我的不只是知识的增益,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和对“美”的重新定义。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朴实中透露着厚重的质感,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内页的纸张选择也非常讲究,字迹清晰,排版疏密得当,即便是长时间沉浸在复杂的乐理分析中,眼睛也不会感到明显的疲劳。我特别欣赏出版社在细节上的用心,比如书脊的处理,既保证了书籍的牢固度,又使得翻阅起来非常顺畅。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我就能感受到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封面上的那枚小小的徽标,似乎也在无声地诉说着这部作品所蕴含的深厚底蕴和专业态度。整体而言,这本书在物理呈现上,已经为阅读体验打下了坚实而高雅的基础,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它,去探索其内部的精彩世界。
评分与其他同类书籍相比,这部作品的学术严谨性达到了一个令人赞叹的高度。参考文献和注释体系的庞大与精准,足以证明作者在资料搜集和考证上所付出的心血。我注意到,即便是对一些长期存在争议的历史细节,作者也给出了极其审慎且基于一手资料的分析,很少出现捕风捉影的臆测。这种对事实的尊重和对学术标准的坚守,让这本书的权威性不言而喻。对于希望进行深入研究的读者而言,它提供了一个极为可靠的起点和参照系,避免了走入许多次要文献中存在的误区,让人倍感踏实。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控得极其精妙,它没有一上来就抛出大量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像一位经验老到的音乐史学家,娓娓道来。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总能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与个体生命的微观情感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点。读到某些段落时,我仿佛能“听见”空气中弥漫着卡农的严谨结构,或是感受到赋格曲中那层层递进的逻辑张力。对于非科班出身的爱好者来说,这种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让人在不知不觉中,便对巴赫那个时代的音乐思维有了深刻的体悟。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叙述,远比那些堆砌史料的枯燥传记来得更有感染力。
评分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音乐理论部分时所展现出的那种令人敬佩的洞察力。这绝不是简单的教科书式的概念堆砌,而是将抽象的对位法、和声进行,如同拆解精密机械一般,层层剥开,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书中穿插的那些乐谱片段分析,不再是孤立的符号集合,而是被赋予了生命和情感的逻辑线索。每当作者解释一个复杂的织体结构时,我都会忍不住回到自己的钢琴前,尝试去“弹奏”出文字中所描述的那种结构关系,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简直无与伦比。这本书真正做到了,让理论不再是通往艺术殿堂的绊脚石,而是成为理解其伟大之处的钥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