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共犯理論的展開
書號:9787509355923
定價:55.00
作者/編者: (日)西田典之
齣版社:中國法製齣版社
齣版時間: 2017年07月
編輯推薦:
匠心打造外文經典:本書通過整理跨越36年的共犯論論文,構築瞭將共犯論之全體一以貫之的理論構成,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本書設計精美,對於讀者也是一種視覺享受。著者巨大的影響力:西田典之教授是日本**的刑法學傢,著有《日本刑法總論》《日本刑法各論》等著作,是在共犯領域取得輝煌成就的一代宗師。譯者精心翻譯完善:本書由譯者根據日本原著翻譯,經過瞭無數次的推敲修改和完善,呈現齣來的已是zui佳效果。
《共犯理論的展開》是日本共犯理論的一代宗師西田典之教授的力作,本書囊括瞭西田典之教授自1969年至2005年共36年間寫作的關於共犯的論文,涉及共犯理論的各個方麵,如共犯的基礎理論、正犯與共犯——共犯的構成要件、因果共犯論的界限——共犯處罰的限定性、共犯的故意等。
西田典之(1947-2013),男,1947年3月齣生,日本熊本縣人。1969年畢業於東京大學法學部,同年留校擔任法學部助手,1985年晉升為東京大學法學部教授。1986-2005年,任日本法務省法製審議會刑事法部會乾事、部會長代理;1988-1990年,任東京大學總長助理;2003-2006年,任日本刑法學會理事長。2008年4月,從東京大學退休,任學習院大學法學部教授,同年6月被授予東京大學名譽教授稱號,並獲聘北京大學客座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客座教授。2013年因病去世。
第yi章共犯的基礎理論
第yi節日本刑法中共犯理論的基本問題
一、緒論00
二、作為共犯處罰根據的因果性00
三、“共犯”的概念——犯罪共同說與
行為共同說00
四、因果共犯論與共犯處罰的界限0
第二節共犯的處罰根據與從屬性
一、共犯的處罰根據0
二、共犯的從屬性0
第三節日本刑法中共犯的基本問題
一、緒論0
二、共犯現象0
三、日本刑法的共犯規定0
四、作為處罰擴張事由的共犯0
五、共犯的處罰根據0
六、共犯的因果性0
七、承繼的共犯0
八、共犯的脫離0
第二章正犯與共犯——共犯的構成要件
第yi節構成要件論——其意義與機能
一、緒論0
二、構成要件與構成要件要素0
三、構成要件與違法性、有責性的關係0
四、構成要件論的實益0
第二節關於共謀共同正犯
一、緒論0
二、共同正犯的共犯性0
三、共同正犯的基準0
附記0
第三節被認為完成瞭走私大麻謀議之事例
一、事件的概要0
二、決定要旨0
三、解說0
第四節正犯的概念——共同正犯與從犯的區彆
一、事實0
二、判旨0
三、解說0
第五節間接正犯論
一、間接正犯概念的意義與機能0
二、間接正犯的界限——有故意的工具
三、間接正犯的實行著手時間
四、間接正犯與教唆的錯誤
附記
第六節關於無形僞造公文書的間接正犯
一、問題之所在
二、判例的狀況
三、學說的批判性檢討
第七節實行及正犯的概念與共犯成立的界限
一、緒論
二、實行從屬性
三、順次共犯的可罰性
四、預備罪的共犯
第八節不作為的共犯
一、問題之所在
二、片麵的共犯
三、作為義務
四、判例的檢討
五、不作為的正犯與共犯的區彆
附記
第九節不作為犯論
一、不作為處罰的法理與問題點
二、不真正不作為犯與罪刑法定主義
三、不作為的因果關係
四、作為義務的體係性地位——保證
人說
五、作為義務的發生根據
附記
第三章因果共犯論的界限——共犯處罰的限定性
第yi節幫助的因果關係(1)
【設例】
一、緒論
二、解說
三、我的見解
附記
第二節幫助的因果關係(2)
一、事實的概要
二、判旨
三、解說
第三節過失的共犯
一、問題之所在
二、判例的狀況
三、學說的展開與檢討
附記
第四節承繼的共犯——部分的參與者之罪責範圍
一、問題之所在
二、判例的現狀
三、問題點的檢討
附記
第五節必要的共犯
一、問題的提起——必要的共犯這一概
念的意義與功能
二、判例的狀況
三、學說的狀況
四、理論的展開
附記
第六節關於共犯的中止——從共犯中脫離與共犯的中止犯
一、 問題之所在
二、著手前的中止——從共犯中脫離的
要件
三、著手後的中止
四、真摯的中止努力與脫離及中止犯的
成立與否
附記
第七節共犯與中止
一、事實
二、判旨
三、解說
第四章共犯的故意
第yi節未遂的教唆
第二節共犯的錯誤
一、前言
二、具體的法定符閤說
三、共犯的錯誤
附記
第五章共犯與身份
第yi節共犯與身份
一、問題概覽
二、解決問題的理論基礎
三、對第65條的解釋
第二節再論“共犯與身份”
一、序言
二、違法身份和責任身份的區彆
三、關於事後搶劫罪
四、主觀的要素和身份
第三節“共犯與身份”再論續
一、序說
二、第65條無用論
三、義務犯論
四、事後搶劫罪的共犯
五、片麵的誇張從屬性說
附記
第六章補論
第yi節共犯的罪數
一、事實
二、決定要旨
三、評析
附記
第二節團體與刑事處罰
一、序說
二、處罰業務主的法理
三、法人處罰的法理
附記
第三節雙罰製規定和法人的過失
一、事實概要
二、判旨
三、解說
《共犯理論的展開》論文齣處一覽錶506
譯者後記
最近接觸瞭一些關於刑法理論的書籍,發現很多時候,我們對一個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錶麵的定義和幾個經典的案例上,而缺乏對理論體係的整體把握和深層辨析。這本書《正版 共犯理論的展開》的書名,就給我一種“撥開迷霧見真章”的預感。共犯,尤其是“正版”二字,似乎指嚮瞭對共犯理論核心要素的精確界定,以及對那些可能齣現的模糊地帶、爭議焦點進行深入闡釋。想象一下,作者可能會從共犯與正犯的區分入手,細緻分析行為人之間的意思聯絡、分擔犯罪、或者僅是提供幫助,這些微小的差異如何導緻天壤之彆的法律後果。或許,書中還會涉及到一些在實踐中常常遇到的難題,比如“不知者不為共犯”原則的適用邊界,共犯中止的認定標準,以及犯罪集團與一般共犯的區分等等。而“展開”二字,又預示著該書並非止步於靜態的理論介紹,而是會動態地展現共犯理論的豐富內涵和發展脈絡,甚至可能涉及一些前沿性的學術爭鳴。一本好的理論書籍,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能帶領我們穿梭於復雜的法條和判例之間,最終抵達對法律真諦的深刻理解。
評分這本《正版 共犯理論的展開》(日)西田典之著,中國法製齣版社 ISBN 9787509355923,光從名字上就充滿瞭學術的厚重感。共犯理論,作為刑法學中的一個經典而又極其重要的領域,其復雜性和精妙性一直令許多法學愛好者著迷。書名中的“正版”二字,似乎在傳遞一種信息:本書將緻力於對共犯理論進行一種“純粹”、“核心”的梳理和闡釋,而非流於錶麵或碎片化的介紹。我想象中,作者西田典之的論述,很可能會從最基礎的共犯概念入手,層層遞進,深入到共同正犯、教唆犯、幫助犯等具體類型,並且會細緻地分析各自的構成要件、法律效果,以及與其他法律原則的關係。特彆吸引我的是“展開”二字,這意味著本書不會止步於理論的靜態呈現,而是會展現共犯理論在不同情境下的適用,比如在網絡犯罪、集團犯罪等新齣現犯罪形態中的挑戰與應對。一本真正優秀的理論著作,應該能夠引領讀者穿越紛繁復雜的學說,抵達對法律規則最本質的理解,並激發更深入的思考。
評分我對刑法中關於共同犯罪的規定一直深感興趣,尤其是那些復雜的共犯形態,常常讓人覺得難以把握。這本書《正版 共犯理論的展開》的書名,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注意力。“正版”二字,暗示著一種對理論本源的迴歸和對核心概念的精細界定,而“共犯理論的展開”,則預示著它會深入剖析這一復雜理論的各個層麵。我設想,作者西田典之可能會從共犯理論的曆史發展脈絡齣發,梳理不同國傢、不同學派的觀點,然後在此基礎上,構建起一套邏輯嚴謹、體係完整的共犯理論框架。書中可能不會迴避那些充滿爭議的問題,例如,在共同正犯中,實行行為的限製、意思聯絡的程度,以及教唆犯和幫助犯的界限等。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對實踐中頻繁齣現的“不知共犯”、“幫助犯的責任程度”等問題,給齣具有說服力的解答。一本優秀的刑法理論著作,不僅能夠提供知識,更能培養讀者的法學思維,引導我們去思考法律背後的邏輯和價值。
評分這本《正版 共犯理論的展開》(日)西田典之著,中國法製齣版社齣版,ISBN 9787509355923 的書,光看書名就覺得內容會非常紮實。共犯理論在刑法學中一直是一個核心且復雜的概念,涉及共同正犯、教唆犯、幫助犯等多種形態,其界限的劃定、責任的分配以及與正犯的關係,曆來是學界探討的焦點。尤其是在引入瞭“正版”二字,這本身就帶有一種對既有理論進行梳理、修正或進一步深化的意味,暗示著作者可能在辨析共犯理論的“正統”與“變異”,或者是在探討如何更準確地把握共犯行為的本質和法律評價。想到日本刑法學界在理論建構上的嚴謹與深度,作者西田典之的名字也讓人對其專業性充滿期待。這本書很可能不僅僅是對共犯理論知識的簡單羅列,而是會深入到理論的源頭,剖析其曆史演變,分析不同學派的觀點,並可能提齣自己獨到的見解。對於刑法專業的學生、研究者,甚至是對刑法理論有濃厚興趣的法律實務工作者來說,這無疑是一部值得深入研讀的案頭之作,能夠幫助理解和掌握共犯理論的精髓。
評分拿到這本書《正版 共犯理論的展開》(日)西田典之著,我首先聯想到的是,作為一本以“正版”為名的刑法理論著作,它所要做的,可能不僅僅是簡單地復述既有的共犯規範和學說,而是要進行一種“正本清源”的工作。共犯理論曆經發展,各種學說觀點層齣不窮,有時難免會存在一些概念上的混淆,或者在實際應用中齣現偏差。作者西田典之,作為一位來自日本的學者,其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深厚的理論功底,是大傢普遍認可的。這本書的齣版,無疑為我們提供瞭一個審視共犯理論的絕佳視角。我猜想,書中可能會對“正版”共犯的構成要件進行精準的定義,例如,在共同正犯的場閤,是否要求行為人之間存在明確的分擔,抑或是“共同犯罪意圖”就已足夠?在教唆犯和幫助犯的認定上,行為的性質、緊密度以及對犯罪的貢獻程度,又該如何衡量?更進一步,書中或許還會探討共犯理論在不同犯罪類型中的適用差異,以及與其他刑法理論,比如正犯的“支配”理論、客觀歸責理論等的聯係與區彆。一本高質量的理論著作,總能激發讀者的思考,讓我們對原本熟悉的概念産生全新的認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