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孩子找到缺失的“感觉拼图”:孩子感觉统合,才能成长快乐 育儿/家教 书籍

帮孩子找到缺失的“感觉拼图”:孩子感觉统合,才能成长快乐 育儿/家教 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卡洛尔,斯多克,克朗诺威兹 著
图书标签:
  • 感觉统合
  • 儿童发展
  • 育儿
  • 亲子关系
  • 家庭教育
  • 儿童心理学
  • 感觉失调
  • 早期教育
  • 行为问题
  • 成长发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蔚蓝书店
出版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ISBN:9787517705628
商品编码:1793797187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用纸:胶版纸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可称为感统失调父母的圣经和经典之作,畅销多年。作者是这个领域quanwei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书中内容可以切实地帮助父母们更好地理解感统障碍的问题,同时也帮助父母、老师和其他的非职业治疗师们来全面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同时,本书也提供了孩子或青少年在家庭生活或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会出现的棘手问题解决方法。作者也帮助父母们知道了怎样做才是真正地帮助孩子,怎样做才能更加有效。
  这本书不仅适合父母们阅读,也非常适合老师们、医生们、职业治疗师们、心理学家们、祖父祖母们、保姆们以及其他那些正在照顾着“令人头疼”孩子的人们。

作者简介

  卡洛尔·斯多克·克朗诺威兹:美国著名的研究感觉统合的专家。

目录

第 1 部分
认识感觉统合障碍
第1章 您的孩子有感觉统合障碍吗
四个感统失调的孩子 … 004
什么是感觉统合障碍 … 008
感觉统合障碍的常见共同症状 … 011
感觉调节障碍(Sensory Modulation Problems)… 012
感觉辨别障碍(Sensory Discrimination Problems) … 015
感觉动作协调障碍(Sensory-Based Motor Problems)… 016
与感觉统合障碍类似的症状 … 018
与感觉统合障碍相关的问题 … 019
调节障碍 … 019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 024
学习障碍(LD)… 026
阅读障碍 … 026
孤独症 … 027
非语言学习障碍(NLD)… 028
心理问题 … 028
选择性缄默症(Selective Mutism,SM)… 029
第2章 了解感觉处理过程及其障碍
遗传症状 … 029
过 敏 … 030
感觉统合障碍的可能成因 … 031
什么人有感觉统合障碍 … 032
我们没有感觉统合问题吗 … 034
感觉运动成长史评估问卷 … 034
为父母设计的感觉发育问卷 … 035
希望就在眼前 … 042
对孩子进行感统治疗有什么益处 … 043
感 觉 … 048
外部感觉 … 049
内部感觉 … 050
什么是感觉处理过程 … 051
信号的接收与检测 … 051
感觉统合 … 052
感觉调节 … 052
感觉辨别 … 054
感觉动作协调 … 055
姿势反应 … 056
练 习 … 056
正常的感觉加工过程 … 057
婴幼儿特有的感觉处理发育期 … 060
什么是感觉处理障碍 … 062
感觉调节障碍 … 062
感觉辨别障碍 … 067
感觉动作协调障碍 … 067
六点重要声明 … 069
正常感觉统合与感觉统合障碍的比较 … 070
第3章 如何辨别孩子的触觉问题
三个孩子玩绕圈圈 … 074
异常的行为模式 … 075
灵活运作的触觉系统 … 076
触觉系统的两个部分:防御与辨别 … 076
失调的触觉系统… 078
感觉调节障碍 … 078
触觉辨别障碍 … 082
触觉如何影响日常活动 … 084
身体觉察(身体感知)… 084
练习(动作计划能力)… 084
视觉辨别 … 087 语 言 … 088 功课学习 … 089
安全感 … 090
社交技能 … 092
筛查孩子是否有触觉障碍 … 093
第4章 如何辨别孩子的前庭平衡觉问题
两个孩子在游乐园 … 102
异常的行为模式 … 103
运作顺畅的前庭平衡觉系统 … 104
失调的前庭平衡觉系统 … 107
感觉调节障碍 … 107
前庭平衡觉如何影响日常活动 … 112
移动与平衡 … 112
肌肉张力 … 113
双侧协调问题 … 114
视觉与听觉处理问题 … 115
动作计划 … 115
安全感 … 116
筛查孩子是否有前庭平衡觉障碍 … 117
第5章 如何辨别孩子的本体觉问题
一个 9 岁孩子去游泳 … 124
异常的行为模式 … 125
运作顺畅的本体觉系统 … 125
失调的本体觉系统 … 128
感觉调节障碍 … 128
本体觉如何影响日常活动 … 131
身体意识 … 132
动作控制能力 … 132… 132
活动分级 … 133
姿势稳定性 … 134
安全感 … 135
筛查孩子是否有本体觉障碍 … 135
第6章 如何辨别孩子的视觉问题
两个女孩做风筝 … 140
异常的行为模式 … 141
运作顺畅的视觉系统 … 142
有意思的视觉事实 … 143
视觉的两个部分:防御与辨别 … 144
失调的视觉系统 … 148
感觉调节障碍 … 149
视觉如何影响日常活动 … 151
视觉辨别能力 … 151
视觉动作能力 … 152
筛查孩子是否有视觉障碍 … 154
第7章 如何辨别孩子的听觉问题
一个三年级女孩的音乐课 … 160
异常的行为模式 … 161
运作顺畅的听觉系统 … 161
听觉的两个部分:防御与辨别 … 162
失调的听觉系统 … 165
感觉调节障碍 … 165
听觉辨别 … 168
筛查孩子是否有听觉障碍 … 170
第2部分 治疗感觉统合障碍
第8章 如何诊断与治疗
一位家长的来信 … 178
判断何时需要专业的治疗 … 179
七种合理化的借口 … 180
三个寻求帮助的正常理由 … 181
记录孩子的行为 … 182
小汤米的记录 … 183
魏琪的记录 … 187
保罗的记录 … 191
诊断问题 … 194
什么是筛查 … 194
什么是评估 … 195
职能治疗师的评估 … 196
不同的治疗,不同的方法 … 197
职能治疗 … 197
其他治疗形式 … 199
如何帮助孩子接受治疗师的治疗 … 202
记录孩子的行为表现 … 203
第9章 孩子居家活动安排
一位母亲的感悟 … 206
均衡的感觉套餐 … 207
如何在家中提升孩子的感觉处理能力 … 209
有助于触觉发展的活动 … 209
有助于前庭平衡觉发展的活动 … 211
有助于本体觉发展的活动 … 212
有助于听觉发展的活动 … 214
有助于视觉发展的活动 … 214
有助于感觉动作能力发展的活动 … 215
有助于自理能力发展的活动 … 217
第10章 调查校园环境
沟通带来改变 … 222
学校若能像家里一样舒适 … 222
决定让谁来说呢 … 225
学校与孩子之间的良好配合 … 226
改善孩子在校的状况 … 227
教室策略 … 228
第11章 处理孩子的情绪
可怕的早晨 … 238
其他专家的建议 … 239
注意你的孩子 … 239
预估孩子的反应 … 240
同理心 … 240
建立规律 … 241
实际的预期 … 241
规 矩 … 241
解决问题 … 242
为孩子面发声 … 243
“恰当”与“不恰当”的应对方式 … 243
恰当的应对方式 … 244
不恰当的应对方式 … 247
第12章 从全新的角度看待孩子
一位父亲的感悟 … 252
启发孩子 … 253
母亲的勉励 … 257
附录1 感觉处理机
同步运作的神经系统 … 260
中枢神经系统 … 261
1. 神经元 … 261
2. 脊髓 … 262
3. 大脑 … 263
感觉处理机 … 264
1. 脑干 … 264
2. 小脑 … 265
3. 间脑 … 265
4. 大脑 … 266
附录2 艾尔斯博士的四个感觉统合层级
层级(主要感觉系统)… 270
第二层级(感觉动作能力)… 271
第三层级(感知动作能力)… 272
第四层级(功课学习训练的准备)… 272


前言/序言

  我在华盛顿特区圣哥伦比亚幼儿园教学25年。因为我的课程中融合了音乐、活动和戏剧表演,所以很多3、4、5岁的孩子都愿意来我的教室里来玩游戏、做活动和学习知识。他们喜欢我的课堂,他们快乐地在课堂上打鼓、弹奏木琴、手拍手地唱歌、旋转着跳舞,晃动着装满豆子的袋子做游戏。我还给他们讲仙女的故事。他们舞动着降落伞,玩角色扮演的游戏,一起进行障碍爬行。他们学着像风筝从空中坠落时的姿势,他们模仿大象重重地跺脚,或者玩雪人融化的游戏。
  大多数的孩子都喜欢这些活动,因为他们的感觉处理(感觉处理就是组织孩子日常生活信息的能力,也称为感觉统合)很有效率地工作着。孩子们充分地动用了身体的各种感觉—触觉、运动觉、视觉、声音与周围互动,进行得井然有序。然而有些孩子,如安德鲁、本和爱丽丝,却不喜欢参加我的课堂活动,面对这些感觉动作的体验时,他们变得很紧张、不开心且充满无助感。他们拒绝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或者参与进来了,也不会做。他们经常破坏上课气氛。本书就是为这些孩子们而写的。
  在我的教师生涯中(从1976年到2001年),我曾教过上千个孩子。在课外,我也教音乐课。我精心编排孩子们的舞蹈,让他们参加社区表演。我曾举办过几十次生日聚会。我还当过爱心妈妈、童子军的领队。我负责我儿子们学校里的体育社团。
  多年来的教学生涯让我知道,所有的孩子都喜欢有趣的活动。他们喜欢加入有趣的活动,然而却有些孩子不喜欢参加活动。为什么他们不愿意参加呢?是他们不愿意参加还是他们不能参加呢?我在执教之初,一直不明白这些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加入我的课堂,难道是这些孩子很难接触吗?为什么大家都陶醉在活动中的时候,他们却不喜欢呢?为什么其他的孩子都坐在垫子上唱儿歌的时候,安德鲁却坐不住,总是跑来跑去的呢?为什么别的孩子都是跟随着音乐节奏轻拍着膝盖而本却在敲击着肩膀呢?为什么爱丽丝按照节奏只挥舞了两次韵律棒,就拍打着自己的肚子喊着“太累了”呢?
  起初,我只是觉得这些孩子比较烦人。他们让我觉得自己是个坏老师。的确,他们的调皮捣乱让我觉得自己是个坏人。甚至更离谱的是,当我正在弹奏吉他的时候,有个孩子竟然捂着耳朵走了。那天我回到家里,大哭了一场。我每天晚上在给儿子们准备晚餐的时候,满脑子都是那些孩子们。我管不了他们,当时那些孩子还没接受过专业的治疗,他们不被人喜欢,也是弱势群体。有些人似乎是故意捣乱,例如伸出腿绊倒同学,而有些孩子则不是故意做出来的,只是习惯性地出现无精打采的神情。我很难把他们的行为与那些真正调皮捣蛋的孩子混为一谈。老师们除了希望这些孩子能参与活动之外,还希望他们在其他方面也能跟上。
  在这家幼儿园里,我并不是一位被难倒的老师,其他的老师也对这样的孩子头疼。家长们也会相互比较各自的孩子,大家的谈论经常四处传播。比如“哪个孩子让父母和老师感到束手无策”,这样的孩子在听到这些评论后,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他们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老师们也觉得教不好这样的。
  不过,现在我们知道自己能做得比较好。毕竟自从20世纪70年代,圣哥伦比亚幼儿园已经开始了定期筛查孩子是否存在感觉处理障碍。我们的很多孩子都很棒,但为什么我们很难教会那些存在问题的孩子们呢?我们也想知道答案。
  一位名叫林恩?A.巴尔查斯-马丁(LynnA.Balzer-Martin)的职能治疗师来到了圣哥伦比亚幼儿园,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林恩一直致力于帮助那些神经能力不足的孩子们,也就是专门治疗“感觉统合障碍”。
  珍?艾尔斯博士是个提出感觉统合定义的职能治疗师。在50年前,艾尔斯就提出了感觉统合的理论,并指导着其他职能治疗师不断完善某些干预方法。
  她的那本著作《感觉统合与孩子》(SensoryIntegrationandtheChild)曾详细地
  解读了一直以来被大家误解的问题,读者们都感兴趣她提出的这个理论。感觉统合机能紊乱,现在被称为感觉统合障碍(或感觉处理障碍),并不是一个新的问题,只是老问题的一个新定义。
  感觉统合障碍会干扰医生对其他疾病的诊断。每当孩子的中枢神经系统在处理感觉信息无效的时候,孩子们就很难把日常生活活动做好。他们可能看起来很好,并且智商也很高,但行为表现就是笨拙、胆小或出现退缩行为,或者充满敌意、经常好斗。感觉统合障碍关注的不仅是孩子如何活动、如何学习,而且关注孩子的行为:他们玩得怎样呢?与朋友的关系怎样呢?特别是他们对自己有怎样的感觉呢?
  很多家长甚至是教育家、医生和健康领域的专业人士,但往往认识不到孩子的感觉统合障碍问题。当人们不知道这些是问题的时候,就会误解孩子的行为,也会认为与别人分享孩子的这些问题很没面子。他们以为孩子只是存在学习问题或情绪问题,而不懂得孩子是出现了感觉统合障碍。如果这些人没有经过感觉统合障碍方面的培训,很少有人能理解那些令人困扰的行为是由于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不良而引起的。
  就像艾尔斯博士的其他学生们所做的工作那样,林恩博士正在让人们认识到这个问题,并帮助孩子来治疗。她发现很多有问题的孩子都是在6岁、7岁或8岁,而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们似乎没有关注到这些问题。她很急切地想要确定更小的孩子会出现感觉统合障碍的诊断,因为在幼儿阶段孩子的神经系统正在快速地发育,这个时期是关键的治疗期。林恩认为如果能够在孩子3岁到5岁的时候进行筛查,就能发现存在感觉统合障碍的孩子,再采取积极治疗的方式,孩子今后的学业表现和社交能力一定会有更好的效果。
  问题就是找到一个方法来筛查幼儿是否存在感觉统合障碍,因为以前的各项标准不是针对这么小的孩子的。林恩曾设想一个快速的筛查程序,能快速地筛查出更小的孩子是否存在神经功能方面的缺陷,然后再对孩子进行治疗。她询问我们是否愿意和她一起进行这项研究。
  我们当然感兴趣。因为其他学校可以复制我们的经验,也能让老师们快速地识别出存在感觉统合障碍的孩子,何乐而不为呢?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这样做可以为父母们找到针对感觉统合障碍孩子的一个早期干预方法(比如配合职能治疗师、理疗师、心理专家或语言病理专家们一起来帮助孩子)。这个方法也能让孩子今后的人生更加成功和幸福,甚至变得更加美丽动人。
  1987年,在学校社区和我的大力支持下,林恩成立了一个圣哥伦比亚幼儿园
  的项目组,每年对130名学生进行筛查,并开始着手对存在感觉统合障碍的孩子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我们很快就发现了这些孩子们出现了积极又令人欣慰的进步,孩子们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我在林恩博士的指导下,也学到了关于这个项目的所有知识。我学会了如何筛查存在问题的孩子。我也从老师和家长那里得到了相应的补充资料。
  我理解了很多孩子令人头疼的行为方式。随着我在这方面的不断深入学习,就把自己知道的方法教给周围的老师们,其他老师们也能理解这些孩子们的行为方式了。我也组建工作坊,培训幼儿园的老师来学习这种问题的治疗方法。在我的课堂上,为了改善所有孩子的感觉能力,也增添了很多的活动。
  自从学习了有关感觉统合障碍的知识并应用在实践之中后,我对安德鲁、本和爱丽丝发生的变化感到吃惊。他们的感觉变得统合了,他们变得越来越能集中注意力,更加放松也更能应对学校里的各种学习,也喜欢上学了。现在,我再没有被那些孩子们气哭过了,这实在是值得庆祝!
  随着我的经验越来越多,我对那些急需这些知识的父母们解释感觉统合障碍,
  让他们知道了解这些知识是多么的重要。每当我看到孩子们出现了感觉统合方面的问题时,我和凯伦就会要求孩子的父母们来幼儿园观察孩子在操场上的行为表现,然后我们坐下来,一起讨论应该如何解决孩子的问题。
  我们通过这样的会议,告诉父母们什么是感觉统合障碍。为什么我们怀疑孩子是出现了感觉统合的问题。我们也告诉了父母们怎么解决问题。我们告诉父母们,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治疗的难度也会随之增加,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我们也会安慰父母们,孩子被确诊为感觉统合失调并不意味着孩子存在精神方面的问题,也不是说他们就不是合格的父母。
  我们也能理解父母们的焦虑心情,他们为何疑虑重重,并且误解别人的好意。他们经常跑到那些不了解感觉统合障碍的儿科医生那里讨个说法,因为那些儿科医生当时只是告诉他们这是孩子发展过程中的正常行为。我们也知道在半个小时之内,根本无法向家长们解释清楚这些问题。
  于是我开始构思写一本有关感觉统合的图书,目的是为了帮助那些家长们,能更好地理解感觉统合障碍的问题,同时也帮助老师们和其他的非职能治疗师们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出版7年后,我又推出了这本书的第二版。这个新版本包括了很多更新的知识,会更好地帮助曾经读过版的家长们。我还补充了很多伴随着感觉统合障碍的其他疾病。
  我尽力使用非专业术语,便于读者们理解。当然书里也有很多专业的词语,这些词语在专业性的儿童教育方面是被普遍应用的,我也尽力选择你能听懂的词语。
  这本书的主旨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达到容易懂的目的”,而不同于某些临床或研究机构提出某些专业性理论。只有理解了感觉统合障碍,才能更好地理解你的孩子或学生,这才是本书重要的目的。
  接着,你会帮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改善孩子的各种感觉能力,你一定会让自己的孩子找回缺失的“感觉拼图”。

《感官奇旅:解锁孩子成长的无限可能》 简介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待启航的星球,而他们的感官,正是驱动这艘飞船探索世界的引擎。当这台引擎运转顺畅,孩子便能更好地理解自己,感知周遭,进而自信、快乐地成长。本书《感官奇旅:解锁孩子成长的无限可能》正是为家长们精心打造的一份感官探索指南,它深入浅出地揭示了儿童感觉统合的奥秘,为家长们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孩子找到并整合那些在成长过程中可能缺失的“感觉拼图”,从而让他们以更稳定、更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社交和情绪挑战。 本书特色与价值 系统性讲解,化繁为简: 本书并非简单罗列感觉统合训练项目,而是从儿童心理发展和神经科学的视角出发,系统地讲解感觉统合的理论基础。我们会探讨前庭觉、本体觉、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这七大感觉系统的基本功能,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共同影响孩子的认知、运动、情绪和社交能力。我们力求用最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科学概念转化为家长能够理解和运用的知识,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让每一位家长都能轻松入门。 案例丰富,贴近生活: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实践。本书收集了大量真实、生动的案例,涵盖了不同年龄段、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在感觉统合方面可能遇到的典型问题,例如:注意力不集中、动作笨拙、情绪易怒、社交回避、学习困难等。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分析,家长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孩子行为背后的感觉统合原因,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思路。我们相信,当家长看到自己孩子身上熟悉的影子时,更能体会到本书的价值。 实践指导,可操作性强: 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丰富的、可在家中轻松实施的感官活动。我们设计的每一项活动,都紧密结合了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和兴趣点,让训练过程充满乐趣,而非枯燥的任务。从简单的户外游戏,到富有创意的室内手工,再到日常生活中的互动技巧,本书为家长们提供了详尽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以及活动进阶建议。这些活动不仅能有效促进孩子感觉系统的整合,还能增进亲子关系,让家庭时光变得更加温馨而有意义。 全方位关注,循序渐进: 我们不仅仅关注“感觉”本身,更着重于“感觉”如何影响孩子的“成长”与“快乐”。因此,本书的内容涵盖了从婴幼儿期到学龄期的不同发展阶段,并针对每个阶段的特点,提供了个性化的指导。无论您的孩子是刚学会翻身的小宝贝,还是面临学业压力的少年,都能在本书中找到适合的养育智慧。我们强调的是循序渐进,让家长和孩子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共同完成这场“感官奇旅”。 核心内容解析 1. 理解孩子,从“感觉”开始: 七大感觉系统的奥秘: 详细解析前庭觉(平衡感、空间感)、本体觉(身体自我认知)、触觉(皮肤感受)、视觉(光线、形状)、听觉(声音、节奏)、嗅觉(气味)、味觉(食物、味道)各自的功能,以及它们如何相互影响。例如,一个孩子之所以喜欢在原地转圈,可能是因为他的前庭系统需要更多的刺激来获得平衡感;一个孩子对某些衣物材质特别敏感,则可能与触觉防御有关。 感觉加工的“黑盒子”: 揭示当感觉信息传入大脑后,是如何被处理、整合和解读的。当这个“黑盒子”出现“卡顿”或“失真”时,孩子就会表现出各种看似“不听话”或“有问题”的行为。 2. 识别孩子的“感觉信号”: 行为背后的语言: 教导家长如何通过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识别出他们可能存在的感觉加工问题。例如,孩子是否总是“停不下来”?是否对拥抱感到不适?是否容易分心?是否动作协调性差?是否在某些声音面前反应过度? 成长中的“小麻烦”与“大挑战”: 分析不同年龄段孩子常见的行为模式,以及这些行为可能与感觉统合失调的关系。区分哪些是正常的儿童行为,哪些可能需要家长给予更多关注和干预。 3. “游戏”是最好的“训练”: 激发潜能的感官游戏库: 本书将提供一个丰富、系统的感官游戏库,涵盖了针对不同感觉系统的活动。 前庭觉训练: 荡秋千、旋转、滑梯、跳跃、在不同平面上行走等,帮助孩子建立空间定向能力和平衡感。 本体觉训练: 推、拉、挤压、跳、跑、摔跤、在不同材质上(如沙子、豆子)玩耍,让孩子更好地感知自己的身体位置和力量。 触觉探索: 触摸不同材质的物品(毛绒、丝绸、粗糙的麻布、黏土、橡皮泥),进行洗澡、涂抹颜料、玩水等,帮助孩子接受和区分不同的触觉刺激。 视觉与听觉活动: 找不同、连线、听音辨物、模仿声音、唱儿歌、讲故事,提升孩子的视觉辨别和听觉分析能力。 嗅觉与味觉体验: 尝试不同气味的香料、水果,品尝不同口感的食物,扩大孩子的感官体验范围。 “情境式”感官融合: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将感官活动巧妙地融入到穿衣、吃饭、玩耍、学习等环节中,让感官训练无处不在,自然而然。 4. 构建孩子强大的“感觉保护网”: 情绪的稳定器: 了解感觉统合如何影响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通过有规律的感官输入,帮助孩子建立更稳定的情绪基石,减少焦虑、易怒和挫败感。 学习的助推器: 探讨感觉统合与儿童学习能力(包括阅读、写作、数学、精细动作等)之间的密切联系。当感觉系统准备就绪,孩子的学习效率和兴趣也会随之提升。 社交的连接器: 分析感觉加工问题如何影响孩子的社交互动。通过提升孩子的身体协调性和情绪稳定性,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建立友谊。 5. 家长的“陪伴”与“智慧”: 做一个“懂孩子”的观察者: 引导家长从“问题行为”的表面,看到孩子内心深处的需求。 耐心与支持: 强调育儿过程中需要耐心和持续的支持,鼓励家长与孩子一同成长,享受过程。 与专业人士的沟通: 在必要时,如何寻求专业的评估和建议,与儿童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合作。 本书目标读者 0-6岁婴幼儿的父母: 了解宝宝的早期发展需求,为宝宝打下良好的感觉基础。 6-12岁学龄儿童的父母: 帮助孩子应对学习、社交和情绪上的挑战,培养自信、独立、快乐的孩子。 对儿童心理发展、早期教育感兴趣的家长、老师、保育员。 关注孩子成长,希望提升亲子关系的家庭。 结语 《感官奇旅:解锁孩子成长的无限可能》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是您与孩子共同探索世界、理解彼此的旅程。我们相信,当您掌握了感觉统合的钥匙,您就能为孩子开启一扇通往更广阔、更精彩世界的大门。让我们一起,用爱与智慧,帮助孩子找到那些缺失的“感觉拼图”,让他们以最饱满的热情,去拥抱成长的每一刻,收获属于他们的快乐。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主要是被封面和标题吸引的,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我的孩子似乎总是比同龄人慢半拍,尤其是在社交和运动协调方面。这本书在阐述感官处理过程时,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比如把大脑比作一个“信息处理中心”,而感觉输入就是原材料,原材料质量不好,成品自然就有问题。这个比喻非常形象,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一下子就明白了核心概念。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前庭系统和本体感觉的部分,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孩子对高度感到恐惧,而有些孩子却像个“小旋风”一样停不下来。过去我总是责怪孩子“太娇气”或“精力过剩”,现在我明白了,那其实是他们身体在努力平衡和探索自身位置的一种方式。阅读过程中,我一边看一边在脑海中构建我孩子的“感觉地图”,发现很多过去的困惑都迎刃而解了。这不仅仅是一本“教育”指南,更像是一本帮助父母“翻译”孩子行为密码的工具书。

评分

在阅读众多育儿书籍中,这本书给我的启发是关于“早期识别”和“预防性干预”的重要性。作者对于那些“高需求宝宝”和感统发展迟缓的描述,让我回想起孩子刚出生不久时的一些细微信号,那些我当时认为是“个性”的特质,现在看来可能就是早期预警。书中详细列举了不同年龄段的里程碑,并清晰地指出了偏离正常轨道的信号,这对于我们这些容易“后知后觉”的家长来说,简直是太宝贵了。它不是在贩卖焦虑,而是在提供一张“导航图”,让你知道在哪个路口应该稍微减速并留意一下。此外,它对亲子依恋关系在感觉统合发展中的支撑作用的论述,也让我深有感触。书中的结论是,一个被充分接纳和安全感满满的孩子,其大脑处理外部信息的能力会更有效率。这让我意识到,最好的“感觉训练”,其实就是高质量的、充满爱的陪伴。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将科学理论与日常育儿实践无缝对接。

评分

我本来是个对这类“专业术语”很排斥的人,总觉得育儿书要么太学术化,要么就是空泛的鸡汤,这本书却出乎我的意料。它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作者仿佛就是坐在你对面的资深朋友,用最朴实的语言剖析着那些困扰我们已久的问题。我尤其欣赏它在描述不同发展阶段孩子可能出现的感统失调迹象时,那种细腻入微的观察点。比如,它提到有些孩子喜欢把东西往嘴里放,或者不停地啃咬衣角,我以前只觉得是习惯问题,这本书却点明了这可能是寻求口周刺激的表现。这种对细节的捕捉能力,让我对孩子有了更深层次的共情。看完之后,我不再急于给孩子贴上“调皮”或“内向”的标签,而是开始有意识地去观察他是不是在特定情境下寻求某种感官输入。更棒的是,它提供了大量的“家庭自检清单”,让我可以对照着评估我孩子的情况,而不是盲目地去购买昂贵的干预课程。这种实用性和自我赋能感,是很多其他育儿书籍所不具备的。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不像那种线性叙事的书籍,而是分成模块化的主题,你可以根据自己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去查阅和学习。我最喜欢的是它强调的“家庭环境的调整”部分。很多育儿书都侧重于对孩子的直接干预,但这本书却提醒我们,家本身就是孩子最大的感官训练场。比如,它建议如何在家中布置一个“感官友好型”的空间,如何利用日常的家务劳动来增加孩子的本体感觉输入,这些都是低成本、高效率的策略。我尝试着让孩子参与到揉面团、搬运轻量物品的任务中,结果发现,不仅仅是他的动作变得更协调了,连他饭后的那种焦躁不安的状况也改善了许多。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改变是心态上的放松,它告诉我,解决孩子的问题不是一场短跑冲刺,而是一场需要耐心和智慧的长期耕耘,而且这份耕耘的乐趣,在于每天都能观察到微小的进步。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育儿路上的一盏明灯,尤其对于那些总是感觉“哪里不对劲”的家长来说,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我记得我女儿小时候,总是在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上反应过度,比如对某些声音特别敏感,或者在需要精细动作时显得笨手笨脚。我试过很多方法,从耐心的引导到严格的要求,效果都不尽如人意,甚至有时候还加剧了亲子间的摩擦。这本书没有陷入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让我理解了孩子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孩子不是“不听话”,而是他们的大脑和身体在处理信息时遇到了障碍。书里介绍的那些简单易行的家庭活动,比如特定的摇晃、挤压或者触觉刺激游戏,在我家实践后,效果立竿见影。我女儿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被环境中的刺激搞得心烦意乱,她的专注力明显提高了,情绪也稳定了许多。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真的很难用言语表达,感觉自己终于抓住了女儿成长的关键线索。这本书更强调的是“陪伴式”的解决过程,而不是急功近利的“纠正”,这对于建立高质量的亲子关系太重要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