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由“中医复兴之父”,继医圣张仲景之后的第二位医中圣人彭子益所著。该书以《易经》河图中气升降圆运动之理,破解《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温病学说的古奥秘,批判地继承、发展了古中医学,从头绪纷繁的古医经中,理出了“生命宇宙整体观”、科学实用的中医系统科学,成为当代继承发展中医学的入门向导、成功阶梯。
目录
一、原理上篇
导言
二十四节气圆运动简明图说
阴阳
五行
五行相生相克
六气
人秉大气五行而生脏腑
十二经名词的说明
二十四节气圆运动详细说明
大气圆运动范围图说
二、古方上篇
导言
理中丸证治本位的意义
麦门冬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小建中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当归生姜羊肉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肾气丸证治本位的意义
大黄黄芩黄连泻心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桂权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麻黄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桂枝麻黄各半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四逆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附子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乌梅丸证治本位的意义
大承气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桃核承气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小柴胡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大柴胡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读“伤寒论”十方读法五条
三、温病本气篇
导言
温病的意义
病在荣卫
病在气分
病在肠胃
病在血分
两感温病
冬温
鼠疫
湿温
温病的坏病
温病系阴虚亦系阳虚
养阴液保阳根必先保中气
温病脉是虚象
温病忌发汗何以温病得汗不解
温病出疹之关系
温病汗下之过
温病与燥病之分别
温病误用石膏必死
《内经》经文读法
《伤寒论》的温病经文解释
《温热经纬》与《温病条辨》的学法
乌梅白糖汤温病发热十五案
四、儿病本气篇
五、时病本气篇
六、古方中篇
七、古方下篇
八、脉法篇
九、舌胎篇
十、性提纲篇
十一、金匮方解篇
十二、伤寒论方解篇
十三、生命宇宙篇
编后语
后记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惊喜在于它对中医“整体观”的独特解读。以往我理解的中医,总是侧重于对个别病症的治疗,而这本书则让我看到了人体的“大系统”。它将人体的各个脏腑、经络、气血津液,都比作是圆运动中的一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动态的平衡。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理念,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身体,不再仅仅关注某个局部的疼痛,而是从整体的角度去思考健康。它也教会我,中医的智慧在于“治未病”,在于调和阴阳,在于顺应自然,而不是简单地压制病灶。
评分初读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通俗易懂”。我一直觉得中医门槛很高,很多术语都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书却像是打开了一扇门,用非常平实的语言,解释了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中医概念。比如,关于“气”的阐述,它不再是抽象的能量流,而是具象化的生命动力,让我这个对中医一窍不通的人也能理解其重要性。它也让我明白,中医并非是那些神秘的符咒和偏方,而是建立在对人体运作规律深刻理解之上的科学体系。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讲解方式,让我感到非常舒适,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中医世界的兴趣。
评分这本书带来的最大启示,是让我对“生命力”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之前总觉得,健康就是没有疾病,就是身体功能正常。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健康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是一种内在的生命活力。它将中医的“精气神”理论,与我们日常的生活习惯、情绪状态紧密结合,让我认识到,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负面情绪,是如何一点点地消磨我们的生命力的。而中医的治疗,不仅仅是恢复身体的机能,更重要的是唤醒和激发内在的生命力,让身体能够自我修复和调整。这种对生命的尊重和关注,让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
评分翻开这本书,我脑海中瞬间涌现出无数关于中医古籍的画面,那些泛黄的纸张,古朴的字迹,都让我对这份传承千年的智慧充满了敬畏。我曾尝试着去理解《黄帝内经》的深奥,也曾被《伤寒论》的辨证论治所折服,但总感觉隔着一层纱,无法真正触及中医的核心。而这本书,以一种我从未想象过的方式,将那些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具体。它不像枯燥的教科书,而是更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将复杂的中医理论拆解开来,用生动的比喻和清晰的逻辑,一点点地引导我去领悟。
评分在阅读过程中,我最深刻的体会就是中医的“辩证思维”。它不像西医那样,将疾病固定在某个诊断条目下,而是强调“辨证论治”。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它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让我看到了同一个病症,在不同的人身上、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表现,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这种“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个性化治疗理念,让我看到了中医的灵活性和精妙之处。它也让我明白,学习中医,不仅仅是记忆那些方剂和穴位,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观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去洞察疾病的本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