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很虛僞,我們太天真
☆用理工科思維理解現代世界,智識分子的視界和你想的不一樣
☆常識是我們的敵人,挑戰你萬萬沒想到的認知神經。
☆專治小資、童話、雞湯類的幻想
☆中國好書、文津圖書奬《萬萬沒想到:用理工科思維理解世界》姊妹篇
★“學而時嘻之”精粹,大量深度好文首次發布。
【作者獲奬圖書】
圖書動態:
★入圍首都圖書館“閱讀之城”評選書目
★榮獲 電子社2016“年度好書”
★豆瓣讀書-2016年度讀書榜單/社科人文
★《南方都市報》閱讀周刊:2016年度十大好書
★《中華讀書報》2016年度百佳圖書之思想·社科(10種)
★《南方周末》:2016年度好書/非虛構類
★季風書園-推薦書單(2016-01-20)
★不止讀書:2016年度選書100本
★《齣版商務周報》-一周書情(2016-01-25)
★《杭州日報》-都市快報-深夜讀書館(2016-02-28)
★物理學傢萬維鋼的2015年度書單:用理工科思維理解世界的社科新書
常識是我們的敵人,我們即將迎來一個“不換思想就換人”的時代。
這是一本關於如何理解現代世界的書,作者在這本書中講瞭一些現代人應該有,而且隻有現代人纔可能有的“智識”——智慧和見識。想要理解這個現代世界,乃至做正確的決策,就得有這種智識。它會糾正你想當然的判斷,告訴你一些靠譜的社會科學的研究結果,讓你理解或質疑專傢的判斷,也許你也能像專傢一樣思考。
“學而時嘻之”精粹,大量深度好文首次發布!
萬維鋼,筆名同人於野,物理學傢和科學作者,
著有暢銷書《萬萬沒想到:用理工科思維理解世界》並獲得第十屆文津圖書奬和中央電視颱“2014中國好書”,“學而時嘻之”博主。其文章宗旨為“用理工科思維理解世界”,喜歡科學和政治,強調理性和現代化。
1999年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現為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物理係研究員。《東方早報?上海書評》、《南方周末》、《瞭望東方周刊》、《商界評論》等報刊特約撰稿人,在知乎、果殼、觀察者、共識網等國內知名網站上設有專欄,文章常引發大眾思考,掀起諸多話題討論。
引言:做個復雜的現代人
PART I - 世界觀祛魅
彆用"常識"理解復雜世界
模仿的雪崩效應
Z簡單經濟學的五個智慧
選民的大腦想要什麼
高效能任性
有一種歧視叫自利
人的正義思想是從哪裏來的?
放諸古今皆準的權力規則
PART II - 流水綫時代的英雄
高中是個把人分類的機器
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和常青藤的綿羊
能把窮人變成正常人的教學法
美國人說的聖賢之道
說英雄,誰是英雄
PART III - 智識分子的十八般武藝
為什麼高考作文題目是可預測的?
大數據帶來的主題軍備競賽
大尺度和硬條件:四萬年來誰著史
技術左右天下大勢
一點實用主義的學英語心得
信息極客的三個功夫
"舌戰群儒"的技術分析
貝葉斯定理的膽識
生猛的進化心理學
哪種知識Z可靠?
時間簡史和時間簡史刻奇
宇航時代為何還未到來
數字如潮人如水
PART IV – 未來,已經到來
把工作輸給機器人
你比機器強在哪兒?
帶著機器競賽
怎樣殺死海星
閤弄製:一種新的管理方法
該死就死的市場經濟
物質極大豐富的時代
彆用“常識”理解復雜世界
如果一個物理學傢談物理,哪怕他隻是用大傢都能聽懂的語言做科普,外行一般也不太敢提齣質疑。人們知道物理學是一個非常專業的尖端科學,沒經過多年訓練的人鬍亂說話隻能鬧笑話。可是當一個社會學傢談論社會問題的時候,哪怕他旁徵博引瞭好多東西方先賢的經典理論,彆人還是可以毫無壓力地批評他。不管專傢怎麼說,每一個齣租車司機都認為自己知道汽油漲價是怎麼迴事兒,每一個網友都認為反腐敗的齣路是明擺著的,每一個球迷都認為如果從來沒搞過足球的蔡振華能當足協主席,那麼我也能當。
這也許怪不得大眾。實踐錶明,像政治學這樣的軟科學,其“專傢”的實用程度很可能並不顯著高於“磚傢”。
1984年,美國心理學傢飛利浦·泰特洛剋(PhilipTetlock)做瞭一個影響深遠的研究[1]。他調查瞭284個專門以預測政治經濟趨勢為職業的政治學傢、智囊和外交官,嚮他們提齣各種預測問題,比如戈爾巴喬夫有沒有可能被政變搞下颱。
泰特洛剋要求專傢們對其中大多數問題,比如某個國傢未來的政治自由狀況,提供齣現三種可能性(保持現狀,加強或者減弱)的大緻概率。這個研究做瞭二十年,一直等到當年預測的事情全部水落石齣。到2003年,泰特洛剋總結瞭這些專傢給的答案,發現他們的總成績還不如索性把每個問題的三種可能性都均等地設為33%。也就是說,專傢的預測水平還比不上直接拋硬幣。更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些專傢對自己專業領域的預測得分居然比在自己專業外領域更差。
所以《紐約人》雜誌[2]在評論泰特洛剋描寫自己此項研究的《狐狸與刺蝟:專傢的政治判斷》(ExpertPoliticalJudgement:HowGoodIsIt?HowCanWeKnow?)這本書的時候對專傢相當悲觀,Z後得齣的結論居然是我們還是自己思考算瞭—盡管泰特洛剋的研究顯示專傢的得分其實還是比普通人略高一點。
但社會科學並非無路可走,它可能正處在一個大發展的前夜。哥倫比亞大學DuncanWatts的新書《什麼都是顯然的–如果你知道答案的話》(EverythingIsObvious*OnceYouKnowtheAnswer)提齣,社會科學的發展方嚮應該是像硬科學一樣,依靠實驗和數據。傳統專傢的預測之所以不行,是因為他們依賴的很多直觀“常識”,其實是一廂情願的想當然。事實上,哪怕一個Z簡陋的統計模型,也能比專傢預測得更好。
Watts的這個說法當然並不新鮮,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呼籲把數理方法作為社會科學研究的主要方法,而且這個方法也的確正在成為主流,現在大概已經很少有人在論文裏拿一百年前的所謂經典說事瞭。此書的Z大新意在於,因為Watts同時在雅虎研究院研究社交網絡,他在書中描述瞭幾個其本人參與的有趣研究。
談起社交網絡,中國讀者會立即想到格拉德維爾(MalcolmGladwell)的《引爆點》(TheTippingPoint)。這本書提齣,一件東西要想在人群中流行開來,需要某些特彆有影響力的關鍵人物在其中推波助瀾。這些關鍵人物是社交網絡中的節點,是普羅大眾中的意見領袖。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我們纔可能實現把地球上任意兩個人用不多於六個人的社交關係網相互聯係起來,也就是所謂“六度分隔”。
根據這個理論,擴大知名度的Z好辦法是找名人做廣告。名人在微博上說一句話,應該比普通人的“口碑”重要得多。有傳聞說[3],現在中國有百萬粉絲的名人發一條營銷微博可以獲得一韆元,其實這個數字還算是少的。美國女星KimKardashian一條tweet(用戶發到Twitter上的信息)的價格是一萬美元[4]。
……
從閱讀的體驗感上來說,這本書的節奏掌控得非常到位,它既有令人精神一振的爆發點,也有讓人得以喘息和消化的沉靜段落。作者似乎非常瞭解讀者的心理變化麯綫,知道何時需要增加信息密度,何時需要提供一個引人深思的案例來緩衝。這種對讀者體驗的體貼,使得長篇閱讀過程絲毫沒有産生疲憊感,反而讓人越陷越深,不忍釋捲。書中那些穿插的、看似不經意的個人觀察和生活片段,為那些抽象的哲學思考注入瞭鮮活的血液,使得整本書讀起來更像是一部融閤瞭思想史與個人成長的紀實文學,充滿瞭人情味和煙火氣,而非冰冷的學術論文。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衝擊力,更多是源於其對“如何思考”這一過程的精妙解構。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是什麼”,而是深入剖析瞭“為什麼會是這樣”的底層邏輯和心理機製。我特彆喜歡作者在論證過程中展現齣的那種嚴謹的求證精神,每一步推導都邏輯清晰,環環相扣,幾乎不給人留下含糊其辭的空間。這使得閱讀過程成瞭一種高強度的智力訓練,仿佛自己也參與瞭一場與作者並肩的思辨之旅。它極大地提高瞭我在麵對信息爆炸時代時,那種辨彆真僞、去僞存存真的能力。以往模糊不清的界限,在本書的引導下,變得清晰可辨,這對於提升個人決策質量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評分這本書最成功之處,在於它成功地構建瞭一種“復雜性美學”。它歌頌瞭擁抱矛盾、直麵不確定性的勇氣。在這個追求簡單答案的時代,它卻堅定地告訴我們,真正的深刻往往蘊藏在那些看似矛盾的交匯點上。作者的文筆中流淌著一種對真理的謙卑和對未知的好奇心,這種態度是極具感染力的。我感覺自己仿佛被賦予瞭一副新的“眼鏡”,得以用更具層次感和包容性的眼光去審視這個日益被標簽化、被簡化處理的世界。它不是提供一個終極答案,而是提供瞭一種持續探尋、不斷修正的動態思維模式,這對任何渴望在思想上保持獨立和成長的個體來說,都是一份沉甸甸的禮物。
評分老實說,我本來對這類主題的書籍抱持著一種審慎的態度,總擔心它會淪為故作高深的理論灌輸。然而,這部書展現齣瞭一種罕見的平衡感。它沒有一味地沉溺於晦澀的術語,而是極其巧妙地將復雜的概念拆解、可視化,然後用一種近乎日常的語言重新包裝起來,使其易於理解,卻又不失其深度。每一次翻頁,都像是在揭開一個精心編排的謎團,作者總能在我以為已經把握住全局時,又拋齣一個全新的視角,讓人不得不重新審視之前的所有判斷。這種持續的智力挑戰,正是吸引我的核心要素。它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平颱,讓你得以從一個更高的維度去觀察日常生活的紛繁復雜,並且從中提煉齣一種屬於自己的、更為堅實的思維基石。
評分這部作品的文字功底著實令人驚嘆,作者的敘事節奏把握得如同精密的鍾錶,每一個轉摺都恰到好處地扣住瞭讀者的心弦。我尤其欣賞他那種不溫不火卻又暗藏鋒芒的筆調,仿佛在與你進行一場深層次的、心與心的對話。全書的結構設計也頗具匠心,並非那種平鋪直敘的流水賬,而是像一個多維度的迷宮,引導你不斷探索更深層的含義。讀完之後,我常常會陷入一種沉思的狀態,迴味那些精妙的譬喻和犀利的觀點。那種被觸動、被喚醒的感覺,是閱讀體驗中最為珍貴的饋贈。它不僅僅是信息的堆砌,更像是一種精神上的洗禮,讓你對既有的認知框架産生強烈的動搖與重塑的衝動。這種細膩而富有張力的文字錶達,使得即便是探討一些宏大而抽象的議題時,也顯得格外親切和引人入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