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视频学做咖啡

跟着视频学做咖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晨耀 著
图书标签:
  • 咖啡
  • 手冲咖啡
  • 意式咖啡
  • 拉花
  • 咖啡制作
  • 咖啡入门
  • 视频教程
  • 咖啡技巧
  • 家庭咖啡
  • 咖啡食谱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江阴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37230
商品编码:23431170756
包装:平装-胶订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12-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跟着视频学做咖啡》主要以介绍各式口味的咖啡及如何泡出美味咖啡为中心,兼述咖啡的相关信息,让普通读者通过阅读此书也能对咖啡有深入浅出的了解,同时掌握日常生活中冲泡出美味咖啡的技巧。

关联推荐
《跟着视频学做咖啡》主要以介绍各式口味的咖啡及如何泡出美味咖啡为中心,兼述咖啡的相关信息,让普通读者通过阅读此书也能对咖啡有深入浅出的了解,同时掌握日常生活中冲泡出美味咖啡的技巧。 
目录
Part1一颗神奇的豆子咖啡豆的“人生”旅程#8195;010 咖啡的一生,从种子到果实 011 收获每一颗果实 013 决定咖啡豆品质的四种清洁方法 014 咖啡豆也分三六九等#8195;016 咖啡豆家族之争 017 三大洲不同风味的咖啡豆 019 鲜度是咖啡的生命 020 盘点SJ经典单品咖啡豆 021 烘焙咖啡豆是个技术活#8195;022 咖啡豆的烘焙程度 023 烘焙后的咖啡豆需要养豆与醒豆 025 研磨咖啡豆:颗粒大小的秘密#8195;026 颗粒的大小决定味道 027Part1一颗神奇的豆子 咖啡豆的“人生”旅程#8195;010 咖啡的一生,从种子到果实 011 收获每一颗果实 013 决定咖啡豆品质的四种清洁方法 014 咖啡豆也分三六九等#8195;016 咖啡豆家族之争 017 三大洲不同风味的咖啡豆 019 鲜度是咖啡的生命 020 盘点SJ经典单品咖啡豆 021 烘焙咖啡豆是个技术活#8195;022 咖啡豆的烘焙程度 023 烘焙后的咖啡豆需要养豆与醒豆 025 研磨咖啡豆:颗粒大小的秘密#8195;026 颗粒的大小决定味道 027 Part2来一趟说走J走的咖啡文化之旅 萃取方法决定咖啡的研磨方式 028 品鉴咖啡,才下舌尖,却上心头#8195;030 学会欣赏一杯好咖啡 031 后鼻嗅觉与品鉴咖啡 032 品鉴一杯咖啡的步骤 033 咖啡的“祖先”与“后代子孙”#8195;036 咖啡的传说 037 咖啡“丝绸之路” 038 咖啡传入中国 041 咖啡文化三大浪潮#8195;042 Part3从咖啡豆到一杯好咖啡的“距离” 器具#8195;046 咖啡豆研磨工具 047 调制咖啡的基本工具 048 用不同杯具享受咖啡 050 手冲一杯咖啡的方法#8195;052 滤纸过滤 053br法式压滤壶 056 虹吸壶 059 摩卡壶 063 冰滴壶 066br意式咖啡机 070 水、糖、奶脂和牛奶#8195;074 咖啡与水的结合 075 使咖啡甜润的糖 076 咖啡ZJ伴侣——奶脂和牛奶 077 Part4匠人精神手作一杯至味 意式浓缩咖啡 081 拿铁咖啡 082 卡布奇诺 085 焦糖玛奇朵 086 美式咖啡 089br康宝蓝 090 玛琪雅朵 093br摩卡咖啡 094 玛莎克兰咖啡 097 爱尔兰咖啡 098 黄油咖啡 101 土耳其咖啡 102 阿芙佳朵 105 越南咖啡 106br维也纳咖啡 109 Part5与牛奶完美邂逅——拉花咖啡 制作绵细的奶泡#8195;138 使用意式咖啡机制作奶泡 139 制作手打奶泡 140 在家自制拉花咖啡#8195;142 叶形 143br玫瑰花 144 郁金香 145br可爱猫咪 147 展翅天鹅 148 天鹅湖 149br小熊 151 Part6咖啡“八卦”圈 咖啡与甜点不得不说的那些事#8195;154 咖啡和甜点速配法则 155br与经典咖啡“情投意合”的甜点 156 咖啡“朋友圈”#8195;158 你不知道的“豆趣”故事 159 怎样把咖啡拍出“气质” 160 显示全部信息

咖啡的醇香世界:从零开始的感官之旅 这本书,如同一杯精心萃取的浓缩咖啡,将带领你一同潜入咖啡的迷人世界。它并非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而是一场关乎感官、情感与生活方式的探索。我们在这里探讨的,是咖啡如何从一颗小小的种子,经历漫长的旅程,最终成为我们手中那杯温暖而富有层次的饮品。 一、 咖啡豆的奇妙基因:了解你的“味蕾伴侣” 在踏上咖啡之旅前,我们首先要认识这位重要的“味蕾伴侣”——咖啡豆。这不仅仅是简单的“阿拉比卡”与“罗布斯塔”的二元划分。我们将深入了解,为何不同产地的咖啡豆会孕育出如此迥异的风味? 地理的馈赠:风土的细语 海拔的魔法: 高海拔地区,日夜温差大,咖啡果实生长缓慢,糖分积累更多,豆子更致密,风味也更复杂,常带有明亮的花香、果香。低海拔地区则可能带来更浓郁、坚果般的风味。 气候的韵律: 充足的阳光、适量的雨水、恰当的湿度,共同谱写着咖啡的生长乐章。不同的气候条件会影响咖啡果实的成熟速度和内部化学成分,从而塑造出最终的风味特征。 土壤的秘密: 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富含矿物质,为咖啡树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火山土壤、黏土、沙土,每一种土壤都为咖啡豆注入独特的“土壤风味”。 品种的 DNA: 阿拉比卡(Arabica)与罗布斯塔(Robusta)是两大主流品种,但即便在阿拉比卡家族内部,还有着众多令人惊叹的品种,如瑰夏(Geisha)、波旁(Bourbon)、铁皮卡(Typica)等。每个品种都有其独特的遗传密码,赋予了它们天生的风味潜力。我们将揭示这些品种是如何通过基因的差异,在杯中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香气和口感。 处理法的艺术:风味的塑造者 咖啡豆在采摘后,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才能成为可供烘焙的生豆。不同的处理法,如同厨师烹饪前的食材准备,对咖啡的风味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日晒法 (Natural Process): 将整颗咖啡果实直接晾晒。果实中的糖分和风味物质会渗透到豆子中,带来浓郁的果香、甜感和醇厚度,常带有发酵的微醺感。 水洗法 (Washed Process): 去除果肉和果皮,只保留豆子和内果皮,然后进行发酵和水洗。这种方法能最大程度地展现咖啡豆本身的风味特点,口感干净、明亮,酸质清晰,常带有花香、柑橘香。 蜜处理法 (Honey Process): 部分去除果皮,保留部分果肉(蜜),然后进行晾晒。它结合了日晒法的甜感与水洗法的干净,带来介于两者之间的独特风味,口感丝滑,甜感明显,常伴有焦糖、蜂蜜般的香气。 湿刨法 (Wet-hulled / Giling Basah): 主要在印度尼西亚使用,先将咖啡豆湿润,然后去除内果皮,再进行晾晒。这种处理法会带来独特的泥土气息、香料味和低沉的醇厚度。 我们将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阐述这些处理法的过程,让你理解为何同一产地的同一品种,采用不同处理法后,风味会有如此天壤之别。 二、 烘焙的炼金术:解锁咖啡的灵魂 咖啡豆本身只是一颗种子,真正赋予它生命和灵魂的是烘焙。烘焙是咖啡制作中最具魔力的一环,它通过高温将生豆内部的化学物质进行转化,释放出成百上千种芳香物质,最终成就一杯令人陶醉的咖啡。 烘焙曲线的奥秘: 梅纳反应 (Maillard Reaction) 与焦糖化 (Caramelization): 这两大化学反应是烘焙的核心。梅纳反应带来坚果、烤面包、饼干等诱人的香气;焦糖化则贡献了甜感、焦糖、巧克力等复杂的风味。我们将揭示它们在烘焙过程中是如何随着温度和时间的变化而发生,以及对咖啡风味产生的影响。 一爆与二爆: 咖啡豆在受热过程中会经历“一爆”和“二爆”。一爆是豆子内部水分蒸发、结构膨胀的声音,标志着咖啡风味开始形成;二爆则意味着豆子结构开始炭化,风味会变得更加醇厚,但也可能带来焦苦味。理解这两个关键节点,是控制烘焙程度的关键。 浅烘焙、中烘焙、深烘焙: 不同的烘焙程度,解锁的咖啡风味截然不同。 浅烘焙 (Light Roast): 保留了咖啡豆最原始的花果香气和明亮的酸质,口感干净,层次分明,适合展现单一产地的独特风味。 中烘焙 (Medium Roast): 酸度逐渐减弱,甜感和醇厚度增加,坚果、巧克力、焦糖风味开始显现,是最常见的烘焙程度,也是许多人喜欢的平衡点。 深烘焙 (Dark Roast): 酸度几乎消失,带来强烈的焦糖、巧克力、烟熏甚至焦苦味,醇厚度极佳,常用于意式浓缩咖啡的拼配,以创造浓郁的口感。 家庭烘焙的探索: 本书将为你提供家庭烘焙的入门指导,让你也能在家中亲手创造属于自己的风味。我们将讨论不同烘焙设备(如家用烘焙机、平底锅)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根据你的喜好调整烘焙曲线,从而烘焙出最合你心意的咖啡豆。 三、 冲煮的艺术:化繁为简,品味真味 咖啡豆烘焙完成后,最终的升华在于冲煮。冲煮并非简单的“热水+咖啡粉”,而是一个充满科学与艺术结合的过程。它关乎萃取,而萃取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你手中咖啡的最终品质。 影响萃取的关键因素: 水温: 过高或过低的水温都会影响萃取效率。适宜的水温能更好地溶解咖啡中的风味物质,带来平衡的口感。 研磨度: 研磨度是冲煮咖啡的灵魂伴侣。粗研磨适合法压壶,细研磨适合意式浓缩。不同的冲煮器具需要不同的研磨度,以达到最佳的萃取效率。我们将详细讲解不同研磨度对萃取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你的冲煮方式调整研磨。 水粉比 (Brew Ratio): 水与咖啡粉的比例,直接影响咖啡的浓度和风味强度。我们将介绍常见的经典水粉比,并鼓励你根据个人口味进行调整。 冲煮时间: 萃取时间过短可能导致萃取不足,味道寡淡;时间过长则容易过度萃取,产生苦涩味。理解萃取时间与风味的关联,是掌握冲煮的关键。 水质: 纯净、无异味的水是好咖啡的基石。硬度适中的水有助于萃取,而过软或过硬的水都会影响风味。 主流冲煮器具的探索: 手冲咖啡 (Pour-over): 如V60、Chemex等,以其精准的控水和对咖啡风味的细腻展现而闻名。我们将分解手冲的每个步骤,从闷蒸到注水技巧,让你掌握如何冲出一杯干净、明亮、层次丰富的咖啡。 法压壶 (French Press): 简单易行,能保留咖啡豆的油脂,带来醇厚、饱满的口感。我们将讲解如何利用法压壶,轻松制作一杯高品质的咖啡。 摩卡壶 (Moka Pot): 介于滴滤咖啡和意式浓缩之间,能制作出浓郁、强劲的咖啡。我们将带你了解摩卡壶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用它制作出意式风味的咖啡。 虹吸壶 (Syphon): 极具观赏性的冲煮方式,通过真空原理萃取咖啡,能带来纯净、精致的风味。我们将深入浅出地讲解虹吸壶的操作流程,让你也能在家中体验这种独特的咖啡仪式。 意式咖啡机 (Espresso Machine): 制作浓缩咖啡的基础,一切花式咖啡的起点。我们将初步介绍意式浓缩咖啡的萃取原理,为进一步的花式咖啡学习打下基础。 四、 咖啡的文化与品鉴:品味生活,感知美好 咖啡早已超越了简单的饮品范畴,它承载着文化、社交与生活方式。 咖啡的起源与传播: 从埃塞俄比亚的传说,到欧洲的咖啡馆文化,再到如今风靡全球的精品咖啡浪潮,咖啡的足迹遍布世界,也留下了丰富的历史印记。 咖啡品鉴的基本礼仪: 闻香: 在啜饮前,先感受咖啡的香气,尝试辨别其中的花香、果香、坚果香、巧克力香等。 啜饮: 轻啜一口,让咖啡在口腔中流动,感受其酸度、甜度、醇厚度和风味。 回甘: 感受咖啡咽下后留下的余韵,是干净、持久还是短暂。 风味轮 (Flavor Wheel): 介绍SCA(Specialty Coffee Association)的风味轮,帮助你更系统地描述和理解咖啡的风味。 如何发现你钟爱的风味: 通过不断的尝试与对比,了解不同产地、品种、烘焙度、冲煮方式的咖啡,逐渐建立起自己的风味偏好。 咖啡与生活: 咖啡如何融入我们的日常,从清晨的提神醒脑,到午后的休憩时光,再到夜晚的咖啡香伴侣,它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这本书,旨在为你打开一扇通往咖啡世界的大门。它不是终点,而是精彩旅程的起点。我们鼓励你亲手尝试,大胆探索,用你的味蕾去感受,用你的双手去创造。在咖啡醇香的国度里,愿你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独特与美好。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觉得,做一杯好咖啡,需要的不仅仅是技巧,更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跟着视频学做咖啡》这本书,恰恰就给了我这种感觉。它在内容编排上,非常有条理,而且每一部分的讲解都充满了故事性。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不同咖啡豆的烘焙程度时,不是简单地用数字或者字母来区分,而是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来描述,比如“浅度烘焙像带着初恋的羞涩,风味清新而明亮”,“深度烘焙则如同饱经世事的沉淀,醇厚而浓郁”。这种方式,让我一下子就对不同烘焙度的咖啡产生了画面感。而且,书中的一些“小贴士”和“进阶技巧”,也非常实用。比如,在打发奶泡时,它会提示你如何根据不同咖啡的需要,调整奶泡的细腻度和密度;在萃取浓缩咖啡时,它会分享如何通过调整参数,来获得更丰富的油脂(crema)。我甚至还学会了如何根据一杯咖啡的风味,去猜测它可能用到的豆子种类和烘焙方式,这让我觉得做咖啡的过程,变成了一种探索和发现的乐趣。这本书让我觉得,不仅仅是在学习制作咖啡,更是在学习一种与咖啡对话的方式,一种享受生活的美学。

评分

作为一名对咖啡充满好奇,但又总是“手残”的读者,《跟着视频学做咖啡》这本书简直是我的救星!我之前试过很多所谓的“新手指南”,但要么太专业,要么太笼统,总是让我抓不住重点。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非常接地气,而且循序渐进。我最喜欢它在讲解“咖啡器具的选择与使用”这个章节,它没有上来就推荐最贵的机器,而是根据不同的预算和需求,给出了非常实在的建议。比如,它会详细分析不同材质的滤杯对咖啡风味的影响,还会对比不同手冲壶的出水流畅度,甚至还会教你如何判断一个磨豆机的质量。我之前买过一个不怎么样的磨豆机,做出来的咖啡总是很不均匀,口感也差了很多,看了这本书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包含了很多“常见问题解答”和“新手避坑指南”,比如如何避免咖啡粉“通道效应”,如何判断萃取过度或不足,这些都是我在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难题,这本书都一一给出了非常清晰的解决方案。它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咖啡导师,时刻陪伴在我身边,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我现在已经能独立做出几款不错的咖啡了,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这本书的细致指导。

评分

这本《跟着视频学做咖啡》真的让我爱不释手!作为一个咖啡爱好者,我尝试过很多方法,但总感觉差那么点意思。市面上那些厚厚的咖啡百科全书,讲理论讲得头头是道,但对于我这种动手能力稍弱的人来说,实在太劝退了。而这本书,名字就透着一股亲切劲儿——“跟着视频学”,这不就是我一直想要的嘛!虽然书名点出了视频,但我购买的是纸质书,让我非常惊喜的是,这本书的设计思路非常巧妙。它不是简单地把视频内容搬到纸上,而是对视频中的每一个步骤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拆解和补充。比如,书中会用非常清晰的图文展示咖啡豆的研磨度对风味的影响,并配有不同研磨度的实际照片,让我这个新手也能一目了然。而且,它还会详细讲解不同咖啡器具的优缺点,以及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最让我赞赏的是,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做”,更是在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比如,在讲解手冲咖啡时,它会深入浅出地解释水温、水流速度、浸湿时间等因素如何影响咖啡的风味层次,甚至会引申到水质对咖啡口感的重要性。这种由浅入深、刨根问底的讲解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模仿,而是在真正理解咖啡的魅力。书中的排版也很舒服,字迹清晰,图片质量高,阅读体验极佳。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尝试书里介绍的几种经典咖啡了!

评分

坦白说,之前我对咖啡的认知,仅限于能喝到苦涩的液体,顶多加上点奶和糖。接触《跟着视频学做咖啡》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之前的想法。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拘泥于传统的咖啡制作方法,而是巧妙地将各种创意融入其中。例如,它在介绍意式咖啡基底时,不仅仅是简单地教你如何萃取浓缩咖啡,还会分享如何根据不同的场景和心情,调整浓缩咖啡的配比,甚至是如何搭配一些意想不到的香料,做出独具风味的“特调”。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有一章节专门讲解了“冷萃咖啡的无限可能”,它不仅教你基础的冷萃方法,还鼓励读者尝试加入各种水果、草本植物,甚至是香料,去发掘属于自己的独特风味。书中的示例组合非常大胆且富有创意,比如“迷迭香柠檬冷萃”、“肉桂巧克力冷萃”,这些组合听起来就让人充满好奇。而且,它在讲解每一种创意咖啡时,都会附带非常详细的步骤和风味建议,让你在尝试的过程中,不会感到迷茫。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咖啡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可以无限发挥创意的艺术。它鼓励我打破常规,大胆尝试,去探索咖啡世界里那些未知的惊喜。

评分

说实话,我当初买这本《跟着视频学做咖啡》,纯粹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毕竟,咖啡这东西,光看文字描述,总觉得有点虚无缥缈,没有一点真切的感受。没想到,这本书给了我巨大的惊喜。它不像其他咖啡书那样,上来就是各种术语,各种复杂的流程,而是用一种非常生活化的语言,娓娓道来。我最喜欢它在介绍不同咖啡豆种类那里,不是简单地罗列产地和风味描述,而是通过一些非常生动的比喻,比如把埃塞俄比亚的豆子比作“花香四溢的清晨”,把哥伦比亚的豆子比作“醇厚浓郁的午后”,瞬间就让我对这些陌生的名字产生了兴趣。而且,书里关于咖啡拉花的讲解,简直是艺术品!我一直觉得拉花是咖啡师的专属技能,遥不可及,但这本书里的步骤图解,清晰到仿佛我眼前就有一位老师手把手地教我。它不仅有基础的心形、叶形,还介绍了进阶的鬱金香、天鹅等,并且每一步都标注了牛奶的打发程度、奶泡的厚度、倾倒的角度,每一个细节都非常到位。我甚至尝试了书里提到的“练习心态”,先用清水代替咖啡,反复练习动作,真的很有效果!这本书让我觉得,原来做一杯好咖啡,并没有那么高不可攀,只要用心,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生活中的咖啡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