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世界裸子植物的分类和地理分布
定价:458.00元
作者:杨永,王志恒,徐晓婷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54783328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基于国家相关研究平台,系统梳理和综合了全球裸子植物分类学研究成果,收录了全球12科85属所有1118种现存裸子植物,每种都有分布、气候和濒危等级等关键数据。本书填补了外相关空白。
内容提要
本书采用*的分类系统,将裸子植物划分为苏铁亚纲、银杏亚纲、买麻藤亚纲和松柏亚纲;整合国际*研究动态,介绍了裸子植物科和属的系统学研究历史和现状;系统地编纂了全球12科85属1118种现存裸子植物的物种名录和地理分布,每种提供了名称、濒危等级、分布图及气候特征数据,全面反映裸子植物物种多样性现状。此外,书中还配有310幅精美的彩色图片,展示重要的裸子植物的分类和分布特征,便于读者识别。本书可作为植物分类学和生态学研究者,以及农业、林业、园林、中药材等专业的高校师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者参考用书。
Taxonomy and Distribution of Global Gymnosperms by Yong Yang, Zhiheng Wang, and Xiaoting Xu, adopts the most recent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gymnosperms based on phylogeny. The book accepts 1118 extant species of gymnosperms and classifies them into four subclasses: Cycadidae, Ginkgoidae, Gidae, and Pinidae. A brief introduction is given of the taxonomic history and recent advances in our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the 12 families,with 85 genera,of living gymnosperms. Most significantly, it presents a plete catalogue of living gymnosperms including species names (Chinese names, scientific names and synonyms), IU red list status, distribution maps, altitudinal ranges, and climatic data. This makes it a plete reference of our current knowledge on the diversity of living gymnosperms species. Furthermore, the book provides 310 colour figures, displaying important taxonomic characters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living gymnosperms, facilitating readers to identify and better understand gymnosperms.The book is suitable for researchers of taxonomy,ecology,forestry, agriculture, horticultur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and conservation biology.
目录
前言
编写说明
章绪论1
1.1裸子植物的发现历史1
1.2裸子植物的分类依据1
1.3裸子植物的分类系统4
1.4裸子植物的研究价值和意义14
1.5裸子植物生存状况与保育14第2章苏铁亚纲17
2.1苏铁目17
2.1.1苏铁科19
2.1.1.1苏铁属19
2.1.2泽米铁科90
2.1.2.1波温铁属91
2.1.2.2角果泽米属92
2.1.2.3双子铁属108
2.1.2.4非洲铁属118
2.1.2.5鳞木铁属164
2.1.2.6澳洲铁属166
2.1.2.7小苏铁属192
2.1.2.8蕨铁属193
2.1.2.9泽米铁属194第3章银杏亚纲243
3.1银杏目243
3.1.1银杏科243
3.1.1.1银杏属245第4章买麻藤亚纲249
4.1百岁兰目253
4.1.1百岁兰科253
4.1.1.1百岁兰属254
4.2买麻藤目255
4.2.1买麻藤科255
4.2.1.1买麻藤属255
4.3麻黄目291
4.3.1麻黄科291
4.3.1.1麻黄属292第5章松柏亚纲345
5.1松目346
5.1.1松科346
5.1.1.1冷杉属348
5.1.1.2银杉属410
5.1.1.3雪松属412
5.1.1.4油杉属418
5.1.1.5落叶松属422
5.1.1.6长苞铁杉属440
5.1.1.7云杉属442
5.1.1.8松属493
5.1.1.9金钱松属626
5.1.1.10黄杉属628
5.1.1.11铁杉属638
5.2南洋杉目650
5.2.1南洋杉科650
5.2.1.1贝壳杉属652
5.2.1.2南洋杉属666
5.2.1.3沃勒米杉属683
5.2.2罗汉松科684
5.2.2.1绒袍杉属687
5.2.2.2非洲杉属688
5.2.2.3鸡毛松属693
5.2.2.4陆均松属702
5.2.2.5镰叶杉属718
5.2.2.6白袍杉属722
5.2.2.7泣松属724
5.2.2.8沼银松属725
5.2.2.9白银松属728
5.2.2.10寒寿松属729
5.2.2.11竹柏属730
5.2.2.12寄生松属735
5.2.2.13小泣松属737
5.2.2.14叶枝杉属738
5.2.2.15罗汉松属743
5.2.2.16核果杉属817
5.2.2.17扭叶杉属826
5.2.2.18卓杉属830
5.2.2.19巽他杉属831
5.3柏目833
5.3.1金松科833
5.3.1.1金松属834
5.3.2柏科835
5.3.2.1星鳞柏属838
5.3.2.2密叶杉属840
5.3.2.3智利翠柏属843
5.3.2.4澳柏属844
5.3.2.5翠柏属858
5.3.2.6扁柏属861
5.3.2.7柳杉属876
5.3.2.8杉木属879
5.3.2.9柏木属881
5.3.2.10寒寿柏属892
5.3.2.11智利乔柏属893
5.3.2.12福建柏属894
5.3.2.13水松属895
5.3.2.14美洲柏木属897
5.3.2.15刺柏属911
5.3.2.16甜柏属993
5.3.2.17水杉属996
5.3.2.18胡柏属999
5.3.2.19灯台柏属1000
5.3.2.20巴布亚柏属1001
5.3.2.21火地柏属1003
5.3.2.22侧柏属1004
5.3.2.23北美红杉属1009
5.3.2.24巨杉属1011
5.3.2.25台湾杉属1013
5.3.2.26落羽杉属1014
5.3.2.27香漆柏属1018
5.3.2.28崖柏属1020
5.3.2.29罗汉柏属1028
5.3.2.30南非柏属1030
5.3.2.31金柏属1034
5.3.3红豆杉科1037
5.3.3.1穗花杉属1039
5.3.3.2南紫杉属1044
5.3.3.3三尖杉属1045
5.3.3.4白豆杉属1056
5.3.3.5红豆杉属1058
5.3.3.6榧属1073第6章地理分布格局1082
6.1全球裸子植物物种多样性格局1083
6.2裸子植物的多样性和特有性1083
6.3裸子植物地理格局的成因1086参考网站1089
参考文献1091
常用术语1111
学名索引1113
中文名索引1201
作者介绍
杨永: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从事植物分类、系统演化、区系地理研究;发现多个新属种,提出麻黄科演化新理论。
王志恒: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员,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从事植物多样性格局研究。
徐晓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助理研究员,从事植物多样性格局研究。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冲着它在信息全面性上的口碑去的。我发现,这本书不仅仅是对现有知识的简单罗列,它似乎还包含了许多最新的分子生物学证据和化石发现,对一些长期存在的分类学争议提出了令人信服的新见解。我花了些时间对比了几个关键物种的描述,发现即便是那些我们以为已经定论的分类系统,作者也进行了细致的审视和修正,这种批判性的思维在学术著作中尤为宝贵。我期待在后续的阅读中,能系统地理解这些前沿进展是如何挑战和完善我们传统认知框架的。对于任何希望在这一领域保持前沿视野的爱好者或研究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坚实且与时俱进的参照点,它不是一本静止的教科书,更像是一份动态的知识前沿报告。
评分从购书体验来看,这本书的定价虽然略高于普通大众读物,但考虑到其内容的专业深度和印刷质量,我个人认为物超所值。它显然是面向有特定学术需求或深度爱好者群体的,那些在网络上零散搜索的信息,远不如这样一部系统编纂的著作来得可靠和集中。我喜欢它那种不遗余力的详尽程度,很多地方的描述极为细致,比如对特定化石采集地点的气候描述,对标本保存状态的记录等等,这种对细节的执着,恰恰是高质量学术研究的标志。这让我坚信,这本书将成为我书架上一个可以随时翻阅、查阅和引用的重要参考资料,其持久的参考价值,远超了一般的畅销书。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是该领域的资深专家,从其论述的深度和广度上就能体现出来。我发现作者在处理一些复杂的地质年代和物种演化关系时,并没有采用那种晦涩难懂的学术腔调,而是用了一种相对清晰易懂的叙事方式来构建知识体系。这对于我们这些并非专业古植物学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一些特定地区植物群落变迁的案例分析,它们不仅提供了大量第一手的数据支撑,还穿插了作者在野外考察中的亲身经历和感悟,使得原本干燥的科学论述充满了生命力和人情味。这种将宏大理论与微观观察相结合的写作手法,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趣味性,让我对这门看似冷门的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仿佛跟随作者的文字一起穿越了数亿年的时光隧道。
评分这部书的装帧真是没得挑剔,从封面到内页的纸张质感,都能感受到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我喜欢那种沉甸甸的感觉,翻开扉页,就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油墨香,这对于一个喜欢实体书的读者来说,简直是一种享受。我通常习惯在阳光充足的午后,泡上一杯热茶,慢慢地阅读,这本书的排版布局非常舒适,字号大小适中,行间距处理得当,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当然,内容才是核心,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深入研究,但初步翻阅时,那些精美的插图和详尽的图表,就已经让我对作者的严谨性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尤其欣赏它在章节划分上的逻辑性,每部分的过渡都显得自然而然,引导着读者一步步深入探索。我希望接下来的阅读体验能同样愉悦,毕竟好的阅读体验,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书籍本身的物理呈现。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我看来,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它对“地理分布”这一维度的细致描摹上。我注意到,作者似乎花费了巨大的精力来构建跨越大陆尺度的分布格局,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地图标注,而是深入探讨了气候变迁、板块漂移等宏观因素如何塑形了这些古老植物群落的演化路径。阅读这些章节时,我总是不自觉地打开世界地图进行对照,想象着在不同的地质时期,这些植物是如何挣扎求存、繁衍生息的。这种结合了古地理学和生物地理学的叙述方式,使得整个知识体系立体而生动。它成功地将抽象的生物学概念与具体的地球历史进程紧密联系起来,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生命在时间与空间中的宏伟史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