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上海湿地植物
定价:128.00元
作者:袁琳袁晓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54783562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记录了作者在上海市辖区发现的约330种野生水生植物,每种都有简短精炼的文字,说明其分类地位、鉴别特征、自然分布环境,并配以精美的物种鉴别和生态照片。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停留在对“上海湿地有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上。我更欣赏它在宏观生态观上的构建。读完前几章后,我才意识到湿地对于城市水循环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远超我的想象。书中提到,某些特定的湿地植被,比如藨草,它们强大的根系网络如何有效地固定底泥,减缓水流侵蚀,这在面对上海这种多台风、多暴雨的沿海城市来说,简直就是天然的“海绵体”。我记得其中一段描述了湿地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那种缓慢而坚韧的生命力,让人对自然界的时间尺度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是简单地列举物种,而是把每个物种放入一个动态的生态网络中去考察,比如某某水生植物是特定昆虫的唯一食物来源,而这种昆虫又是某种稀有鸟类的主要食粮。这种层层关联的叙述,让我从一个“植物观察者”的视角,提升到了一个“生态系统维护者”的责任感层面。这本书让人读完后,会对城市规划中“留白”和“生态廊道”的意义有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我必须承认,我是个彻头彻尾的“植物门外汉”,平日里对花鸟鱼虫的兴趣也仅限于“好看”的层面,对它们深层次的分类和生态位几乎一窍不通。这本书最初让我感到有些压力,担心那些专业名词会让我望而却步。然而,编者似乎也考虑到了这一点,采用了“图文并茂”且“由浅入深”的叙事结构。一开始介绍的物种往往是一些比较常见、易于识别的“明星物种”,比如荷花或者香蒲,用相对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它们的外形特征和对环境的要求。随着章节的深入,那些略显晦涩的专业术语才逐渐出现,但每一次出现,作者都会在旁边用括号进行简要的解释,或者通过对比不同的物种来突出其独特性。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极大地降低了我的阅读门槛。我甚至开始尝试在自己居住的小区附近的河边绿地去寻找书中提到的那些植物,虽然成果寥寥,但那种主动观察和比对的过程,比单纯阅读要有趣得多。这不仅仅是一本植物图鉴,更像是一本引导你重新审视身边环境的“观察手册”。它成功地将原本高冷的植物学知识,转化为了人人可参与的自然探索活动。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给我留下了极佳的第一印象,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透露出一种精心制作的质感。但我更看重的是它在细节处理上的严谨性。对于植物识别类书籍来说,准确的拉丁学名和规范的命名是生命线,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无可挑剔,每一个物种的介绍都附带了清晰的分类信息。我注意到作者在描述一些形态极其相似的物种时,会特意指出它们之间细微的区别点,比如叶片边缘的齿距、花序的排列方式,这种对科学准确性的执着追求,是真正热爱这片土地的学者才会展现出的态度。我曾经尝试用其他网络资源去核对书中的一些信息,发现这本书的资料更新和考证工作做得非常扎实。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是什么”,更是“为什么是这样”的深度解读。对于一个追求知识深度和可靠性的读者来说,这种严谨度是选择一本书的关键要素。这本书让我感受到,对自然的尊重,首先要从精确的认知开始。
评分这本封面设计得相当朴素,米白色的封底配上少许绿意点缀,让人第一眼就联想到自然、宁静的氛围。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翻到它的,当时正在寻找一些关于城市生态保护的资料,这本书的标题《上海湿地植物》一下子吸引了我。坦白说,我对湿地植物的了解仅限于课本上的寥寥数语,知道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但具体到上海这个超大都市的湿地里到底生活着哪些“居民”,我完全没有概念。 翻开书页,映入眼帘的是大量高清的实拍照片,那清晰度,简直像是把湿地的一角直接搬到了我的书桌上。我记得有一张特写拍的是某种莎草科植物的叶片,上面挂着晶莹的露珠,那细节的刻画,连叶脉的纹理都清晰可见,让人忍不住想伸手去触碰。文字部分也挺吸引人的,不是那种枯燥的学术术语堆砌,而是结合了植物的生长习性、它们在湿地环境中的相互作用,甚至还穿插了一些关于这些植物的药用价值或者传统用途的描述。比如书中讲到芦苇的多种用途,从建筑材料到净化水质,这让我对这种随处可见的植物肃然起敬,原来我们身边的一切都有其深刻的生态意义。阅读的过程非常流畅,就像跟着一位资深的植物学家在上海的各个湿地进行了一场沉浸式的考察,而不是在被动地接收知识。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质量也值得称赞,纸张厚实,不易反光,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惫。
评分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是抱着一种实用主义的态度,希望能找到一些关于湿地恢复项目的参考资料。这本书在“应用”层面的挖掘确实令人惊喜。它不仅展示了植物的美丽和习性,还详尽地记录了不同湿地类型(如河流型、湖泊型、滨海盐沼型)的典型植被配置方案。我特别留意了关于入侵物种对本土湿地生态的威胁那一部分,作者列举了几种在上海湿地中已构成严重威胁的外来植物,并分析了它们对本地植物的排挤效应,这种警示作用非常直接有力。更重要的是,书中针对如何利用本地植物进行湿地修复,提供了详实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比如土壤改良、种子采集的最佳时机等等,这些细节对于专业的园林工作者或者热心的环保志愿者来说,都是极其宝贵的“操作指南”。我甚至把书中关于几种耐盐碱植物的介绍部分用手机拍了下来,打算下次去崇明岛考察时,能实地辨认一番。这绝对是一本可以被翻阅无数次,每次都能从中找到新知识的工具书,它超越了简单的科普读物范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