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定价:198.00元
作者:王建中,宫辉
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5-01
ISBN:9787560584942
字数:
页码:503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中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蓬勃发展,在大学生成长成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由主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线工作者撰写,主要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总结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经验,主要内容包括高校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与发展探索、大学生群体心理特质研究等几个部分组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可作为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及其他相关育人、助人工作者的参考资料。
目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与体系建设
我与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的诞生/马建青
上海高校专职心理咨询师队伍的现状与发展思考/陈增堂
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的实践探索/李静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刘立新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刍议/张静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评估量表编制及使用研究/肖汉仕
民族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可持续发展模式探析/朱斯琴
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研究/李隽 张雪玲 李亚军
高校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研究
我国叙事疗法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现状综述/周子涵 李焰
国际化视野下高校心理咨询师督导研究/李莹莹 杨文圣
大学生心理危机状态评估问卷的编制/胡月 樊富珉
注重文化因素,实践跨文化心理咨询/肖琼
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的核心能力探索/胡春梅 王蕾
高校专职心理教师职业满意感和职业倦怠的关系——心理资本的调节作用/武成莉 张文娟
关于高校心理咨询中咨访关系的探析/吴梦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与方法研究
朋辈咨询的本土化研究/桑志芹蔡杰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郑安云 同雪莉 李佳等
基于勒温场理论的仪式教育对大学生群体思想行为的影响研究/郭咏梅 毕书赫
团体音乐辅导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许燕平 虞亚君 崔赞等
情绪管理团体辅导提升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赵富才 赵彤
积极心理学在师范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毛志宏
团体沙盘游戏在大学生生涯理想教育中的应用/张珊珊黄丽珊
“6+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体系新探索/杨宪华
基于MOOCs平台的民办高校心理健康课程建设策略研究/常荣
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实效性的思考/苏晓奇
基于心理弹性对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的探索/彭源 王一娜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调查报告/金敏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的发展与革新/周燕
大学生心理特征研究
清华大学班集体特点初探/赵丽珠 王旭 李焰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大学生适应的研究/李媛 任媛 沈倩等
大学生挫折应对能力理论结构模型的建构/田宝伟 夏岩 郭艳秋
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调研与分析/汪静 赵玉兰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三年纵向研究/蒋灿
女大学生身体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吴雪梅 谭晓娟
大学生压力性生活事件调查分析/符永川 高秀
大学生学校适应特点及其与人格的关系:人格的预测作用/董增云
宜人性和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关系:领悟社会支持和感恩的链式中介作用/连炅
自我耗损对大学生说谎行为的影响研究/姜春艳
高职生学业情绪、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柳林
少数民族大学生孤独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与分析/王一涵
大学生早期适应不良图式对社交障碍的影响: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贾婷婷 齐新艳
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结构特征研究/王平 陈红 王瑛瑛等
师范院校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调查研究/卢粉艳
大学生心理需要结构研究/王平 陈红 王晖等
单亲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成长影响因素的归因研究/胡雯洁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发展趋势研究/赵颖 刘晓瑞 姚斌
大学生应激、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李嫱
新疆高职民语言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刘幼群
负性生活事件对贫困大学生亲密关系适应的影响浅析/常雅慧
大学生特殊心理问题与应对研究
基于质性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博士生焦虑心理影响因素分析/冯蓉 马喜亭 武立勋
大学生抗逆力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构建研究/同雪莉 郑安云 徐茜等
心理训练技术对改善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干预探索/郭志峰
大学生自尊水平、父母养育方式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研究/姚斌
大一新生网络使用、心理健康及人格特质的关系与干预策略研究/朱卫嘉 蒋灿
大学生网络购物成瘾研究现状分析/任欣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无聊倾向性的关系:消极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柯小敏
大学生人格和网络成瘾: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王平 陈红 王晖等
浅谈NLP教练技术对提升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应用与实践/万志全 马速
学业拖延的家庭、环境及个体影响因素研究综述/王军妮
大学生的心理创伤研究/陈慧洁 郭兰 洪建忠等
大学生自尊与孤独感的关系研宂/刘晓瑞
大学生性态度现状调查分析/马勇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排版布局也十分考究,体现了出版方对读者体验的重视。《正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采用了非常适合长时间阅读的纸张和字体,护眼效果做得极佳,即便是深夜伏案研读几个小时,眼睛也不会感到强烈的疲劳。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每隔几章,都会穿插一些“自我评估量表”和“反思日志”的空白页。这可不是多余的装饰,而是真正引导读者进行深度内省的工具。我试着认真填写了一次关于“完美主义倾向”的自我测试,结果非常精准地指出了我的思维误区。这种“阅读—内省—实践”的闭环设计,让学习过程不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一种主动的自我探索之旅。它将原本抽象的心理学概念,转化为了可以触摸、可以实践的具体行动指南,让学习效果大大提升。
评分我所在的大学图书馆最近进行了一次主题推广活动,专门设置了关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书架,而《正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无疑是其中的焦点。我观察到,这本书的借阅率非常高,而且很多同学都是带着一种迫切感来寻找它的。它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我想是因为它成功地打破了传统心理健康读物给人的“沉重感”和“病态化”的刻板印象。这本书的基调是积极、赋能和面向未来的。它强调的是“发展”而非仅仅是“治疗”。书中大量引用的前沿研究,比如积极心理学在校园辅导中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充满希望的视角——心理健康不是缺乏问题,而是潜能的持续开发。它让我们明白,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是追求卓越的第一步,而不是一种需要隐藏的弱点。这本书,是新时代大学生必备的“心智装备箱”。
评分这本《正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制的宝典!我最近刚踏入大学校门,面对全新的环境、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内心时常感到迷茫和焦虑。这本书的出现,如同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为我指明了方向。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是充满了实践指导意义的良方。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适应性压力管理”的那一章节,它用生动易懂的案例,剖析了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普遍面临的困境,然后循序渐进地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应对策略,比如时间管理技巧、情绪疏导的“迷你冥想”练习等等,这些都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真正能融入日常生活的实用方法。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像是拥有了一个随身的心理教练,面对突如其来的挫折,不再是手足无措,而是能冷静地分析问题,并找到积极的出路。对于每一个渴望在大学里扎稳脚跟、实现自我成长的学子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无可估量,它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评分作为一名已经毕业几年的职场新人,我回过头来看这本书时,感触又深了一层。《正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价值远超“大学阶段”本身,它奠定的是一个人健全人格和长期抗压能力的基石。现在的工作环境比校园里复杂得多,各种隐形的职场压力和人际算计,常常让人身心俱疲。我重读了其中关于“情绪调节与弹性思维”的部分,才明白当年在学校里积累的那些应对挫折的能力,才是现在我得以在职场中保持竞争力的法宝。这本书不仅仅教你怎么“不生病”,更重要的是教你怎么构建一个强大的内在系统,让你在面对人生的“大风大浪”时,能够迅速恢复平衡。我身边很多朋友因为缺乏早期系统性的心理建设,一遇到变故就容易陷入长期的低谷,这本书的普及,对预防这种“成年后脆弱性”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不是速效药,而是营养全面的基础膳食。
评分说实话,我本来对这种“教育研究”类的书籍是抱持着怀疑态度的,总觉得会是一堆晦涩难懂的学术术语,读起来枯燥乏味,但《正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活泼,它没有仅仅停留在宏观的理论框架上,而是深入到当代大学生的微观世界里,比如宿舍矛盾的化解、社团活动中的角色冲突、甚至是“内卷”文化下的自我价值重塑等,每一个议题都紧贴着我们当下最真实的痛点。作者的文笔细腻入微,仿佛能洞察我们每一个细微的情绪波动。我尤其喜欢它对“身份认同危机”的探讨,那种抽丝剥茧的分析,让我清晰地看到了自己过去一段时间迷茫的根源。更难得的是,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极具匠心,从基础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入手,逐步过渡到复杂的人际交往和职业规划,逻辑流畅,层次分明,让人欲罢不能,简直是图书馆里最值得被“翻烂”的一本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