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觉得疲惫吗?你在忍受头痛、背痛或其他慢性疼痛吗? 
你在经历抑郁和焦虑吗? 
这些都是身体发出的信号——它在用尖叫尝试与我们沟通。想要终结这一切,你需要懂得身体在说什么。只有学会聆听身体,我们才有可能得到彻底的治愈和终生的健康。 
本书所分享的,是瑞秋医生诊室中上千病患曾使用过的整合医疗方案,治愈的不仅是身体,还包括心灵:6组小测试,帮你调动身体智慧,找到引发压力、失眠、疼痛、焦虑、抑郁的根源;7组小练习,教你听懂身体语言,改善饮食、睡眠、运动、人际关系、生活目标五个健康基本面;28日疗愈计划,附上贴心的饮食清单、合理的日程安排、优质的生活方式,让你获得你所向往的生活。
瑞秋.卡尔顿.艾布拉姆斯
斯坦福大学医学博士,整合医学领域权W,美国整合医学与健康学院(AIHM)委员会成员,加州圣克鲁兹整合医疗诊所创始人。瑞秋医生致力于推广身体的自疗机制,从了解生活状态与心理困扰着手,辅助温和药物,引导患者通过与身体对话的方式远离病痛与慢性消耗。她所治愈的患者不计其数,从身家过亿的企业家到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自2009—2017,她连续9年被当地媒体评为“杰出医生”。
引言   只有你能治愈你自己
第一部分 重获身体智慧 
第1章 如何改进你的体商 
练习1:调出你的YES和NO
第2章 身体智慧养成法
练习2:腹式呼吸 
练习3:身体意识
练习4:感觉的性质 
练习5:身体感受 
练习6:身体智慧活动
第二部分 战胜慢性损耗
第3章 别让身体被掏空 
第4章 终止慢性疼痛
练习7:改变疼痛
第5章 找回你的力比多 
第6章 减轻焦虑和抑郁
第7章 疗愈过敏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三部分 与身体对话,治愈你的生活
第8章 饮食:比体重增减更重要的是滋养身体
第9章 睡眠:让身体和精神都获得休息与充实
第10章 运动:加强力量、平衡、柔韧性
第11章 爱:用友谊和热情丰富心灵
第12章 目标:找到生活意义与谋生之道
结语 学会与身体对话
修炼身体智慧的28日计划 
附录1应该对你很有用的信息附录2专业资源
书名:《与身体对话:终结疲惫的自疗启示录》
定价:88.00
ISBN:9787559608376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页数:368
开本:16
商品尺寸:23.6 x 16.8 x 2.6 cm
老实说,我买这本书是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因为市面上关于“抗疲劳”的书籍太多了,大多都是昙花一现的“速效药”。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症状缓解,而是深入挖掘了现代生活方式对人体系统造成的深层影响。最让我震撼的是它对“慢性炎症”和“神经系统失调”的论述,这些概念我以前只在一些科普文章中模糊地了解过,但这本书把它们之间的联系解释得非常透彻。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感觉到的“累”,其实是身体在长期超负荷运转后发出的系统性警告,而不是简单的能量不足。这种由内而外的理解转变,是任何保健品或快速疗法都无法替代的。我开始重新审视我的工作节奏和人际交往模式,试图找出那些不断消耗我“电量”的隐藏源头。这本书更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通往更深层次自我觉察的大门,让我能以一种更富有同情心和智慧的方式去对待我的身体。
评分这是一本需要慢慢品读的书,不适合急躁地快速翻阅。我喜欢它那种结构严谨又不失人文关怀的写作风格。作者的文字有一种沉稳的力量,她似乎在用一种非常专业的态度告诉你,你的感受是真实存在的,你的疲惫不是矫情,而是身体发出的真实信号,这对于很多长期被误解或自我怀疑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安慰和肯定。书中的案例分析和研究数据的引用也很有说服力,让那些理论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有事实依据支撑的行动指南。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恢复力”的章节,它强调的不是如何避免压力,而是如何在经历压力后更有效地“回弹”。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极大地减轻了我对未来可能面临挑战的焦虑感。我现在看待疲劳,不再是把它视为一个敌人,而是看作一个需要被理解和照顾的身体信息反馈机制,这让整个应对过程变得积极和富有建设性。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堪称一场深入自我探索的旅程,它不像传统的健康指南那样给人强加指令,反而更像是一本引导你去倾听自己内心声音的“说明书”。我特别欣赏作者处理复杂医学概念时的那种清晰和耐心。她没有用太多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即便提到一些生理机制,也能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来解释,让人很容易跟上思路。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在于建立了一种新的自我关怀模式。过去我对待疲劳的方式是“硬扛”,总想靠意志力去战胜它,结果往往适得其反,陷入恶性循环。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硬扛本身就是一种对身体的持续消耗。它教会我如何识别身体发出的“故障警报”,并采取一种更温和、更具建设性的方式去回应。我开始尝试书里介绍的一些微调生活习惯的方法,比如调整进食时间、有意识地进行“能量恢复”的间歇,而不是等到彻底耗尽才去休息。这种循序渐进的调整,没有给我带来太大的压力,反而让我感觉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强的掌控感,那种长期笼罩在疲倦阴影下的压抑感正在慢慢消散。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常年被各种慢性疲劳困扰的人量身定做的。我拿到手的时候,就感觉封面设计很吸引人,那种沉静中带着希望的色调,让人忍不住想翻开看看。我一直以为疲惫就是没休息好,或者年纪大了,或者就是压力太大,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不是那种给你开一堆“多喝水、早睡觉”的口号,而是从一个更深层次、更科学的角度去探讨“累”到底是怎么回事。作者似乎很懂得我们这些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挣扎的人的内心感受,那种被掏空却又找不到出口的无力感。书里提到的一些观点,比如身体和精神之间复杂的反馈循环,让我醍醐灌顶。我以前总觉得身体是身体,精神是精神,两不相干,但现在才明白,它们俩简直就是一对密不可分的双胞胎。读完一部分后,我开始留意自己身体发出的那些微弱的信号,以前那些被我忽视的头痛、消化不良、情绪低落,现在看起来都像是身体在用方言向我“求救”。这本书的叙述方式很有人情味,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医学说教感,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长者在跟你娓娓道来,分享他的观察和心得。我真的很庆幸自己能读到这本书,感觉像找到了一个能真正理解我的伙伴。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定价,它带来的改变是持久的。在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不是因为看不懂,而是因为某些句子触动了我内心深处,让我不得不停下来反思自己的生活轨迹。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握得非常好,它知道什么时候该深入讲解复杂的生理过程,什么时候该停下来用一个温暖的故事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身体沟通”框架,教我们如何识别疲惫的“方言”——比如是哪种类型的疲惫,它来自哪个系统,以及我们当下最需要的是什么。这比那些只会告诉你“多休息”的书要实用得多。它赋权于读者,让我们从被动的受害者转变为积极的自我照护者。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疲惫的“机器”,而是一个需要精细调校和温柔对待的复杂生命体,这种新的视角让我对自己的健康管理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