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华夏江河传丛书——长江传
定价:58.00元
作者:朱汝兰
出版社:河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1-01
ISBN:978781097337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63kg
编辑推荐
这是献给母亲河长江的歌。长江孕育了古老的华夏文明,在漫长的历史中,长江记载了炎黄子孙的兴衰苦难,演出了无数惊心动魄的历史活剧,也寄托着中华民族的光荣与梦想。作者在写作中行文灵活生动,笔墨酣畅淋漓,打破时空界限,纵横上下古今,抒发了对母亲河的真挚爱意,描绘了长江苍茫恢宏的壮美,展示了长江文化的博大精深,表达了对长江现实及未来的深切关注。
内容提要
长江从雪山走来,一路欢歌,一路塑造,一路奉献。她用甜美的乳汁,孕育了广袤的原野和古老的文明,构筑了婀娜多姿的锦绣河山。_长江是自然的江河,也是历史的文化的江河。她维系着人类的童年,维系着历史的演进,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兴衰。走进长江,人们就会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力量,一种与人生的短暂微渺相抗衡的至大至刚的力量。
目录
自序
一 大自然的骄子
横空出世
造化独钟
二 古人类的摇篮
穿越历史的隧道
石破天惊的发现
远古的长江儿女
人猿相揖别
三 遥远的踪迹
风尘仆仆巴蜀人
筚路蓝缕古荆楚
干戈吴钩话吴越
秦汉明月照长江
借得安宁况发展
迎来经济重心移
享尽美誉天下扬
四 亘古的辉煌
都江古堰耀千古
绿色丝带代代飘
千秋功过任人说
屹立潮头有哨兵
青铜写春秋
丝织人间色
河川纵横便行船
地火融融暖人间
开山辟岭走南北
五 冰雪江源
面对历史的偏颇
揭开神秘的面纱
冰雪江源也
六 万古
山地千姿百态
河川气象万千
湖泊璀璨妩媚
名楼古刹林立
七 钟灵毓秀
惟楚有才
汉赋双星
湖湘南阳多人杰
魏晋南朝才子多
唐风宋韵,气象万千
书院光彩耀千秋
东南财赋地,江浙人文薮
人物数长江
八 富甲天下
皇天厚爱长江
后土钟情长江
富饶、优厚的人类生存空间
九 明珠璀璨
郢城成都自古繁荣
荆扬“户口半天下”
水陆交汇都市繁华
资本萌芽,城市应运而生
上海——历史风云录
庞大的明珠家族
长江昂起了的龙头
重庆伴着三峡迅步走来
钟山巍巍,白云悠悠
春城秀丽,西湖妩媚
十 长江的另一面
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
长江防洪,生死攸关
长江洪水天上来
长江壮歌
长江的旱涝虫灾
十一 长江意气风发
夜沉沉
新的开篇
描绘蓝图
三峡——托起民族的希望
南水北调——支撑中国可持续发展
稳步登上天梯
十二 众说纷纭话治沙
长江——黄河
细说长江泥沙
百年大计岂容半途而废
关于泥沙治理,并非结语的几句话
十三 大江的诉说
长江在流血
失血太多之后
绿色的呼唤
走近长江源
母亲河的哀怨
任重道远
十四 迅步腾飞
中国发展的前沿阵地
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长江走向大海
后记
再版后记
作者介绍
朱汝兰,1935年生,浙江瑞安人。1954年杭州大学中文系毕业,高级编辑,中员。自20世纪50年代末至90年代末,任职于长江水利委员会。曾任长江水利委员会宣传新闻中心主任、《人民长江报》总编辑、《大江文艺》主编。1993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主要著作有《中国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没有采取严格的线性时间顺序,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我们时不时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理坐标之间穿梭。这种跳跃感非但没有造成阅读障碍,反而增强了探索的乐趣。比如,前一章还在描写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波澜壮阔,下一章可能就转到了近现代江上航运技术的革新,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让人清晰地看到长江在不同时代所承载的不同使命。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述那些与长江息息相关的文化符号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文化自觉。无论是江畔的渔歌,还是文人墨客留下的咏叹,都被巧妙地融入叙事脉络,使得整本书的文化密度极高,值得反复品读,每次都能发现新的韵味。
评分以我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现场感”。作者显然不是坐在书房里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实地考察、深入体验过的。那种对长江沿岸地貌变迁的敏感捕捉,对季节性水文变化的精准描述,都体现了一种对土地深沉的爱与理解。书中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关注,也紧扣时代脉搏,探讨了人类活动对这条伟大河流的影响,这使得作品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更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它不是一部简单的地理志或历史书,而是一曲献给华夏之魂——长江的颂歌,它以一种既大气磅礴又兼具微观洞察的视角,完成了对这条河流复杂生命历程的深情致敬。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脚下的这片土地,又多了一层厚实的归属感。
评分这本关于长江的书,简直是打开了我的另一扇窗。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仿佛能带着我亲身走过那蜿蜒曲折的万里江流。它不仅仅是地理上的描绘,更是历史的缩影。读着读着,我仿佛能听到远古的涛声,感受到大江岸边曾经发生的那些风云变幻。尤其是一些关于早期人类文明在江畔繁衍的叙述,写得尤为生动,让我对中华文明的起源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书中对于不同历史时期长江的角色变化也有独到的见解,比如它如何成为漕运的命脉,如何催生了沿岸城市的兴衰荣辱。那种深沉的历史厚重感,不是简单地罗列史料就能达到的,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和场景串联起来的,读起来酣畅淋漓,引人深思。全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好,时而磅礴大气,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山水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时而又转入对普通个体命运的关注,充满了人文关怀。
评分我向来对那些宏大叙事的作品抱有一种审慎的态度,总担心它们会流于空泛,缺乏细节支撑。但这本关于华夏江河的丛书中的这一本,却以其令人惊叹的细节量取胜。书中穿插了大量罕见的旧时航海日志、地方志中的零星记载,甚至还有一些口述历史的片段,这些碎片的重构,让长江的形象瞬间立体起来,不再是教科书上一个扁平的符号。我仿佛能闻到旧时码头上混杂着鱼腥、汗水和柴烟的味道,能听到船工们在夜色中高亢的号子声。作者的考据工作无疑是极其扎实的,但最难得的是,他能将这些冰冷的史料,淬炼成有温度的故事。这种叙事手法,极大地增强了代入感,让人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的同时,也收获了情感上的共鸣。
评分坦白说,我原本对这类偏向“大部头”的纪实文学有点望而却步,总担心内容过于学术化,枯燥乏味。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它的文字充满了画面感和音乐性,阅读过程简直是一种享受。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将自然科学、社会人文和文学性熔于一炉的功力。书中对长江流域独特的气候、地质变迁的讲解,既有科学的严谨性,又没有丝毫的晦涩难懂。它用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解释了那些复杂的自然现象,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领会其中的奥妙。特别是对于长江水文特征的细致刻画,那种对水流的敏感捕捉,简直让人感觉作者就是这条江的一部分,与它同呼吸共命运。读完后,我对这条我们从小听到大的“母亲河”,有了一种全新的、更加敬畏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