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原生家庭(原书第4版)

超越原生家庭(原书第4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罗纳德·理查森(RonaldW.Richar 著
图书标签:
  • 原生家庭
  • 心理治疗
  • 家庭关系
  • 创伤
  • 自我成长
  • 依恋关系
  • 人际关系
  • 情绪管理
  • 心理学
  • 自我疗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87330
商品编码:25114425147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页数:239

具体描述

作  者:(美)罗纳德·理查森(Ronald W.Richardson) 著;牛振宇 译 定  价:45 出 版 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01月01日 页  数:239 装  帧:平装 ISBN:9787111587330 致谢
第1章 简介 / 1
第2章 家庭是奇怪的生物 / 13
髋骨与股骨的结合:家庭关系运行的原理 / 14
必须服从:家庭中的各种规则 / 20
第3章 你从来不跟我说话: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与疏远 / 28
关系可以更近一些,但不要过分 / 29
表面现象是迷惑人的 / 34
全世界的人都想要个妈妈 / 36
第4章 你不比我更好,只是跟我不同:家庭分歧的处理 / 41
我说东,你说西:家庭分歧导致的焦虑 / 42
按照我的方式来做,否则就要受到惩罚:夫妻之间对协同一致的追求 / 44
第5章 如何在保持真我的同时维持亲密关系 / 60
做真正的自我:保持真我,并且知道自己是谁 / 61
融合:陷入泥潭之中 / 69
是你让我做的! —为自己负责 / 77
还是留给妈妈做吧! —功能过度与功能不足 / 80
结论 / 85
第6章 人际关系中的三角模式 / 88
这里有一群人:“三角关系”到底是什么 / 89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本书以原生家庭治疗技术为基础,帮助你改进人际关系,提升自尊感。其中有些有启发性的观点,如①很多人成年后在恋爱中遇到问题,是因为原生家庭内没有很好地建立“良好分化”的人格。②两个人通常都在寻找自己合适的亲密程度,这个程度靠两人共同维持,有时一人扮演疏离的角色,另一人则扮演寻求亲密的角色。 (美)罗纳德·理查森(Ronald W.Richardson) 著;牛振宇 译 罗纳德·理查森博士(Dr.Ronald W.Richardson),从事婚姻问题咨询和家庭心理治疗方面的工作20年。曾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北岸咨询中心”执行主任和培训主任、“太平洋沿岸家庭疗法培训协会”成员。现任“美国婚姻与家庭心理治疗协会”临床心理治疗师和督导,也是“美国牧师咨询协会”执业医师。
牛振宇,1982年生,河南安阳人。2015年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获得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目前在安阳师范学院英语系担任教师。译著有《平行的世界(一)》(上海译文出版社)、《浑浊的马爹利》(安徽文艺出版社)等。
致谢在《纽约客》杂志的一幅漫画中,一位端坐在办公桌前的出版商对一个有些吃惊的作者说道:“哦,这挺不错的。但是现代人写书也不全靠自己了。”这幅画反映出了我写本书过程中的体会。我是从乔治城大学的莫瑞·鲍文(Murray Bowen)博士的著作中学到了家庭内部运作机制的基本理念。鲍文博士是原生家庭心理疗法早的先行者之一。本书大部分内容都是基于鲍文博士在原生家庭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工作,他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早期。我所做的只是把他的理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而已。我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大卫·弗里曼(David Freeman)博士那里学会了如何把这些理论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心理治疗过程中。弗里曼博士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导师,对我也很关怀。他帮助我彻底理清了原生家庭理论中各种理念的意义和用途。此外,如果没有我妻子露易丝的帮助,此书也不会面世。她是一名专业的编辑和作家。是她首先建等
《超越原生家庭(原书第4版)》:一段关于自我成长与疗愈的深刻旅程 生命是一场连绵不断的河流,而我们每个人,都是在这条河流中航行的船只。在这段旅程的起点,几乎所有人都被赋予了一个名叫“原生家庭”的港湾。它承载了我们的最初,塑造了我们的认知,也常常在不经意间,将一些无形的锚链,深深地刻入了我们的灵魂。这些锚链,或许是童年时期未被满足的需求,或许是父母代际传递的某些行为模式,又或许是家庭中潜藏的未被言说的伤痛。它们如同看不见的羁绊,在成年后的生活中,可能成为我们前进的阻力,影响着我们的亲密关系,职业选择,甚至对自我的认知。 《超越原生家庭(原书第4版)》并非仅仅是一本关于家庭关系的论述,它更像是一份邀请,邀请每一位渴望在生命之河中更自由地航行的人,踏上一段深入自我探索与积极疗愈的旅程。本书的精髓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们能够以一种更客观、更理解的态度,审视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如何挣脱那些束缚,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个体,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 深度剖析原生家庭的印记 本书的开篇,并非直接指责或否定原生家庭,而是以一种温和而深刻的方式,引导读者去认识原生家庭在塑造我们个体过程中的复杂作用。它会带领我们回溯童年,去理解父母的局限性,去辨识家庭中那些看似“正常”却可能潜藏问题的模式。例如,书中可能会探讨“父母的需求优先于孩子”的家庭动态,或者“过度保护/忽视”的养育方式,以及“情感沟通的缺失”如何影响了我们对爱和信任的理解。 这些分析并非为了制造内疚或怨恨,而是为了帮助读者建立一种“理解”的基石。当我们明白,父母也是在他们自身所处的环境和认知局限下尽力而为时,我们才能更容易放下一些负面的情绪,将焦点转移到如何理解和应对这些印记对当前生活的影响。书中会细致地剖析,那些童年时期形成的某些“生存策略”,例如取悦他人、过度独立、回避冲突等,在成年后可能演变成自我设限的障碍。 认识“你不是你的父母” 许多人之所以在原生家庭的影响中挣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不自觉地复制了父母的生活模式,或者在对抗父母的过程中,反而成为了另一种极端。本书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强调“你不是你的父母”。它鼓励读者认识到,父母的人生轨迹,他们的选择,他们的成功与失败,他们的局限与优点,都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篇章。而我们,是拥有独立意识和自由意志的个体,我们有权利,也有能力,去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书中会提供一系列的工具和方法,帮助读者辨识出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信念、价值观和行为模式。这可能涉及到识别家庭中的“潜规则”,理解代际创伤的传递机制,以及学习如何区分“应该”和“想要”。通过清晰的界限划分,读者可以逐渐从家庭系统的期望和压力中解脱出来,开始聆听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 疗愈的力量:重塑自我认知 理解了原生家庭的影响,下一步便是主动的疗愈。本书不回避痛苦,而是将痛苦视为成长的契机。它会提供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读者处理那些因原生家庭经历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如焦虑、抑 শান্তি、不安全感、低自尊等。 这些疗愈方法可能涵盖: 情绪的识别与表达: 学习如何准确地识别并健康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压抑或爆发。 自我同情的培养: 给予自己如同对待挚友般的理解、接纳和关怀,尤其是在面对过去的伤痛时。 重新构建积极的信念系统: 挑战和颠覆那些源自原生家庭的消极自我评价,用更积极、更具支持性的信念取而代之。 内在小孩的疗愈: 关注并满足那个在童年时期可能受到伤害的“内在小孩”,给予它安全感和爱。 建立健康的边界: 学习如何设置和维护个人界限,保护自己的能量和心理空间,防止被不健康的模式再次侵蚀。 本书强调,疗愈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耐心、勇气和自我关怀。书中可能包含一些引导性的练习,例如写日记、冥想、可视化等,帮助读者在实践中体验疗愈的力量。 建立健康的关系:亲密与独立并存 原生家庭的经历,往往深刻地影响着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本书会探讨,那些童年时期形成的依恋模式(例如,焦虑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如何在成年后的感情生活中重演。它会帮助读者识别这些模式,并学习如何朝着更健康、更安全的依恋模式发展。 除了亲密关系,本书也会关注与父母、手足等原生家庭成员的关系。它并非要求读者与原生家庭断绝联系,而是鼓励以一种更成熟、更成熟的方式来处理这些关系。这可能包括: 重塑对父母的角色认知: 从“被照顾者”转变为“成年子女”,以更平等的姿态与父母交流。 处理代际的冲突与误解: 学习如何以理解和沟通的方式,化解历史遗留的矛盾。 建立健康的界限: 学会拒绝不合理的要求,保护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避免被原生家庭的事务过度消耗。 接纳和释怀: 即使无法改变过去,也可以选择原谅,并专注于当下和未来。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帮助读者在保持与原生家庭情感连接的同时,也能拥有独立的自我,建立平等、尊重的健康关系。 迈向独立的生命:成为自己的力量 《超越原生家庭(原书第4版)》的终点,并非与原生家庭的彻底切割,而是实现一种“整合”——将原生家庭的经历视为生命的一部分,但不再让它定义你的全部。它引导读者认识到,自己拥有内在的力量,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 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充满智慧的指南,帮助读者: 打破循环: 识别并停止复制原生家庭中不健康的模式,为自己下一代创造更健康的成长环境。 增强自主性: 做出符合自己内心需求和价值观的选择,而不是被他人或过去的经历所左右。 提升自我价值感: 认识到自己的内在价值,不再依赖于外界的认可或原生家庭的评价。 享受当下: 活在当下,珍惜眼前的幸福,而不是被过去的阴影所困扰。 这是一本关于爱、关于理解、关于勇气、关于自由的书。它鼓励我们拥抱自己不完美的部分,正视内心的伤痛,并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创造一个更完整、更强大、更快乐的自己。阅读《超越原生家庭(原书第4版)》,就像为自己的人生航程,点亮了一盏指引方向的明灯,也为我们注入了无畏前行的勇气。它相信,无论我们来自何方,都可以选择成为自己生命中最有力量的创造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一种沉静而又充满力量的感觉,淡雅的色彩搭配简洁的字体,仿佛在低语着一种内在的平和与觉醒。我最近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瓶颈,感觉自己好像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束缚着,很多时候会不自觉地重复着一些让自己不舒服的模式,却又难以挣脱。身边的朋友推荐了这本书,说它能帮助我们理解自己,找到突破口。虽然我还没有开始深入阅读,但仅仅是翻阅目录和前言,我就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洞察。特别是关于“原生家庭”这个概念,我总觉得它像是一个幽灵,时不时地在我们成长的轨迹中投下阴影。我渴望了解,这种影响到底有多深远,又该如何去与之和解,甚至化解它带来的负面能量。这本书的副标题“超越原生家庭”本身就充满了希望,它暗示着我们并非宿命的奴隶,而是可以通过理解和努力,摆脱过往的束缚,创造属于自己的更美好的未来。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思路,帮助我辨识那些潜藏在行为和思维模式背后的原生家庭烙印,并学习如何去重新构建健康的自我认知和人际关系。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探索内心世界的指南,我准备好迎接它所带来的挑战和启示。

评分

我一直认为,人生的许多困惑与迷茫,都与我们早年的经历息息相关,特别是来自原生家庭的影响。这本书的标题,直接触及了这个我反复思考的主题。我希望它能像一位循循善诱的智者,引导我深入探究原生家庭对我个人成长所带来的多重维度上的影响。我期待书中能够系统地解析,那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模式、情感表达方式、权力结构,甚至是隐藏的期望和规则,是如何在我们心中烙下印记,并在成年后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决策、职业选择,乃至亲密关系的模式。我更希望这本书能提供实用的方法,帮助我识别并区分哪些是健康的、有益的家庭传承,哪些又是需要被反思、被突破的束缚。我期待通过这本书,能够获得一种能力,去调整自己与家人之间的相处模式,建立起更健康的界限,同时也能在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中,展现出更加独立、自信和完整的自我。这本书对我而言,是对过往的一次深刻梳理,也是对未来一次充满希望的重新定义。

评分

在茫茫书海中,这本书的名字瞬间吸引了我。我一直对心理学,尤其是家庭动力学领域充满好奇,总觉得我们与家人的互动模式,以及童年时期的经历,对我们成年后的生活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每次遇到问题,我都忍不住去回溯,试图找出行为模式的根源,而“原生家庭”这个词总会不时地浮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剖析原生家庭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如何塑造了我们的性格、情感反应,甚至是人生选择。我期待作者能够提供一些案例分析,让我能够感同身受,找到自己似曾相识的影子。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能够帮助我打破那些循环往复的负面模式的钥匙。那些从小习得的应对机制,在成年后的复杂生活中,是否已经不再适用,甚至成为了一种阻碍?如何才能在保留家庭情感连接的同时,建立起独立自主的自我,不再被过去的经历所定义?我迫切地想知道,如何才能在理解、接纳的基础上,真正地“超越”原生家庭,拥抱一个更自由、更完整的人生。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是为我指明了一条探索自我、重塑人生的道路,我充满期待地准备踏上这段旅程。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一种深刻的平静,仿佛引导读者进入一个需要内心探索的宁静空间。我最近一直在思考自己的行为模式,特别是那些在人际交往中不自觉会重复出现的、让我感到困扰的反应。我总觉得,这些模式的根源,与我的童年经历以及家庭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本书的名字,特别是“超越原生家庭”这一点,让我觉得它可能正是我所需要的。我希望它能提供一种新的理解,帮助我剖析原生家庭是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我的信念系统、情感需求,以及我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方式。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有力的工具或框架,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哪些是真正属于我的想法和感受,哪些又是童年时期习得的、需要被审视和调整的模式。我希望通过阅读,能够获得一种力量,去打破那些限制我发展的旧有脚本,学习如何以一种更成熟、更健康的方式去处理与家人的关系,同时也能在其他方面的人生道路上,活出更独立、更自主的自我。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自我觉醒的契机。

评分

作为一名渴望不断成长的个体,我对那些能够帮助我深刻理解自我、优化人际关系的书籍总是情有独钟。这本书的名字,尤其是“超越原生家庭”这个核心概念,立刻 resonated with me。我常常在思考,为什么在某些关系中,我会不自觉地展现出某些固定的行为模式,或者对某些情境产生过度的情绪反应?很多时候,我觉得这些反应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我的成长环境。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我们与父母、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所留下的印记。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原生家庭中的沟通模式、情感表达方式,以及那些未曾言说的期望和规条,是如何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我们成年后的生活轨迹。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我识别并转化那些来自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学习如何建立更健康、更具支持性的关系,如何在独立自主的同时,也能够与家人保持温暖的联结。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获得一种内在的力量,让我能够更有意识地去选择自己的行为和回应,从而摆脱旧有的束缚,活出更真实、更精彩的自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