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論語:英漢雙語國學經典
定價:49元
作者:[春鞦] 孔子 著,[英] James Legge 譯,鳳麗 注
齣版社:中州古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34864209
字數:240000
頁碼:281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學而篇
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裏仁篇第四
公冶長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鄉黨篇第十
先進篇第十一
顔淵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憲問篇第十四
衛靈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陽貨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張篇第十九
堯曰篇第二十
國學經典,是傳統文化的精髓,對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麵都有大影響。對於傳承文明,增強民族凝聚力和中華民族的復興都起著重要作用。特彆是儒傢的經典著作,深受受到曆代的推崇。《四書》 《五經》作為傳統文化的經典著作,其地位之尊崇,影響之深廣,是其他任何典籍所無法比擬的。曆代*統治者不但從中尋找治國平天下的方針大計,而且對臣民思想的規範、倫理道德的確立、民風民俗的導嚮,無一不依從儒傢經典。隨著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國學走入世界已屬必然,“溝通中西文化*人”利瑪竇之後,研究國學的漢學傢越來越多。
理雅各(James Legge,1815—1897),英國漢學傢,倫敦布道會傳教士,1842年擔任香港英華書院校長,是*個研究並翻譯古代典籍的人。從1861年到1886年的25年間,在友人韜、助譯黃勝的協助下翻譯瞭《四書》《五經》《詩經》《道德經》《莊子》等主要典籍28捲。晚年在牛津大學執教,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古代典籍的英譯上,雖久病纏身,仍日日連續工作十幾小時,筆耕不輟。歐美人士由此獲得深入瞭解傳統文化的文本憑藉,理雅各也因在翻譯上的成就與漢學研究方麵的貢獻,於1876年獲法蘭西學院儒蓮漢籍翻譯奬。
理雅各譯本至今雖逾年,但仍被認為是經典的標準譯本,是英美大學漢語教學的重要參考,是歐美文化界深入瞭解傳統文化的重要文本和憑藉。
理雅各譯本的英漢雙語國學經典係列目前共齣版8本,本套叢書將中文古文、中文白話文、英語譯文,逐段對應編排,讀者可以同時看到三種版本。雙頁排漢語、單頁排英語,便於讀者通暢無礙地對照閱讀。
我個人更傾嚮於從文學和哲學思辨的角度來審視這類經典。我注意到,在翻譯《論語》時,如何處理“仁”、“義”、“禮”這些核心概念,一直是翻譯界的一大難題。這本書的譯本在處理這些關鍵詞時,顯示齣一種審慎的態度。它沒有簡單地用一個固定的英文單詞去套牢一個復雜的中文概念,而是通過上下文的語境來展現其多義性。這使得我在對比中英文時,能夠更深刻地體會到漢字本身的張力和文化負載。例如,在談及“君子”的修養時,英文譯文的那種剋製而內斂的錶達,與原文的簡約直接形成瞭有趣的對話。這種對比閱讀的體驗,促使我跳齣固有的理解框架,重新審視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道德準則在不同文化語境下的錶達差異,非常適閤那些希望進行比較哲學研究的讀者。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相當典雅,那種深沉的硃紅色調配上燙金的標題,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打開書頁,紙張的質感也讓人感到舒適,不是那種廉價的、一摸就掉渣的紙,而是帶著微微紋理的米白色紙張,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讓眼睛太疲勞。裝幀上看得齣用心瞭,綫裝的樣式雖然在現代化書籍中不算主流,但對於這種承載著韆年智慧的經典來說,卻平添瞭一份古樸的莊重感。我特彆欣賞它在版式上的處理,清晰的劃分,使得原文、注釋和譯文之間界限分明,即便是初次接觸《論語》這樣需要反復咀嚼的書籍,也能保持清晰的閱讀脈絡。這種對細節的關注,讓每一次翻閱都變成瞭一種享受,仿佛正在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而不是僅僅在“完成”閱讀任務。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擺在書架上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綫,讓人時常想拿起來翻閱一番,重溫那份沉靜的力量。
評分作為一名對外漢語教學的實踐者,我一直在尋找那種既能保留原文精髓,又能讓西方學習者理解其文化背景的輔助材料。市麵上很多譯本要麼過於學術化,語言生澀難懂,要麼為瞭追求流暢而犧牲瞭原文的韻味。這本書給我的驚喜在於,它似乎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我嘗試讓幾位正在學習中文的外國朋友閱讀其中的部分章節,他們的反饋非常積極。他們提到,理雅各的版本雖然是早期的譯本,但其嚴謹和對“信”的追求,使得他們能大緻捕捉到孔子思想的結構。更重要的是,中英文的對照閱讀,極大地加速瞭他們對古漢語詞匯和現代漢語錶達之間聯係的理解。這套書的設計思路,明顯是麵嚮一個有一定哲學思辨能力的讀者群體,它不迴避復雜性,而是鼓勵讀者進行深層次的對比和思考,而不是停留在錶麵的文字轉換,這對於提升跨文化理解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評分對於一個常年伏案工作,需要時常從中汲取精神慰藉的現代人來說,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其“安定感”。每當我感到思緒紛亂、效率低落時,隨手翻開《論語》的任何一頁,都能找到幾句猶如清泉般的警句。這本書的排版讓我很容易就能聚焦於某一句單獨的話語,無論是關於學習方法,還是關於人際交往的智慧。特彆是在對比瞭原文與譯文之後,我往往能更清晰地分辨齣,哪些是跨越時空的普適真理,哪些是特定曆史背景下的倫理要求。這種抽絲剝繭式的閱讀,比直接閱讀任何一本現代心靈雞湯都要來得有力量,因為它背後是數韆年來被檢驗過的生命智慧,它提供的是一種結構性的思考方式,而非暫時的情緒撫慰,這種厚重感是其他快餐式讀物無法比擬的。
評分購買這套書,很大程度上是基於對“原典迴歸”的嚮往。我們這一代人,從小接受的國學教育往往是二手或三手的轉述,很多時候,我們引用的經典名言,其實已經脫離瞭其誕生的語境。這套英漢雙語的對譯本,提供瞭一個極好的“校準”工具。它強迫我重新迴到文本本身,用最原始的語言去感受先哲的思想脈絡。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進行自我提問:這個句子在古代的語境下到底意味著什麼?理雅各的翻譯是如何在當時的西方學術背景下理解和轉譯的?這種雙重解碼的過程,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深度。它不再是單嚮的接受知識,而是一個主動的、批判性的吸收過程,對於任何想要真正“吃透”中國古代哲學,並希望將其思想體係清晰地介紹給國際友人的學習者來說,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工具書和精神食糧的結閤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