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華德福教育的視角幫助傢長重新認識自己的孩子
★ 由華德福一綫幼教專傢共同編寫、應對孩子的6—7歲轉變期。
★ 在北美教育界引起強烈反響,成為華德福幼教領域經典著作。
★ 為孩子順利過渡到小學作好準備,北美華德福幼教聯盟重磅推薦!
★ 中國華德福幼兒教育論壇主席張俐老師傾情推薦。
《重新認識你的孩子》是在眾多的華德福教育書籍中具有專業性、針對性和權威性的對“6歲之變”研究的經典著作。我相信這本書可以幫助傢長和老師更智慧、更自信、更有效地陪伴孩子度過6—7歲轉換期。
——張俐,中國華德福幼教論壇主席
我們希望本書能為教師的實際工作以及傢長養育孩子提供有益的建議,並為成長中的孩子提供幫助。
——蘇珊.霍華德,北美華德福幼教聯盟協調人
處於6歲轉變期的兒童,並不是簡單地經曆連續不斷的綫性的發育周期,而是經曆很多不同層次的轉變。
——瓊.艾爾濛,《一年級準備》作者
本書從華德福教育的視角幫助傢長重新認識自己的孩子,是一本幼教領域的經典著作。本書所講的6—7歲的轉變期是孩子的一個特殊時期。他們的身體、情感、想法與交住方式都在變化。他們常常會拒絕被人掌控,但同時又缺乏能力自己去把控,這對父母、教師和教育工作者都是十分具有挑戰性的。
為應對這一挑戰,北美華德福幼教聯盟大孩子工作小組組織教師、醫生和傢長,專門針對6—7歲轉換期寫成本書。本書一經推齣,便在北美教育界引起強烈反響,成為華德福幼教領域經典著作。
本書提供瞭大量的資源,既有在課堂上和工作中應用的方法,適閤6—7歲孩子的故事、詩歌、遊戲,也有深刻的見解、豐富的靈感和實用的例子,以幫助傢長和教育工作者重新認識孩子,幫助孩子順利度過轉換期。
露絲.科爾(Ruth Ker)
是北美華德福幼教聯盟大孩子工作組特彆會議的主要推動者,北美華德福幼教聯盟的董事會成員,西海岸人智學學習機構幼教培訓老師和指導老師。她在加拿大從事華德福早期教育工作30多年,現在帶領幼兒園混齡班,班上有很多6歲的孩子。
編者簡介 1
序一 陪伴孩子度過 6 ~7歲轉變期 1
序二 為孩子的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3
前言 7
第一部分6~ 7歲孩子的變化
6 歲孩子變化的觀察 3
以太體的齣生 19
齒係:兒童發展的一麵鏡子 29
看見孩子的完整性 39
我們的教育體係對孩子的專注力和學習睏難有幫助嗎? 48
第二部分遇見挑戰——教師的角色
“老人麻煩” 53
在滿足孩子中所起的作用 55
心的關愛 60
精油浴 79
《幼兒的工作與玩耍》摘錄 92
2 - 重新認識你的孩子
第三部分構建混齡幼兒園的社交風格
你不能和我玩 99
混齡幼兒園裏的 6 歲孩子 105
木筏 111
班裏的小傢夥 118
女孩和男孩——女性與男性 123
啤酒和粑粑糖 134
第四部分滿足孩子的需求——班級工作建議
一個運轉中的幼兒園 151
創造流暢的時間節奏 157
風雨無阻的航行 165
幼兒園大齡孩子們的日常福佑 172
運動之旅:引導大齡孩子做有意識的動作 199
手工的作用:培育技巧和滿足幼兒園中大孩子的需求 204
小紅帽——超越遺傳和個體的誕生 211
第五部分課堂活動及其素材
鵝媽媽之旅 223
穿越風雪:鼕天活動之旅 232
野玫瑰公主晨圈 239
小精靈們 245
星星錢幣 250
遠在天邊的神奇之湖 254
3 目錄-
南瓜姑娘 258
巴布施卡的故事 263
適閤幼兒園裏大孩子的一些活動 268
過渡遊戲、詩歌和歌麯 275
跳繩韻文 288
第六部分傢長是我們的夥伴
孩子和傢長的華德福教育 293
與傢長一起工作:關於傢長會的一些想法 298
迷迭香幼兒園的願望花束 313
如何與父母討論“管教”的話題 316
與孩子們的意誌力一起工作 323
不用說破嘴皮,孩子也能按你所想的去做 331
傢長手冊 334
本書其他參與者簡介 353
參考書目
前言
這不是一本告訴你在華德福幼兒園裏應該做什麼的書,而是一本由幼兒園孩子的教師、醫生和傢長所寫的文章的閤集。作者們提齣建議的同時,也帶來瞭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希望加強和拓寬我們對幼兒園裏較大孩子的理解。本書同樣麵嚮父母,旨在加強傢長與教師之間紐帶的聯結。我希望你通過本書找到與自己個人努力相關的理念並強化自身獨特的藝術性。或許在你閱讀的過程中,一些新的靈感會齣現。
在20世紀80年代,許多專傢、學者在各種研討會上發錶瞭他們關於如何處理某些早期童年問題的看法。當聽眾們聆聽這些來自歐洲大陸、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和北美的同事的演說時,我們明顯感受到對於我們承擔的這項備受祝福的工作有很多不同的處理方法。一旦我們跨越瞭“沒有操作手冊”帶給我們的衝擊,我們就能欣然接受這個事實,即在華德福早期幼兒教育的基本原則下,保持靈活性和獨特藝術性是允許的。
魯道夫.斯坦納不止一次地提到:老師應該是一名藝術傢。而且,當我代錶北美華德福幼教聯盟董事會開始我的調研,去尋找他人與我一起著手開展幼兒園較大孩子項目時,我遇到的當然是藝術性。
這個調研的目標是尋找在幼兒園與較大孩子相處沒有壓力且愉快的成熟教師,並從中挑選齣不同的教學方法,加深和拓寬對該年齡段兒童發展的理解。我很高興見到馬薩諸塞州、緬因州、華盛頓州和加利福尼亞、紐約這些地區的學校受益於該調研成果,卻沒想到自己所在的幼兒園也受到瞭強大的影響。當我寫這些文字的時候,我對這些同事給我的,以及從我自己幼兒園裏的孩子那裏所學到的,産生瞭極大的感激之情。
解釋一下為什麼這個調研小組在第一時間成立是很重要的,它最初從北美幼兒園督導老師的不斷觀察中得齣,許多老師與幼兒園裏的較大孩子相處時麵臨挑戰。2002年,北美華德福幼教聯盟通過公布以及後來齣版的關於這一主題的調研結果迴應瞭教師的這些需求。北美華德福幼教聯盟想知道老師們與較大孩子相處時是否經曆瞭挫摺,他們的挑戰是什麼,什麼是進展順利的問題,什麼是迫在眉睫的問題。與這相關的調研結果可以從北美華德福幼教聯盟的齣版物中獲得,裏麵有很多北美的同事給齣的敏銳的觀察和建議。
隨著調查的開展,我們越來越明顯地感受到這有利於不斷地深入該主題的研究。北美華德福幼教聯盟董事會成員建議我從這個調查中尋找齣誰是可以協助開展這項工作的閤作夥伴。他們還找尋資金幫助我盡可能地拜訪這些教師,並尋找閤適的成員與我一起參與到北美華德福幼教聯盟“幼兒園較大孩子”項目組中。這個小組通常被稱為“6歲孩子工作小組”。
書名:《重新認識你的孩子》
定價:68.00
ISBN:9787550722156
齣版社:海天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8年01月
頁數:384
開本:16
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也許在於它傳遞齣一種深深的希望感——即我們有能力與孩子共同度過這些看似混亂的過渡期,並且從中收獲共同成長的喜悅。它沒有迴避這個年齡段孩子可能齣現的挑戰,比如對分離的恐懼、對規則的試探,但它提供的解決方案總是充滿著對孩子內在力量的信任。我感受到瞭作者對童年的珍視,她筆下的孩子不是有待修理的“小大人”,而是正在積極構建自己世界的探索者。我期待這本書能幫助我建立起一套更具彈性的應對機製,不再因為孩子的小小“反抗”而感到挫敗或憤怒,而是能夠將其視為孩子自我主張正在萌芽的信號。這種思維模式的轉變,遠比任何具體的技巧都來得珍貴。這本書仿佛在告訴我:慢下來,蹲下來,用孩子的高度去看待這個世界,你就能找到正確的方嚮。它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的書,每一次重讀,想必都能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給予我新的領悟和力量。
評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開始注意到作者在不同主題之間的過渡是多麼自然流暢,這絕不是簡單地將各種育兒技巧堆砌在一起。比如,當討論到感官統閤問題時,她會立刻聯係到藝術活動的重要性;而談到社交能力發展時,她又會迴歸到傢庭節奏和儀式感對孩子內心秩序的建立作用。這種整體性的視角,讓我開始意識到孩子的成長是一個環環相扣的復雜係統。我尤其想深入研究書中關於“勞動與學習”關係的部分,因為在數字化時代,讓孩子保有對真實勞作的熱情似乎越來越難。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富有創造力的傢庭活動建議,那些既能滿足孩子動手操作的欲望,又能潛移默化地培養他們責任感和專注力的活動。這本書的語言雖然專業,但絕不晦澀難懂,作者成功地將深奧的教育理念轉化為傢長日常可以理解和操作的實踐步驟,這極大地增強瞭我的信心。它讓我看到,正確的引導並非遙不可及,而是存在於我們與孩子日常相處的每一個細微瞬間中,關鍵在於我們是否擁有正確的“觀察工具”。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透著一股溫暖人心的力量,那種柔和的色調和手繪風格的插圖,一下子就把人帶入瞭一種寜靜平和的氛圍中。我之所以會選擇它,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當下正處於孩子一個關鍵的成長期,很多時候感覺自己像是在霧裏行舟,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纔能不傷害到他那顆敏感又充滿好奇的心。市麵上關於育兒的書籍汗牛充棟,但大多偏嚮於說教或者提供一套僵硬的規則,讀起來總覺得少瞭點人情味。我更期待的是一種能夠真正理解孩子內心世界的視角,一種能讓我學會如何“看見”孩子正在經曆的內在變化的方法。這本書的副標題明確指齣瞭它關注的焦點——那個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看似微不足道卻對孩子一生發展至關重要的“六七歲”階段。我希望能從中找到一些可以立即實踐的、貼近生活的建議,而不是空洞的理論。比如,當孩子突然變得愛發脾氣,或者開始對某些事情錶現齣強烈的抗拒時,我希望能知道這背後是不是有什麼更深層次的需求沒有被滿足。希望這本書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在我迷茫的時候,指引我看到孩子成長過程中那些微妙的信號,並提供富有智慧的迴應方式。這本書的齣現,對於焦急的傢長來說,無疑是一盞及時點亮的燈火,讓人感覺終於找到瞭可以信賴的依靠。
評分這本書的哲學基礎顯然是建立在對兒童發展深刻的尊重之上,這與我一直以來秉持的育兒理念不謀而閤——即孩子本身就攜帶著成長的藍圖。我注意到作者在討論具體問題時,總是傾嚮於迴歸到“孩子需要什麼纔能健康地發展他的意誌力、情感和思維”這個核心命題。這讓我感到非常受用,因為很多時候,我們的大腦會自動跳到“如何糾正錯誤行為”的模式,而忽略瞭行為背後的動機。例如,書中關於想象力與現實界限模糊的處理方式,提供瞭一種極富同理心的框架,讓我明白瞭為何孩子會在某個階段沉溺於幻想,以及我們應該如何巧妙地引導他們逐步擁抱更清晰的現實邏輯,而不是粗暴地打斷他們的內在體驗。這種溫和而堅定的引導藝術,正是當前許多傢庭教育中缺失的一環。我渴望從這本書中學習到如何構建一個充滿安全感和好奇心的傢庭環境,一個允許孩子犯錯、允許他們慢下來的庇護所。這本書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培育生命力”的指南,而不是一本“如何管理問題兒童”的操作手冊,這種定位上的差異,決定瞭它的價值深度。
評分初讀這本書的章節安排,我就感受到瞭作者深厚的洞察力和條理清晰的敘述方式。它並沒有急於給齣“標準答案”,而是首先花費瞭大量的篇幅來描繪這個年齡段孩子精神世界和身體發展的具體圖景。作者似乎非常擅長用細膩的筆觸去捕捉那些容易被我們這些“忙碌的成年人”忽略掉的細節,比如孩子對韻律和重復的癡迷,他們對手工製作的熱情,以及他們與自然界那種近乎本能的連接感。這種紮實的描述,讓我對“轉變期”有瞭更立體和全麵的認識,不再僅僅將其視為一個行為上的挑戰,而是一個深層的生命過程。我特彆欣賞書中那種尊重個體差異的態度,它提醒我們每個孩子的步伐都是獨一無二的,強行將他們塞入統一的模具中隻會扼殺他們的天性。我正在尋找的,正是一種能夠幫助我放慢腳步,真正去觀察、去傾聽的工具書,它應該像一麵鏡子,映照齣孩子未被察覺的努力和掙紮。這本書的文字風格很平靜,像一位智者在耳邊低語,沒有高聲疾呼的緊迫感,隻有沉穩而堅定的引導,這種節奏感非常適閤需要在育兒壓力下尋求內心安寜的父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