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终身成长 | ||
| 定价 | 49.80 | |
| 出版社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11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美]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309 | |
| 字数 | 266000 | |
| ISBN编码 | 9787210096528 | |
| 重量 | ||
引 言……………………………………………………………………… 1
第1章 思维模式……………………………………………………… 1
为什么人会有不同 4
两种思维模式对你意味着什么 6
两种思维模式之下的不同生活 8
思维模式概念新在何处 10
自我审视:谁能准确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12
你将会看到什么 13
第2章 思维模式解析……………………………………………… 17
成功的意义:学习的结果还是智力的证明 20
不只是拼图测验 21
脑波告诉我们的 22
选择标准之差 23
CEO综合征 24
能力的拓展 25
超yue可能的自我拓展 26
故步自封的自我限制 27
是wan美无缺还是不断进取 29
如果你能力很强,为什么还需要学习呢 29
一次测验定终生 31
再谈潜能 32
证明你很te别 35
特殊、高人一等、更具特权 36
思维模式改变了失败的意义 38
关键时刻 39
我的成功意味着你的失败 41
偷懒、欺骗和责备无法带来成功 42
思维模式与抑郁症 44
思维模式改变了努力的意义 46
《奔腾年代》 48
加倍努力:高风险 49
努力不够:高风险 51
将知识转化为行动 52
问与答 52
第3章 关于能力和成就的真相…………………………………… 63
思维模式和成绩 67
“不愿努力”综合征 68
发现你的头脑 69
适应大学生活 71
天生的资质 73
每个人都能做到出色吗 74
玛瓦?柯林斯 75
能力水平和追踪 77
总 结 78
艺术才能是天赋吗 78
杰克逊?波洛克 81
夸奖和肯定标签的危险性 82
否定标签及其作用方式 86
归属感 89
相信他人的看法 90
当事情进展顺利时 92
第4章 体育:guan军的思维模式…………………………………… 95
天赋与天才 99
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 99
迈克尔?乔丹 101
贝比?鲁斯 102
世界上跑得zui快的女人 103
天才无须努力 104
“球商” 105
秉 性 107
关于秉性的更多故事 110
秉性、决心、意志以及guan军思维 112
保持辉煌 114
什么是成功 115
什么是失败 117
掌控成功 118
成为明星意味着什么 121
每一项运动都是团队运动 122
倾听你的思维模式 123
第5章 商业:思维模式和领导力………………………………… 127
人才至上的思维模式 129
成长型企业 130
对思维模式与管理决策的研究 132
领导力与固定型思维模式 133
CEO和强烈的自我意识 134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行为 135
艾柯卡:我是英雄 135
阿尔伯特?邓拉普:我是巨xing 139
屋内聪明人 141
两个天才的碰撞 143
无懈可击,不可战胜、享有特权 144
恶老板 145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行为 147
韦尔奇:倾听、信任、培养 148
郭士纳:摒弃固定型思维模式 152
穆尔卡希:倾听、坚韧、恻隐之心 155
CEO等同于男性吗 157
一项关于团体行为的研究 158
群体思维和团体讨论 159
当被夸奖的一代进入职场 161
谈判技巧是天生的吗 162
管理才能是天生的吗 164
领导才能是天生的吗 167
企业的思维模式 167
第6章 人际关系:关于相处的思维模式………………………… 173
不同的两性关系 178
爱情中的思维模式 179
1. 如果你需要为其努力,说明它注定不属于你 180
2. 问题表明性格存在缺陷 184
反目成仇的伴侣 189
竞争:谁是zui棒的 191
在恋爱关系中成长 192
友 谊 193
害 羞 196
校园暴力:对“复仇”的思考 199
施暴者的身份 199
受害者与复仇行为 200
合理的应对方式 203
第7章 父母、老师与教练:思维模式的传播…………………… 209
父母或老师:关于成功和失败的信息 212
关于成功的信息 212
关于失败的信息 219
孩子们解读信息 223
成为好老师/父母 233
天才和后进生都能取得成功 235
高标准和教育环境 238
关于高标准和教育环境的更多内容 238
努力,再努力 240
无心上进的学生 241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老师的本质 243
教练:通过思维模式走向成功 244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教练的行为 244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教练的行为 248
谁才是敌人:胜利还是失败 252
虚假的成长型思维模式 254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真伪 254
如何培养(真正的)成长型思维模式 257
如何将成长型思维模式传授给他人 258
我们能做什么 261
第8章 改变思维模式……………………………………………… 263
变化的天性 265
信念是通往幸福(或痛苦)的关键 266
思维模式再深入 267
关于思维模式的讲座 268
思维模式研讨会 270
脑科学项目 274
再谈改变 276
迈出第壹步 279
可实行的计划与不可实行的计划 281
正确的应对不会受糟糕的感觉影响 281
状秀 282
拒绝改变的人 283
特权意识:都是我应得的 283
否认现实:我的生活很wan美 286
改变孩子的思维模式 287
早熟的固定型思维模式者 288
当努力方向错误 290
思维模式与意志力 293
控制愤怒 294
成长型思维模式与自我控制 295
持续改变 297
通往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旅程 299
第壹步:接受 299
第二步:观察 299
第三步:命名 301
第四步:教育 304
学习与帮助学习 307
前方的道路 309
出版后记 310
在对成功的数十年研究后,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发现了思维模式的力量。她在《终身成长》中表明,我们获得的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赋决定的,更受到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展现的思维模式的影响。
她介绍了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与成长型,它们体现了应对成功与失败、成绩与挑战时的两种基本心态。你认为才智和努力哪个重要,能力能否通过努力改变,决定了你是会满足于既有成果还是会积极探索新知。只有用正确的思维模式看待问题,才能更好地达生和职业目标。
德韦克揭示的成功法则已被很多具有发展眼光的父母、老师、运动员和管理者应用,并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通过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并做出改变,人们能以zui简单的方式培养对学习的热情,和在任何领域内取得成功都需要的抗压力。
《思维模式》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冲击是颠覆性的。我一直以来都认为自己的想法和看待事物的角度是“固定”的,就像一块已经被雕刻好的石头,很难再进行大的改动。然而,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我们的大脑远比我们想象的要灵活得多,而且我们的思维模式,是可以主动培养和改变的。作者用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和实验,清晰地阐述了“成长型思维”是如何让我们在面对困难时更具韧性,在接受反馈时更开放,以及在面对他人成功时更受启发。 我最受启发的部分是关于“努力的价值”以及“失败的意义”。过去,我常常因为一次次的失败而感到沮丧,觉得自己的努力付之东流。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努力本身就是一种能力,是通往成长的必经之路,每一次的尝试,每一次的试错,都在为我们的成长积累宝贵的经验。它让我重新定义了“成功”的概念,不再仅仅是结果的光鲜,更是过程中的坚持和学习。我开始尝试用一种更加积极和探索性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挑战,并且主动去调整自己的思考方式,去拥抱那些可能带来成长的“不舒适”。
评分阅读《成功心态》的过程,我感觉就像是在一场深刻的自我对话。我一直认为成功是那些拥有某种“天赋”或者“运气”的人才能获得的东西,而我,似乎就属于“平凡”的那一部分。这本书却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揭示了成功的底层逻辑,那就是一种积极、主动、并且持续优化的心态。它让我明白了,很多时候,我们与成功之间的距离,并非来源于外部的阻力,而是源于我们内心的固步自封。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复盘”和“拥抱不确定性”的章节。以前,我总是害怕犯错,害怕未知,总想着把事情做到完美才敢出手。但这本书告诉我,错误是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从中吸取教训,并不断调整策略。而面对不确定性,与其焦虑不安,不如将其看作是机遇的温床。这种思维模式的转变,让我开始更加勇敢地走出舒适区,去探索新的领域,去迎接挑战,而不是被恐惧所束缚。这本书带来的不仅仅是关于成功的理论,更是一种能够让我主动创造成功的实用工具。
评分《学习》这本书,就像是我在知识海洋中航行时的一盏指路明灯。我一直对学习这件事抱有一种“吃力不讨好”的感觉,觉得学了很多东西,但似乎效果并不显著,也常常在遇到困难时就想要放弃。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意识到,我一直以来学习的方法可能存在一些误区,并且,学习本身并不仅仅是记忆和理解,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 书里详细阐述了“元认知”的重要性,也就是对自身学习过程的认知和调控。这让我明白,学会如何学习,比单纯地学习知识本身更为重要。我开始尝试运用书中提到的主动回忆、间隔重复、费曼技巧等方法,来提升我的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帮助我培养了一种“终身学习”的态度。它让我看到了学习的乐趣和力量,不再将学习视为一种负担,而是视为一种探索未知、提升自我的方式。我开始更加积极地去接触新的领域,去挑战自己过去的认知,并且享受这个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过程。
评分《教育》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成长型人格”的宝典。作为家长,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而不是仅仅关注分数和排名。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需求。它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影响,并且提供了大量切实可行的教育策略。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赞美”的艺术。过去,我常常会因为孩子取得好成绩而夸奖他们“聪明”,但这本书告诉我,这样的赞美反而会让他们害怕挑战,因为他们会认为自己的“聪明”是固定的,一旦失败就意味着“不聪明”。而更有效的赞美,是关注他们的努力、过程和策略。这让我开始调整我的教育方式,更加注重引导孩子发现和欣赏自己努力的价值,鼓励他们从错误中学习,培养他们的毅力。这本书不仅改变了我对教育的看法,更让我看到了如何帮助我的孩子建立一个积极、乐观、并且永不停止探索的心态。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那些总觉得自己“不够好”或者“被困住了”的人量身定做的。我记得我刚开始读的时候,心里就充满了各种“我做不到”、“我没有天赋”的想法,对很多事情都持有一种“算了,就这样吧”的态度。然而,《终身成长》就像一盏灯,一点点地照亮了我内心深处的阴影。它不是那种空洞的口号式激励,而是通过大量真实的案例和心理学研究,向我展示了“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之间巨大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如何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书里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让我印象深刻:才华和能力并非天生注定,而是可以通过努力和学习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这不仅仅是理论上的阐述,更是作者通过各种生动的故事,比如那些看似平凡却通过不懈努力最终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们,来佐证这个观点。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失败经历,不再将其视为能力的终结,而是视为学习和进步的契机。这种心态的转变,让我敢于去尝试那些曾经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也让我更能从挫折中站起来,继续前行。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人生导师,引导我一步步打破自我设限,拥抱无限可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