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回终于读懂《孟子》!
◆ 逐字逐句讲透《孟子》原意,无需半点古文基础,直抵2500年儒学源头!
◆ 畅销书《华杉讲透<孙子兵法>》作者华杉全新力作!
◆ 本书作者华杉,吃透了《孟子》本义,并忠于朱熹、张居正、王阳明等先贤对于《孟子》的经典阐释,用现代人容易理解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进行孟子思想的“正宗”讲解。
◆ 华杉先生钻研儒学30年,本书部分内容早已通过各种内部演讲、微博和微信等媒介,在坊间广为流传。
◆ 本书在着力讲透《孟子》原意的同时,尤其针对人们对《孟子》的普遍误读、误解,做了正本清源式的详解分析。
孟子,被后世尊称为“亚圣”。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进一步把儒学完整化、系统化。他提出的“王道”的治国理想、“性善论”的道德价值、“不动心”的人生境界,都成为了中国文化的思想瑰宝。他的思想与孔子一起,被并称为“孔孟之道”,成为中国儒家道统的源头。
本书作者华杉,研究儒学30多年。他吃透了《孟子》本义,并忠于朱熹、张居正、王阳明等先贤对于《孟子》的经典阐释,用现代人容易理解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进行孟子思想的“正宗”讲解。全书融会古今,通俗有趣,无需半点古文基础,就能把《孟子》读得明明白白、亲切有味。
翻开本书,逐字逐句读懂《孟子》原意,直抵2500年儒学源头!
华杉,生于1971年,上海华与华营销咨询公司董事长,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副理事长,财经及史哲作家。
华杉与弟弟华楠2002共同创立的华与华,是中国知名战略营销创意咨询公司。2006年,兄弟俩再创办读客图书公司,也成为中国民营图书业领军企业,连续四年跻身福布斯中国潜力企业榜。
华杉经营不忘治学,坚持夜不出门应酬,每天早睡早起,早上5点起床读书写作2小时,坚持十数年日日不断之功,积累了巨大的写作成就。
华杉的畅销书作品包括:与华楠合著的《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以及《华杉讲透<孙子兵法>》《华杉讲透<论语>》等。其中《华杉讲透<孙子兵法>》上市后,畅销海内外,引起广泛反响。
2016年,华杉位列企业家作家榜第九,是榜单上少有的“超出具体的商业领域,而对传统文化经典进行解读的作者”。——《华西都市报》
华杉真是个大牛,高手中的高手。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不牛逼都难。——豆瓣读者Hammer_
自序:为往圣继绝学 / I
第一篇 梁惠王章句 上 / 1
如果你一心逐利,跟你的人也逐你的利 / 1
后天下之乐而乐,其乐宏大,直冲霄汉 / 3
不要五十步笑百步,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 6
仁者无敌 / 9
追求仁义,无论成功失败,我都得到仁义 / 12
不谈霸道,谈王道 / 14
能保民,就能王天下 / 15
王天下,不是要你去打天下 / 18
有恒产者有恒心,恒心是恒定不变的良心 / 25
第二篇 梁惠王章句 下 / 28
世间最大的美德是分享,懂得分享,就是王道 / 28
情怀比胸怀更大,因为情怀是另一个看问题的角度 / 32
除暴安良是大勇,与人争强斗狠只是小勇 / 34
很多的慈善,都只是慈善表演艺术 / 36
王者的仁政就这么简单,历史上每次治世都是如此 / 38
认识人们贪财好色的弱点,就能通向王道 / 40
轻易不试错 / 43
要大用贤才,就要听他的话 / 46
儒家思想的基本原理,就是替别人着想 / 47
君子要独立于世,不要找靠山 / 52
与其焦虑自己控制不了的事,不如想想自身该做什么 / 54
时刻保持警觉,疏远带来不利影响的人 / 57
第三篇 公孙丑章句 上 / 62
管仲获得了机会,但是器局不够宏大 / 62
所有的成功只有一个路径 / 64
孟子一句“不动心”,奠定了陆王心学的源头 / 67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71
每一次思考都回到原点,都直接服务于最终目的 / 75
内心强大,一身正气,勇往直前,尽在浩然之气 / 77
义在心之内,不在身之外 / 78
必有事焉,勿望勿助,不拔苗助长 / 80
诐辞、淫辞、邪辞、遁辞,言为心声/ 82
大而化之之谓圣 / 87
立德、立功、立言——是人生价值的标准 / 89
圣之清者、圣之任者、圣之时者,孔子兼有之 / 91
养浩然之气要靠集义,行一不义就前功尽弃 / 93
王道虽然来得慢,但是传承得久 / 96
不是在危机时改革,而是在闲暇时改革 / 99
用人的理想状态:野无遗贤,朝无幸位 / 101
孟子的“四端论”就是王阳明“致良知”学说的基础 / 103
习于仁、善端日长,就能生长出仁心仁术来 / 106
君子之德,最高境界是与人为善 / 107
只有放弃管不了的,才能去管更大的事 / 109
第四篇 公孙丑章句 下 / 111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111
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 / 113
孟子之高洁,是君子不可以货取 / 117
占了位置拿了酬劳,就要干事 / 118
仕为行道,道不行,义不可以素餐 / 120
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 / 123
孟子离开齐国 / 127
第五篇 滕文公章句 上 / 134
没有什么事做不到,主要看领导的率先垂范 / 134
“为富不仁,为仁不富”是不可能的 / 139
夏商周三代的田税制度——贡助彻 / 141
夏商周三代的教育制度 / 142
圣人心忧天下,但不是事事都要忧 / 145
爱应该要推己及人,由近及远 / 154
第六篇 滕文公章句 下 / 158
守住规定状态,就能发现异常 / 158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160
行不由径——不走捷径,不投机取巧 / 162
“不参加体力劳动者不得食”不符合社会分工的合理性/ 164
仁政的目的,是求仁得仁,而不是一定要王天下 / 167
儒家讲进步之道,唯有两件——读书与择友 / 171
为政在于力行,知错在于速改 / 173
儒家修养的方法论,就是持之以恒,克己复礼 / 178
孟子对谁做国君不太在意,他在意的是天下百姓 / 179
第七篇 离娄章句 上 / 182
善心和好办法配合起来,才能平治天下 / 182
不敢批评领导,是对领导最大的不敬 / 184
不要与众不同,要从善如流 / 186
评价事情的标准只有两个:义和不义 / 187
觉得自己在理,往往是一种幻觉 / 188
唯有以德服人,修德以服其心 / 190
德小力薄还不服,就是自取灭亡 / 192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 194
天下百姓有巨大问题,就是王天下的巨大机会 / 196
能居于仁,则身心泰然;能行于义,则正大光明 / 198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唯一的捷径 / 200
要得到人才,不是到外面去找,而是在自己身上找 / 202
“温良恭俭让”和“恭宽信敏惠” / 207
在救天下这个问题上,只有经,没有权 / 208
易子而教 / 210
奉养父母,要“养志” / 212
永远不要让你的名誉超过了你的实力 / 214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 216
朋友对你的影响,往往比书还大 / 218
舜能大孝,因为他自以为是世间大不孝之子 / 219
孝敬父母,兄弟友爱,是仁义的根本原点 / 221
第八篇 离娄章句 下 / 224
圣道无非是日用常行,应事接物待人 / 224
如果不懂得管理你的上级,你就做不好工作 / 226
模仿律的第一定律,就是上行下效 / 228
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作为 / 230
不要讲别人坏话,也别在意别人讲自己坏话 / 232
心学的宗师是孟子 / 234
历史就是文明,仪式就是文明 / 236
学习是一个包围战 / 237
向领导推荐人才,是人臣最大的功绩 / 239
君子重本,得不到不往别人跟前凑,往自己身上找 / 240
人生就是一棵巨大的决策树,有数万个决策点 / 241
做事不看尽没尽力,而看尽没尽心 / 242
你心里装着,就自己会生发 / 244
在任何一件事情上,都有人或曾经有人比你聪明 / 245
历史是国家的圣经,是凝聚一国的精神纽带 / 246
没成功的人关注的是成功,成功之后关注的是传承 / 248
取利、分配和献身的逻辑 / 249
如果你的朋友或属下背叛你,那你有两条罪 / 250
我们研究“谋”,主要是判断“天谋”是啥 / 252
参加葬礼,就要与家属同悲 / 254
君子活在历史里,因为他想活进历史 / 255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 258
齐威王对匡章绝对信任,是完全准确的判断 / 260
君子处世,唯义所在 / 262
圣人威仪、英雄气象,主要是看气质 / 263
君子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 / 264
第九篇 万章章句 上 / 266
大孝之人,就是终身不变心之人 / 266
君子不使坏,强者能自强 / 268
天子之位不是尧授予舜的,是天授予舜的 / 276
历史是价值观的神话 / 278
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历史观 / 282
有的人自己没有品节,就不承认世间真有品节这回事 / 285
第十篇 万章章句 下 / 289
圣人之德,都是仁义,但也有不同 / 289
周代的社会分配 / 293
不挟其贵,任贤不贰 / 295
道德抬杠无济于事 / 297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 299
尊贤爱贤,莫过于用贤 / 302
直道事人,以道自重 / 305
向古人学习,可用“两个代入法” / 308
第十一篇 告子章句 上 / 312
善,是我们的集体潜意识 / 312
人性和动物性的区别,还是在于善恶观 / 314
辩论必起胜心,而胜心是求知的大敌 / 316
四端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 320
决策改变方向,行动改变结果 / 323
世上最难的事,不是进步,而是保持 / 326
仔细选择你的朋友圈 / 329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 330
我们都懂得要培养孩子,却不太有意识培养自己 / 332
有天爵,才有人爵 / 334
仁能够胜过不仁,就像水能够灭火一样 / 336
第十二篇 告子章句 下 / 340
圣人之道,就在日用常行,行走坐卧之间 / 340
不要对大错无动于衷,也不要对小错愤愤不平 / 344
实用主义永远会败给理想主义 / 346
万事都是看你愿意付出多少 / 348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 / 350
春秋五霸是三王的罪人 / 353
齐桓公的五条公约 / 355
长君之恶,还算是小罪;逢君之恶,才是大罪 / 357
大禹是为全中国治水,白圭只是为魏国治水 / 360
能坚持原则的人,都是心里特亮堂的人 / 362
领导者的两大任务 / 363
君子直道事人,就是不谋私利 / 365
有过错是常态,进步主要靠改过 / 367
不屑于教导他,这也是一种教导 / 370
第十三篇 尽心章句 上 / 372
尽心尽力,修身养性,静候佳音 / 372
“仁义礼智信”全都在你自己身上 / 374
道不远人,平常日用不离道,百姓日用而不知 / 376
要厚黑学,还是要羞耻心,都是自己的选择 / 377
交朋友求的是相互规正、共同进步,而不是权势富贵 / 378
人首先要自得,不要迷失自己,然后才是身外的穷通得失 / 379
暴得富贵却处之淡然,就是有使命感的人 / 381
情商高的人特别擅长背后说人好话 / 384
孔子梦周公,王阳明梦见孟子 / 386
不要廉价的感动和赞扬,而是要落实到自己身上 / 387
有所不为,有所不欲,君子之道,如此而已 / 388
困苦让人思考,挫折让人检讨 / 390
君子之乐,我心光明,我人透明,心理阴影面积为零 / 392
君子本分已足,内心强大,比外面所有的东西都强大 / 393
孟子的目标是百姓幸福,而诸侯的目标是更大的权势 / 395
来之、富之、教之、劳之 / 398
学习必静心,盈科而后行,成章而后达 / 399
有认识论才有价值观,才有方法论,才有效验 / 401
一毛不拔的典故 / 402
要正心,先戒攀比,一切向内求 / 404
坚持原则,就是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 / 406
成功来自于压倒性的投入,坚持就是最大的投入 / 407
就算是假仁假义,若能一直坚持,也可以成真 / 409
伊尹之事,上下五千年就一回 / 411
仁是一间屋子,在里面就是居仁,在外面就是求仁 / 414
儒家价值观,是以人伦为根本 / 415
处在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习气 / 417
人君心里求利不求道,才会对贤士弄出喂猪养狗的感觉 / 418
圣人尽得人道而充其形 / 419
服丧三年的理念是,孩子生下来“三年免于父母之怀” / 421
学习不是理解,是行动 / 422
学习即模仿,老师不能为了笨学生降低模仿标准 / 424
身与道永不相离 / 425
孟子对滕更的方式,就是不教之教 / 427
要养成把问题当问题的眼光 / 428
爱有三个等级:亲亲、仁人、悯物 / 430
凡是可读可不读的书,都不要读 / 431
第十四篇 尽心章句 下 / 434
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 / 434
春秋无义战,是指没有程序正义 / 435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 436
人们大大低估了成就一件事业所需要的时间 / 437
万事只靠苦练功夫,没有任何秘籍 / 439
既自立自强,又做自己的旁观者 / 441
爱他人,就是爱自己的亲人,就是爱自己 / 443
学习的本质,是模仿一种行为 / 443
德性要厚,心志就不会摇动 / 445
看一个人,要看他不经意的行为 / 446
越是大人物,越是要学会放弃判断,顺从他人 / 448
做任何事都要按看三代之后的眼光来考虑 / 449
找到自己的百世之师 / 451
道不外求,道不远人,道就在自己身上 / 453
不要怕得罪人,也不要期待人人都说你好 / 454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三层含义 / 456
孟子的原意不是茅塞顿开,而是茅塞不开 / 457
心中没有志向,学习就没有目的 / 458
再作冯妇 / 459
要把义理当天性,当本体;把欲望当命运,当客体 / 460
修养的六个阶梯:善、信、美、大、圣、神 / 462
治学必有门户之见,没有门户之见,是因为没入门 / 465
利润太高,说明你对员工分配太少,或对未来投资不足 / 466
人不贵在有才,而贵在有道 / 468
来者不拒、走者不追、无往教之礼 / 469
修养就是时刻抓住自己的四端,不断扩充,到达全体 / 470
见善而从,见不善而内自省 / 471
心正了,则无往而不正 / 473
大人物缺的是批评,批评是大人物的奢侈品 / 475
养心的关键在寡欲,寡欲的关键在养志 / 476
宁要狂者,不要乡愿 / 478
我们的血肉和思想,都是古人定制好传下来的 / 482
一本好书,总能带给人无尽的思考和启发。最近拜读了《华杉讲透孟子》,这本书给我的感受,如同在迷雾中看到了一束明亮的光,让我对孟子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华杉先生的文字,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我们穿梭于《孟子》的经典篇章中。他不仅仅是简单地复述原文,更是深入浅出地剖析孟子的核心思想,将那些看似古老晦涩的道理,以现代人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仁”的阐释。孟子认为“仁者,爱人”,这种爱并非狭隘的亲情,而是推己及人、泛爱众生的大爱。华杉先生通过生动的故事和贴切的比喻,将这种“仁”的精神具象化,让我们感受到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实践。他强调,仁爱并非遥不可及的理想,而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培养和践行的品质。读完这部分,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言行,是否在不经意间忽略了他人的感受,是否在人际交往中流露出不够真诚的关怀。这种自我审视,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成长。
评分读《华杉讲透孟子》,最大的惊喜在于,它让我重新认识了“义”。传统观念中,“义”常常与牺牲、舍生取义联系在一起,显得有些沉重和不近人情。然而,华杉先生的解读,让我看到了“义”更加积极、更加人性化的一面。他认为,“义”是一种选择,一种在利益与原则之间,在短期诱惑与长远福祉之间,所做出的明智抉择。它是一种对自我价值的坚守,是对正义的追求,是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书中的案例分析,更是让我印象深刻。通过对历史事件和现实情境的剖析,华杉先生展现了“义”在不同维度上的体现。有时是面对诱惑时的不动摇,有时是面对不公时的挺身而出,有时是对承诺的信守不渝。这些细致入微的解读,让我不再将“义”视为一种抽象的概念,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可实践的生活智慧。它告诉我们,即使在复杂的现实环境中,我们依然可以选择遵循内心的道德准则,活出真正的自我价值。
评分在阅读《华杉讲透孟子》的过程中,我被书中反复提及的“恒心”一词所打动。孟子认为,君子之所以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在于其拥有“恒心”。华杉先生对此的解读,让我对“恒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坚持,更是一种对信念的忠诚,一种面对困难和诱惑时,不忘初心的定力。 书中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事例,展现了拥有“恒心”的人,是如何在人生的道路上,克服重重阻碍,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失败,并非因为能力不足,而是因为缺乏那份持之以恒的决心。这种对“恒心”的强调,对于当下这个充满浮躁和焦虑的社会,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评分“性善论”是孟子思想中最为人熟知,也最具争议的部分之一。很多人认为,人性本恶,而《华杉讲透孟子》则以一种温和而坚定的态度,带领我们一步步理解孟子的“性善论”。华杉先生并没有回避“性恶论”的观点,反而将其作为对比,通过分析人类普遍存在的同情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来论证孟子关于人性向善的内在根据。 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四端”的解读,它们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我们内心深处最本真的情感和认知。华杉先生通过生动的例子,让我们看到,即使是最普通的人,内心深处也隐藏着善良的种子。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去发现、去呵护、去培养这些善的萌芽,让它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壮大,最终影响我们的行为,塑造我们的品格。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让我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评分对于许多读者来说,《孟子》的经典篇章,如《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虽然耳熟能详,但其深层含义往往难以领会。《华杉讲透孟子》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华杉先生并不是简单地解释字面意思,而是深入挖掘这些篇章所蕴含的哲学智慧,将其与现代社会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力。 例如,在解读《鱼我所欲也》时,他不仅仅阐释了“鱼”与“熊掌”的象征意义,更进一步探讨了人们在面对不同价值选择时的内心挣扎,以及如何在这种挣扎中,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做出符合“义”的选择。这种解读,让那些古老的篇章,不再只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成为了指导我们人生选择的智慧箴言。
评分《华杉讲透孟子》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其对孟子思想体系的整体把握。华杉先生并非孤立地讲解某个观点,而是将其置于孟子整个哲学思想的框架下进行分析,从而展现出孟子思想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他会巧妙地将“仁”、“义”、“礼”、“智”等概念相互关联,说明它们是如何共同构成孟子“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和社会蓝图。 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我对孟子思想有了更清晰、更全面的认识。我不再将它们视为零散的格言,而是理解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是如何共同服务于孟子最终想要构建的理想世界的。这种“大局观”,对于理解任何一个思想家的作品,都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叹的是,它能够将如此深奥的哲学概念,以一种充满人情味的方式呈现出来。华杉先生在讲解孟子的思想时,并没有回避人性的复杂性,而是将其融入到对“仁”、“义”等概念的阐释中。他告诉我们,即使是圣贤,也曾有过挣扎和困惑,而正是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和修炼,他们才最终达成了精神的升华。 这种坦诚的叙述,让我感到非常亲切。它让我明白,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并非易事,而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这本书,就如同一个温暖的向导,指引我们在这条充满挑战的人生道路上,如何更好地认识自己,如何更有智慧地生活,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评分《华杉讲透孟子》的语言风格,可以说是“润物细无声”的典范。华杉先生的文笔,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故作高深的论调,而是像一位亲切的长者,娓娓道来,将深邃的哲学思想,融入到日常的叙事之中。他的讲解,总能恰到好处地触及读者的内心,引发共鸣。 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感觉自己并非在读一本书,而是在与一位智者进行一场深入的对话。他提出的问题,总是能引人深思,他给出的答案,又是那么的清晰明了。这种“无为而无不为”的写作方式,正是《孟子》思想本身所追求的境界。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就被引导着,去理解那些看似难以企及的道理,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
评分《华杉讲透孟子》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华杉先生以其深厚的学养和独到的见解,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古圣先贤智慧殿堂的大门。他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传递着最深刻的人生哲理,让那些看似遥远的古代智慧,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读完此书,我仿佛完成了一次精神的“充电”。那些困扰我已久的问题,在孟子思想的光芒下,渐渐有了清晰的答案。我不再感到迷茫,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坚定、更加从容的生活态度。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才是真正的好书所能带来的力量。
评分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思想,在《华杉讲透孟子》中得到了极具说服力的阐释。我一直觉得,这句话在古代社会,是一种极具前瞻性的政治理念,但具体如何实现,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的意义,却常常模糊不清。华杉先生用他那标志性的深入浅出,将“民贵君轻”背后的逻辑梳理得条理分明。他不仅仅停留在对这句话的字面解释,而是深入探讨了孟子关于统治者如何赢得民心的论述,以及这种思想对于建立一个稳定、繁荣的社会所起到的基石作用。 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孟子本人,在那个时代,以一种超越性的视角,审视着君臣关系,并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政治哲学遗产。华杉先生的笔触,让这些古老的思想重新焕发了生命力,让我们明白,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人民的尊重和关怀,永远是衡量一个政权合法性和生命力的根本标准。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警示和指导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