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幼兒教育的經濟學
:48.00元
作者:【美】詹姆斯·J.赫爾曼 著
齣版社:上海科學技術文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54397465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
商品重量:
編輯推薦
2017年,美國斯坦福大學中國問題學者、發展經濟學傢羅斯高(Scott Rozelle)先生在“一席”發錶瞭題為“農村兒童的發展怎樣影響未來中國”的演講,這次演講提升瞭大傢對於中國的農村教育問題的關注。演講中,他的主要理論支撐就來自於詹姆斯·J.赫爾曼的這本《幼兒教育的經濟學》。
內容提要
貝爾經濟學奬得主、微觀計量經濟學的開創者、人力資本與經濟機會國際工作組創始人詹姆斯·J.赫爾曼撰寫。通過40年的追蹤調查,經濟學傢實證性地證明幼兒期加大教育投入,投資效率是非常高的,並且本書結閤瞭新進大腦研究成果,認為決定孩子成長的關鍵性因素是其早期成長環境,幼兒教育的關注點不能局限於智力因素(認知能力),非智力因素(非認知能力,例如專注力、忍耐力)對於人生成就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目錄
上捲:
n讓孩子們站在平等的起跑綫上
n一、美國教育中兩級分化的根源——源於兒童時期 6
n二、教育測評中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非認知能力 11
n三、決定孩子成長的關鍵性因素——早期成長環境 14
n四、美國兩項學前教育研究項目——佩裏學前教育和啓濛教育 27
n五、實施兒童早期教育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和政策問題 35
n六、如何解決兩級分化——預先分配 39
n下捲:
n學者們對話“兒童早期教育的經濟效益”
n一、麥剋·羅斯 46
n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育和信息研究研究生院教員
n二、羅賓·韋斯特 54
n喬治城大學法律中心法學與哲學教授
n三、查裏斯·莫瑞 61
n美國企業研究所布雷迪學者、作傢
n四、卡羅爾·S. 德維剋 68
n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
n五、大衛·德明 75
n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教育學與經濟學助理教授
n六、尼爾·麥剋魯斯基 81
n卡托研究所教育自由中心副主任
n七、安妮特·拉魯 89
n賓夕法尼亞大學社會學教授
n八、萊拉剋·阿爾瑪戈 97
n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某特許學校教師
n九、亞當·斯威夫特 104
n牛津大學貝利奧爾學院政治係講師
n哈裏·布裏格豪斯
n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哲學教授
n十、傑弗裏·卡納達 111
n哈萊姆兒童特區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n結語:
n兒童早期教育投入對其整個人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19
作者介紹
詹姆斯·赫剋曼(JamesJ.Heckman)1944年生於美國伊利諾斯州的芝加哥,曾就讀於科羅拉多學院數學係,1971年獲普林斯頓大學經濟係博士學位。曾在哥倫比亞大學、耶魯大學、和芝加哥大學任教。微觀計量經濟學的開創者,因對分析選擇性抽樣的原理和方法所做齣的發展和貢獻,與丹尼爾·麥剋法登一起榮獲2000年諾貝爾經濟學奬。
序言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概括這本書帶來的最大感受,那就是“賦能”。它不是簡單地告訴我們“該做什麼”,而是深度解析瞭“為什麼應該這樣做”,從而在讀者的內心深處播下瞭自主決策和科學育兒的種子。書中提供的工具和框架非常實用,它們不是僵化的教條,而是靈活的思維模型,能夠幫助傢長和教師在麵對復雜多變的兒童發展問題時,迅速定位問題的核心,並找到最適閤當前情境的應對策略。例如,關於情緒管理的部分,它提供瞭一套非常細緻的“三步傾聽法”,我嘗試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後,立即感受到瞭孩子反應上的積極變化。這種即時反饋的有效性,極大地增強瞭讀者的信心,讓人感到自己不再是被動地應對孩子的成長,而是成為瞭一個積極、有能力塑造積極成果的參與者。這本書真正做到瞭將知識轉化為力量,讓每一位讀者都成為瞭自己孩子教育道路上更自信的舵手。
評分這本書的行文風格極其個人化,仿佛作者是一位經驗豐富、和藹可親的長輩,坐在我對麵,用他畢生的智慧與我進行一場促膝長談。沒有那些冷冰冰的學術術語堆砌,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帶有溫度的故事和生活片段。我尤其喜歡那些穿插其中的“教師手記”或者“傢長反思”,它們真實得讓人心疼,展示瞭教育實踐中那些不為人知的掙紮與頓悟。正是這些鮮活的例子,讓那些抽象的理論變得觸手可及,充滿瞭人情味。作者的敘事節奏把握得非常好,時而慷慨激昂,呼喚對教育的更高使命感;時而又歸於平靜,引導讀者進行自我審視和反思。這種娓娓道來的方式,極大地降低瞭閱讀的門檻,即使是對教育理論不甚瞭解的普通父母,也能輕鬆地沉浸其中,並從中找到共鳴和慰藉。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得非常吸引人,色彩明快,插圖童趣十足,拿在手裏就讓人心情愉悅,非常符閤其麵嚮的讀者群體——那些對早期教育充滿熱忱的傢長和教育工作者。內頁紙張質量上乘,印刷清晰,文字排版疏密得當,閱讀起來毫不費力。我特彆欣賞它在細節處理上的用心,比如書脊的牢固程度,即便是經常翻閱也不會輕易鬆散,這對於一本可能需要反復參閱的專業書籍來說至關重要。封麵設計上,它沒有采用那種過於說教式的嚴肅風格,而是用瞭一種充滿想象力的場景描繪,似乎在邀請讀者進入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學習樂園。整體來說,光是這本書的外在呈現,就傳遞齣一種積極、開放和對兒童成長的尊重,讓人在尚未深入內容之前,就對其抱持著極高的期待。這種用心的包裝,無疑是成功吸引目標讀者群體的第一步,體現瞭齣版方對教育産品質量的重視。
評分我必須指齣,這本書的觀點具有相當強烈的批判性和前瞻性,它敢於直麵當前教育體係中的一些“潛規則”和“集體無意識”的誤區。作者毫不留情地指齣瞭過度強調標準化測試對兒童創造力扼殺的危害,並提供瞭切實可行的替代方案,這些方案往往需要父母付齣更多的耐心和精力,但從長遠看,絕對是值得的投資。特彆是書中對“玩耍的本質”的重新界定,顛覆瞭我過去對“玩”的膚淺認知,將其提升到瞭“主動構建世界觀”的高度。這種挑戰現有主流觀念的勇氣,使得整本書的價值得到瞭升華。當然,這種批判性也可能讓一些習慣瞭傳統教育模式的讀者感到一絲不適,但正是這種“不適”,纔更證明瞭它提供瞭突破固有思維框架的可能性,促使我們停下來,重新審視我們正在為孩子鋪設的未來道路是否真的通嚮他們最需要的方嚮。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簡直像經曆瞭一場思維上的“洗禮”,它以一種我從未預料到的深度和廣度,重新定義瞭我對“早期學習”的理解。作者的論述邏輯嚴密,從宏觀的社會發展趨勢切入,層層遞進地剖析瞭學齡前階段對個體未來競爭力的奠定作用。書中引用瞭大量跨學科的研究數據和案例分析,並非空泛地喊口號,而是提供瞭紮實的理論支撐。最讓我震撼的是其中關於“隱性知識傳遞”的章節,它沒有停留在錶麵上教孩子認字算術,而是深入探討瞭傢庭環境、情感聯結如何塑造兒童的認知框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不是一本簡單的育兒手冊,而更像是一部充滿洞察力的社會科學研究報告,隻是用一種極其清晰易懂的語言將其呈現齣來。讀完後,我發現自己看待孩子日常行為的視角都發生瞭根本性的轉變,不再僅僅關注眼前的分數或技能,而是開始關注那些驅動孩子長期成長的內在動力係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