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幼儿教育的经济学
:48.00元
作者:【美】詹姆斯·J.赫尔曼 著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54397465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2017年,美国斯坦福大学中国问题学者、发展经济学家罗斯高(Scott Rozelle)先生在“一席”发表了题为“农村儿童的发展怎样影响未来中国”的演讲,这次演讲提升了大家对于中国的农村教育问题的关注。演讲中,他的主要理论支撑就来自于詹姆斯·J.赫尔曼的这本《幼儿教育的经济学》。
内容提要
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微观计量经济学的开创者、人力资本与经济机会国际工作组创始人詹姆斯·J.赫尔曼撰写。通过40年的追踪调查,经济学家实证性地证明幼儿期加大教育投入,投资效率是非常高的,并且本书结合了新进大脑研究成果,认为决定孩子成长的关键性因素是其早期成长环境,幼儿教育的关注点不能局限于智力因素(认知能力),非智力因素(非认知能力,例如专注力、忍耐力)对于人生成就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目录
上卷:
n让孩子们站在平等的起跑线上
n一、美国教育中两级分化的根源——源于儿童时期 6
n二、教育测评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非认知能力 11
n三、决定孩子成长的关键性因素——早期成长环境 14
n四、美国两项学前教育研究项目——佩里学前教育和启蒙教育 27
n五、实施儿童早期教育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和政策问题 35
n六、如何解决两级分化——预先分配 39
n下卷:
n学者们对话“儿童早期教育的经济效益”
n一、麦克·罗斯 46
n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育和信息研究研究生院教员
n二、罗宾·韦斯特 54
n乔治城大学法律中心法学与哲学教授
n三、查里斯·莫瑞 61
n美国企业研究所布雷迪学者、作家
n四、卡罗尔·S. 德维克 68
n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
n五、大卫·德明 75
n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教育学与经济学助理教授
n六、尼尔·麦克鲁斯基 81
n卡托研究所教育自由中心副主任
n七、安妮特·拉鲁 89
n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教授
n八、莱拉克·阿尔玛戈 97
n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某特许学校教师
n九、亚当·斯威夫特 104
n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政治系讲师
n哈里·布里格豪斯
n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哲学教授
n十、杰弗里·卡纳达 111
n哈莱姆儿童特区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n结语:
n儿童早期教育投入对其整个人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19
作者介绍
詹姆斯·赫克曼(JamesJ.Heckman)1944年生于美国伊利诺斯州的芝加哥,曾就读于科罗拉多学院数学系,1971年获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博士学位。曾在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任教。微观计量经济学的开创者,因对分析选择性抽样的原理和方法所做出的发展和贡献,与丹尼尔·麦克法登一起荣获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序言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极其个人化,仿佛作者是一位经验丰富、和蔼可亲的长辈,坐在我对面,用他毕生的智慧与我进行一场促膝长谈。没有那些冷冰冰的学术术语堆砌,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带有温度的故事和生活片段。我尤其喜欢那些穿插其中的“教师手记”或者“家长反思”,它们真实得让人心疼,展示了教育实践中那些不为人知的挣扎与顿悟。正是这些鲜活的例子,让那些抽象的理论变得触手可及,充满了人情味。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好,时而慷慨激昂,呼唤对教育的更高使命感;时而又归于平静,引导读者进行自我审视和反思。这种娓娓道来的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即使是对教育理论不甚了解的普通父母,也能轻松地沉浸其中,并从中找到共鸣和慰藉。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得非常吸引人,色彩明快,插图童趣十足,拿在手里就让人心情愉悦,非常符合其面向的读者群体——那些对早期教育充满热忱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内页纸张质量上乘,印刷清晰,文字排版疏密得当,阅读起来毫不费力。我特别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书脊的牢固程度,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会轻易松散,这对于一本可能需要反复参阅的专业书籍来说至关重要。封面设计上,它没有采用那种过于说教式的严肃风格,而是用了一种充满想象力的场景描绘,似乎在邀请读者进入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学习乐园。整体来说,光是这本书的外在呈现,就传递出一种积极、开放和对儿童成长的尊重,让人在尚未深入内容之前,就对其抱持着极高的期待。这种用心的包装,无疑是成功吸引目标读者群体的第一步,体现了出版方对教育产品质量的重视。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简直像经历了一场思维上的“洗礼”,它以一种我从未预料到的深度和广度,重新定义了我对“早期学习”的理解。作者的论述逻辑严密,从宏观的社会发展趋势切入,层层递进地剖析了学龄前阶段对个体未来竞争力的奠定作用。书中引用了大量跨学科的研究数据和案例分析,并非空泛地喊口号,而是提供了扎实的理论支撑。最让我震撼的是其中关于“隐性知识传递”的章节,它没有停留在表面上教孩子认字算术,而是深入探讨了家庭环境、情感联结如何塑造儿童的认知框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不是一本简单的育儿手册,而更像是一部充满洞察力的社会科学研究报告,只是用一种极其清晰易懂的语言将其呈现出来。读完后,我发现自己看待孩子日常行为的视角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不再仅仅关注眼前的分数或技能,而是开始关注那些驱动孩子长期成长的内在动力系统。
评分我必须指出,这本书的观点具有相当强烈的批判性和前瞻性,它敢于直面当前教育体系中的一些“潜规则”和“集体无意识”的误区。作者毫不留情地指出了过度强调标准化测试对儿童创造力扼杀的危害,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替代方案,这些方案往往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精力,但从长远看,绝对是值得的投资。特别是书中对“玩耍的本质”的重新界定,颠覆了我过去对“玩”的肤浅认知,将其提升到了“主动构建世界观”的高度。这种挑战现有主流观念的勇气,使得整本书的价值得到了升华。当然,这种批判性也可能让一些习惯了传统教育模式的读者感到一丝不适,但正是这种“不适”,才更证明了它提供了突破固有思维框架的可能性,促使我们停下来,重新审视我们正在为孩子铺设的未来道路是否真的通向他们最需要的方向。
评分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本书带来的最大感受,那就是“赋能”。它不是简单地告诉我们“该做什么”,而是深度解析了“为什么应该这样做”,从而在读者的内心深处播下了自主决策和科学育儿的种子。书中提供的工具和框架非常实用,它们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灵活的思维模型,能够帮助家长和教师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儿童发展问题时,迅速定位问题的核心,并找到最适合当前情境的应对策略。例如,关于情绪管理的部分,它提供了一套非常细致的“三步倾听法”,我尝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后,立即感受到了孩子反应上的积极变化。这种即时反馈的有效性,极大地增强了读者的信心,让人感到自己不再是被动地应对孩子的成长,而是成为了一个积极、有能力塑造积极成果的参与者。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将知识转化为力量,让每一位读者都成为了自己孩子教育道路上更自信的舵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