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普通人,如何闖蕩齣自己的一片天地?大概這個星球上齣生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可是很多人在社會打拼中慢慢會丟失自己的夢想,迷茫迷失,不知道自己為何而活著,甚至於做齣來一些違心的甚至違法的事情。因此,想要闖蕩齣自己的天地,就得先能靜下來心,找到存在於內心的自我。——拾取信心,走齣迷茫
有很多時候人的苦惱都來源於太過聰明,所以“難得糊塗”成為很多人修養身心的一種追求。人說大智若愚,能夠裝得住糊塗的人必然是有一種大智慧,也能夠在殘酷的世界裏麵尋得一片靜處,活齣自在。——裝得住糊塗,尋得著靜處
這個世界並不,你想要的理想生活需要你努力去實現,而在實現的過程中自然會遇到一些大大小小的睏境。如果你在睏難麵前止步、後退,亂瞭陣腳,那麼可想而知,你的生活也會陷入慌忙雜亂中,甚至再也走不齣睏境來瞭。要知道,越是成功的人,所經曆的磨難可能越多,因此,無論麵臨怎樣的睏境,請你選擇不慌不忙地堅強。——在睏境中,不慌不忙變堅強
看淡,心情纔好,看開,日子纔美。心靜瞭,你的世界纔會靜下來,纔能找到屬於你的幸福。
每一篇故事都給人力量和溫暖,每一段文字都直抵心靈。摒棄內心的枷鎖與負纍,福自常在,緣自會來。
★一個人擺脫煩惱、剋服睏難的要方法,唯有下靜下來,慢慢思索並找迴適閤自己的辦法。
★如何纔能找迴自己呢?盡心盡力做自己能做的,學自己應該學的,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盡量的付齣,從中不斷的修正自己,這就是找迴自我好的方法。
★本書專注於人內心修養,是一部溫暖世人心靈的勵誌作品。作者分章節講述“靜下來,是一種修行”“寜靜美,安定樂”“拾取信心,走齣迷茫”等八個讓人“靜下心來,找迴自己”的方法和妙用。
★本書以故事喻道理的方法直指每個人日常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讓讀者從點滴中修行頓悟,發現生命的真正意義,成為自己渴望成為的人!
在人生的路上,我們總是習慣往外看,在外界的紛亂中迷失瞭自己的初心,這時,何不靜下來試著內觀,從內心找迴自己失去的東西。
本書通過七十多個發人深省的小故事,闡釋瞭“靜則能慮,慮則能得”“心靜則智生,心亂則愚起”等人生哲理,並夾雜以作者豐富的人生經驗,和佛法中教人處事的態度,以及一些實用的科學世界觀。書中每一段文字都能給讀者慰藉和力量,教讀者從內心改變成好的自己。同時,也能讓迷茫的讀者做一個樂觀積的人,重拾失去的信用和勇氣,變得珍惜當下,惜福並主動去創造自己的幸福人生。
慧聞,詩、書、畫僧,南嶽大廟佛教組負責人,衡陽市政協委員,北京大學訪問學者,北京大學哲學係研究生班結業,人民大學佛教藝術研究生研究員、副所長,“三德講堂”和“人間一日禪”創辦人,長期緻力於佛學研究與傳播,對當下人生問題有諸多深刻思考,對解脫大眾煩惱提齣瞭許多實修的法門,被業內褒譽為“心靈導師”。
靜下來是一種修行> 003
有煩心事時,先多往好處想想...003
慢下來,纔能找到生命的美...006
練習靜下來是修行,能靜下來是福氣...008
寜靜美,安定樂> 011
世人的痛苦,常常是把得失看得太重...011
如何纔能獲得自己內心的寜靜...015
得失本來自心,看淡失去能避免多失去...018
勇敢能幫你找迴自己,收獲幸福> 022
你的快樂,需要敞開心扉...022
迷瞭路,用心尋找方嚮...024
內心寜靜,夢想是你的...026
拾取信心,走齣迷茫
自信是你人生好的選擇> 031
自信因感覺而生,自卑因感覺而滅...031
當你迷茫的時候就是你該改變的時候...034
什麼處境下都不能忘瞭自信...036
自信樂觀,能幫你跨越韆難萬險> 039
樂觀的心態能夠幫助你東山再起...039
簡單化,能幫你擺脫心靈的汙染...042
走齣抑鬱的陰影...045
自信的人生強大> 051
彆讓自卑絆住腳步...051
跳脫思維定勢,定會眼界大開...054
信心強大,你就是巨人...056
裝得住糊塗,尋得著靜處
生活中要學會裝糊塗> 063
懂得適時收斂鋒芒...063
為小事抓狂不值得...065
瑣碎小事不必太較真...068
用平和的心看世界> 071
讓心平和,波瀾不驚...071
寵辱不驚,做人要穩住心氣...074
不必在意彆人的看法...077
恬靜安然是人生美> 080
無論失意和得意,都請你選擇淡定...080
成功路上不妨時時來點悠閑...083
在心中種一棵“忘憂”...086
在睏境中,不慌不忙變堅強
麵對睏境不要逃避> 091
逆境中,纔能認清自己...091
社會不會主動遷就你...094
腳踏實地,不摺騰容易成功...096
在睏境中不能止步> 101
有壓力,纔有成長...101
挫摺帶來痛苦,痛苦留下教訓...103
在瑣碎事中打磨自己...105
堅持自我終有收獲> 109
一勤天下無難事...109
紮紮實實地培養自己的本領...114
用平常心,戰敗生活中的挫摺...117
能說服自己的人,纔會內心澄淨
有一種美叫自知之明> 123
大師的自知之明...123
和自己的心靈對話...125
還你心靈澄澈...127
你要學會認識自己> 130
生氣是拿彆人的錯誤懲罰自己...130
用自己做鏡子,從自己身上找問題...133
嫉妒是人生的毒藥...135
不要把自己當作大人物...138
隻要能認識自己,便什麼也不會失去...141
認識自己纔能不辜負人生> 144
靠自己拯救自己...144
突然間,發覺難擊敗的對手竟是自己...147
彆讓自負提前注定瞭你的失敗...149
自己覺得幸福纔是真的幸福...152
在寂靜中修行,在孤獨中成長
每個寂靜的時刻都是成長的時刻> 157
時時清掃心靈的垃圾...157
走自己的路,讓彆人去說吧...160
這都會過去...163
選擇寂靜,能幫你剋服負麵情緒> 165
少一分抱怨,多一分自省...165
欲望太盛心難靜...168
隻要擺脫自卑,你也一定能...171
如何化解人生“七苦”...173
學會寬容,忘記仇恨...175
每一個人都值得你尊重...178
不怕孤獨,能幫你成就未來> 181
看清自己,成功不等於成長...181
用專注的心成就你自己...186
你的孤獨無人可替...187
迴歸初心,見證人生的美麗
有一顆歸零的初心> 193
大不瞭從頭再來...193
每天想象自己從零開始...196
試著用一顆童心去感受生活...198
佳的生活狀態是從零開始...202
與生活簡單相處,陽光生活> 206
簡單的生活溢滿快樂...206
心中有陽光,每天擁有一個全新的太陽...210
關注自己的優點...213
多給自己積的心理暗示...216
失去多少不要緊,要緊的是你要能找迴失去的自己> 219
社會在前進,心靈卻已荒蕪...219
心閑歲月長,你要學會忙裏偷閑...222
忘記過去,重新開始...225
序
寂靜的力量
佛傢修行講空、講無。如何空,如何無?能靜則空,能靜則無。他們打坐、冥想都是為瞭追尋心中的靜和空。對我們每個人來說,寂靜是要一直伴隨一生的。每個人都是在寂靜中曆練,在寂靜中成長。
以前也聽一位師傅說過,種子是因為在土地裏,靜靜地積攢瞭力量所以纔能長高長大、開花結果。每個少年也是都要經曆一段默默無聞的求學求知的時間,纔能夠長大有所作為。就如同,我們看到的武俠小說裏麵的主人公,想要變強都是要經過幾年不為人知的歲月,一個人待著好好練習世神功。
也就是說,雖然我們躲不過寂靜,但是我們可以在寂靜中修行和成長。
經常聽一些人說他的理想抱負、講他的追求,這些或許都是好事,但是重要的是,你要用歲月來完成它。我們都清楚滴水能夠穿石,從中得到的啓示就是:再怎麼偉大的理想和目標,隻要你能安靜而執著地一步步走嚮它,終會有完成的。
佛傢一般很少講抱負和理想,但是對於紛擾的紅塵來說,佛傢修行的智慧對世人的影響卻是善莫大焉的。想想那些貪官,本來已經有瞭人生應有的地位,有瞭一定的經濟基礎,如果不去貪汙,那麼一輩子應該能很光彩幸福地過完。可是東窗事發後,該有的都沒有瞭,自己還身陷囹圄,又是何苦呢?當然,不用舉端的例子,就看看周遭人的事情,比如說有人總是抱怨彆人,這也沒做好,那也沒做好,可是福氣就在抱怨中慢慢消失掉瞭。因為大傢覺得你既然抱怨,那麼你自己去做。需要靠大傢的力量來完成的你一個人去做,難免不齣差錯,可是這錯的根源還是來自於你不守內心的寜靜,不主動積地處理問題而一味地抱怨。
幸福的傢庭裏多是寜靜祥和的氛圍;而那些不幸的傢庭,總是有一個人不停地抱怨,這不好那不好,傢裏一般是吵鬧不寜的。而這兩種不同的結果都來源於一顆心是否守得瞭靜。
曆史也證明,大多數取得成就的人,也都是守得住一段寂靜時光的人,例如,薑太公在安然釣魚中積攢瞭以後輔佐國君的智慧;越勾踐臥薪嘗膽後,纔有瞭一雪前恥的決心;大將韓信曾度過一段無人問津甘受胯下之辱的歲月;司馬遷身受宮刑後,在寂靜中完成瞭流傳萬世的巨著《史記》,等等。當然,除過這些經典的史例。我們還能從自己身邊那些看似愚笨安靜的人身上發現,十年二十年後,他們都取得瞭很大的成就,生活大有起色,而原來那些人前精明的人,卻大部分生活坎坷。
佛傢說,“禪從靜中來”,參禪悟道是這樣的,人生也是這樣的。如果,你想成長,就多從寂靜中悟齣道理來吧。我相信寂靜中積聚的力量能夠為你打敗所有敵人,戰勝所有睏難。
靜下來是一種修行
心是心,物是物,心物閤一,心物是一。
有煩心事時,先多往好處想想
曾經遇到一個修行者說,他之所以和修行結緣是因為一位大師救瞭他,如果沒有大師告訴他凡事多往好處想想,估計他現在早都不在人世瞭。
是啊,人生在世,雖然隻有短短幾十年,卻要經曆各種好事、壞事,嘗遍酸甜苦辣各種滋味。
生活是美好而沉重的。人生有苦又有樂,豐富多彩而又艱難麯摺,就像白天與黑夜的互相交替一般。一個人快樂時“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連路邊的鳥兒都似在為他歌唱,花兒都似專為他開放;痛苦時,落日西風,萬念俱灰,睡夢中也在滴淚。
人總是避苦求樂的,都希望快樂度過每,但生活本身就充滿酸甜苦辣,快樂和痛苦本是同根生。當你快樂時,不妨留一片空間,以接納苦難;當你痛苦,不妨想到往昔的快樂。
心往好處想,纔能幫我們衝破環境的黑暗,打明的齣路,纔能獲得多大的人生樂趣。在睏頓、苦難麵前,一味哭喪著臉,除瞭磨掉自己的銳氣外,是不會賺到任何同情的眼淚的。隻有顫抖於寒冷中的人,能感受到太陽的溫暖;也隻有從痛苦的環境中擺脫齣來,纔會深深感覺到這個世界的美好。就像火車過隧道,即使在黑暗中,也要看到前方的光明。
兩個不同的囚犯,從獄中望窗外,一個看到的是冷森的高牆,一個看到的是噴薄的朝霞。無疑,麵對同樣的遭遇,前者心中悲苦,看到的自然是滿目蒼涼,瞭無生氣;而後者心往好處想,看到的自然是霞光滿天,一片光明。
人生的道路雖然不同,但命運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窗外有土也有星,有快樂也有痛苦,就看你能不能一心隻往好處想。
網上流傳一個哈佛大學教授藍姆·達斯講過的故事說,曾經有一個因病入膏肓,僅剩數周生命的婦人,整天思考死亡的恐怖,心情壞到瞭點。藍姆·達斯去安慰她說:“你是不是可以不要花那麼多時間去想死,而把這些時間用來考慮如何快樂度過剩下的時間呢?”
他剛對婦人說時,婦人顯得十分惱火,但當她看齣藍姆·達斯眼中的真誠時,便慢慢地領悟著他話中的誠意。“說得對,我一直都在想著怎麼死,完全忘瞭該怎麼活瞭。”她略顯高興地說。
一個星期之後,那婦人還是去世瞭,她在死前充滿感激地對藍姆·達斯說:“這一個星期,我活得比前一陣子幸福多瞭。”
“苦樂無二境,迷誤非兩心”,婦人學會瞭心往好處想,所以便在離開人世前仍能感到一絲幸福,快樂地閤上雙眼;如果她仍像以前一樣,一味想死,那隻能是痛苦地離開人世。
心往好處想,不論何時,不論何事,隻要活著,就要心往好處想。人生可以沒有名利、金錢,但必須擁有美好心情。
心往好處想,再怎麼寒冷的鼕天,你的內心也會有暖意盎然的春天。
最近讀完這本《靜下心來找迴自己》,感覺像是被溫柔地喚醒瞭一樣。我一直覺得,生活就像一場永無止境的奔跑,生怕被落下,所以總是神經緊綳,顧不上喘息。這本書卻像一股清風,吹散瞭我心中的迷霧。它不像一些心靈雞湯那樣,給你一堆空洞的口號,而是通過許多非常貼近生活的故事,講述瞭都市人普遍麵臨的睏境,以及如何在這些睏境中,慢慢尋迴內心的安寜。我特彆欣賞作者那種樸實而深刻的文字,讀起來沒有壓力,卻能觸動內心最柔軟的部分。書中對於“心亂則愚起”的描述,讓我反思瞭自己很多時候的衝動和不理智。很多決定,都是在情緒失控的時候做齣的,事後又追悔莫及。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讓我看到自己那些混亂的思緒,也指引我一條通往清晰與智慧的道路。它不是那種讓你一口氣讀完的“快餐式”閱讀,而更像是需要你慢慢品味,反復咀嚼的書。我常常會在讀完一章後,停下來思考,將書中的理念與自己的生活對照,一點點地去嘗試改變。這種過程,雖然緩慢,但卻充滿瞭力量。它讓我開始關注自己的內心感受,學會與自己對話,從而一點點地找迴那個曾經迷失的自己。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本身就有一種治愈的力量。我是一個典型的都市人,每天被各種信息洪流和人際關係裹挾著,感覺身心俱疲。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並沒有抱太大的希望,以為又是市麵上那些泛泛而談的心理讀物。然而,讀下去之後,我驚喜地發現,它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作者的文字非常細膩,仿佛能洞察到我內心深處的焦慮和疲憊。書中並沒有強硬地要求你去“靜下心來”,而是通過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讓你感受到“靜”的重要性。我尤其喜歡它對“身心靈修養”的探討,這種結閤讓我覺得非常全麵和實在。它不僅僅關注心理層麵的平靜,更將身體的健康和精神的成長聯係起來。我常常會因為工作壓力而失眠,或者因為情緒波動而影響食欲,這本書讓我意識到,這些都是身心靈不平衡的錶現。它提供瞭很多看似簡單,但卻非常有效的練習,比如冥想、正念呼吸,還有一些關於如何與情緒相處的建議。我嘗試著在日常生活中實踐這些方法,雖然不能說立竿見影,但確實能感受到一些積極的變化。最讓我受用的是,它讓我明白,真正的“找迴自己”,不是去成為彆人,而是去接納和愛那個獨一無二的自己。
評分這本書,我拿到它的時候,就覺得它像一股清流,在紛繁嘈雜的都市生活中,提供瞭一個喘息的港灣。我尤其喜歡它那種不急不躁的敘事方式,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也沒有過於深奧的哲理,而是像一位循循善誘的長者,用最樸實無華的語言,引導我去探索內心的世界。讀這本書,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寜靜的湖畔,看著水麵蕩漾起圈圈漣漪,映照著天空的澄澈,也映照著我內心深處的平靜。書中關於“心靜則智生”的論述,讓我深以為然。我常常發現,當我被瑣事睏擾,心煩意亂時,思緒就像一團亂麻,什麼都理不清;而當我在某個時刻,放下雜念,讓心沉澱下來,那些原本模糊不清的問題,竟然會豁然開朗,答案也隨之浮現。這種體驗,書中通過大量的案例和作者的個人感悟,展現得淋灕盡緻。它讓我明白,很多時候,問題的癥結不在於外部環境,而在於我們內心的躁動。這本書教會我的,不僅僅是如何“靜下來”,更是如何通過“靜下來”去“找迴自己”,去重新認識那個被塵世濛蔽瞭雙眼的真實自我。它沒有給我具體的“方法論”,卻給我瞭一種“感覺”,一種迴歸內心寜靜的引領。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我一開始是被它的名字吸引的。在如今這個快節奏的社會,能看到“靜下心來找迴自己”這樣的字眼,本身就有一種莫名的吸引力。我一直覺得,自己在這個大都市裏,就像一片飄零的葉子,隨波逐流,找不到自己的方嚮。這本書,沒有給我“藥方”,而是給我瞭一種“指引”。它讓我開始思考,我到底是誰?我想要什麼?而這一切,都始於那個“靜”字。書中關於“心靜則智生心亂則愚起”的論述,讓我印象深刻。我常常會在焦慮不安的時候,做齣一些愚蠢的決定,事後又後悔不已。而當我在忙碌之餘,抽齣時間,讓自己真正地安靜下來,去感受呼吸,去觀察內心,那些睏擾我的問題,似乎就有瞭新的視角。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樸實,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充滿瞭力量。它讓我感覺,作者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去體驗,然後把這些寶貴的感悟分享齣來。我不會說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但它確實在我迷茫的時候,給瞭我一個方嚮,一個可以停下來思考的契機。它讓我明白,真正的力量,並非來自外界的認可,而是源於內心的寜靜與堅定。
評分這本書,我讀得斷斷續續,但每次拿起,都能從中汲取到一些力量。它不像那種勵誌的書籍,一味地鼓勵你嚮前衝,而是告訴你,有時候,停下來,往內看,纔是更重要的。我記得其中有一段,作者用瞭一個非常生動的比喻,來形容心亂如麻的狀態,我當時讀到的時候,就覺得“哇,這不就是我嗎!”。它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感到痛苦和迷茫,並非因為外部世界齣瞭問題,而是因為我們內心的“定海神針”不見瞭。書中的內容,並沒有涉及太多的理論,更多的是一種分享,一種經驗的傳遞。它讓我覺得,我不是一個人在麵對這些睏惑,有很多人和我一樣,都在這條尋找內心平靜的路上。我特彆喜歡它關於“心靜瞭你的世界纔會靜下來”的闡述。這句話聽起來很簡單,但真正去體會,卻發現其中蘊含著深刻的智慧。當我們不再執著於眼前的得失,不再被外界的聲音乾擾時,我們會發現,其實生活本身,並沒有那麼糟糕。這本書,更像是一位貼心的朋友,在你需要的時候,輕輕拍拍你的肩膀,告訴你,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