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从“同文三馆”起步:语言障碍与晚清近代化进程(三)
定价:90.00元
作者:季压西,陈伟民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6-01
ISBN:9787507729184
字数:600000
页码:63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所要探讨的是语言障碍的存在,来华外国人和晚清中国人在突破语言障碍方面所作的各种努力,及其在晚清时期近代化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和所产生的影响。 为便于讨论并且考虑到篇幅安排,本书分为三编,每编在内容上各有侧重。本编为“从同文三馆起步”。本编以“同文三馆”(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广东同文馆)的设立为起始,探讨晚清各个领域中排除语言障碍的努力及其影响。
目录
作者介绍
季压西,男,汉族,1958年11月出生于江苏常州。1976年底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现为炮兵学院南京分院外国军事留学生培训系翻译室教授、军事专业硕士生导师。
文摘
序言
这部作品的行文风格颇具老派史学家的沉稳与严谨,但其主题的切入点又极其现代和敏锐。它将晚清的近代化进程视为一场漫长且充满摩擦的“翻译”过程,这无疑是高明的洞见。书中对具体机构的考察,例如某个早期的印刷所或某位外交官的私家译馆,其细节描写之详尽,几乎可以让人触摸到那个时代纸张的粗糙和油墨的芬芳。我尤其关注到作者如何处理那些“半成品”的知识输出,那些在本土化过程中被扭曲、误读、甚至被刻意裁剪的内容,这些“失真”恰恰构成了近代史理解的关键盲区。这本书成功地将这种微观的、技术性的障碍,提升到了关乎国家命运的宏大叙事层面,使得原本枯燥的文献考据变得激动人心。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们今天所习以为常的许多基本概念,它们在那个时代是如何被艰难地塑造出来的。
评分这本关于近代思想史的著作,真是令人深思。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晚清时期知识分子在面对西方冲击时的复杂心路历程。尤其对早期翻译机构和学习西方语言的群体给予了深入的剖析,让我看到了一个知识转型期的“震颤”与挣扎。书中对几个关键人物的学术谱系的梳理,脉络清晰,引人入胜。我记得书中花了很大篇幅讨论了“格致”与“西学”的本土化过程,这绝非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一个充满本土文化焦虑和重塑期望的艰巨过程。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亲身体会到他们是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艰难地寻找新的立足点。全书的学术功底非常扎实,注释详实,引用了大量一手史料,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那个时代理解的维度。特别是对于那些被历史洪流裹挟的底层文人,他们的声音得到了应有的重视,这使得叙事不再是精英视角的一家之言,而是更加丰满和立体。
评分坦白说,初看书名时,我以为这是一本偏重于文献考证的纯学术专著,但阅读过程中发现,作者的文笔其实非常具有感染力,充满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关怀。它不仅仅是在梳理史实,更是在挖掘那些在时代洪流中无力回天或奋力挣扎的个体的精神困境。书中对于“文化适应”的讨论,超越了简单的“好与坏”的二元对立,而是深入到语言结构本身所携带的不可通约性。我特别佩服作者在梳理复杂的时间线时所展现出的强大驾驭能力,即便涉及多个中外机构的协同与冲突,也从未让人感到迷失方向。书中的一些章节对于清末外交实践中的“语境误判”的分析,读来令人拍案叫绝,那些看似偶然的交流失败,实则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差异之中。这本书无疑是理解晚清社会如何被“改造”的关键钥匙。
评分读完这部关于近代社会变迁的著作,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的叙事视角非常独特且具有穿透力。它没有停留在宏大的政治叙事上,而是聚焦于社会结构深层那些不易察觉的“粘合剂”——即语言和知识的传播机制。书中对晚清时期官方与民间在信息获取上的不对称性进行了精妙的描摹,这直接关系到“近代化”的实际进展速度和质量。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论证“语言障碍”时所采用的跨学科方法,它融合了社会史、文化史乃至传播学的理论框架,使得分析显得既有深度又不失生动。比如,书中对不同方言区知识分子在接受新知时所遇到的隐形壁垒的探讨,真是令人耳目一新,这远比我们通常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它揭示了即便是相同的文本,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意义和效用。这本书对我理解“现代化”不仅仅是技术的引进,更是深层认知范式的重构,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视角。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得非常巧妙,它采取了一种螺旋上升的论证方式,从具体事件切入,层层深入到对整个社会心态的剖析。我个人对于其中关于“知识精英的身份焦虑”的阐述深感兴趣。在那个传统学问的权威逐渐崩塌,而新的知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的真空期,知识分子群体的精神归属感成了最脆弱的一环。书中对几位重要的译者、官员的书信往来进行了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内心的彷徨与矛盾——既要迎合上意以求自保,又要真心求索以图救国。这种“表里不一”的生存策略,在作者的笔下被描绘得既无奈又真实。整本书的论证过程严谨,逻辑推进自然流畅,像一部精心布局的棋局,每一步都意在更深远的战略目标,读完后感觉对近代中国的知识生态有了一个全新的、更具层次感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