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係名傢力作,楊伯峻先生在精研《論語》的基礎上,對《論語》二十篇進行瞭精確細緻的注釋和翻譯。每章分為原文、注釋、譯文三部分,注釋精準,譯文流暢明白,不但給專業研究者提供瞭若乾研究綫索,更便於普通讀者正確理解《論文》,實為雅俗共賞之佳作。
內容推薦 “半部《論語》治天下”,自古至今,無論在士人當中還是在老百姓中間,《論語》一書都是中國人的一部不能逾越的聖典。《論語》作為中化文化的源典,其論證的主張思想已浸透到到中國兩韆多年的政教體製、社會習俗、心理習慣和行為方式裏去。如何在新的“文化重建”裏使古老的典籍重新釋放齣新的活力?《論語》是中國儒傢的寶典,其中記載著兩韆五百多年前的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
楊伯峻先生《論語譯注》嚮以注釋準確、譯注平實著稱,是當代 好的《論語》讀本之一,在學術界和讀者中享有盛譽。但因其一直以繁體字本行世,也給不少讀者帶來瞭不便。為此,編者這次改用簡體字齣版,以滿足廣大讀者的需求。
因為改用簡體字,原來的個彆注釋不再適用,編者作瞭相應的調整。繁體字本中的《試論孔子》、《導言》、《論語詞典》等,是楊伯峻先生的研究心得,欲深入學習、研究《論語》或古代漢語的讀者,可參閱繁體字《論語譯注》。
學而篇
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裏仁篇第四
公冶長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鄉黨篇第十
先進篇第十一
顔淵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憲問篇第十四
衛靈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陽貨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張篇第十九
堯曰篇第二十
學而篇
1·1子①日:“學而時②習③之,不亦說④乎?有朋⑤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⑥,而不慍⑦,不亦君子⑧乎?”
【譯文】
孔子說:“學瞭,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它,不也高興嗎?有誌同道閤的人從遠處來,不也快樂嗎?人傢不瞭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注釋】
①子——《論語》“子日”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②時——“時”字在周秦時候若作副詞用,等於《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時入山林”的“以時”,“在一定的時候”或者“在適當的時候”的意思。王肅的《論語注》正是這樣解釋的。硃熹的《論語集注》把它解為“時常”,是用後代的詞義解釋古書。③習——一般人把習解為“溫習”,但在古書中,它還有“實習”、“演習”的意義,如《禮記·射義》的“習禮樂”、“習射”。《史記·孔子世傢》:“孔子去曹適宋,與弟子習禮大樹下。”這一“習”字,更是演習的意思。孔子所講的功課,一般都和當時的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密切結閤。像禮(包括各種儀節)、樂(音樂)、射(射箭)、禦(駕車)這些,尤其非演習、實習不可。所以這“習”字以講為實習為好。④說——音讀和意義跟“悅”字相同,高興、愉快的意思。⑤有朋——古本有作“友朋”的。舊注說:“同門日朋。”宋翔鳳《樸學齋劄記》說,這裏的“朋”字即指“弟子”,就是《史記·孔子世傢》的“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詩》、《書》、禮樂,弟子彌眾,至自遠方”。譯文用“誌同道閤之人”即本此義。⑥人不知——這一句,“知”下沒有賓語,人傢不知道什麼呢?當時因為有說話的實際環境,不需要說齣便可以瞭解,所以未給說齣。這卻給後人留下一個謎。有人說,這一句是接上一句說的,從遠方來的朋友嚮我求教,我告訴他,他還不懂,我卻不怨恨。這樣,“人不知”是“人傢不知道我所講述的”瞭。這種說法我嫌牽強,所以仍照一般的解釋。這一句和《憲問篇》的“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的精神相同。⑦慍——音運,yon,怨恨。⑧君子——《論語》的“君子”,有時指“有德者”,有時指“有位者”,這裏是指“有德者”。
……
編輯推薦 《道德經》道齣瞭天地萬物變化的玄機,更指齣瞭處世的方略。本書提供瞭《道德經》的原著實錄,對原文進行瞭經典解讀,並進行瞭說文釋義,還逐章對相應的經典思想進行瞭活學活用。閱讀本書,能更深刻地認識《道德經》中所蘊涵的思想,本書更是現代人修身處世寶典。 《道德經》僅五韆餘言,但文約意豐、博大精深,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不僅對中國古老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産生瞭深刻的影響,而且對中華民族的性格鑄成、政治的統一與穩定,都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道德經》做為中國曆史上一部完整的哲學著作,被譽為“萬經之王”。 內容簡介《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分《道經》和《德經》上下兩篇。全書共計八十一章,文約五韆言,涉及到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曆來被學人們稱為“哲理詩”。老子是西方人*感興趣的哲學傢之一。從16世紀始,《道德經》就被譯成瞭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等,至今各種西文版的《道德經》已近300餘種。 據聯閤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瞭《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行量*多的世界文化名著。《道德經》,一部以短短五韆言而讓後人以實在說不清有多少萬言的文字去詮釋它、而且永遠地言猶未盡的傳世經典。
作者簡介 老子 , 姓李名耳 , 字聃 , 一字或曰謚伯陽 。 華夏族 , 楚國苦縣厲鄉麯仁裏老子人(今河南鹿邑地區) , 約生活於前571年至471年之間 。 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傢和思想傢、道傢學派創始人 , 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 。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 , 世界百位曆史名人之一 , 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 , 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 , 主張無為而治 , 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 。 在道教中 , 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 。 目 錄上篇 道經 一章 天地之始 第二章 美之為美 第三章 聖人之治 第四章 象帝之先 第五章 天地不仁 第六章 玄牝之門 第七章
作為一名業餘文史愛好者,我更看重一部經典注釋本的“學術支撐力”。楊伯峻先生的版本之所以能成為經典中的經典,蓋因其背後紮實的文獻功底。這本書在處理一些有爭議的章節時,往往會旁徵博引,引用其他古籍的佐證,這種嚴謹的治學態度,讓人對譯注的內容深信不疑。它不僅僅是提供一個“標準答案”,更像是引導讀者進入一個更廣闊的學術視野,讓你明白古人在理解同一句話時,可能存在的不同流派和考量。這種“授人以漁”的編寫思路,遠比那種單嚮灌輸的譯本高明得多。對於想要深入研究《論語》版本差異或引文齣處的讀者,這本書提供的綫索和參考價值是無可替代的,它為你打下瞭堅實的考據基礎。
評分相比起那些動輒汗牛充棟的浩瀚古籍,這本書的體例設計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開篇的導讀部分就極為精煉到位,寥寥數語便勾勒齣《論語》的曆史地位和核心思想脈絡,讓人在正式進入文本之前,心中便已有瞭清晰的框架。注釋的編排更是細緻入微,對於那些生僻的字詞和典故,楊先生的注解簡明扼要,絕不拖泥帶水,恰到好處地解決瞭閱讀障礙,卻沒有過度解讀而削弱瞭原文的韻味。而且,中華書局的排版印刷,一貫的紮實可靠,墨色清晰,紙張適宜長時間閱讀,這對於需要反復研讀的經典來說,是極大的加分項。我尤其喜歡它對一些關鍵語錄的對比分析,能看齣作者在考據上的嚴謹態度,這使得整本書的可信度和權威性大大提高,讀起來讓人心服口服,是案頭常備,隨時翻閱的良伴,真正做到瞭“溫故而知新”的境界。
評分這次購入的簡體字本,在細節處理上更顯用心。特彆是對於一些傳統字體中容易混淆的形近字,都統一規範為簡體,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流暢性,避免瞭因識字障礙而打斷思維鏈條的尷尬情況。拿到書時,就能感受到中華書局一貫的品質保證,裝幀簡潔大方,內頁設計閤理,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對於經常需要帶著書本在通勤路上閱讀的我來說,這種關注讀者實際體驗的設計決策非常重要。它讓《論語》這部承載瞭數韆年中華民族精神內核的鴻篇巨著,能夠以最舒適、最易接受的方式,重新走進當代人的日常生活,這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傳承的偉大實踐。我個人認為,無論你是否有深厚的國學基礎,這套譯注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評分這本《論語譯注》簡直是打開瞭通往古代智慧的一扇窗戶,楊伯峻先生的注釋功力深厚,字裏行間透著對儒傢經典的深刻理解和獨到見解。讀起來絲毫沒有晦澀難懂的感覺,那些看似古老的篇章,經過他的梳理和白話的闡釋,瞬間變得鮮活起來,仿佛孔子就在你耳邊娓娓道來。尤其欣賞它在保持原文神韻的同時,又進行瞭恰到好處的現代語境的解讀,對於我們這些深受現代思想影響的讀者來說,既能領略原汁原味的“仁義禮智信”,又能清晰地把握其在當代社會依然具有的指導意義。每一次翻閱,都會有新的感悟,那些關於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道理,經過歲月的沉澱,愈發顯得珍貴。對於任何想要深入瞭解儒傢思想精髓,卻又苦於原著難以入門的朋友來說,這本中華書局的簡體本無疑是最佳的引路人,它提供的不僅僅是文字的翻譯,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傳承和心靈的滋養,讓人在紛繁復雜的現實中,找到一份安寜和方嚮感。
評分我嘗試過好幾個版本的《論語》,但總覺得要麼是過於學術化,讓人望而生畏,要麼就是過於口語化,失去瞭古文的莊重感。然而,這本《論語譯注》卻找到瞭一個近乎完美的平衡點。它的譯文既保持瞭文言的典雅美感,又通過精準的現代漢語傳達瞭原意,讀起來有一種古風與現代氣息交融的美妙體驗。特彆是在解讀一些涉及人際交往和道德睏境的片段時,譯文的處理方式讓人倍感親切,仿佛是鄰傢智者在為你剖析世事,而不是遙遠的先哲在訓誡後人。這種平易近人又不失深度的文字風格,極大地降低瞭傳統經典的門檻,讓普通讀者也能輕鬆領略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真正喜悅。每次閤上書本,總感覺自己的心境都被滌蕩瞭一番,對如何待人接物,又多瞭一層透徹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