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讀金剛經的方法學
定價:16.00元
作者:東方橋
齣版社:上海書店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7-10-01
ISBN:9787806787670
字數:120000
頁碼:20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28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金剛經》以十分簡明的文字和生動的比喻,精緻地錶述瞭佛教有關世界上一切事物皆空幻不實,因而不應執著或留戀的思想。本書則通過講述曆史故事、歸納經義要點、解釋名詞概念等多種手法的結閤運用,嚮讀者提供瞭一個通俗明曉的現代讀本,並附《心經》通讀串講,從而使讀者對佛經的基本思想有一個結構性的瞭解。
目錄
走近東方橋
章 圓的哲學
節 形而上的大概念
一 美麗的喜悅
二 圓的比喻
三 形而下的比喻
四 《金剛經》的命名
五 《金剛經》的曆史
第二節 翻譯《金剛經》者
一 翻譯者是誰
二 編輯《金剛經》者是誰
三 誰是記錄經典的人
四 釋迦夫子的遺言
五 女皇帝是誰
第三節 如是我聞的大概念
一 形而上的如是我聞
二 一時的大概念
三 希有世尊的大義
四 一切眾生的概念
第四節 金剛大舞颱大銀幕
一 兩位主角是誰
二 吾愛吾師
三 先覺覺後覺
四 背起您的金剛劍
五 “人”是不會死的
第五節 十方虛空的概念
一 什麼是十方虛空
二 行雲流水無所住的比喻
三 無為與說法的比喻
四 釋學無邊
五 釋學無法強為法
第六節 一相沒有相概說
一 為瞭教化而設相
二 實證一無所得的比喻
三 無為與有為的比喻
四 釋迦夫子說教的時間錶
五 小結論的比喻
第七節 般若波羅蜜比喻
一 破般若波羅蜜之名
二 哭的大智慧
三 登堂人室的比喻
四 忍辱分身割肉的比喻
五 釋迦夫子說瞭五個“語”的比喻
第八節 施捨的比喻
一 施捨是不容易的
二 你的心是什麼心
三 釋學中有五種眼睛
四 否定否定再否定
五 肯定肯定再肯定
第九節 文化與宗教的曆史哲學
一 中國的文化曆史哲學
二 堯舜時代的禪讓思想
三 夏商周三代的天人思想
四 孔子的新人文思想
五 釋學來中國
第二章 《金剛經》內容歸納分析
節 佛教徒的世界大概念
一 自在的孤獨園生活
二 須菩提贊美他的老師
三 讓我們進入無馀涅槃
四 大宇宙自強不息的妙行
五 如來就是道體
六 捨四相的竹筏比喻
七 無為法的思想
八 佛法非法的比喻
第二節 一相無相的大義
一 實無所行的比喻
二 人身如須彌山王的比喻
三 恒河沙數的比喻
四 經在佛塔在的比喻
五 三十二相的變化世界
六 清淨心的比喻
七 上乘的經典
八 果報無數的比喻
第三節 究竟無我的大概念
一 究竟無我的比喻
二 三心不可得的比喻
三無處不是福
四 一切法相瞭不可得
五 釋迦夫子沒有說法
六 無法可得的方法
七 淨心行善不住的比喻
八 福德與智慧是無法可比較的
第四節 化無所化的大義
一 有教無類的度化
二 須菩提起傲慢心
三 無斷無滅的生化原理
四 不受不貪纔是真菩薩
五 威儀寂靜的如來道體
六 一閤理相不可住
七 知見不生的概念
八 應化非真下課的大概念
九 記夢中夢的故事
第三章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名篇選讀
節 人物故事
一 捨利子是什麼樣的人物
二 捨利子去找釋迦牟尼
三 一年後的捨利子
四 阿難是誰
第二節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一 《心經》名篇選讀
二 名詞說明
三 語體文《心經》選讀
四 詩選讀
作者介紹
東方橋,原名唐華。1931年生。日本東京大學哲學博士。中國颱灣政治大學教授,主授邏輯、哲學史和先秦諸子。著述宏富,有《中國原儒哲學思想史》、《中國易經變化哲學原理》等五十餘種專著問世。其獨創的寓哲理於翰墨的“哲學慧鏡”為海內眾多名傢和文博藝術館所珍藏。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穩又不失雅緻的封麵材質,摸上去有一種特彆的質感,仿佛能從中感受到文字背後的厚重與寜靜。初次捧讀,光是翻開扉頁,那種淡淡的墨香和紙張的觸感,就讓人心神安定下來,非常適閤需要靜心閱讀的時刻。書本的排版布局也做得十分考究,字裏行間留有的空間恰到好處,使得閱讀過程非常舒適,即便是長時間沉浸其中,眼睛也不會感到疲憊。尤其是對於像我這樣對書籍實體有一定要求的讀者來說,這本《讀金剛經的方法學》在視覺和觸覺上都提供瞭一種極佳的閱讀體驗,從細節處就能看齣齣版社在製作上的用心良苦,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讓人在開始領會經文精髓之前,就已經被這份敬畏和專注所感染。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風格極其鮮明,它的敘述方式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說教,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引路人,用一種非常接地氣、卻又充滿智慧的口吻,將那些看似深奧的哲理層層剝開,直至其核心。作者在構建論述框架時,展現齣瞭驚人的邏輯性和條理性,讓人在跟隨其思緒前行時,總能清晰地把握住每一個轉摺點和核心論點。我特彆欣賞作者在闡述復雜概念時所采用的比喻和類推手法,這些恰如其分的比喻,如同夜空中指引方嚮的星辰,瞬間點亮瞭原本晦澀難懂的段落。讀完某一章節後,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遠勝於死記硬背某些教條,它真正做到瞭“授人以漁”,讓人掌握瞭一套可以自我探索和深入挖掘的思維工具,而不是僅僅得到一套現成的答案。
評分坦白說,我閱讀過不少關於佛教經典的導讀書籍,許多都顯得過於學術化或者過於玄妙,讓人望而卻步。但《讀金剛經的方法學》成功地架起瞭一座橋梁,連接瞭古老的智慧與現代人的睏惑。作者的語言風格中流淌著一種深刻的體悟,那不是書本知識的堆砌,而是在真實生命體驗中錘煉齣來的洞察力。這種真誠感,讓讀者能夠完全放下防備,心悅誠服地接受作者的引導。讀完後,我感覺自己不僅在學習一種閱讀方法,更是在學習一種如何更清晰、更透徹地去看待這個世界和我們自身局限性的全新視角。它提供瞭一種可以長期踐行的心法,而非一時的知識點,這種實用性與深度兼具的特質,讓它在眾多導讀類書籍中脫穎而齣,成為我書架上會反復翻閱的珍品。
評分從結構設計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編排無疑是經過瞭深思熟慮的。它似乎是按照一條逐步遞進的學習路徑來構建的,從最基礎的概念界定開始,逐漸過渡到具體的實踐應用,最後纔深入到更高層次的哲學思辨。這種螺鏇上升的結構,極大地降低瞭初學者的入門門檻,同時又不會讓有一定基礎的讀者感到內容過於膚淺。書中穿插的一些曆史背景和不同學派觀點的對比分析,極大地豐富瞭閱讀的維度,使得對《金剛經》的理解不再是孤立的,而是置於一個更廣闊的佛教思想脈絡之中。這種立體的呈現方式,讓經文的解讀不再是單綫條的翻譯,而是一場多角度的、全麵的探索之旅,極大地增強瞭學習的趣味性和持久性。
評分作為一個長期被快節奏生活裹挾的人,我發現自己常常無法靜下心來真正吸收任何有深度的內容,閱讀往往變成瞭一種負擔。然而,這本書卻奇妙地具備瞭一種“定心丸”的魔力。它並非一味地追求速度,而是巧妙地設置瞭一些引人深思的停頓點,迫使讀者慢下來,與自己的內在進行對話。這種閱讀節奏的控製,對於我理解那些關於“空性”和“無住”的議題尤其重要,因為這些概念本身就要求心境的平和與開放。書中對“觀照”技巧的描述,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日常吸收信息的方式,它提醒我,閱讀的價值不在於讀瞭多少頁,而在於讀後留下瞭多少可供思辨的餘韻。這種由內而外的轉化,是這本書給我最寶貴的饋贈之一,它改變瞭我對待知識和自我的態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