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先驅轟動世界的人生實錄,一位父親寫下的愛與智慧之書
世間如果有捷徑,就是朝夢想努力的那一條
李開復力薦:希望我們的孩子能和蘭迪的孩子一樣,用夢想引導他們的一生
美國多所知名大學指定讀物,被譯為48種語言
長居紐約時報暢銷榜112周,美國銷量超500萬冊,同名演講視頻下載超1000萬次
海報:
本書是美國科學傢蘭迪·波許的演講實錄,獻給天下所有擁有夢想的人。
蘭迪·波許是世界知名的虛擬現實技術先驅,在四十六歲,他的生命提前走到瞭盡頭。但比起自怨自艾,他更希望給世界、給孩子留下一份遺産。
如果他是個畫傢,就會畫一幅畫作。如果他是音樂傢,就會寫一段樂章。但他是個講師,所以做瞭一場轟動世界的演講,不僅感染瞭現場數百名聽眾,還引發全美報道熱潮,並在互聯網上感動瞭全世界數韆萬人。
“無論我有何成就,我熱愛的一切都來自兒時的夢想,來自實現夢想的過程中使用的方法。”這本書裏,蘭迪談論的不是死亡,而是生活。他將幽默與達觀發揮得淋灕盡緻,無私分享瞭幫助他活齣精彩人生的心得——世間如果有捷徑,就是朝夢想努力的那一條。
蘭迪·波許(1960-2008)
卡耐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人機交互及設計學教授。1988年至1997年間在弗吉尼亞大學任教。與奧多比、榖歌、美國藝界公司和迪士尼進行過閤作,還是愛麗絲教學軟件項目的領頭人,曾入選時代雜誌100大影響人物。
2008年7月,蘭迪因胰腺癌並發癥在傢中去世,年僅47歲。逝世前的幾個月裏,他進行瞭一場轟動全國的演講,然後推齣瞭同主題書籍。在生命的盡頭,妻子和三個孩子始終陪伴在他身邊。
傑弗裏·紮斯洛(1958-2012)
作傢、演講者、《華爾街日報》的專欄記者,曾經旁聽蘭迪·波許的演講,並寫成報道,引起全世界關注。
如果你的生命隻剩下六個月瞭,你會怎麼做?你要如何生活?我們能不能充分實現生命的價值?波許迴答瞭這些問題,他的答案風趣幽默、感人至深又發人深省。
——《ABC新聞》
希望我們的孩子能和蘭迪的孩子一樣,用夢想引導他們的一生。
——李開復
引言
第1章後的演講
1受傷的雄獅仍想咆哮
2手提電腦中的一生
3房間裏的大象
第二章真正實現童年的夢想
4父母的彩票
5平房中的電梯
6體驗零重力
7我沒能進入橄欖球聯盟
8你能在V捲找到我
9領導力這種技能
10要贏就贏個大的
11地球上開心的地方
第三章冒險……還有教訓
12樂園一直開放到晚上八點
13敞篷車裏的男人
14荷蘭叔叔
15往後座倒汽水
16我與圍牆的羅曼史
17不是所有童話都有平穩的結局
18露西,我迴傢瞭
19新年故事
20“五十年中,從未提起過”
21傑伊
22真相能讓你逃脫
第四章幫助彆人實現夢想
23我在度蜜月,但是如果你需要我……
24變好瞭的混蛋
25訓練絕地武士
26他們讓我大吃一驚
27應許之地
第五章關於你該怎樣生活
28遠大夢想
29踏實比時髦更好
30舉白旗
31我們做個交易
32彆抱怨,更努力地工作
33治標與治本
34不要執著於彆人的想法
35從坐到一起開始
36尋找每個人的優點
37看行動而不是話語
38如果一開始你沒有成功……
39做第1隻企鵝
40吸引注意
41感謝信這門失傳的藝術
42忠誠是相互的
43周五晚上的解決方案
44錶達感激
45送巧剋力餅乾
46你隻有你帶的東西
47糟糕的道歉不如不道歉
48說實話
49看看你的蠟筆盒
50價值十萬美元的調料罐
51沒有配不上你的工作
52認清自己的位置
53永不言棄
54做一個社群主義者
55隻要提問就好
56做齣選擇:跳跳虎還是屹耳驢
57理解樂觀的一種方式
58來自彆人的幫助
第六章、後的話
59給孩子們的話
60我和傑伊
61夢想會降臨到你身上
迴憶
緻謝
悼念
《最後的演講》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暢銷書,不如說是一次與作者靈魂的深度交流。蘭迪·波許通過他最後的演講,留下瞭他人生中最寶貴的智慧結晶。這本書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空洞的理論,隻有最真摯的情感和最深刻的體悟。 書中的一些小故事,比如關於教導孩子如何去夢想,如何去堅持,以及如何去擁抱生活中的每一份小確幸,都讓我深思。他提齣的“人生如戲,主角是你自己”的概念,給瞭我很大的啓發。我一直以來都習慣於被動地接受生活,而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完全可以主動去創造屬於自己的精彩。 作者對於“好消息”的定義,也讓我印象深刻。他並非指那些驚天動地的成就,而是生活中的點滴美好,那些值得我們感恩和珍惜的瞬間。他用一種近乎詩意的語言,描繪瞭生命的脆弱和珍貴,讓我們不禁感嘆生命的奇妙。這本書就像一盞明燈,照亮瞭我對人生方嚮的迷茫,讓我更清晰地看到瞭自己內心真正渴望的東西。
評分這本《最後的演講》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讀到的,當時隻是被“最後的演講”這個標題吸引,覺得有點震撼,然後又看到作者是蘭迪·波許,更是覺得好奇。翻開書,就被作者那種麵對生命終點的坦然和幽默深深打動瞭。他沒有把這本書寫成一個悲情的控訴,反而用一種非常積極、充滿智慧的方式,分享瞭他的人生哲學和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書裏有很多關於夢想、堅持和人生態度的故事,這些故事不是空洞的道理,而是通過作者真實的經曆娓娓道來。比如他講到自己小時候想當迪士尼的工程師,雖然最終沒有完全實現,但他從中獲得的經驗和教訓,以及如何將這些經曆運用到生活中,都讓人受益匪淺。他對於“磚牆”的解讀尤其深刻,那些看似阻礙我們前進的睏難,其實是用來證明我們對夢想有多麼渴望的。這種“磚牆理論”一下子就點醒瞭我,讓我重新審視生活中遇到的挫摺。 而且,這本書的語言非常生動有趣,充滿瞭蘭迪·波許獨有的幽默感。即使在談論生死這樣沉重的話題時,他也能時不時地冒齣一些讓人會心一笑的段子,讓人在感動之餘,也能感受到一種輕鬆和力量。他對待傢人、朋友的態度,以及他對人生各種美好事物的熱愛,都像一股暖流,滲透進讀者的心裏。讀完這本書,你會覺得生命其實可以很精彩,即使麵對不可避免的結局,也可以活齣自己的光彩。
評分在讀《最後的演講》之前,我很少會去主動思考“生命”這個詞的真正含義。但蘭迪·波許的這本書,卻像一道閃電,瞬間擊穿瞭我對生命淺薄的認知。他用一種近乎虔誠的態度,分享瞭他對生命本質的理解,以及他如何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依然能綻放齣耀眼的光芒。 這本書的核心思想,我認為在於“擁抱不確定性”。作者並沒有試圖去預測未來,也沒有抱怨命運的不公,而是選擇去接受生活中的一切,包括那些無法控製的因素。他提齣的“盡力而為”的人生哲學,讓我明白,即使我們無法改變結果,但我們依然可以掌控自己的態度和努力。這種態度,纔是真正決定我們人生走嚮的關鍵。 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愛”的闡釋。他認為,愛是一種能力,一種我們可以不斷學習和提升的能力。他通過對傢人、朋友的描寫,展現瞭愛的力量是多麼的強大,多麼的能夠治愈人心。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與身邊人的關係,並開始更加珍惜那些給予我愛和支持的人。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死亡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去愛、如何去生活,以及如何去成為一個更好的人的書。
評分我最近讀完一本叫做《最後的演講》的書,作者是蘭迪·波許。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不是一本簡單的勵誌讀物,而更像是一場關於生命、關於選擇、關於如何活齣精彩人生的深刻對話。作者用一種非常個人化、但也極具普遍意義的方式,分享瞭他對人生終極問題的解答。 書中的許多觀點都觸動瞭我內心深處。他強調瞭“活在當下”的重要性,並不僅僅是說說而已,而是通過他自己的經曆,讓我們看到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裏,最大化地去感受、去體驗、去愛。他對於“快樂”的定義,也並非來源於物質的滿足,而是源於內心的充盈和對生活的熱情。我尤其喜歡他關於“人生是一場遊戲”的比喻,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們以更輕鬆、更積極的態度去麵對生活中的挑戰和不確定性。 蘭迪·波許的敘述方式非常引人入勝,他沒有迴避死亡這個話題,反而將其作為一個契機,去梳理和總結他的人生。這種坦誠和勇氣,本身就具有巨大的感染力。他教會我們,即使生命走到盡頭,也依然可以保持尊嚴,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這本書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人生目標,以及我是否真正地在為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努力。
評分《最後的演講》這本書,讓我體驗到瞭一種前所未有的閱讀感受。它不是那種讀完就忘的快餐式讀物,而是會深深地紮根於你的內心,並在未來的日子裏,不斷地發酵,産生新的思考。作者蘭迪·波許用他最後的生命能量,為我們留下瞭這份珍貴的禮物。 書中關於“實現夢想”的討論,對我來說尤為重要。他並沒有宣揚不切實際的幻想,而是強調瞭“堅持”的重要性。他告訴我們,夢想並非遙不可及,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為之付齣持續的努力,以及是否能夠從每一次的失敗中汲取經驗。他用自己的故事證明瞭,即使過程充滿艱難,但最終的收獲,往往比我們想象的要更豐厚。 蘭迪·波許的智慧,還體現在他對於“感恩”的理解。他認為,感恩不僅僅是口頭上的感謝,更是對生活的熱愛,是對生命中所有美好事物的珍視。他教導我們要學會發現生活中的小確幸,並將其轉化為前進的動力。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內心被一種溫暖和力量所充盈,讓我更加堅定地去追求自己的目標,去過一種有意義、有價值的生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