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經濟學奬4套裝 助推+錯誤的行為+贏者的詛咒+行為金融
作 者: (美)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美)卡斯·桑斯坦(Cass Sunstein) 著;劉寜 譯 著作 等 定 價: 251.8 齣?版?社: 中信齣版社 等 齣版日期: 2015年04月01日 頁 數: 282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508650425 《"錯誤"的行為》
"繼《思考,快與慢》之後行為經濟學領域的集大成之作,行為經濟學關於世界的思考,從個人到商業和社會
《經濟學人》2015年度好書
入圍《金融時報》/麥肯锡2015年度*佳商業圖書奬
丹尼爾?卡尼曼 & 羅伯特?席勒 & 爾科姆?格拉德威爾&霍華德?思聯袂推薦:一本“即使被關在電梯裏也會忍不住繼續讀下去的書”
2015年6月英文版上市,迅速躋身美國網站、《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並蟬聯多周。到201......
內容簡介
《"錯誤"的行為》
準備好改變你對經濟學的看法瞭嗎?
縱觀理查德?泰勒的職業生涯,我們發現他的研究始終圍繞著一個激進的觀點開展:經濟活動的主體是人,即擁有可預測行為且容易犯錯的個體。在理查德?泰勒所租的《錯誤的行為(精)》一書中,泰勒講述瞭他將經濟學從高高在上的“象牙塔”中帶迴現實的艱難之旅,其中的故事引人入勝,並且不乏詼諧幽默,有效改變瞭我們對經濟學、對自己以及對整個世界的看法。
傳統經濟學的假設前提是,理性的經濟人是經濟活動的主體。研究伊始,泰勒就意識到人類與《星際迷航》中斯波那樣不懂情感的理性人不同。不管是購買鬧鍾、轉售籃球門票,還是申請抵押貸款,我們都會存在某種偏見,所做齣的決定與經濟學傢假設的標準理性模型相去甚遠。換句話說,我們的行為並不理性,甚至在傳統經濟學傢看來是“錯誤”的。更重要的是,這種“錯誤”的行為會導緻嚴重的後果。起初,經濟學傢並不屑於研究人們......
(美)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美)卡斯·桑斯坦(Cass Sunstein) 著;劉寜 譯 著作 等
《"錯誤"的行為》
理查德?泰勒(Richard H. Thaler),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
1945年生,1974年畢業於羅切斯特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他現在執教於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是專享齣過6位諾奬得主的商學院,著重理論研究、案例與實操課程),任金融和行為科學教授,同時在美國國民經濟研究局(NBER)主持行為經濟學的研究工作。
泰勒教授的研究主要集中於社會心理學、行為經濟學等交叉學科,屬於“經濟學帝國主義”的開疆拓荒者,被認為是現代行為經濟學和行為金融學領域的先鋒經濟學傢,在儲蓄和投資行為研究的造詣也很深。
《"錯誤"的行為》
"我剛當老師的時候教過微觀經濟學這門課,當時班上的學生對我都很不滿,原因其實並不在於我上課所講的內容,而是一次期中考試。
我設計瞭一次考試,意在將班上的同學分為三個組:靠前組是熟練掌握瞭這門課程的優等生;第二組是掌握瞭基本概念的中等生;第三組是沒有理解課程內容的後進生。為瞭達到這個目的,考試中必須設計一些隻有優等生纔能答對的問題,也就是說考試會很難。結果,考試分數的差異很大,我的目的達到瞭,但是學生們卻很憤怒,因為總分為100 分的考試,全班的平均分卻隻有72 分。
學生的反應其實很奇怪,因為他們很終的考試成績是以A、B、C、D劃分的,學校一般會將平均分作為等級B或B+的劃分依據,所以......
《贏者的詛咒》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參加瞭一場精彩絕倫的頭腦風暴,充滿瞭博弈的智慧和對市場運作的深刻洞察。我一直以為在拍賣中,齣價最高的人自然就是最劃算的,但這本書卻揭示瞭一個顛覆性的概念——“贏者的詛咒”。也就是說,在某些情況下,贏得拍賣的人反而可能因為齣價過高而濛受損失。作者通過對各種拍賣形式的分析,從傳統的密封投標到英式拍賣,讓我看到瞭其中蘊含的復雜信息不對稱和心理博弈。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納什均衡”的討論,雖然聽起來有些學術,但作者用非常易懂的方式將其解釋清楚,並且與實際的拍賣情境相結閤,讓人能夠更好地理解不同策略下的收益。讀這本書,讓我對參與競標、投資甚至日常的討價還價都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僅僅是關於經濟學,更是關於如何在信息不完全的情況下做齣最優決策的哲學。每一次翻開這本書,都能從中汲取到新的思考,對於想要在商業競爭和談判中占據優勢的人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寶藏。
評分《錯誤的行為》這本書,簡直就是顛覆瞭我對人類理性決策的認知。我一直以為人是理性的,會根據利益最大化來做選擇,但這本書用無數有趣的實驗和案例,證明瞭我們常常會做齣一些“非理性”但卻極具規律性的行為。比如“損失厭惡”,為什麼我們對失去100塊的痛苦,遠大於得到100塊的快樂?書中對“稟賦效應”、“錨定效應”、“框架效應”等等概念的解釋,讓我恍然大悟,原來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理性”,不過是一種被刻闆印象所固化的理解。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關於“心理賬戶”的討論,為什麼我們會把辛苦賺來的錢和意外之財分開,甚至花錢的方式都不同?這簡直就是對我們日常消費心理的精準刻畫。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經常會感到“啊,原來是這樣!”的驚喜,它讓我對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有瞭更深的理解,也讓我更加警惕那些潛藏在日常決策中的“陷阱”。這本書讀起來就像在和一個充滿智慧的朋友聊天,他用生動幽默的語言,揭示瞭人類行為背後深層的心理機製。
評分最近讀瞭《助推:改進決策,改善生活》,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原來“助推”這個概念如此貼切又充滿智慧。作者通過大量生動的案例,比如如何設計一個更吸引人選擇健康食物的餐廳布局,或者如何通過簡單的信息提醒來鼓勵人們按時還貸,讓我深刻理解到,微小的環境改變或者行為提示,可以在不剝奪自由選擇權的前提下,有效地引導人們做齣更好的決策。書裏提到的“選擇架構師”這個角色,讓我覺得既熟悉又新穎,我們每天都在被各種“助推”影響,而這本書則把這些“助推”背後的邏輯和方法一一揭示齣來。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默認選項”的討論,很多時候我們不做選擇,或者遵循默認選項,而這背後往往隱藏著巨大的影響力。這本書讀起來一點也不枯燥,充滿瞭趣味性和啓發性,讓我開始審視自己生活中的各種決策,並且嘗試運用“助推”的原理來改善自己的習慣和選擇。對於想要在個人生活、工作甚至社會管理方麵找到更有效方法的人來說,這本書絕對值得一讀,它提供的視角非常獨特,並且切實可行。
評分最近,我對“助推”和“行為經濟學”這些概念越來越感興趣,感覺它們就像一把鑰匙,能夠打開理解人類決策和行為模式的另一扇門。我發現,很多時候我們並非完全按照自己設想的那樣在行動,而是被周圍的環境、信息傳遞的方式,甚至是一些不經意間的小細節所左右。就像有些書籍會巧妙地設計排版和封麵,讓你不自覺地想翻閱一樣,在生活中,從超市的商品陳列,到政府的公共政策,都可能隱藏著“助推”的力量。而《錯誤的行為》這樣的書籍,則為我們剖析瞭這些“助推”背後的人類心理機製。我開始嘗試去觀察和分析,在不同的情境下,自己和他人是如何做齣選擇的,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因素,究竟起到瞭怎樣的作用。這種觀察的過程本身就充滿瞭樂趣,也讓我對生活有瞭更深刻的體悟。我甚至開始反思,如何能夠更好地運用這些原理,去優化自己的生活環境,引導自己和身邊的人做齣更健康、更明智的選擇,而又不會剝奪大傢的自由意誌。這是一種非常有趣的探索,也讓我對未來的學習和實踐充滿瞭期待。
評分《行為金融學新進展》這本書,讓我對金融市場和投資行為的理解提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我原本以為金融市場是冰冷理性的,但這本書卻揭示瞭其中蘊藏的復雜人性。作者深入剖析瞭投資者情緒、認知偏差如何影響資産價格的波動,並且提齣瞭許多改進模型和投資策略。我尤其對“情緒化交易”和“羊群效應”的討論印象深刻,書中通過大量案例,證明瞭即使是經驗豐富的投資者,也難以完全擺脫這些心理因素的影響。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更重要的是探討瞭如何將行為金融學的洞見應用於實際投資。我學習到瞭如何識彆和規避一些常見的投資陷阱,以及如何利用市場中的非理性行為來尋找投資機會。對於任何對金融市場感興趣,或者希望提升自己投資能力的人來說,這本書都是一本極具參考價值的讀物。它填補瞭我之前在理解金融市場中“人性”這一維度上的空白,讓我對未來的投資之路有瞭更清晰的認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