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犯罪作为较为新型的犯罪,数量和发生率也越来越高。与传统犯罪相比,网络犯罪客体、侵害利益等均比较特殊,这对办理网络犯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书共二十讲,针对网络犯罪的刑事政策、具体类罪、证据收集以及网络犯罪中的其他疑难重点问题,精心挑选了多个具有典型性的案例,深入实务,进行了专题分析,对办理网络犯罪案件的实务部门和具体办案人员都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讲 网络犯罪的态势与刑事对策的调整
di二讲 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犯罪
di三讲 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
di四讲 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
di五讲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di六讲 网络犯罪刑事诉讼的现实困境与司法应对
di七讲 网络犯罪案件的管辖
di八讲 网络犯罪案件的初查与跨地域取证
di九讲 电子数据的收集提取与审查判断
di十讲 网络犯罪的其他程序问题
di十一讲 网络游戏外挂程序犯罪
di十二讲 公民个人信息网络犯罪
di十三讲 网络盗窃犯罪
di十四讲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di十五讲 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犯罪
di十六讲 *网络犯罪
di十七讲 僵尸网络与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犯罪
di十八讲 非法删除交通违章信息犯罪
di十九讲 “黑广播”“伪基站”犯罪
di二十讲 淫秽电子信息犯罪
喻海松,1980年生,湖南新邵人。法学学士(2003年,西北政法学院)、法学硕士(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07年至2009年在德国马普外国刑法暨*刑法研究所访学。现任*人民法院研究室法官,主要从事刑事司法解释起草和参与立法*有关刑事立法工作。先后执笔起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法释〔2010〕3号)、《*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1〕19号)、《*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部关于办理网络犯罪案件适用刑事诉讼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公通字〔2014〕10号)、《*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部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收集提取和审查判断电子数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法发〔2016〕22号)、《*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7〕10 号)、《*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关于利用网络云盘制作、复制、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牟利行为定罪量刑问题的批复》(法释〔2017〕19号)等多部涉网络犯罪的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自2009年以来,参与刑法、刑事诉讼法修改和有关刑事立法解释制定的研究工作。独著《刑法的扩张》(人民法院出版社2015年11月版)、《文物犯罪理论与实务》(法律出版社2016年6月版)、《环境资源犯罪实务精释》(法律出版社2017年1月版);在《中外法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
凡例
*章网络犯罪的刑事对策
*讲网络犯罪的态势与刑事对策的调整
一、网络犯罪的态势与刑事对策的调整
二、网络犯罪刑事对策调整的主要着力点
di二章网络犯罪的实体问题
di二讲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犯罪
一、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犯罪的立法规定与司法解释
二、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定罪量刑
三、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定罪量刑
四、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的定罪量刑
五、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定罪量刑
六、掩饰、隐瞒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控制权的处理
七、单位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犯罪的处理
八、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共同犯罪的认定
di三讲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
一、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的增设
二、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的法律适用疑难
di四讲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
一、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的增设
二、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的法律适用疑难
di五讲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一、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增设
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法律适用疑难
di三章网络犯罪的程序问题
di六讲网络犯罪刑事诉讼的现实困境与司法应对
一、网络犯罪案件适用刑事诉讼程序的难点
二、《网络犯罪程序意见》的制定
三、《刑事电子数据规定》的制定
di七讲网络犯罪案件的管辖
一、刑事案件管辖的一般规定
二、《刑事诉讼法解释》关于网络犯罪案件管辖的规定
三、《网络犯罪程序意见》关于网络犯罪案件管辖的规定
di八讲网络犯罪案件的初查与跨地域取证
一、网络犯罪案件的初查
二、网络犯罪案件的跨地域取证
di九讲电子数据的收集提取与审查判断
一、电子数据的法定地位确立
二、电子数据的一般规定
三、电子数据的收集与提取
四、电子数据的移送与展示
五、电子数据的审查与判断
di十讲网络犯罪的其他程序问题
一、网络技术侦查措施的规制
二、涉众型网络犯罪的证明规则
di四章网络犯罪的实务问题
di十一讲网络游戏外挂程序犯罪
一、非法生产、销售网络游戏外挂程序的案件
二、非法生产、销售网络游戏外挂程序的定性争议
三、非法生产、销售网络游戏外挂程序的处理
di十二讲公民个人信息网络犯罪
一、利用互联网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态势
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立法沿革
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司法应对
四、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法律适用疑难
di十三讲网络盗窃犯罪
一、盗窃网络虚拟财产行为的定性
二、利用互联网盗窃公私财物的处理
di十四讲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一、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迅速蔓延与刑事对策调整
二、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法律适用的实体问题
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法律适用的程序问题
di十五讲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犯罪
一、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泛滥与刑事规制困境
二、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犯罪的立法修改
三、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犯罪的法律适用疑难
di十六讲*网络犯罪
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施*犯罪的态势
二、*犯罪的立法完善
三、*犯罪的法律适用疑难
di十七讲僵尸网络与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犯罪
一、僵尸网络犯罪的处理
二、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犯罪的处理
di十八讲非法删除交通违章信息犯罪
一、非法删除交通违章信息犯罪的案件
二、非法删除交通违章信息犯罪的定性争议
三、非法删除交通违章信息犯罪的定性见解
di十九讲“黑广播”“伪基站”犯罪
一、“黑广播”“伪基站”犯罪的蔓延态势与定性争议
二、“黑广播”“伪基站”相关罪名的修改完善与司法解释
三、“黑广播”“伪基站”犯罪的法律适用疑难
di二十讲淫秽电子信息犯罪
一、淫秽电子信息及相关数量的认定
二、淫秽电子信息犯罪主观方面及共同犯罪的认定
三、淫秽信息电子犯罪的其他法律适用疑难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原本以为“二十讲”可能意味着对一些基础概念的简单介绍,但实际上,每一讲都像是一个独立的专题研究,深入剖析了网络犯罪的各个方面。例如,在讲到网络欺诈时,作者不仅详细列举了常见的欺诈手段,还分析了其背后的心理学原理和技术漏洞,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打击此类犯罪方面的法律差异。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黑客攻击”的章节,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攻击技术,而是深入探讨了黑客攻击的动机、方式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潜在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防御策略和法律对策。这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方式,让我对网络犯罪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再仅仅停留在“是什么”,而是开始思考“为什么”和“怎么办”。
评分这是一本非常具有前瞻性和实践指导意义的著作。作者在书中对网络犯罪的未来趋势进行了预测,并就如何应对即将出现的新型网络犯罪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我尤其赞赏他对“数字取证”和“网络犯罪的预防机制”等内容的阐述,这部分内容非常具有启发性,让我看到了解决网络犯罪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书中不乏对前沿技术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在网络犯罪中的应用以及相关法律监管的讨论,这表明作者紧跟时代步伐,对网络犯罪的未来发展有着深刻的洞察。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理论教材,更是一本可以指导实践、启迪思维的工具书,对于从事网络安全、法律工作以及对网络犯罪感兴趣的读者来说,都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都十分考究,每一页的字体大小、行间距都恰到好处,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惫。我注意到书中有大量的引用和注释,这表明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做了大量的文献研究,每一个观点都有据可依,这对于学习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开始阅读的第一章,就被作者严谨的逻辑和清晰的论述所吸引。他没有上来就堆砌晦涩的法律条文,而是从网络犯罪的起源和发展讲起,娓娓道来,将一个复杂的概念变得容易理解。尤其是在分析网络犯罪的构成要件时,作者结合了多个不同时期的案例,生动地展现了法律如何适应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实践中是如何应用的。这一点让我觉得非常实用,因为理论知识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具体的案件中,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我期待后续的章节能继续保持这种深入浅出的风格,为我揭示更多网络犯罪的奥秘。
评分这本书的学习体验非常独特。作者的语言风格既有学者的严谨,又不乏一种引人入胜的叙事感。在讲述一些比较枯燥的法律概念时,他会巧妙地穿插一些引人深思的案例,或者提出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引导读者去思考。我特别喜欢书中对“网络诽谤”和“网络侵犯隐私”的分析,作者通过对真实案例的剖析,揭示了这些行为在网络时代所带来的新型挑战,以及法律在保护个人名誉和隐私方面的困境与发展。他提出的观点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呈现出一种动态的、发展的视角,这让我看到了法律在不断适应社会变迁的努力。同时,书中关于“网络犯罪的国际合作”的部分,也让我意识到了网络犯罪的全球性,以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跨越国界的共同努力。
评分一本厚重的书籍,封面设计简约却又不失庄重,深蓝色的背景搭配白色的字体,隐约透露出一种专业和权威的气息。书名“网络犯罪二十讲”更是直接点题,让人一眼就能明白其核心内容。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分量感,仿佛承载着沉甸甸的知识和案例,让人充满期待。翻开扉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作者喻海松的名字,及其所属的法律出版社,这无疑为书籍的学术性和严谨性增添了保障。对于我这样一个对网络犯罪领域充满好奇,却又苦于无从下手的人来说,这本书就像一座宝藏,等待我去挖掘。我尤其关注的是“案例专题分析”这几个字,因为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如果能结合真实的案例来学习,将更容易理解和消化,也能更直观地感受到法律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刑事政策的引入,也让我看到了这本书不仅仅是停留在技术层面,而是更深入地探讨了犯罪背后的社会、伦理以及预防策略,这让我对本书的深度有了更高的期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