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展示 |
| 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法学通论 |
| 作 者: | 熊进光 |
| 定价: | 48 |
| ISBN号: | 9787309092875 |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 开本: | 16 |
| 装帧: | 平装 |
| 出版日期: | 2012-11-1 |
| 印刷日期: | 2012-11-1 |
| 编辑推荐 |
| 《信毅教材大系:法学通论》不仅在上篇以专章对法治国家的基本知识做了介绍与阐降,而且在全书的其他章节也非常重视对法治理念的具体内涵进行论证和诠释。特别要予以强调的是,作为本教材下篇的“诸法纵览”部分虽然从形式上看主要是对宪法和我国法律体系的几个主要部门法知识的介绍与阐释,但其中蕴含的法治理念却同样是不容忽视的。而且,我们认为,在具体法律制度的学习中领悟法治理念是更为直观、真切和具体的。例如,通过对“诸法之母”、“行政法制”和“刑事法制”三章的讲解与学习,“宪法至上”、“人权保障”、“公权制约”、“依法行政”、“罪刑法定”等理念将在学习者的心中生根发芽,而经由“民事法制”、“商事法制”、“经济法制”、“程序法制”等章的讲解与学习,“私权神圣”、“私法自治”、“商事自由”、“社会本位”、“司法公正”、“程序正义”等理念又将对学习者产生深远的影响。 |
| 内容介绍 |
| 《信毅教材大系:法学通论》作为非法学专业学生学 习法律知识的通论类教材,本书共分上下两篇,计13章,以适合 非法学专业学生较为全面地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培育学生法治理念为主 旨,从法的本体知识和运行知识着手,以“法学入门”篇形式较为系统地 阐释了法治理念在西方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在中国的现状,同时以“诸法概 览”篇的形式对民法、宪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国际法、商法等法 律部门的知识要点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其间穿插大量典型案例及其法理剖 析。 |
| 作者介绍 |
| 熊进光,1965年出生,江西宜丰人。1986-1990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学习,获法学学士学位:1994-1997年、2003-2006年在西南政法大学学习,获法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副院长,硕士生导师,民商法学硕士点导师组组长,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主要著作有:《民法:公平的艺术——民商法新问题及热点问题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获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商法学》(副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民法总论》(参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获奖论文有:《网络时代与隐私权的法律保护》获江西省社科联青年优秀成果二等奖,:论保证人的专属抗辩权》(合著)获江西省社科联优秀成果三等奖。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及教改课题7项,校级课题4项:其中,主持完成的江西省教育厅教改课题:民法案例教学方法研究》《民法案例教学与多媒体课件制作、运用研究》分别获江西财经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先后在《现代法学》《河北法学》《长白学刊》《江西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民法基础理论、物权法、侵权行为法。 易有禄,1971年2月生,江西于都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学理论专业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宪法与行政法专业博士后,现为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学理论、宪法学、立法学等。已出版个人专著4部,在《现代法学》、《人民日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和评论文章四十余篇。 |
| 目录 |
| 上篇 法律入门 第一章 法的概念 第一节 法的定义 第二节 法的要素 第三节 法的效力 第二章 法的作用 第一节 法的作用概述 第二节 法的规范作用 第三节 法的社会作用 第三章 法的演进 第一节 法的起源 第二节 法的发展 第三节 法律全球化 第四章 法的运行 第一节 立法 第二节 执法 第三节 司法 第五章 法治国家 第一节 法治的含义和源流 第二节 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法治国家建设 下篇 诸法纵览 第六章 诸法之母 第一节 宪法概说 第二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节 国家的基本制度 第四节 国家机构 第七章 民事法制 第一节 民法概说 第二节 民事主体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 第四节 民事权利 第五节 民事责任 第六节 诉讼时效 第七节 婚姻、家庭与继承 第八章 商事法制 第一节 商法概说 第二节 商事主体 第三节 商事行为 第九章 行政法制 第一节 行政法一般理论 第二节 行政处罚法 第三节 行政许可法 第四节 行政强制法 第五节 国家赔偿法 第十章 刑事法制 第一节 刑法概说 第二节 犯罪行为 第三节 刑罚制度 第四节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十一章 经济法制 第一节 经济法概说 第二节 市场规制法律制度 第三节 宏观调控法律制度 第四节 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第十二章 国际法制 第一节 国际公法 第二节 国际私法 第三节 国际经济法 第十三章 程序法制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 第三节 行政诉讼法 第四节 非诉讼程序法 |
|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
.........
..........
这是一本让我重新审视“规则”意义的著作。熊进光教授的《法学通论》,以一种别具一格的视角,带领我进入了法学殿堂。我原本以为法律就是一套僵化的条文,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其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作者在探讨法律的变迁时,那种历史的纵深感和批判性的思维,让我耳目一新。他对不同法律体系的介绍,不仅仅是知识的罗列,更是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法律形态差异的深刻洞察。例如,他对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区别分析,不仅仅是理论上的阐述,更结合了各自的社会历史背景,让我理解了这些区别的根源所在。读到关于“法律推理”的部分,我更是被深深吸引,作者将复杂的法律推理过程,用清晰易懂的语言进行了剖析,仿佛让我看到了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如何运用逻辑和原则,最终做出公正的裁决。这种对法律思维过程的揭示,让我对法律工作者有了更深的敬意,也让我明白了,法律并非简单的套用公式,而是充满智慧和艺术的实践。
评分坦白说,在读《法学通论》之前,我对法律的印象就是一些冷冰冰的条文和繁琐的程序。然而,熊进光教授的这部作品,完全颠覆了我之前的认知。他用一种更加宏观的视角,将法学这座庞大的知识体系,梳理得井井有条。我最受触动的,是他对于“法律的社会功能”的阐述,不仅仅是简单的维护秩序,更是对社会关系的构建、对经济发展的保障,以及对公民权利的捍卫。书中的一些论述,比如关于“法律的解释”为何如此重要,以及不同解释方法可能带来的截然不同的结果,让我对法律的灵活性和动态性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之前总是觉得法律应该是绝对的,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法律的生命力恰恰在于它能够根据社会的变化而适时调整和解释。读到关于“法律的未来发展趋势”的章节,更是让我对法律在人工智能时代可能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感觉自己仿佛窥见了未来法律的面貌,这种前瞻性的思考,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这本《法学通论》读下来,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像一本导览图,为我打开了法律世界的大门。在阅读之前,我对法律的理解仅限于一些零散的概念,比如“法律是公平正义的体现”之类,但这本书却系统地梳理了法学这座庞大而复杂的建筑的结构。作者熊进光教授的笔触,时而严谨细致,时而又引人入胜,将那些抽象的法律原则,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清晰的逻辑,化为可理解的知识。特别是关于法律的渊源,从习惯法到不成文法,再到如今高度发达的成文法体系,这一历史的演进脉络,让我对法律的生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像是在引领我探索法律思维的奥秘。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解释法律概念时,并没有停留在字面的定义,而是深入剖析了其背后蕴含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取向。比如,在阐述法律的调整功能时,作者不仅仅是列举了法律如何规范行为,更进一步探讨了法律如何通过激励和制裁,引导社会成员朝着有利于社会整体福祉的方向发展。这种深入的解读,让我不仅仅是记住了知识点,更是对法律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仿佛我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开始真正地“思考法律”。
评分《法学通论》这本书,让我对“正义”这个词有了更具象化的理解。熊进光教授的讲解,不仅仅是理论上的阐述,更是将抽象的法学概念,融入了丰富的生活场景。我特别喜欢他关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探讨,这种边界的模糊与清晰,以及法律如何体现和促进社会道德的进步,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对权利和义务的分析,也让我对自身的合法权益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不再是模糊的感知,而是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一些核心法律原则时,所展现出的那种人文关怀,他不仅仅是在告知我们“是什么”,更是在引导我们思考“为什么”以及“这对我们意味着什么”。例如,在谈到平等原则时,作者并没有回避现实中存在的各种不平等,而是深入分析了法律如何努力去弥合这些差距,如何去保障每一个个体不受歧视。这种深刻的思考,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一本能够启迪思想、提升个人素养的读物。
评分《法学通论》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次与法律智慧的深度对话。作者熊进光教授以其深厚的学养,为我们构建了一个法学研究的宏大框架。初读之下,我被书中严谨的逻辑和清晰的论证所吸引。他对于法治精神的探讨,不仅仅是停留在理想层面,更是落脚于具体的制度设计和实践。我尤其对关于“权力制约”那一章节印象深刻,作者通过剖析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揭示了法治的内在逻辑和重要性。他不仅仅是讲述了“权力需要被约束”,更是深入分析了“如何约束”以及“为什么需要约束”。这种对根源性问题的追问,让我对法治的认识从“是什么”上升到了“为什么”和“怎么做”。书中的一些案例分析,也颇具启发性,能够将抽象的法律条文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联系起来,让我看到了法律的生动性和实践性。它让我明白,法律并非高高在上、冰冷无情的规则,而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个人权利的基石。这种阅读体验,让我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也让我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感觉自己正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能够更清晰地审视和理解这个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