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 | 太極纏絲功 |
| 定價 | 13.00 |
| ISBN | 9787500933731 |
| 齣版社 | 人民體育齣版社 |
| 作者 | 王鳳鳴 |
| 編號 | 10944991 |
| 齣版日期 | 2010-09-03 |
| 印刷日期 | 2013-03-01 |
| 版次 | 無 |
| 字數 | 無 |
| 頁數 | 無 |
| D1一章緒論 D1一節導讀 D1二節太極拳內功導引 D1二章太極拳理論基礎 D1一節太極纏絲功的健身功效 一、調節神經係統 二、增強呼吸係統 三、疏通循環係統 四、暢通經絡係統 五、促進消化係統 六、鍛煉肌肉組織 七、加強關節活動 堅固骨骼 D1二節順纏和逆纏 D1三節纏絲功 D1四節抓住丹田練內功 D1五節循時修煉 D1六節陰陽學說 D1七節太極拳和推手技擊調節身體平衡的幾個規律 一、穩定平衡 二、不穩定平衡 三、依托平衡 四、撞碰平衡 五、隨遇平衡 D1八節太極拳推手技擊三道防綫和三盤的劃分 一、太極拳推手技擊進攻與防守的三道防綫 二、太極拳推手技擊三盤的劃分 D1九節太極拳以腰脊為軸 一觸即鏇的圓形運動之理 一、縱軸 二、橫軸 三、矢軸 四、副軸 D1十節三節四梢 五弓六閤 D1三章身體各部位纏絲功的練習方法 D1一節頭部 一、轉頭 二、鏇頸 D1二節上肢部 一、左右肩鏇轉 二、雙肩鏇轉 三、左右肘開閤纏絲 四、雙肘開閤纏絲 五、左右手搖鏇 六、雙手搖鏇 七、雙臂左右螺鏇纏絲 D1三節軀乾部 一、鏇胸 二、轉腹 三、轉脊 四、轉腰 五、轉臀 D1四節下肢部 一、左右胯纏絲 二、雙胯搖鏇 三、左右膝纏絲 四、雙膝纏絲 五、左右足搖鏇 六、左右纏絲蹬腿 D1五節各方位全身綜閤纏絲 一、前進螺鏇纏絲 二、後退螺鏇纏絲 三、左鏇纏絲 四、右鏇纏絲 五、上穿螺鏇纏絲 六、下鑽螺鏇纏絲 七、平行螺鏇纏絲 八、立形螺鏇纏絲 九、斜形螺鏇纏絲 一○、雙環螺鏇纏絲 一一、螺鏇衝拳 一二、胸腹摺疊纏絲 一三、身法大螺鏇 一四、丹田鏇轉 D1六節纏絲功對練 一、一攻一化纏絲 二、順逆纏絲 三、擒拿纏絲 四、反擒拿纏絲 五、組閤纏絲 六、走化纏絲 D1四章名人軼事 D1一節陳式太極拳D1十七代宗師陳發科軼事 D1二節“太極巨人”馮誌強武林軼事 D1三節“內功王”王鳳鳴武林軼事 |
說實話,剛翻開這本書時,我有點擔心內容會過於偏重理論而缺乏實操指導,畢竟對於武術而言,“做”遠比“看”重要。然而,隨著閱讀的深入,這種擔憂完全消散瞭。作者在講解每一個套路或單式時,總能巧妙地穿插一些關鍵的“竅門”和“禁忌”。比如,對於某個纏絲動作的轉摺點,書中用瞭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讓我立刻明白瞭勁力的轉換究竟應該如何發生,那種感覺就像是原本模糊不清的畫麵突然被清晰聚焦瞭一樣。我曾聽聞此功法對關節的保護和對內在力量的培養極為講究,閱讀後纔真正體會到,那種看似緩慢的動作背後,蘊含著多麼強大的蓄發潛力。它不像外傢功夫那樣追求一時的爆發力,而是著眼於長久的內功修煉,讀完後讓人對武術的理解又上升瞭一個層次,明白瞭“慢即是快,靜中生動”的深層含義。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插圖設計也值得稱贊。要知道,很多武術書籍的圖文配閤常常是“圖是圖,文是文”,難以對應起來。但在這本書裏,圖例的選擇非常精準,它們往往是抓住瞭動作中最精妙、最難把握的瞬間定格。通過圖文對照,我可以清晰地辨彆齣自己平時練習中常犯的錯誤——比如身體哪個部位多瞭一分僵硬,哪個部位少瞭一分放鬆。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似乎深知初學者在麵對復雜功法時的心理壓力,所以文字敘述中充滿瞭鼓勵和耐心,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說教感。讀到一些關於“心法”的部分時,我甚至覺得這更像是一本關於生活哲學的書,教導人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如何保持內心的定力和平衡。這種將武學與人生哲理融為一體的敘述方式,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深度和趣味性。
評分我花瞭很長時間纔將這本書從頭到尾細細品讀完畢,每一次重讀都有新的體會。如果說初讀是被其清晰的招式所吸引,那麼反復研讀後,則會被其深邃的內在意境所摺服。這本書的好處在於,它不會強迫你立刻達到某種境界,而是提供瞭一個清晰的路徑圖,讓你每一步都走得踏實。特彆是對於那些追求“內勁”而非“蠻力”的習練者,這本書簡直就是一本寶典。它引導你去感受皮膚下麵的筋膜、肌肉是如何協同工作的,如何纔能做到“節節貫通,一動全動”。閱讀完畢後,我感覺自己對身體的控製力有瞭一個質的飛躍,即便是日常生活中提拿重物,也變得更加省力且順暢。這本書真正做到瞭將復雜的武學理論以一種清晰、可操作的方式傳遞給讀者,是值得所有武術愛好者珍藏的佳作。
評分作為一個長期關注傳統武術研究的人來說,我對不同流派的曆史淵源和技術演變非常感興趣。這本書在介紹功法的同時,也適當地融入瞭對這項功法傳承脈絡的梳理,這使得我們不僅學會瞭“怎麼做”,也明白瞭“為什麼是這樣”。這種帶著曆史厚重感的學習體驗,讓人對這項技藝懷有更深的敬畏之心。書中對“纏絲”這個核心概念的拆解尤為精彩,它不僅僅指代手臂或腰部的鏇轉,更是一種周身協調、勁力一體的運行方式。通過閱讀,我體會到這套功法在注重實戰應用的同時,並沒有犧牲其對身體健康和精神修養的促進作用,這在當今很多強調競技的武術流派中是比較少見的平衡。它展現齣一種返璞歸真的匠人精神,專注於將一個領域做到極緻的深度。
評分這本武學秘籍初捧在手,厚實的紙張和古樸的裝幀就讓人心頭一振,仿佛穿越迴瞭那個武術精深的年代。我本就對內傢拳理抱有濃厚興趣,尤其傾慕那些講究“以柔剋剛”、“內外閤一”的功夫。書中的文字行雲流水,但又字字珠璣,不像有些武術書籍那樣晦澀難懂,讀起來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尤其是對氣沉丹田、鬆活圓活的闡述,作者似乎將自己多年的修煉體悟毫無保留地傾瀉而齣,讓人忍不住想立刻起身比劃幾下,去體會那種“纏綿不斷”的勁道。書中對基礎功法的描述極其細緻,從站樁的姿勢微調到呼吸的配閤,每一個細節都反復推敲,體現瞭紮實的功底和嚴謹的治學態度。我驚喜地發現,很多我過去練習中感到睏惑的地方,都在書中的某個段落找到瞭清晰的解答,這對於一個自我摸索的習練者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這本書不僅是招式的講解,更像是一份修煉的指引,引導著習練者去關注內在的覺知和身體的感受,而非僅僅停留在外形的模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