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讀】:
本店銷售的書籍品相可能因為存放時間長短關係會有成色不等,請放心選購。
付款後,不缺貨的情況下,48小時內發貨,如有缺貨的情況下,我們會及時在聊天窗口給您留言告知。
發貨地北京,一般情況下發貨後同城次日可以到達,省外具體以快遞公司運輸為準。
望每位讀者在收貨的時候要驗貨,有什麼意外可以拒簽,這是對您們權益的保護。
注意:節假日全體放假,請自助下單;如需幫助請及時與我們聯係。祝您購物愉快!商傢熱綫: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書名:大氣探測學(第2版)
定價:58.00元
作者:王振會,作,王振會
齣版社:氣象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02963507
字數:
頁碼:
版次:2
裝幀:簡裝
開本:其他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教材以介紹大氣探測(含常規地麵氣象觀測、常規高空氣象探測、雷達衛星遙感探測、氣象觀測新技術、專業氣象探測、數據傳輸與質量控製等內容)的基本概念和技術為主,偏重於宏觀、定性、介紹性,以數學關係式的物理意義為主,多用圖示圖解,淺顯易懂。本教材主要用於非大氣科學類專業本科生的大氣探測學通修課,也可作為大氣科學類專業本科生、相關專業各層次學生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目錄
緒論0.1 大氣的基礎狀態0.2 大氣探測的任務和發展特點0.3 我國的綜閤氣象觀測係統0.4 大氣探測原理及儀器特性0.5 本教材使用須知主要參考文獻附錄 0.A 氣象觀測工作中通常使用的單位附錄0.B 氣象業務對儀器準確度等性能的要求附錄0.C 全球資料處理係統對三維場和地麵場觀測資料的要求習題章 雲的觀測1.1 雲的分類與識彆特徵1.2 雲狀的相互演變1.3 雲量的觀測1.4 雲高的觀測主要參考文獻習題第2章 能見度的觀測2.1 氣象能見度與氣象光學視程2.2 氣象能見度目測法2.3 能見度器測原理2.4 能見度儀的種類和應用主要參考文獻習題第3章 天氣現象的觀測3.1 天氣現象的特徵3.2 天氣現象人工觀測和記錄3.3 天氣現象器測簡介主要參考文獻習題第4章 溫度的測量4.1 溫度單位和溫標4.2 測溫元件和儀器4.3 測溫元件的熱滯效應4.4 氣溫測量中的防輻射主要參考文獻習題第5章 濕度的測量5.1 濕度的錶示和基本測量方法分類5.2 乾濕球溫度錶測濕5.3 儀測濕5.4 電子測濕元件5.5 吸收光譜法濕度計主要參考文獻習題第6章 氣壓的測量6.1 水銀氣壓錶的原理及構造6.2 水銀氣壓錶的安裝和觀測方法6.3 氣壓及其訂正6.4 空盒氣壓錶測壓6.5 空盒氣壓計測壓6.6 沸點氣壓錶測壓6.7 氣壓測量傳感器主要參考文獻習題第7章 地麵風的測量7.1 風嚮與風速7.2 風嚮的測量7.3 風速的測量7.4 測風儀器使用注意事項主要參考文獻習題第8章 降水的測量8.1 降水測量方法8.2 自記雨量計8.3 降雪和積雪的測量主要參考文獻習題第9章 蒸發的測量9.1 測量方法與儀器9.2 小型蒸發器9.3 E601B型蒸發器9.4 美國A級蒸發器9.5 俄羅斯GGI-3000蒸發器主要參考文獻習題0章 輻射及日照時數的觀測10.1太陽直接輻射的測量10.2 短波總輻射和散射輻射的測量10.3 全波輻射、淨輻射和長波輻射的測量10.4 日照時數的測量主要參考文獻習題1章 地基雷電觀測11.1 低頻/甚低頻雷電定位技術11.2 甚高頻雷電定位技術11.3 雷電電磁場測量係統主要參考文獻習題2章 自動氣象站12.1 自動氣象站組成12.2自動氣象站工作原理12.3自動氣象站主要功能12.4 自動氣象站基本技術指標12.5 自動氣象站網12.6 自動氣象站應用和實例主要參考文獻習題3章 高空探測13.1 氣球測風13.2 經緯儀測高空風13.3 無綫電探空13.4 GTXⅡ係留氣球低空探測係統主要參考文獻習題4章 飛機氣象探測14.1 飛機氣象探測項目與儀器14.2 有人駕駛飛機氣象探測14.3 無人駕駛飛機氣象探測14.4 飛機探測颱風主要參考文獻習題5章 天氣雷達探測15.1 天氣雷達的工作原理、組成及其技術指標15.2 天氣雷達資料的分析應用主要參考文獻習題6章 激光雷達探測16.1 激光雷達的結構與工作原理16.2 激光雷達的應用主要參考文獻習題7章 風廓綫雷達17. 1風廓綫雷達的分類17. 2風廓綫雷達探測原理17.3 相控陣風廓綫雷達17.4 風廓綫雷達的應用主要參考文獻習題8章 微波輻射計18.1微波輻射基本概念及測量原理18.2微波輻射計簡介18.3 微波輻射計的應用主要參考文獻習題9章 衛星觀測19.1 衛星遙感的基本概念19.2 氣象衛星的軌道19.3 星載輻射計及其觀測19.4 星載雷達及其觀測19.5 衛星資料的應用19.6 國際新一代對地觀測係統簡介主要參考文獻習題第20章 GNSS氣象探測20.1 導航衛星係統原理20.2 地基GNSS/MET20.3 天基GPS/MET(掩星觀測)主要參考文獻習題第21章 專業氣象觀測21.1 近地麵通量觀測21.2 生態氣象觀測21.3 海洋觀測21.4 冰雪、冰川、凍土觀測主要參考文獻習題第22章 數據傳輸和質量控製22.1 數據傳輸22.2 質量控製22.3 觀測規範信息主要參考文獻習題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排版和圖示部分處理得非常齣色,這對於理解空間科學中的復雜結構至關重要。很多專業書籍的圖例都是那種黑白模糊、缺乏細節的掃描件,閱讀體驗極差。但在這本書裏,所有的剖麵圖、儀器結構圖都色彩鮮明、標注清晰,綫條精準有力,即便是那些錶示波長、頻率或梯度的復雜圖錶,也能一眼看齣其內在的物理關係。這些高質量的視覺輔助極大地節省瞭我去查閱其他資料進行交叉驗證的時間,讓學習過程更加流暢和高效。可以說,在對視覺信息依賴度極高的學科中,能有這樣精良的配圖支持,是衡量一本優秀專業書籍的重要標準,這本書無疑做到瞭頂尖水平。
評分說實話,我本來有點擔心這麼專業的領域會不會寫得過於晦澀難懂,畢竟涉及到大量的物理和數學背景。但翻開第一章我就放下瞭心。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平易近人,他似乎非常擅長把那些高深的物理概念“翻譯”成讀者更容易理解的語言。他沒有一上來就拋齣復雜的公式轟炸,而是通過一些生動的類比和實際大氣現象的引入,逐步引導我們進入主題。比如,他在講解某些探測原理時,會結閤日常生活中能觀察到的現象來解釋,這種教學方法極大地降低瞭學習的門檻,讓那些原本覺得高不可攀的知識點變得觸手可及。我個人感覺,這本書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耐心細緻的老師在手把手地帶你入門,而不是冷冰冰的知識堆砌,這對於自學者來說簡直是福音。
評分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超齣瞭我的預期。我原本以為它可能隻是停留在基礎原理的介紹,但深入閱讀後發現,它對當前大氣探測領域的前沿技術和研究熱點也有相當詳盡的闡述。特彆是關於新型遙感技術和數據處理方法的介紹部分,引用瞭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案例,這對於正在進行相關課題研究的我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我發現書中的很多論述都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它不僅告訴你“是什麼”,更深層次地解釋瞭“為什麼”以及“如何做到”。這種兼顧理論深度與實踐應用的設計,使得這本書的價值遠超一般的教科書,更像是一本集大成的工具書和研究指南,值得反復研讀,每次翻閱都會有新的收獲。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沒得說,紙張厚實,印刷清晰,拿在手裏沉甸甸的,一看就是那種用心製作的專業書籍。封麵設計簡潔大氣,配色沉穩,很符閤大氣探測這種嚴謹學科的調性。我特意翻瞭翻目錄,內容編排得非常有邏輯性,從基礎理論到前沿應用,層層遞進,讓人感覺作者對這門學科的把握非常到位。尤其是那些復雜的公式和圖錶,排版得井井有條,即便是初學者也能比較容易地跟上思路。我聽說這個是第二版,對比第一版肯定做瞭不少更新和完善,光是看著這些紮實的用料和精細的排版,就讓人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相信它絕對是案頭必備的參考書。拿到書的那一刻,我就覺得這投資絕對值迴票價,它不僅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學術精品。
評分這本書的作者在內容組織上展現瞭極高的學術素養和教學智慧。它並非僅僅是對現有知識的簡單羅列,而是建立瞭一個非常嚴密、自洽的知識體係框架。每章節之間的過渡自然流暢,像是精心編織的一張網,知識點之間相互勾連,形成瞭一個有機的整體。我特彆欣賞它對曆史脈絡的梳理,它沒有割裂地介紹各個技術,而是將它們置於大氣科學發展的曆史長河中去考察,這讓我能更好地理解為什麼某項技術會在特定的時間點被發展齣來,以及它對後續研究産生瞭怎樣的深遠影響。這種宏觀的視角,使得讀者不僅掌握瞭技術細節,更培養瞭對整個學科發展趨勢的洞察力,這對於一個未來的研究者來說,比記住公式本身更為寶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