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定价:27
作 者[明]计成 著,李世葵、刘金鹏 编著
出 版 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11-8-1
ISBN9787101080780
版 次:1页 数:212
字 数:150000
印刷时间:2011-8-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包 装:平装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地总结和阐述造园法则与技艺的著作,它从选址、规划与设计建筑物、叠山理水、铺装地面、选择石材和借景等方面对中国古代造园的各环节都做了深入具体的总结和阐述,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人造园的智慧和艺术追求。书中提出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观点,深得中国古代造园理论之精髓。
本书注释力求详尽、准确,译文流畅,点评独到,并配以精美插图,美文美图相得益彰。
目录
卷一
冶叙
题词
自序
兴造论
园说
相地
立基
屋宇
装折
卷二
栏杆
卷三
门窗
墙垣
铺地
掇山
选石
借景
自识
这套《中华生活典》系列真是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古代的生活方式很感兴趣,但市面上很多书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内容零散,很难系统地了解。这套书的出现,简直是我的福音。就拿这本《园冶》来说,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但仅从装帧设计和附带的介绍来看,我就能感受到它背后沉甸甸的文化底蕴。纸张的质感、印刷的清晰度都做得非常到位,这对于一本承载着古籍智慧的书来说,至关重要。我特别喜欢它那种“古色古香”的感觉,仿佛真的能从书页间穿越回明代,去感受那个时代的园林艺术和生活情趣。我之前也尝试过一些园林方面的书籍,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可能就是这种来自原著的“原汁原味”。我期待着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古人的审美情趣,甚至能够将这些理念融入到我自己的生活空间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小园”。
评分读《园冶》这本书,我感受最深的,是它那种超越时空的智慧。虽然它是明代大匠计成留下的宝贵遗产,但书中对于如何“因地制宜”、“合乎自然”的论述,在今天看来依然适用。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大家越来越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本书所蕴含的理念,恰恰能够给我们提供非常宝贵的启示。我虽然不是专业的园林设计师,但作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我一直对如何打造一个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有着自己的想法。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美,是建立在对自然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的。它不仅仅是关于栽花种树,更是关于如何营造一种意境,一种与环境融为一体的生命体验。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探索书中那些关于景致的描写,那些关于如何运用山石、水体、植物来创造出不同韵味的园林的智慧。
评分对于《园冶》这本书,我抱着一种非常敬畏的心情去阅读。它不仅仅是一本园林专著,更像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计成先生的智慧,通过这本古籍得以流传,而李世葵、刘金鹏两位编著者的努力,则让这份宝贵的遗产得以重现光彩。我尤其欣赏书中那种严谨而又不失灵动的论述风格,既有理论的深度,又不乏实践的可行性。它让我看到了古人对于自然规律的尊重,以及他们如何运用巧妙的设计,将自然之美发挥到极致。我期待着在阅读过程中,能够领略到那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艺术真谛,并将这份感受融入到对生活的热爱中。
评分当我翻开《园冶》这本书时,一股浓厚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园林艺术的书,更像是一扇通往明代生活方式的窗户。通过书中的文字,我仿佛能够看到当时士大夫阶层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他们是如何将自然之美与人文精神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那些令人惊叹的园林。我尤其好奇书中关于“掇山”、“理水”的论述,这些看似简单的技艺,背后却蕴含着多么深厚的哲学和美学思想。这本书让我明白,古代的园林,不仅仅是简单的休憩场所,更是寄托情怀、修身养性的精神空间。它所传达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在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经典”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本古籍的复刻,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与再创造。李世葵、刘金鹏两位编著者在整理和解读计成先生原著时所付出的心血,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并没有简单地将古文堆砌,而是结合了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和理解方式,对原文进行了注释、白话翻译,甚至还配以精美的插图。这让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古代园林理论,变得生动形象,易于接受。我一直认为,真正有价值的经典,不应该被束之高阁,而是应该被重新激活,让更多人能够从中受益。《园冶》正是做到了这一点。通过它,我仿佛听到了计成先生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受到了他对于园林艺术的执着与热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