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主讲人、国学大师曾仕强教授带你进入《易经》的世界,*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纵谈儒释道,新述孝悌仁,用现代思维,解读千年经典。修己安人,泰然自足,以国学精华,应对世界潮流。
◆中华文化的源头是《易经》,以《易经》为向导来了解、*悟中华文化是再合适不过的。历经千年,无论是儒家、道家、*家等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还是食寝、风水、养生、做人的道理,都是璀璨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独到花样,同样也都始终离不kai《易经》的核心理念。理解了《易经》的理念,也就理解了中华文化的种种、处处令人回味无穷的精美细节。曾教授以《易经》与“孔孟之道”贯穿全书始终,并用亲身的经历和感悟告诉我们: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中国人的精神品质与独特涵养,以及未来中国人之于世界的重要地位。
◆ 装帧精美,带来轻松的阅读体验,即是读文化、读经典,又是读智慧、读展望。
壹 中华与文化
“文”就是花样?
“中”是合不合理?
“华”是华丽和变化?
中华文化有所变有所不变?
文化1定要多元?
以sheng贤之道维持民族命脉?
贰 中华文化的回望
先贤都做了些什么?
为什么要感谢孔子?
易经到底讲了什么?
为何历代皇帝要面南而坐
叁 中华文化的标杆
人追求的不该是真理?
1统天下不是统1天下?
天人合1是什么?
人跟动物到底有什么不同?
既要循天理,还要讲良心?
心胸要广,但不能无是非观?
肆 中华文化的传承
随机应变与投机取巧?
莫犯大过,少争小事非?
赚钱只是工具,生活才是目的?
不要成为物质的奴隶?
其实养生很简单?
不讲传统讲道统
伍 中华文化的历练
孝顺错了吗?
实事求是的五个步骤?
愿意就是生产力?
喜悦藏在肚子里?
修己安人,泰然自足?
陆 中华文化的未来
不能把经典*作不变的东西?
老二哲学?
阴就是阳,阳就是阴?
团队和谐,从心做起?
发展要尊重自然规律?
21 世纪中国人的责任是什么?
显示全部信息老二哲学
有1次,我在纽约跟1个犹太人吃饭。他讲了几句话,给我很大的震撼。那个犹太人跟我讲:“说实在话,全世界你们中国人醉会做生意。”我说:“你讲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全世界都公认你们犹太人醉会做生意,没有人说中国人是醉会做生意的。”听我讲了这句话以后,他有些激动,说:“就是这句话把我们犹太人害死了!大家都说犹太人会做生意,所以1看到犹太人,就把两只眼睛睁得大大的,我们1毛钱都赚不到。你们中国人都说自己混口饭吃,不会做生意,可醉后钱都是你们赚走的。”我说:“你这样讲不对。”他说:“怎么不对?你们中国人就是这样,明明自己挖了1个洞,挖完还说不是自己挖的,别人问是谁挖的,就推说不知道……”这才是典型的中国人。
老实讲,如果1个人1出手,人家就知道你要干什么,你就什么事情都干不了。所以孔子主张“老二哲学”,不希望我们做老大。这是有道理的,不是毫无根据的。中国人醉聪明,常常说“我不行”,把醉会做生意的帽子加给犹太人,又把醉会做情报的帽子交给日本人,然后全世界都知道犹太人醉会做生意,就害死犹太人,让他们1毛钱也赚不到;全世界都知道日本人醉会做情报,就处处*防日本人,让日本人什么情报也得不到。
1个人懂得隐藏自己的聪明,才叫真聪明,正所谓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现在中国人都学西方,有才能就要展示出来,不展示跟没有才能1样。这种思想实在是太浅薄了。我们去看《易经》的*1卦*1爻,就告诉我们:潜龙勿用。老子也告诉我们:深藏不露。懂得隐藏自己的聪明,才是真智慧。
1个人有意见,马上就说出来,就是跟自己过不去。中国人的做*都是有意见先不讲,先听听人家的意见,如果人家讲出来的意见比自己好,就暗自庆幸,幸好自己没有讲,要不然的话丢脸丢大了;如果听来听去发现都没有比自己更好的意见,才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会说这个意见是自己突然间想到的,没有人会讲“我想了两天两夜才想到这个意见”。这不是鬼鬼祟祟,也不是阴险狡诈,而是尊重自己,尊重别人。
关于不讲话,有两种解释:1种是我不讲话,是为了把宝贵的时间让给比我会讲的人讲;1种是你不讲话,光听不说,吸收人家的意见,自己舍不得说1点,很阴险。1个典型的中国人,应该有这样的认识:1个人要尊重别人,如果人家有更好的意见,你就不应该讲,你讲就是浪费时间。这样去想,就能了解中华文化了。现在1般人都是从负面去解读,往往把中国人解读得很坏,这是因为他们看不懂中华文化。
关于讲还是不讲,我们说凡事合理就好,而且事先1定要先推1推。中国人的推拖拉是醉高的艺术,但是却常被某些人骂得1塌糊涂。四十年来,有很多人在骂中国人这样不对那样不好,其实是骂的那些人自己不懂中国人,不懂中华文化的特质。我们现-在1定要把这1点弄清楚,讨好孔子,你会很难堪,骂孔子,你会更难堪。孔子是不允许别人讨好他的,你去讨好,你就是小人;但你也不能去骂他,你也骂不过他,因为孔子讲的话都是活的,没有1句话是固定的。
显示全部信息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震撼,莫过于它揭示了《易经》与中华文化之间那条深邃而又浑然一体的联系。我一直以来对《易经》都抱着一种敬畏之心,觉得它过于高深,难以企及。然而,《从易经到中华文化》这本书,却用一种极其平易近人的方式,将《易经》的智慧转化为我们能够理解和应用的文化符号。《易经》中的阴阳、五行、八卦,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变成了理解世界万物运行规律的钥匙,变成了中国人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宇宙的根本视角。书中对于“变”的阐释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变化,而是宇宙生生不息的动力,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而这种思想,渗透在中国人对历史的理解、对人生的规划、对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华文化深层结构的大门,看到了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逻辑和智慧。它让我明白,中华文化并非是静态的传承,而是一种动态的演化,而《易经》正是这场演化的核心驱动力。
评分这套书我实在太惊喜了!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但总是觉得有些零散,缺乏一条清晰的主线。直到我偶然发现了《从易经到中华文化》,我才找到了那条贯穿古今的脉络。《易经》这本书,我之前也尝试读过,但总感觉晦涩难懂,许多概念像是隔着一层雾。然而,这本书的作者却用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将《易经》的核心思想,比如阴阳、五行、卦象等,融入到对中国历史、哲学、艺术、甚至日常生活的解读中。它没有枯燥地讲解《易经》的原文,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个个具体的例子,来展现《易经》如何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易经》如何影响了中医、武术、建筑的章节,这些都是我生活中能直接感受到的,让我觉得《易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古籍,而是活生生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智慧。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常常会产生“原来是这样!”的顿悟感,仿佛解锁了许多以前模糊的概念,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也因此变得更加深刻和系统。这本书真的让我看到了《易经》这座宝藏是如何被一点点发掘,并最终塑造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中华文化。
评分老实说,我一开始是被这本书的标题吸引的。《易经》对于我来说,一直是个神秘而又有点畏惧的存在,总觉得那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的专属读物,我这种普通人可能永远也无法真正领会。但《从易经到中华文化》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易经》。它并没有高高在上地去讲述那些深奥的哲学,而是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娓娓道来。《易经》的很多思想,其实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帮我找到了那些隐藏在日常中的智慧。比如,书中关于“变”的哲学,让我重新审视了生活中的许多变化,不再那么恐慌,而是学会以一种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还有关于“道”的阐述,让我对人生的许多选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述《易经》思想时,所引用的那些经典文学作品和历史典故,这些都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而形象,也让我有机会重温了许多我曾经读过但未曾深入理解的中国经典。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华文化并非是厚重的历史堆砌,而是充满生命力的智慧传承,而《易经》正是这条智慧长河的源头。
评分读完《从易经到中华文化》,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如此!”。我一直觉得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又常常感到无从下手,总觉得很多概念都过于抽象,难以理解。这本书却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视角,它将《易经》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通过对《易经》核心思想的解读,来串联起中国历史、哲学、艺术、乃至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道”的阐释,以及“道”如何体现在中国人的生活哲学中。比如,书中提到的“顺势而为”的智慧,让我对人生中的许多困境有了新的认识,不再是盲目地对抗,而是学会去理解和适应。同时,这本书在解读《易经》的时候,并没有拘泥于文字本身,而是将它放在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下进行阐释,让我看到了《易经》是如何从一部古籍,演变成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文化基因。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中华文化的内在逻辑和精神内核,也让我对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我一直觉得,要了解一个民族,就得了解它的根。《从易经到中华文化》这本书,真的帮我找到了中华文化的“根”。我之前对《易经》的了解非常有限,只知道它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书,充满了哲学智慧,但具体内容和意义却知之甚少。这本书却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易经》的精髓与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巧妙地联系起来。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象”的解读,不仅仅是卦象,更是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以及这种规律如何在人的行为、社会的演变中体现出来。作者通过大量的例子,比如季节的变化、人际关系的互动、甚至国家兴衰的规律,来印证《易经》的思想。这让我觉得,《易经》并非只是古代圣贤的臆想,而是对自然和社会深刻洞察的结晶。读这本书,我仿佛穿梭于历史的长河,看到了《易经》的思想如何一步步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这本书让我明白,学习中华文化,从《易经》入手,真的是一条事半功倍的捷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