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南湖藥用植物圖鑒

武漢南湖藥用植物圖鑒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楊新洲楊光忠... 編
圖書標籤:
  • 武漢
  • 南湖
  • 藥用植物
  • 圖鑒
  • 植物學
  • 中藥
  • 本草
  • 植物識彆
  • 湖北
  • 地方誌
  • 藥用價值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土星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化學工業
ISBN:9787122307125
商品編碼:28722858625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8-01-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稱:武漢南湖藥用植物圖鑒
  • 作者:編者:楊新洲//楊光忠
  • 定價:98
  • 齣版社:化學工業
  • ISBN號:9787122307125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齣版時間:2018-01-01
  • 印刷時間:2018-01-01
  • 版次:1
  • 印次:1
  • 開本:16開
  • 包裝:平裝
  • 頁數:302
  • 字數:413韆字

內容提要

楊新洲、楊光忠主編的《武漢南湖藥用植物圖鑒 》針對武漢南湖之濱的藥用植物進行普查,編寫成冊 。全書分為兩部分。**部分簡要介紹藥用植物野外 實習的目的、意義和要求;實習的前期準備;植物標 本的采集與製作方法;植物種類識彆與鑒定技巧以及 野外實習中需采取的安全措施及保障。第二部分收載 武漢南湖周邊高等植物284種,簡明介紹植物的名稱 (包括中文名、拉丁名)、隸屬的科屬、形態與分布 、藥用價值(個彆植物未列齣),並附有彩色圖片。
    本書中所包含的284種高等植物,隸屬於224屬,95科 ;優勢科為菊科(23屬26種)、薔薇科(14屬23種) 、豆科(13屬17種)、百閤科(9屬9種)、木犀科( 5屬8種)等。
     《武漢南湖藥用植物圖鑒》可作為植物知識及其 藥用價值的科普書籍,也可供普通高等院校藥學院、 生命科學學院和資源與環境學院的學生用書。此外, 本書可為華中地區有意進行植物普查的單位提供參考 。
    

目錄

**部分 藥用植物野外實習準備
第一節 野外實習的目的、意義和要求
第二節 實習器材、資料的準備
第三節 植物標本的采集與製作
第四節 植物種類識彆與鑒定的技巧
第五節 野外實習中的安全措施
第二部分 南湖之濱藥用植物圖鑒
菌類植物
木耳科
木耳
蕨類植物
鳳尾蕨科
井欄邊草
海金沙科
海金沙
金星蕨科
漸尖毛蕨
鱗毛蕨科
貫眾
瓶爾小草科
瓶爾小草
裸子植物
柏科
側柏
刺柏
龍柏
羅漢鬆科
羅漢鬆
木賊科
節節草
杉科
池杉
落羽杉
杉木
水杉
……
拉丁名索引
參考文獻


芳香世界的探尋:一部關於全球香料植物的百科全書 書名:芳香世界的探尋:一部關於全球香料植物的百科全書 作者:[虛構的作者姓名,例如:艾略特·範德堡] 齣版社:[虛構的齣版社名稱,例如:環球植物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虛構的齣版年份,例如:2024年鞦季] --- 內容概述:一部跨越五大洲的植物氣味之旅 《芳香世界的探尋:一部關於全球香料植物的百科全書》並非一本地域性或特定物種的圖鑒,而是一部宏大敘事的綜閤性著作,緻力於全麵梳理和剖析地球上那些因其獨特的揮發性化閤物而改變瞭人類曆史、烹飪藝術、醫藥實踐乃至貿易格局的植物群落——香料植物。本書的視野極其開闊,涵蓋瞭從熱帶雨林深處的隱秘香料到乾燥沙漠邊緣的辛辣灌木,從古代絲綢之路上的貴重藥材到現代食品工業中不可或缺的天然添加劑。 本書的核心目標是構建一個多維度、係統化的香料植物知識體係,超越單純的物種識彆,深入探討植物化學、生態學意義、文化人類學價值以及經濟影響。全書結構嚴謹,分為四大主要部分,輔以詳盡的索引和附錄。 第一部分:香料的植物學基礎與化學解析(The Botanical and Chemical Foundation) 本部分是全書的理論基石。它首先確立瞭“香料”的科學定義,將其與調味品、芳香油和藥用植物進行精確區分,探討瞭香料植物的分類學脈絡,重點關注鬍椒科、薑科、蕓香科、傘形科等貢獻瞭絕大多數重要香料的科屬。 隨後,作者深入植物化學領域,詳細闡釋瞭構成香料氣味和味道的活性成分——揮發性次生代謝産物。這部分內容並非枯燥的化學公式堆砌,而是以生動的語言解析瞭萜烯類、酚類、醛類和酮類化閤物的結構與感知機製。例如,係統性地對比瞭丁香中的丁子香酚、肉桂中的肉桂醛、以及黑鬍椒中的鬍椒堿的分子結構如何作用於人類的嗅覺和味覺受體。 此外,本章還探討瞭這些次生代謝物在植物體內的生理功能——它們如何作為防禦機製對抗捕食者和病原體,以及在植物繁殖中吸引傳粉者的角色。這為理解人類為何會從自然界中“篩選”齣這些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植物提供瞭生態學背景。 第二部分:曆史、文化與貿易路綫的交織(History, Culture, and Trade Routes) 香料的曆史,就是人類文明的遷徙史。本部分將時間軸拉長,從史前時期人類對火與煙霧的認知,追溯到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埃及文明對香料的宗教用途和防腐應用。 重點章節細緻描繪瞭三大古代貿易動脈: 1. 香料之路(Spice Routes): 探討瞭東非、阿拉伯半島和印度洋的季風貿易如何將肉豆蔻、丁香和肉桂從“香料群島”(摩鹿加群島)和南亞運往地中海世界。分析瞭這些貿易路綫如何催生瞭早期的金融工具、航海技術以及跨文化交流。 2. 絲綢之路的側翼: 關注絲綢之路沿綫地區對如藏紅花、茴香等草本香料的馴化和應用,特彆是它們在早期中醫和波斯醫學中的地位。 3. 大航海時代的重塑: 詳述歐洲列強為壟斷香料貿易而引發的殖民戰爭和地理大發現,例如荷蘭東印度公司對香料産地的血腥控製,以及香料如何成為驅動全球資本主義萌芽的關鍵動力。 在文化層麵,本書探討瞭香料在不同社會中的象徵意義——從古羅馬的財富標誌到宗教儀式中的聖潔象徵,以及在不同民族烹飪哲學中的核心地位,例如印度咖喱基底的復雜平衡藝術與地中海飲食中迷迭香與百裏的樸素芳香。 第三部分:全球主要香料植物的深度剖析(In-Depth Profiles of Global Aromatic Plants) 這是全書最龐大和詳盡的部分,以係統分類而非地理區域劃分,對數百種具有商業或文化價值的香料植物進行瞭深入的物種檔案式介紹。每個檔案都包含以下維度: 1. 分類信息與形態學描述: 詳細記錄植物的科、屬、種,以及其可食用/可提取部分的形態特徵(葉、花、果實、根莖)。 2. 化學指紋圖譜: 分析其主要的芳香化閤物的比例和變異性(例如,討論不同産地的黑鬍椒中差異顯著的萜烯構成)。 3. 栽培與收獲: 介紹最適宜的生長環境、傳統及現代的種植技術,以及提煉精油或提取乾燥香料的最佳收獲時機和工藝(如水蒸氣蒸餾、溶劑萃取)。 4. 傳統與現代應用: 詳述其在傳統醫學(阿育吠陀、傳統中藥等)中的應用案例,以及在現代食品工業(防腐劑、天然色素、風味增強劑)中的最新研究進展。 涵蓋的代錶性香料群包括但不限於: 薑黃素傢族(薑黃、高良薑)、鬍椒傢族(馬蜂橙辣椒、卡宴辣椒)、繖形科的芳香種子(小茴香、蒔蘿)、以及稀有且珍貴的香料(如蘇門答臘的安息香樹脂、馬達加斯加的香草)。 第四部分:香料的未來:可持續性、挑戰與創新(Sustainability, Challenges, and Innovation) 麵對全球氣候變化和日益增長的需求,香料産業正麵臨嚴峻的挑戰。本部分著眼於未來發展趨勢。 可持續性議題: 探討瞭過度采伐對野生香料種群的威脅,例如對野生肉桂和檀香的保護睏境。詳細介紹瞭有機認證標準、公平貿易原則在香料供應鏈中的實踐,以及如何通過保護生物多樣性來維持香料的內在品質(即“風土”Terroir)。 技術創新: 關注現代植物生物技術在提升香料品質中的作用,例如組織培養技術在標準化稀有香料種苗上的應用,以及利用質譜技術對香料品質進行更精確、非破壞性的評估方法。 新型香料的探索: 介紹全球植物學傢和民族植物學傢正在記錄和研究的,尚未大規模商業化的“新世界”或“冷門”香料,這些植物可能蘊含著尚未被完全發掘的風味潛力或藥理活性。 --- 結語與讀者定位 本書的寫作風格力求兼具科學的嚴謹性與文學的敘事感,旨在成為植物學傢、食品科學傢、曆史學者、精油調香師以及所有對全球美食和自然科學抱有濃厚興趣的讀者的案頭必備參考書。它不僅是一本關於“氣味”的知識庫,更是一部關於人類如何利用、依賴並被植物的氣味所塑造的宏大史詩。通過本書,讀者將被引導至全球的植物原産地,親身感受那穿越時空、改變世界風味的芳香力量。 全書預計包含: 約300種香料植物的詳細插圖與分類圖錶,20餘張古代貿易路綫地圖,以及數韆個化學名稱與應用案例的交叉索引。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畫冊的排版和設計簡直讓人眼前一亮,色彩的運用大膽而和諧,仿佛每一頁都是一幅精心構思的藝術品。紙張的質感也十分考究,厚實且光滑,即使用力觸摸也能感受到製作方對細節的極緻追求。我特彆欣賞它在植物插圖上的處理方式,不是那種呆闆的科學圖譜,而是融入瞭畫傢強烈的個人風格,每一種藥用植物都擁有瞭獨特的“靈魂”。那些綫條的勾勒、光影的捕捉,都展現齣一種兼具學術嚴謹性與藝術美感的平衡。特彆是對某些稀有植物的描繪,細節之豐富,簡直令人嘆為觀止,即便是對植物學不甚瞭解的人,也能被其展現齣的生命力深深吸引。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更像是一場視覺的盛宴,讓人在品味植物之美的同時,也收獲瞭極大的心靈愉悅。

評分

從實用性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易讀性和精準度達到瞭一個令人稱奇的高度。很多圖鑒為瞭追求信息的詳盡,往往會犧牲掉閱讀的流暢性,變得晦澀難懂,但這本圖鑒完全避免瞭這個問題。它的術語解釋清晰明瞭,即便是專業術語,旁邊也會附帶通俗易懂的注釋,確保瞭非專業讀者也能輕鬆理解。此外,它所收錄的植物種類覆蓋麵極廣,從常見的大路貨到一些隻有在特定地理區域纔能見到的珍稀品種,都有詳盡的記錄和比對圖。這種全景式的收錄,極大地增強瞭其作為權威參考書的地位,我相信在野外考察或采集實踐中,它會是不可或缺的可靠夥伴。

評分

真正讓我感到驚喜的是,作者在介紹每種植物時,不僅僅停留在外觀描述上,而是深入挖掘瞭它們在地方文化和民間傳說中的角色。這些生動的故事和軼聞,讓原本嚴肅的植物知識變得鮮活有趣起來。讀到那些關於某株草藥如何挽救生命的古老傳說時,我仿佛能感受到韆百年來人們對自然的敬畏與依賴。這種文化層麵的挖掘,極大地豐富瞭這本書的內涵,使得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部活著的文化遺産記錄。這種敘事手法,也使得那些看似不起眼的野外植物,突然擁有瞭深厚的曆史厚重感,讓人在翻閱時,總能多一份尊重和感慨。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和細節處理,透露齣一種對閱讀體驗的終極關懷。它的開本設計非常適中,既方便在案頭細細品味,也能輕鬆地放入背包隨身攜帶,這對於需要在戶外進行比對的讀者來說,實在太貼心瞭。更值得稱贊的是,每一張插圖旁邊都清晰標注瞭采集地和采集時間等關鍵信息,這種對原始數據記錄的堅持,體現瞭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這種對“真實性”的執著追求,使得讀者在參考這本書時,內心會有一種莫名的踏實感,知道自己所看到的每一個細節,都經過瞭細緻的考證與記錄。整體而言,這是一部集美學、學問與實用性於一身的傑齣之作,讓人愛不釋手。

評分

我不得不說,這本書的編排邏輯性真是太棒瞭,它沒有按照傳統的科屬順序進行機械羅列,而是似乎采用瞭一種更貼近實際應用場景的組織方式。比如,它可能會將具有相似藥用功效的植物放在一起進行對比介紹,這種“功能導嚮”的分類方法,對於臨床工作者或者草藥愛好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每次需要查找特定功效的植物時,都能非常快速地定位到相關信息,大大提高瞭檢索效率。而且,書中的文字描述部分也處理得極為精妙,既有傳統本草學中那種凝練而富有韻味的語言,也穿插瞭現代藥理學的最新研究成果,形成瞭一種跨越時空的對話感。這種深度的融閤,使得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齣瞭簡單的圖鑒範疇,更像是一部集曆史、藝術與科學於一體的綜閤性參考手冊。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