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南湖药用植物图鉴

武汉南湖药用植物图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新洲杨光忠... 编
图书标签:
  • 武汉
  • 南湖
  • 药用植物
  • 图鉴
  • 植物学
  • 中药
  • 本草
  • 植物识别
  • 湖北
  • 地方志
  • 药用价值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土星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
ISBN:9787122307125
商品编码:28722858625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8-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武汉南湖药用植物图鉴
  • 作者:编者:杨新洲//杨光忠
  • 定价:98
  • 出版社:化学工业
  • ISBN号:9787122307125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8-01-01
  • 印刷时间:2018-01-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302
  • 字数:413千字

内容提要

杨新洲、杨光忠主编的《武汉南湖药用植物图鉴 》针对武汉南湖之滨的药用植物进行普查,编写成册 。全书分为两部分。**部分简要介绍药用植物野外 实习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实习的前期准备;植物标 本的采集与制作方法;植物种类识别与鉴定技巧以及 野外实习中需采取的安全措施及保障。第二部分收载 武汉南湖周边高等植物284种,简明介绍植物的名称 (包括中文名、拉丁名)、隶属的科属、形态与分布 、药用价值(个别植物未列出),并附有彩色图片。
    本书中所包含的284种高等植物,隶属于224属,95科 ;优势科为菊科(23属26种)、蔷薇科(14属23种) 、豆科(13属17种)、百合科(9属9种)、木犀科( 5属8种)等。
     《武汉南湖药用植物图鉴》可作为植物知识及其 药用价值的科普书籍,也可供普通高等院校药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和资源与环境学院的学生用书。此外, 本书可为华中地区有意进行植物普查的单位提供参考 。
    

目录

**部分 药用植物野外实习准备
第一节 野外实习的目的、意义和要求
第二节 实习器材、资料的准备
第三节 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第四节 植物种类识别与鉴定的技巧
第五节 野外实习中的安全措施
第二部分 南湖之滨药用植物图鉴
菌类植物
木耳科
木耳
蕨类植物
凤尾蕨科
井栏边草
海金沙科
海金沙
金星蕨科
渐尖毛蕨
鳞毛蕨科
贯众
瓶尔小草科
瓶尔小草
裸子植物
柏科
侧柏
刺柏
龙柏
罗汉松科
罗汉松
木贼科
节节草
杉科
池杉
落羽杉
杉木
水杉
……
拉丁名索引
参考文献


芳香世界的探寻:一部关于全球香料植物的百科全书 书名:芳香世界的探寻:一部关于全球香料植物的百科全书 作者:[虚构的作者姓名,例如:艾略特·范德堡] 出版社:[虚构的出版社名称,例如:环球植物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虚构的出版年份,例如:2024年秋季] --- 内容概述:一部跨越五大洲的植物气味之旅 《芳香世界的探寻:一部关于全球香料植物的百科全书》并非一本地域性或特定物种的图鉴,而是一部宏大叙事的综合性著作,致力于全面梳理和剖析地球上那些因其独特的挥发性化合物而改变了人类历史、烹饪艺术、医药实践乃至贸易格局的植物群落——香料植物。本书的视野极其开阔,涵盖了从热带雨林深处的隐秘香料到干燥沙漠边缘的辛辣灌木,从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贵重药材到现代食品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天然添加剂。 本书的核心目标是构建一个多维度、系统化的香料植物知识体系,超越单纯的物种识别,深入探讨植物化学、生态学意义、文化人类学价值以及经济影响。全书结构严谨,分为四大主要部分,辅以详尽的索引和附录。 第一部分:香料的植物学基础与化学解析(The Botanical and Chemical Foundation) 本部分是全书的理论基石。它首先确立了“香料”的科学定义,将其与调味品、芳香油和药用植物进行精确区分,探讨了香料植物的分类学脉络,重点关注胡椒科、姜科、芸香科、伞形科等贡献了绝大多数重要香料的科属。 随后,作者深入植物化学领域,详细阐释了构成香料气味和味道的活性成分——挥发性次生代谢产物。这部分内容并非枯燥的化学公式堆砌,而是以生动的语言解析了萜烯类、酚类、醛类和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感知机制。例如,系统性地对比了丁香中的丁子香酚、肉桂中的肉桂醛、以及黑胡椒中的胡椒碱的分子结构如何作用于人类的嗅觉和味觉受体。 此外,本章还探讨了这些次生代谢物在植物体内的生理功能——它们如何作为防御机制对抗捕食者和病原体,以及在植物繁殖中吸引传粉者的角色。这为理解人类为何会从自然界中“筛选”出这些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植物提供了生态学背景。 第二部分:历史、文化与贸易路线的交织(History, Culture, and Trade Routes) 香料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的迁徙史。本部分将时间轴拉长,从史前时期人类对火与烟雾的认知,追溯到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埃及文明对香料的宗教用途和防腐应用。 重点章节细致描绘了三大古代贸易动脉: 1. 香料之路(Spice Routes): 探讨了东非、阿拉伯半岛和印度洋的季风贸易如何将肉豆蔻、丁香和肉桂从“香料群岛”(摩鹿加群岛)和南亚运往地中海世界。分析了这些贸易路线如何催生了早期的金融工具、航海技术以及跨文化交流。 2. 丝绸之路的侧翼: 关注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对如藏红花、茴香等草本香料的驯化和应用,特别是它们在早期中医和波斯医学中的地位。 3. 大航海时代的重塑: 详述欧洲列强为垄断香料贸易而引发的殖民战争和地理大发现,例如荷兰东印度公司对香料产地的血腥控制,以及香料如何成为驱动全球资本主义萌芽的关键动力。 在文化层面,本书探讨了香料在不同社会中的象征意义——从古罗马的财富标志到宗教仪式中的圣洁象征,以及在不同民族烹饪哲学中的核心地位,例如印度咖喱基底的复杂平衡艺术与地中海饮食中迷迭香与百里的朴素芳香。 第三部分:全球主要香料植物的深度剖析(In-Depth Profiles of Global Aromatic Plants) 这是全书最庞大和详尽的部分,以系统分类而非地理区域划分,对数百种具有商业或文化价值的香料植物进行了深入的物种档案式介绍。每个档案都包含以下维度: 1. 分类信息与形态学描述: 详细记录植物的科、属、种,以及其可食用/可提取部分的形态特征(叶、花、果实、根茎)。 2. 化学指纹图谱: 分析其主要的芳香化合物的比例和变异性(例如,讨论不同产地的黑胡椒中差异显著的萜烯构成)。 3. 栽培与收获: 介绍最适宜的生长环境、传统及现代的种植技术,以及提炼精油或提取干燥香料的最佳收获时机和工艺(如水蒸气蒸馏、溶剂萃取)。 4. 传统与现代应用: 详述其在传统医学(阿育吠陀、传统中药等)中的应用案例,以及在现代食品工业(防腐剂、天然色素、风味增强剂)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涵盖的代表性香料群包括但不限于: 姜黄素家族(姜黄、高良姜)、胡椒家族(马蜂橙辣椒、卡宴辣椒)、繖形科的芳香种子(小茴香、莳萝)、以及稀有且珍贵的香料(如苏门答腊的安息香树脂、马达加斯加的香草)。 第四部分:香料的未来:可持续性、挑战与创新(Sustainability, Challenges, and Innovation)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日益增长的需求,香料产业正面临严峻的挑战。本部分着眼于未来发展趋势。 可持续性议题: 探讨了过度采伐对野生香料种群的威胁,例如对野生肉桂和檀香的保护困境。详细介绍了有机认证标准、公平贸易原则在香料供应链中的实践,以及如何通过保护生物多样性来维持香料的内在品质(即“风土”Terroir)。 技术创新: 关注现代植物生物技术在提升香料品质中的作用,例如组织培养技术在标准化稀有香料种苗上的应用,以及利用质谱技术对香料品质进行更精确、非破坏性的评估方法。 新型香料的探索: 介绍全球植物学家和民族植物学家正在记录和研究的,尚未大规模商业化的“新世界”或“冷门”香料,这些植物可能蕴含着尚未被完全发掘的风味潜力或药理活性。 --- 结语与读者定位 本书的写作风格力求兼具科学的严谨性与文学的叙事感,旨在成为植物学家、食品科学家、历史学者、精油调香师以及所有对全球美食和自然科学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的案头必备参考书。它不仅是一本关于“气味”的知识库,更是一部关于人类如何利用、依赖并被植物的气味所塑造的宏大史诗。通过本书,读者将被引导至全球的植物原产地,亲身感受那穿越时空、改变世界风味的芳香力量。 全书预计包含: 约300种香料植物的详细插图与分类图表,20余张古代贸易路线地图,以及数千个化学名称与应用案例的交叉索引。

用户评价

评分

真正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作者在介绍每种植物时,不仅仅停留在外观描述上,而是深入挖掘了它们在地方文化和民间传说中的角色。这些生动的故事和轶闻,让原本严肃的植物知识变得鲜活有趣起来。读到那些关于某株草药如何挽救生命的古老传说时,我仿佛能感受到千百年来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依赖。这种文化层面的挖掘,极大地丰富了这本书的内涵,使得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部活着的文化遗产记录。这种叙事手法,也使得那些看似不起眼的野外植物,突然拥有了深厚的历史厚重感,让人在翻阅时,总能多一份尊重和感慨。

评分

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编排逻辑性真是太棒了,它没有按照传统的科属顺序进行机械罗列,而是似乎采用了一种更贴近实际应用场景的组织方式。比如,它可能会将具有相似药用功效的植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介绍,这种“功能导向”的分类方法,对于临床工作者或者草药爱好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每次需要查找特定功效的植物时,都能非常快速地定位到相关信息,大大提高了检索效率。而且,书中的文字描述部分也处理得极为精妙,既有传统本草学中那种凝练而富有韵味的语言,也穿插了现代药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形成了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这种深度的融合,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简单的图鉴范畴,更像是一部集历史、艺术与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参考手册。

评分

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易读性和精准度达到了一个令人称奇的高度。很多图鉴为了追求信息的详尽,往往会牺牲掉阅读的流畅性,变得晦涩难懂,但这本图鉴完全避免了这个问题。它的术语解释清晰明了,即便是专业术语,旁边也会附带通俗易懂的注释,确保了非专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此外,它所收录的植物种类覆盖面极广,从常见的大路货到一些只有在特定地理区域才能见到的珍稀品种,都有详尽的记录和比对图。这种全景式的收录,极大地增强了其作为权威参考书的地位,我相信在野外考察或采集实践中,它会是不可或缺的可靠伙伴。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细节处理,透露出一种对阅读体验的终极关怀。它的开本设计非常适中,既方便在案头细细品味,也能轻松地放入背包随身携带,这对于需要在户外进行比对的读者来说,实在太贴心了。更值得称赞的是,每一张插图旁边都清晰标注了采集地和采集时间等关键信息,这种对原始数据记录的坚持,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这种对“真实性”的执着追求,使得读者在参考这本书时,内心会有一种莫名的踏实感,知道自己所看到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细致的考证与记录。整体而言,这是一部集美学、学问与实用性于一身的杰出之作,让人爱不释手。

评分

这本画册的排版和设计简直让人眼前一亮,色彩的运用大胆而和谐,仿佛每一页都是一幅精心构思的艺术品。纸张的质感也十分考究,厚实且光滑,即使用力触摸也能感受到制作方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我特别欣赏它在植物插图上的处理方式,不是那种呆板的科学图谱,而是融入了画家强烈的个人风格,每一种药用植物都拥有了独特的“灵魂”。那些线条的勾勒、光影的捕捉,都展现出一种兼具学术严谨性与艺术美感的平衡。特别是对某些稀有植物的描绘,细节之丰富,简直令人叹为观止,即便是对植物学不甚了解的人,也能被其展现出的生命力深深吸引。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场视觉的盛宴,让人在品味植物之美的同时,也收获了极大的心灵愉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