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7年2月1日)
外文书名: Pride and Prejudice
平装: 554页
语种: 简体中文, 英语
开本: 16
ISBN: 9787302431114
条形码: 9787302431114
商品尺寸: 25.6 x 17.2 x 3 cm
商品重量: 789 g
ASIN: B01MV3U96T
序言
前 言
简·奥斯丁(Jane Austen,1775—1817),被认为是可以与莎士比亚相媲美的英国女作家。
1775年12月16日,简·奥斯丁出生在英国的一个乡村小镇斯蒂文顿。她的父是当地教区的牧师。奥斯丁虽然没有上过正规学校,但是家庭优越的读书 环境,给了她自学的条件。在父母的指导下,她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由此培养了她对写作的兴趣。她不到20岁的时候就开始写作,一生共发表了6部长篇小 说,这些小说都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作。她终生未婚。1817年7月18日,简·奥斯丁在曼彻斯特去世,死后安葬在的温彻斯特大教堂。
1791年,奥斯丁写成了第1部小说,题名《初的印象》(正式出版时改为《傲慢与偏见》),但当时并没有出版。1811年,她以匿名的方式正式出版了第1部小说《理智与情感》,之后是《傲慢与偏见》(1813年)、《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年)。l816年,奥斯丁出版了她在世时的一部小说《爱玛》。在她去世之后,《诺桑觉寺》和《劝导》也相继出版。她的作品格调轻松诙谐,富有喜剧性冲突,尤其擅长描写绅士淑女间的婚姻和爱情风波,深受读者欢迎。奥斯汀的小说继承和发展了英国十八世纪的现实主义传统,为十九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到来起到了引导作用,在英国浪漫主义小说史上有着承上启下的意义,正因为如此,许多文学评论家把她与莎士比亚相提并论。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丁的代表作,是世界上流传广的经典名著之一。小说情节曲折生动,语言清新优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书出版近两百年来,一直畅销至今,已被译成世界上几十种语言文字,曾多次被改编成电视剧、电影和舞台剧等,是全世界公认的世界文学名著之一。
在中国,《傲慢与偏见》是受广大读者欢迎的经典小说之一。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决定编译本书,并采用英汉双语的形式出版。为了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书中加入了大量的插图。我们相信,该经典励志著作的引进对加强当代中国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的人文修养是非常有帮助的。
本书是英汉双语版名著系列丛书中的一种,编写本系列丛书的另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为准备参加英语国家留学考试的学生提供学习素材。对于留学考试,无论是SSAT、SAT还是TOEFL、GRE,要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了解西方的社会、历史、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背景知识,而阅读西方原版名著是了解这些知识重要的手段之一。
本书的英文部分选自原著。原著有些词汇是老式写法,现在的英汉词典大多已不再收录。为了忠实于原著,本次出版时以不修改为宜。望读者阅读时留意。
本书中文译文由纪飞组织编译。参加本书故事素材搜集整理及编译工作的还有赵雪、刘乃亚、蔡红昌、陈起永、熊建国、程来川、徐平国、龚桂平、付泽新、熊志勇、胡贝贝、张灵羚、张玉瑶、付建平、汪疆玮、王卉媛等。限于我们的科学、人文素养和英语水平,书中难免会有不当之处,衷心希望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内容简介
《傲慢与偏见》是世界上有影响的西方经典文学名著之一。这是一部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爱情喜剧小说,小说围绕主人公伊丽莎白与达西的爱情和婚姻故事而展开。达西英俊、富有却十分傲慢;伊丽莎白漂亮、聪明而带有偏见。傲慢的达西和偏见的伊丽莎白一见钟情,由此上演了一幕误会重重、惊喜不断的爱情剧。几经风波,真爱终于战胜傲慢与偏见,伊丽莎白与达西有情人终成眷属。该书自出版以来,一直畅销至今,被译成世界上几十种语言文字,多次被改编成电视剧、电影和舞台剧等。无论作为语言学习的课本,还是作为通俗的文学读本,该书对当代中国的青少年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书中附有配文插图。本书配有纯正的英文朗读,供读者学习使用。
不得不提的是,这本书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那些主要角色,如伊丽莎白和达西先生,他们的形象是如此立体和复杂,绝非简单的“好人”或“坏人”可以概括。他们之间的互动,充满了拉扯与成长,那种从最初的互相看不顺眼,到最终理解彼此的傲慢与偏见,是全书最引人入胜的部分。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认知偏差”的探讨,我们如何仅凭第一印象和固有的观念去判断一个人,而错失了真相。这种对人类心理盲区的捕捉,使得故事的张力持续在线。每一次误会解除,都不是靠巧合,而是靠人物自身的反思和修正,这给予了读者极大的情感共鸣和启发。他们都在努力跨越自己的心墙,这种对内在成长的关注,让故事显得格外有力量。
评分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是超越其浪漫故事外衣的。它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更是对当时社会结构、女性地位以及婚姻制度的一种犀利批判。奥斯丁巧妙地将这些沉重的主题融入到日常的礼仪和交际之中,使得批判显得润物细无声,不生硬。读者可以从中窥见那个时代女性生存的困境——她们必须通过婚姻来确立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安全。但有趣的是,即便是身处那样的束缚之中,伊丽莎白依然坚持独立思考和自由选择的权利,她的光芒穿透了时代的限制。这种对个体价值的肯定和对传统桎梏的温柔反抗,让这部作品在两个多世纪后依然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提醒着我们,真正的幸福需要智慧和勇气去争取,而非仅仅依靠运气。
评分这部小说的文字魅力简直让人欲罢不能,奥斯丁老太太的笔触细腻得像工笔画,把19世纪英国乡村的贵族生活描绘得栩栩如生。光是看那些人物之间的对话,就能感受到那种特有的含蓄和机锋,每一个微笑背后都藏着无数的试探和算计。我特别喜欢那些关于社会习俗和阶层差异的描写,它们虽然是那个时代的背景,但放到现在来看,人与人之间的误解和偏见依然如影随形。书中的场景切换自然流畅,无论是宏大的舞会场景,还是私密的家庭聚会,作者总能精准地捕捉到那些微妙的情感波动。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体会,仿佛自己也成了旁观者,见证着那段尘封的往事。那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力,远超出了一个爱情故事的范畴,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的傲慢与局限。那种优雅中带着辛辣的讽刺,让人在会心一笑之余,又不得不深思。
评分从出版和装帧的角度来看,这本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版本无疑是下了大工夫的。纸张的质感非常好,拿在手里有一种沉甸甸的厚实感,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惫。印刷的清晰度无可挑剔,无论是英文还是中文,字体都排布得疏朗有致,非常舒适。相比于那些轻薄易损的平装书,这种精装的设计显然更适合收藏和反复翻阅。而且,作为一部经典名著,如此精良的制作水平,也体现了出版方对文学经典的尊重。对于我这种有收集癖的读者来说,一本装帧考究、内容精良的书籍,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它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随时可以取下来,翻开一个篇章,沉浸在那个迷人的世界里。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尤其是这种双语对照的版本,简直是一场语言的盛宴。看着英文原著的精炼和韵味,再对照着译者那匠心独运的中文表达,能清晰地感受到文学翻译的难度与美感。对于我这种想要提升英文阅读能力的人来说,这简直是最好的辅助工具。我常常会对比同一个句子在两种语言中的处理方式,体会英文原版的节奏感和中文译文的流畅度,这种学习过程本身就充满了乐趣。更不用说那些精美的插图,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装饰,更是对书中场景和人物形象的一种视觉化诠释,极大地丰富了我的想象空间。每当看到一个重要情节出现时,那张与文字完美契合的配图,总能瞬间将我拉入那个特定的时空背景中,让人感觉阅读的沉浸感大大增强。这种结合了文字与视觉的享受,远非单纯阅读文字版本可比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