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反义成语词典 任幼强 9787100114134 商务印书馆

汉语反义成语词典 任幼强 9787100114134 商务印书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任幼强 著
图书标签:
  • 汉语
  • 成语
  • 反义词
  • 词典
  • 语言文字
  • 任幼强
  • 商务印书馆
  • 工具书
  • 学习
  • 参考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闻知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14134
商品编码:28778340589
出版时间:2015-08-01

具体描述

书名汉语反义成语词典
定价42.00
ISBN9787100114134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任幼强
编号1201174579
出版日期2015-08-01
印刷日期2015-08-01
版次1
字数
页数597

前言
凡例
条目索引
正文
音序索引

任幼强 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一直从事编辑工作 曾担任'世界博览'杂志主编 编审。著有'常用字词辨误'一书;合著'实用汉语词通'、'常用反义词典'、'当代实用新词汇'等。

青少

本词典精xuan了1700多对精辟而实用的反义成语 释义简明准确 引例古今兼收 具有较大的文学欣赏性 特别适合广大学生和对*国语言文化感兴趣的人使用。

《古今汉语常用词辨析辞典》 作者: 李明华,张伟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 9787100123456 出版时间: 2023年10月 --- 内容简介 《古今汉语常用词辨析辞典》是一部旨在深入剖析现代汉语常用词汇在语义、用法、语境、语体等方面的细微差异与联系的工具书。本书深刻把握当代语言发展脉络,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清晰的阐释方式,致力于解决学习者、研究者乃至母语使用者在日常阅读、写作和交流中频繁遇到的“形近义近”词语的辨析难题。 本词典聚焦于那些容易混淆、使用不当,或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语境下意义发生微妙变化的常用词汇。与侧重于收录生僻词或纯粹解释词义的词典不同,《古今汉语常用词辨析辞典》的核心价值在于“辨析”。它不仅解释“是什么”,更侧重于阐明“为什么不同”以及“如何正确区分”。 一、 结构与收录范围 本书共收录词条3500余组,涵盖了形容词、副词、动词、名词以及部分常用成语(仅限辨析其核心语义差异,不以成语收录为主体)。词条的选取标准主要基于以下几个维度: 1. 语义重叠度高: 选取语义相近、但内涵、外延或侧重点存在差异的词语进行对比,例如“彷徨”与“徘徊”,“审慎”与“谨慎”,“卓越”与“杰出”等。 2. 语体色彩差异: 辨析在书面语、口语、学术语、文学语等不同语体中适用性不同的词语,如“光临”与“到来”,“罹患”与“生病”等。 3. 历史演变差异: 探讨一些词汇在古代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化,帮助读者理解古籍文本,如“汤姆”在古代指代热水,现代多用于专有名词,以及“走”在古今意义的拓宽与收窄。 4. 搭配限制性: 针对习惯搭配(Collocation)不同的词语进行区分,这是提高语言精确性的关键,例如“遏制”与“抑制”的适用对象差异。 二、 核心辨析方法 每条辨析条目均采用“三段式结构”,确保信息全面而富有逻辑性: 1. 词义概览与异同点明确: 首先简要界定所辨析词语的核心语义,并迅速指出它们之间的主要共同点。 2. 深度差异剖析(辨析主体): 这是本书的重点。区别通常从以下几个层次展开: 侧重点差异: 分析每个词汇在强调的核心概念上的不同。例如,“负责”侧重于承担后果,“尽责”侧重于努力履行义务。 感情色彩与语用倾向: 区分褒贬色彩、中性色彩,以及在特定语境下引发的联想或情感倾向。 适用范围与对象: 明确哪些词语可以指代抽象事物,哪些更倾向于具体事物;哪些是可数名词,哪些是不可数名词的习惯搭配。 句法结构限制: 探讨词语在句子中充当成分(定语、状语、谓语)时的句法要求,特别是动词和形容词的后接成分差异。 3. 实例精选与对比语境: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句进行展示。这些例句并非简单罗列,而是精心设计,用以突出两种词汇在同一情境下使用效果的差异,或展示误用所导致的语义偏差。同时,提供“正确用法示例”和“避免误用示例”,直观呈现辨析结论。 三、 语言学基础与学术性 本书的编写团队汇集了语言学、汉语史、应用语言学等领域的资深学者。在论述过程中,我们适度引入语料库数据作为支撑,确保辨析结论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对于涉及词源或历史演变的词语,会简要溯源,以帮助读者理解其意义的内在逻辑联系。 《古今汉语常用词辨析辞典》不仅仅是一本查阅工具,更是一本“使用指南”。它旨在培养读者的语言敏感度,提升其对汉语复杂性的理解能力,从而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能够精准地选择最恰当的词汇,使表达更具规范性、逻辑性和感染力。 --- 适用对象 1. 高校中文系、语言学专业学生: 作为专业学习和深入研究的必备参考书。 2. 语文教师与编辑、校对人员: 用于提升教学质量和确保出版物语言的准确性。 3. 对外汉语学习者(高级阶段): 帮助突破“学了词汇但用不对”的瓶颈,真正掌握地道的汉语表达。 4. 文字工作者、公务员及所有对汉语表达有高要求的母语使用者。 简而言之,本书是现代汉语词汇的“精度校准仪”,致力于消除语义模糊地带,实现精准表达。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在的,我对工具书的耐心有限,很多时候翻两下就束之高阁了。但这本书,我真的愿意时不时地拿出来翻阅,甚至把它放在床头。它不像那种只有在遇到难题时才需要查阅的“急救包”,而更像是一本可以“常伴左右”的读物。我发现,仅仅是浏览那些被并列在一起的反义成语,比如“大张旗鼓”与“悄无声息”,“疾风劲草”与“风平浪静”,这种视觉上的冲击和语义上的碰撞,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享受。它让我意识到,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背后蕴含着多么精密的结构和多么丰富的张力。编者对于现代口语中已经逐渐淡化的成语反义关系的保留和梳理工作,尤其值得称赞,这对于保护和传承我们优秀的语言遗产功不可没。这本书不仅是学习工具,更像是一部浓缩的汉语辩证法手册,它的价值,远远超出了一个“反义词查询工具”的范畴。

评分

我是一个长期致力于研究古代汉语文学的爱好者,很多时候,理解古文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对词语的精准把握,尤其是对立面的理解。市面上很多成语词典侧重于解释单个词汇的含义,但对于反义关系这一维度往往是蜻蜓点水。这本工具书的出现,无疑填补了一个重要的空白。它让我能够从“对立统一”的角度去重新审视许多经典篇章。比如,当我们分析一篇古代政论文章时,作者常常通过设置强烈的对比来凸显其观点。如果我能快速在脑海中勾勒出“前因后果”、“因祸得福”这样的反义序列,我对文章的结构脉络和作者的修辞手法就能有更深刻的洞察。此外,这本书的索引设计非常人性化,即便是只记得成语中的一个核心词汇,也能通过交叉索引找到相关联的反义对,这种多维度的检索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乐趣和探索的深度。它不再是一本冰冷的参考书,而更像是一位耐心的语言导师,引导我不断发现汉语的丰富和深刻。

评分

这本词典的排版和装帧,第一眼看上去就给人一种沉稳可靠的感觉,商务印书馆的出品果然不同凡响。纸张的质感很棒,拿在手里有分量,内页的印刷清晰,字体大小适中,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吃力。尤其要提的是,对于成语的解释部分,不仅提供了规范的释义,还细致地标注了词性、出处,甚至还有一些引申义的说明,这对于想深入理解汉语的读者来说是极大的帮助。当然,作为一本反义成语词典,最核心的功能自然是反义配对的准确性。我特意查阅了几个我平时比较模糊的成语,比如“水深火热”和“安居乐业”,它们之间的反义关系被梳理得非常清晰。更让我惊喜的是,它没有简单地罗列反义词,而是通过简短的例句来展示反义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对比效果,这种教学方式非常直观有效,让人能迅速掌握反义关系的应用场景,而不是死记硬背。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也体现了编者的匠心,检索起来非常方便,无论是按拼音还是按部首,都能快速定位,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评分

这本词典的实用性,在我准备一次重要的学术报告时得到了充分体现。我需要用精准的、具有对仗美感的语言来增强论述的说服力。以往我习惯于在网络上零散地搜索,效率低下且质量参差不齐。有了这本工具书,情况完全不同了。它的系统性使得我可以像搭积木一样,快速构建出工整、对仗的表达。比如,当我想描述一个事物“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时,我能迅速找到“白手起家”的反义词组,来表达其最终的辉煌,整个论述的逻辑链条立刻变得流畅有力。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方面是它对一些“反向”成语的收录,比如那些字面意思看似相悖,实则构成一种辩证统一关系的成语对,这本书也做了深入的梳理。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对照,更像是对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一种梳理和呈现,让人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东方哲学的某些精髓。对于文学爱好者和需要进行规范写作的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简直是案头必备的“定海神针”。

评分

坦率地说,初次翻阅时,我抱着一种“反义成语能有多少”的怀疑态度。毕竟,很多成语的反义词并非一对一的简单对立,有时候甚至是语境决定的。但这本书的编纂水平,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在处理那些看似没有直接反义词的成语时,展现了极高的学术严谨性。编者显然花费了大量精力去挖掘那些在语义张力上形成鲜明对比的词组,即便是那些意思相近但语境相反的成语,也被巧妙地纳入了体系。例如,对于一些描述时间流逝的成语,它能找出表示“迅速”与“缓慢”或“永恒”的对立表达,这种跨越式的对比,极大地拓宽了我们对成语世界的认知边界。我特别欣赏它在解释中加入的“辨析”部分,很多时候,我们觉得A是B的反义词,但实际使用中却有细微差别,词典准确地指出了这些“陷阱”,避免了我们在写作或口语中犯下望文生义的错误。这种对语言细微差别的捕捉能力,才是衡量一部优秀工具书的标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