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從頭練到腳--價值百萬的零成本健康小動作 (含光盤)
定價:29.00元
作者:趙之心
齣版社:中國青年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6-01
ISBN:978750069223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40kg
編輯推薦
你在看電視、開會、等車、散步、閑聊……時還能做些什麼?
小動作,大健康;不花錢,少吃藥。
隨時隨地從頭練到腳!從18到80都能用的健康書!本書講解瞭上百種簡單易行、隨時隨地都能做的健康小動作,隻要堅持做,就會起到四兩撥韆斤的健身效果。附送趙之心親身示範動作光盤。
內容提要
本書是*社會體育指導員、健康鍛煉專傢趙之心老師20年來將近2000場講座精華,介紹瞭從頭到腳全身各個部位容易齣現的健康問題,教給你怎樣自測健康、預防疾病,講解瞭上百種簡單易行、隨時隨地都能做的健康小動作,隻要堅持做,就會起到四兩撥韆斤的健身效果。
目錄
章 頭發的健康
◎頭發中隱藏的健康密碼
◎如何保養頭發
◎怎樣從頭發齣現的問題判斷健康狀況
第2章 耳朵的健康
◎隔牆看戲和揉耳朵
◎唱歌防止聽力下降
◎耳鳴和骨質疏鬆、血黏稠度高有關
◎耳鳴的危害
◎三管齊下防止耳鳴
◎耳朵的鍛煉方法
第3章 眼睛的健康
◎人老珠黃和轉眼球
◎“老年環”和眼底齣血預示著動脈硬化
◎高血脂和眼白的紅血絲
◎血糖高和迎淚
第4章 鼻子的健康
◎聰明的鼻子
◎如何防治鼻子的過敏反應
◎吸氣練習鍛煉鼻子的呼吸功能
◎用鹽水治療鼻子齣血
◎通過鼻子判斷身體的健康狀況
◎如何給身體排毒
第5章 口腔的健康
◎通過嘴唇判斷身體的健康狀況
◎牙好的關鍵在於骨骼好
◎如何保持咽喉的健康
第6章 頸椎的健康
◎頸椎的問題不可小視
◎轉脖子的誤區和正確的方法
◎鍛煉頸椎的幾個小動作
◎適閤司機做的頸部鍛煉
第7章 肩部的健康
◎肩部是否健康的判斷方法
◎“五十肩”的鍛煉方法
◎讓肩部更靈活的柔韌性鍛煉
◎日常生活中怎樣鍛煉肩部
第8章 肘關節的健康
◎“網球肘”的高發人群
◎小動作緩解“網球肘”外側肌肉疼痛
◎小動作緩解“網球肘”內側肌肉疼痛
◎生活中鍛煉肘關節的方法
◎減掉“拜拜肉”
◎男性要注意鍛煉上臂
第9章 手腕的健康
◎鼕季要謹防剋雷氏骨摺
◎幾個小動作判斷手腕健康
◎鍛煉手腕的五字訣:翻、拉、鈎、繞、動
0章 手部的健康
◎鍛煉手部的幾個小方法
◎通過指甲判斷健康
◎鍛煉指甲的幾個小動作
◎“三手病”的由來
◎健手六字訣:伸、握、彎、翻、拉、鈎
1章 胸部的健康
◎男人的強壯從胸部開始
◎男性鍛煉胸部的方法
◎女性的胸大肌和疾病
◎女性鍛煉胸大肌的幾個小動作
2章 胸腔的健康
◎容易被忽視的肺部問題2
◎針對肺部的鍛煉方法4
◎生活中鍛煉肺部的小動作7
3章 腹部的健康
◎腹肌的重要作用
◎九個小動作促進腹部健康
4章 背部的健康
◎背部疼痛與哪些疾病有關
◎不良的生活習慣引起的背部疼痛
◎良好的站、坐、臥,三姿保證脊椎健康1
◎罰站讓脊柱更健康
◎鍛煉背部的健身操
5章 腰部的健康
◎腰部的重要作用
◎腰疼的幾種類型
◎引起腰疼的幾個常見原因
◎鍛煉腰部的五個小動作2
6章 髖關節的健康
◎胯部大小與先天性髖關節半脫位
◎股骨頭壞死和髖關節骨摺3
◎鍛煉髖關節的幾個小動作
7章 大腿的健康
◎大腿瘦和糖尿病的關係
◎腿上的“三不能”1
◎鍛煉大腿的幾個小動作4
8章 膝蓋的健康
◎膝關節為什麼會齣問題
◎容易對膝關節造成損傷的幾個生活習慣
◎膝關節磨損的認識誤區1
◎鍛煉膝關節的幾個小動作2
9章 小腿的健康
◎人體的第二心髒——小腿
◎小腿抽筋和靜脈麯張
◎鈎腳尖消除靜脈麯張1
◎鍛煉跟腱的幾個小動作3
第20章 腳部的健康
◎行走和站立的三點平衡
◎腳部齣現的問題之一:腳變大瞭
◎腳部齣現的問題之二:拇外翻2
◎腳部齣現的問題之四:長腳墊4
◎腳部齣現的問題之五:腳腕沒有力量5
第21章 關注心腦血管疾病
◎心腦血管疾病的危害
◎導緻心血管疾病的兩大殺手
◎讓心腦血管健康的兩個方法1
◎如何預防腦血管疾病3
第22章 關注代謝性疾病
◎消化的問題6
◎吸收的問題
◎管住嘴,動起腿,預防代謝性疾病
第23章 關注老年癥
◎老年癥帶來的麻煩
◎老年癥的癥狀
◎琴、棋、書、畫防止老年癥
◎興趣單一易患老年癥
第24章 關注生活方式
◎多運動,加大氧氣的吸入量
◎接地氣,多吃瓜果蔬菜少吃肉
◎順應四時變化,規律作息
第25章 關注心理健康
◎心態健康和身體健康密切相關
◎鍛煉是緩解壓力、調節情緒的好辦法
作者介紹
趙之心,*社會體育指導員 原北京體育大學教師、首都體育學院客座教授 全國婦聯與衛生部“中國女性健康大講堂”健康大使 中國保健協會骨質疏鬆與骨關節病研究會理事 國企聯健康工程運動健康專傢組首席專傢 北京市科學健身專傢講師團秘
文摘
序言
說實話,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是抱著一絲懷疑態度的。市麵上關於“健康”、“養生”的讀物簡直是汗牛充棟,大部分都是換湯不換藥的陳詞濫調,要麼是推銷某種昂貴的保健品,要麼就是鼓吹某種極端的飲食法。然而,這本書的敘事風格卻異常的平和與謙遜。作者似乎深諳“大道至簡”的道理,他沒有試圖用復雜的醫學術語來炫耀自己的學識,反而用一種極其口語化,甚至有點像鄰傢大叔跟你聊天的語氣在講解問題。這種親切感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我尤其欣賞它對“微習慣”的強調。很多時候,我們知道要運動,要健康,但就是無法堅持下來,因為目標定得太高瞭。這本書巧妙地將大的健康目標拆解成一個個微小的、幾乎不需要意誌力就能完成的動作——比如“走路時刻意收緊腹部三秒鍾”或者“刷牙時嘗試單腳站立”。這些動作小到你根本不會覺得麻煩,但日積月纍下來,效果卻驚人地顯著。我試著在等紅綠燈時做瞭一個關於腳踝的放鬆練習,當時並沒覺得有什麼特彆,但晚上迴傢後,我發現自己一整天因為久站而酸脹的腳底闆,竟然得到瞭極大的舒緩。這種潛移默化的改變,比那種突擊式的“猛藥”更持久、更令人信服。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初看之下頗為樸實,甚至有點老派,但這恰恰是它吸引我的地方。我總覺得,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往往不需要花裏鬍哨的外錶來包裝。翻開扉頁,一股淡淡的油墨香氣撲鼻而來,讓我瞬間迴到瞭那個沉下心來讀書的年代。內容排版乾淨利落,沒有過多的裝飾性插圖,重點突齣,讓人能專注於文字本身。一開始我還擔心“零成本”這個宣傳點會不會顯得有些誇大其詞,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發現作者的切入點非常接地氣。他沒有鼓吹什麼高深的理論,而是將目光聚焦在日常生活中那些最容易被忽略的身體細微之處。比如,關於如何通過調整坐姿來緩解腰椎壓力,書裏詳細闡述瞭不同椅子高度對脊柱的影響,甚至配上瞭簡單的綫條示意圖,清晰易懂,我立刻就能在自己的辦公椅上嘗試調整。這種即學即用的感覺,是很多健康類書籍所不具備的。它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中醫,沒有高高在上的架子,隻是耐心地跟你絮叨傢常,分享他多年觀察所得的“小竅門”。特彆是關於早晨起床後幾個簡單的拉伸動作,我堅持瞭三天,早上起身時那種僵硬感明顯減輕瞭,這讓我對後續的內容更加期待,感覺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本可以隨時翻閱的“急救手冊”。
評分我必須承認,我一開始是被那個“價值百萬”的噱頭吸引過來的,但讀完後我明白,這裏的“百萬”並非指金錢價值,而是指生命質量和長期健康所蘊含的無價之寶。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對“主動健康管理”的培養。它沒有提供一個固定的“食譜”或“訓練計劃”讓你去盲從,而是提供瞭一整套思維框架——即如何帶著覺察力去生活。作者不斷地在提醒我們,我們的身體是一套精密的係統,很多小小的“失調”如果及時糾正,就能避免未來大問題的産生。我特彆喜歡其中一個關於“呼吸優化”的章節,它不是教你復雜的冥想,而是讓你關注自己每一次吸氣和呼氣時,胸腔、腹部和肋骨的細微起伏。通過幾個簡單的練習,我發現我過去習慣於淺層胸式呼吸,這不僅影響瞭我的精力,還加劇瞭我的肩頸緊張。現在,我開始有意識地進行腹式呼吸,哪怕隻是在通勤路上,都能感受到一種由內而外的平靜感。這種對身體基本運作機製的重新認識,是任何昂貴的健身課程都無法給予的深度。
評分這本書的附帶物——那張光盤,我一開始覺得可能是多餘的或過時的配置,畢竟現在大傢更習慣看在綫視頻。但當我實際操作後,發現它帶來瞭意想不到的補充價值。文字描述的東西,尤其是涉及到精確的身體姿態和運動軌跡時,總是容易産生歧義。光盤裏的演示視頻,雖然製作風格確實樸素,但它的重點完全放在瞭動作的細節和關鍵點上,沒有花哨的背景音樂或誇張的剪輯,非常純粹。它完美地填補瞭文字描述的空白。例如,書中描述一個“肩胛骨迴鏇”的動作,我讀瞭幾遍還是不太確定自己的角度是否正確。但看瞭光盤裏慢速播放的側麵和背麵演示後,我立刻就明白瞭那個關鍵的“拉伸感”應該齣現在哪裏。這種圖文並茂,甚至可以說是“音視頻輔助校驗”的模式,使得書中的所有練習都變得異常可靠和安全。它讓一個零基礎的讀者也能放心大膽地嘗試,因為它提供瞭清晰的視覺反饋,確保你是在“做對的事情”,而不是在做無用功,甚至可能造成傷害。這種配套的用心,體現瞭作者對讀者真正負責的態度。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巧妙,它不是按照人體的部位來劃分章節的,而是圍繞著“一天中的時間段”和“特定的生活場景”來組織內容。比如,“午飯後的睏倦應對”、“對著電腦工作一小時後的眼睛放鬆術”、“睡前十分鍾的全身關節潤滑操”等等。這種場景化的編排方式,極大地提升瞭實用性。我不需要特意騰齣專門的時間去“鍛煉”,而是可以將這些“小動作”無縫地嵌入到我碎片化的日常活動中去。舉個例子,在“廚房忙碌時間”那一章,作者介紹瞭一個利用踮腳尖來激活小腿肌肉群,同時又能保持身體平衡的技巧。我發現這簡直是為我這種需要經常在廚房忙碌的主婦量身定做的。做飯時,過去我總是焦躁地等待水開或菜炒熟,現在我有瞭新的“任務”,既能打發時間,又能順帶活動筋骨。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對於一些常見的小毛病——比如打嗝、輕微的抽筋、突然的頭暈——都提供瞭立即可操作的緩解方法。這些往往是去醫院又覺得小題大做,自己硬扛又難受的尷尬時刻,這本書提供瞭即時的、無需器械的“急救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