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运动损伤与防护 臧克成,刘杨,鹿国晖

冰雪运动损伤与防护 臧克成,刘杨,鹿国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臧克成,刘杨,鹿国晖 著
图书标签:
  • 冰雪运动
  • 运动损伤
  • 运动防护
  • 康复
  • 急救
  • 骨科
  • 运动医学
  • 损伤预防
  • 滑雪
  • 滑冰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群洲文化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06265
商品编码:29261826833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冰雪运动损伤与防护

定价:48.00元

作者:臧克成,刘杨,鹿国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12230626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冰雪运动损伤与预防》利用两个章节的篇幅系统介绍了冰雪体育医务监督和综合性冰雪赛事医疗保障工作的相关知识。使学习者在掌握具体急救知识的同时,又对冰雪综合赛事医疗保障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流程等有明晰的认识,更便于工作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胜任冰雪赛事的医疗服务保障工作。

内容提要


《冰雪运动损伤与预防》共有六章,*章为冰雪运动常见的运动损伤概述,主要阐述冰雪项目运动损伤的简介、分类、特点及流行病学分析;第二章为冰雪项目发生运动损伤的常见原因和预防措施;第三章为冰雪运动项目运动损伤的院前急救,主要阐述院前急救的意义、急救检伤的方法、急救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技术以及常见冰雪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置措施;第四章为危重伤病员的应急处置,主要阐述心肺复苏的操作方法以及颅脑损伤和创伤性休克的应急处置;第五章为冰雪体育运动医务监督,主要阐述医务监督工作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和特殊医学问题;第六章为冰雪运动综合性赛事的医疗保障运行,主要阐述医疗卫生保障团队的工作流程、工作预案和组织方法。

目录


章冰雪运动常见的运动损伤 1

节冬季奥运会运动项目及其易发运动损伤 1

一、冰上运动项目 2

二、雪上运动项目 3

第二节冰雪运动项目运动损伤特点及流行病学分析 6

一、冰雪运动项目发生运动损伤的项目特征 6

二、不同冰雪项目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部位和类型特征 9

三、冰雪运动中的重大损伤 10

第三节冰雪运动项目运动损伤的分类 10

一、运动损伤的概念 10

二、运动损伤的分类 11



第二章冰雪运动项目发生运动损伤的常见原因和预防措施 13

一、思想上不够重视 13

二、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 13

三、组织管理方法不当 14

四、科学规范的制定运动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 14

五、要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技术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14

六、技术动作不够规范 15

七、身体特定部位运动负荷(尤其是局部负担量)过大 15

八、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 16

九、训练后放松整理活动不充分 17

十、比赛或训练中没有选配适宜的运动护具 18

十一、 电解质补充不及时 18

十二、运动中动作粗暴或违反运动规则 19

十三、场地及设施的缺陷 19

十四、不良气象的影响 19

十五、医务监督工作不完善 19



第三章冰雪运动项目运动损伤的院前急救 21

节院前急救的意义 21

第二节院前急救检伤 22

一、检伤分类的等级和标识 22

二、伤情分类的判断依据 24

三、检伤分类方法 25

四、标签明白告知 28

五、检伤分类组织及运行 29

第三节院前急救工作的主要内容 29

一、初步诊断 29

二、初步急救处理 30

第四节院前急救工作的基本技术 31

一、止血 31

二、包扎 39

三、固定 45

四、搬运 49

第五节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应急处理方法 57

一、保护 58

二、制动休息 58

三、冷疗 58

四、加压包扎 59

五、抬高 60

第六节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应急处置 61

一、擦伤 61

二、撕裂伤 62

三、撕脱伤 62

四、穿刺伤 62

五、切割伤 62

第七节关节脱位和骨折的应急处置 64

一、关节脱位 64

二、骨折 65

三、关节脱位和骨折的现场应急处置 69

第八节内脏损伤的应急处置 72

一、内脏神经丛 72

二、胸部损伤 73

三、腹部损伤 73

四、创伤 75

第九节 冻僵冻伤的应急处置 75

一、冻僵 76

二、冻伤 77

三、冻僵冻伤的应急处理 78

四、冻伤和低温伤害的预防措施 80

第十节雪盲症的应急处置 80



第四章危重伤病员的应急处置 83

节呼吸心跳骤停的应急处置 83

一、心肺复苏操作程序 84

二、注意事项 88

三、有效的体征和终止抢救的指征 90

第二节颅脑损伤的应急处置 90

第三节 创伤性休克的应急处置 94



第五章冰雪体育运动医务监督工作 96

节冰雪体育运动医务监督工作的主要内容 96

一、自我监督 97

二、体格检查 99

三、加强运动性伤病的防治工作 101

四、合理的营养补给 101

五、赛前医务监督 102

六、赛中医务监督 102

七、赛后医务监督 102

第二节运动医务监督中的特殊医学问题 102

一、兴奋剂 102

二、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 106

三、控制体重 109

四、时差适应 112

五、女运动员体育生理卫生 114



第六章冰雪运动综合性赛事的医疗保障运行 119

节整体医疗卫生保障运行 119

一、工作的总体原则 119

二、主要工作任务 119

三、医疗保障的组织机构及职责 119

四、医疗保障运行的要求 122

第二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123

一、适用范围 123

二、工作原则 123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124

四、组织机构 124

五、工作职责 124

六、监测、预警与报告 125

七、应急处理 126

八、应急反应终止与善后处理 127

第三节现场医疗救护工作流程 127

一、医疗救护原则 127

二、现场救护措施 128

三、到达指定医院后医疗救护流程 128



参考文献 129

作者介绍


鹿国晖,北京体育职业学院,副教授,运动医学专业毕业,从事体育保健与运动康复相关专业教学多年,有丰富的跟随运动队进行现场医疗保健与康复的经验。

文摘


序言



现代冰雪运动的崛起与挑战 冰雪运动,一项充满速度、力量与优雅的魅力项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风靡全球。从令人惊叹的滑雪跳跃,到如梦似幻的花样滑冰,再到惊心动魄的冰球对抗,每一项冰雪运动都吸引着无数爱好者投身其中,挑战极限,挥洒激情。然而,在这项运动的背后,也潜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高速的奔跑、急剧的转向、激烈的碰撞,都可能给参与者带来身体上的损伤。对于追求卓越表现和长久参与的运动员而言,了解并有效预防这些损伤,成为他们运动生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冰雪运动损伤的普遍性与危害 冰雪运动的独特环境和运动特点,决定了其潜在的损伤类型。低温、湿滑的场地,高速的运动状态,以及与冰面、器材、甚至他人发生的碰撞,都可能导致运动员肌肉、骨骼、关节、韧带等部位的损伤。常见的冰雪运动损伤包括但不限于: 下肢损伤: 滑雪和单板滑雪中的高发损伤,如前交叉韧带撕裂、半月板损伤、踝关节扭伤、胫骨骨膜炎等。这些损伤往往与滑倒、摔倒、不当的落地以及高速旋转有关。 上肢损伤: 冰球运动中常见的肩关节脱位、肱骨骨折、腕部骨折等,也可能出现在其他需要快速摆臂或防护的运动中。 躯干与头部损伤: 冰球、雪车、雪橇等碰撞性运动中,头部撞击导致的脑震荡、脊柱损伤等风险不容忽视。 软组织损伤: 肌肉拉伤、挫伤、肌腱炎等,是所有运动中都可能发生的损伤,在冰雪运动中也十分普遍。 这些损伤不仅会带来剧烈的疼痛和不适,更可能严重影响运动员的运动表现,甚至导致其运动生涯的提前终结。长期的、反复的损伤,还可能引发慢性疼痛、关节退变等问题,对其日后的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因此,科学、系统、有效的损伤预防和康复策略,是保障冰雪运动健康发展、维护运动员身体健康的关键。 损伤预防的科学原理与实践 冰雪运动的损伤预防,绝非简单的“小心为上”。它建立在对人体运动生理学、生物力学、运动医学等学科的深刻理解之上。其核心在于通过一系列主动和被动的干预措施,降低损伤发生的概率,并最大程度地减轻一旦发生损伤的严重程度。 一、 科学的体能训练:夯实身体基础 力量训练: 针对参与冰雪运动的关键肌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力量训练。例如,对于滑雪运动,重点在于强化股四头肌、腘绳肌、臀大肌等下肢力量,以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和爆发力。同时,核心肌群的强化(腹肌、背肌)对于维持身体平衡、缓冲冲击至关重要。 柔韧性与灵活性训练: 提高关节的活动范围和肌肉的延展性,能够更好地适应高速运动中的变化,减少肌肉拉伤的风险。静态拉伸、动态拉伸、瑜伽等都是有效的手段。 平衡与本体感觉训练: 冰雪运动的场地本身就充满不确定性,因此,训练运动员在不稳定平面上的平衡能力和对身体位置的感知能力(本体感觉)至关重要。单腿站立、使用平衡球、bosu球等都是常见的训练工具。 心肺耐力训练: 保证充足的心肺功能,能够支持运动员在长时间的运动中保持高水平的表现,并有助于身体更快地从疲劳中恢复,降低因疲劳导致的判断失误和损伤风险。 二、 合理的技术动作与动作模式:减少不必要的应力 技术学习与精进: 掌握正确的运动技术是预防损伤的基石。例如,滑雪时正确的重心分配、身体姿态、转弯技巧,花样滑冰时准确的起跳、落冰动作,冰球时有效的滑行和射门姿势,都能显著降低对关节和韧带的过度负荷。 动作模式的优化: 许多冰雪运动损伤源于重复性的、不良的动作模式。通过视频分析、专业指导,识别并纠正这些模式,代之以更符合生物力学原理的动作,能够从根本上减少损伤的发生。 三、 合适的装备与防护:构建第一道防线 选择合身的装备: 冰鞋、滑雪板、雪杖、头盔、护具等,都必须根据运动员的身体尺寸、运动项目和技术水平进行选择。过大或过小的装备不仅影响表现,还可能增加受伤风险。 使用防护装备: 头盔是预防头部损伤的关键。护膝、护肘、护踝、护肩等,能够为关节提供额外的缓冲和支撑,尤其是在进行高风险动作或参与碰撞性运动时。 装备的定期检查与维护: 确保所有装备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没有损坏或磨损,是保障安全的重要环节。 四、 科学的训练计划与恢复:循序渐进,避免过度 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 避免突然增加训练量或强度。循序渐进的训练计划,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去适应,能够有效预防“运动性疲劳”导致的损伤。 重视赛前热身与赛后放松: 充分的热身能够激活肌肉、提高关节活动度,为运动做好准备。赛后放松(静态拉伸、泡沫轴放松等)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身体恢复。 充足的休息与睡眠: 身体的修复和成长主要发生在休息和睡眠期间。保证充足的高质量睡眠,是预防损伤、提高运动表现的重要因素。 营养补充: 合理均衡的饮食,为身体提供必需的能量和营养素,有助于肌肉修复和能量储备。 五、 风险评估与自我认知:预警与应对 了解自身身体状况: 了解自己的身体优势和劣势,避免参与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活动。 识别潜在风险: 在训练和比赛中,时刻关注场地条件、天气变化、其他运动员的动态,以及自身身体的细微信号,及时调整策略,规避风险。 建立沟通机制: 与教练、队友、医护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反馈身体的不适,共同制定应对方案。 冰雪运动的未来与可持续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运动科学认知的不断深化,冰雪运动的损伤预防和康复体系也将更加完善。未来,个性化的训练方案、智能化的装备监测、精准的生物力学分析,将为运动员提供更专业、更有效的保护。同时,普及冰雪运动安全知识,提高公众的风险意识,也将有助于营造一个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冰雪运动环境。 对于每一位热爱冰雪运动的人来说,理解损伤的发生机制,掌握科学的预防方法,并将其融入到日常的训练和生活中,不仅是对自身健康的负责,也是对这项充满魅力的运动的尊重。唯有以科学为指导,以健康为基石,才能在冰雪世界的驰骋中,尽情享受速度与激情,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冰雪运动的热爱,源于那种征服自然、挑战自我的快感,但随着年龄增长,对身体的顾惜也与日俱增。因此,这本书的价值,对我而言,更多体现在“预防胜于治疗”的理念上传播。我猜想,臧克成、刘杨、鹿国晖三位作者联手撰写,他们的专业背景想必各有侧重,也许一位偏向运动康复,一位精通运动生理,另一位则在损伤机制研究上有独到之处。我非常期待看到这种跨学科的视角碰撞出来的火花。比如,在讨论如何增强雪板控制能力以减少摔倒概率时,他们会不会从神经肌肉控制的角度给出训练建议?在谈及儿童参与冰雪运动的防护时,会不会专门开辟章节来讨论骨骼发育期的特殊注意事项?我更关注的是,这本书如何帮助我们建立一个全面的冰雪运动健康管理体系。它不应该只停留在受伤后的处理,而应该延伸到日常的体能储备、心理韧性训练,甚至是营养补充——这些都是影响损伤恢复和再次受伤风险的重要因素。如果这本书能将这些元素有机地串联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防护链条,那它的价值就远超一本普通的运动损伤图谱了。

评分

拿到一本关于运动健康的专业书籍,最考验作者功力的就是如何把深奥的医学和运动生理学知识,转化成普通读者也能理解和操作的语言。我对《冰雪运动损伤与防护》的期待,正是建立在这种“可操作性”之上。我希望它不会充斥着大量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能够用清晰的图示、易懂的表格来辅助说明。例如,介绍韧带拉伤的分级处理时,能不能像手术说明书一样,列出“如果出现A症状,请立即采取B措施”的清晰指引?此外,对于冰雪运动特有的环境因素导致的损伤,比如雪盲症、高原反应的预防,我也很期待书中能有独到的见解。市面上关于运动防护的书很多,但真正能结合特定运动环境深入探讨的却不多见。这本书既然聚焦于“冰雪”,就意味着它要处理的不仅是机械性的撞击损伤,还包括极寒、高海拔带来的生理应激。我希望能看到作者们如何平衡“竞技表现提升”与“安全防护底线”之间的关系,因为过度防护有时也会限制运动员的发挥。这本书如果能成为我们滑雪俱乐部人手一本的工具书,那才算是真正的成功。

评分

坦白说,一提到“冰雪运动损伤与防护”,我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那些在电视上看到的惊险画面,运动员们在极速中失控、重重摔倒的瞬间,那种冲击感至今让人心有余悸。这本书的价值,在我看来,就在于它能够填补我们在运动前教育上的空白。我们很多初学者,只是被冰雪运动的酷炫所吸引,却往往忽视了背后的科学支撑。我非常想知道,书中对于不同级别(业余爱好者、专业运动员)的损伤风险评估是如何界定的?比如,一个周末去初级道滑雪的人和一个常年征战高山滑雪赛事的选手,他们的防护重点应该有何侧重?我尤其关注那些看似微小但却影响深远的损伤,例如肌肉拉伤后的系统性恢复方案,或者是头部保护的重要性讲解。如果这本书能结合最新的运动医学研究成果,提供一些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损伤模式预测,那就更具前沿性了。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流程图”,从出发前的身体评估到运动中的即时反应,再到运动后的恢复拉伸,每一步都有据可依,让冰雪运动不再是“玩心跳”,而是“有准备的冒险”。这本书的专业性,应该能让很多教练员和运动医学工作者都受益匪浅。

评分

这本关于冰雪运动的专业书籍,虽然我还没有机会拜读,但光是看到这个书名,就足以让我对它的内容产生无限的好奇与期待。我常常在想,那些在雪道上飞驰的身影,光鲜亮丽的背后,到底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风险与挑战?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为我们这些冰雪运动爱好者提供了一盏明灯。我预感它会深入浅出地剖析各种常见的冰雪运动损伤,比如滑雪时膝盖扭伤、摔倒后的骨折,甚至是高寒环境下可能出现的冻伤问题。更让我感兴趣的是“防护”这个部分,我特别期待书中能详细介绍如何科学地进行热身、选择合适的装备,以及在不同雪况下采取何种保护措施,才能将风险降到最低。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生动的案例分析,那就更好了,比如某个知名运动员的伤病恢复过程,或者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正确的防护姿势,那将是极具参考价值的宝贵资料。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理论书籍,更是一本实用的“急救手册”和“预防指南”,能让我更自信、更安全地享受冰雪运动带来的激情与快乐。这本书的作者们想必是深谙此道的前辈,他们的经验总结,对于提升大众的运动安全意识,绝对功不可没。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带着一种严肃的学术气息,这让我对它的内容深度抱有很高的期望。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冰雪运动损伤的流行病学统计数据,了解哪些人群是高危群体,以及在哪些季节、哪些场地,事故发生率最高。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更科学地规划自己的运动时间表,避开高峰风险期。此外,对于装备的选择和维护,我希望书中能提供详尽的指南,不仅仅是“买贵的”,而是“买对的”——比如,不同雪板的柔韧性对膝盖保护的影响,头盔的能量吸收标准如何解读等等。我猜想,作者们一定也研究了冰雪运动中的心理因素对事故发生的影响,比如“过度自信”导致的冒险行为,或者“疲劳状态下判断力下降”的问题。如何通过心理训练来提升运动员在压力下的决策能力,从而降低人为失误导致的损伤,这是我特别想在书中找到答案的方向。总而言之,我期待这本书能成为冰雪运动领域一本集科学性、前瞻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权威参考书,让每一个热爱冰雪的人,都能带着知识和敬畏之心,安全地享受冰雪带来的纯粹快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