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书札(共2册)/曾国藩全集
定价:106.00元
作者:曾国藩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20211188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在中国历史上,能够以书生身份而克平乱世,戎马倥偬间亦为学不倦,并在事业和学问上都取得成功的人屈指可数,而曾国藩便是其中之一。他解太平军之危,救清廷与累卵之间;有家书传世,著书立说,一改桐城派的枯淡之弊。然而又有晚年对天津教案的处置不力。这一切使其文韬武略、传奇一生始终为人们评说纷纭,也使他成为近代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
曾国藩号称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其集中体现就是这套《曾文正公全集》。《曾国潘全集》由曾国藩的35位门人编校而成,收录了曾国藩一生主要的学问精华,包括奏稿、批牍、书札、文集、诗集、日记、杂著、十八家诗钞、经史百家杂钞、经史百家简编、鸣原堂论文、求阙斋读书录等,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这位“千古*完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和实践,语言平实易懂,同时又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人生心得。全集的编辑者在原文的基础之上,也进行了大量的加工和整理工作,力图将曾国藩的人格魅力地呈现出来,将曾国藩的学问传于后世。
内容提要
《书札》是曾国藩写给长官、朋友和僚属的私人信函。本册书信按照其写信的对象进行分类,又对每个人的信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以便读者查阅。
目录
目录
与左宗棠
致左宗棠咸丰九年正月十七夜
复左宗棠咸丰九年=月初四日
致左宗棠咸丰九年=月初十日
复左宗棠咸丰九年=月二十四日
..........
16复胡林翼咸丰九年二月十五日
17加胡林翼咸丰九年二月十七日
18复胡林翼咸丰九年二月二十二日
19复胡林翼咸丰九年二月二十六日
20复胡林翼咸丰九年三月初二日
21复胡林翼咸丰九年三月十五日
22复胡林翼咸丰九年四月十一日
23复胡林翼咸丰九年四月十五日
24复胡林翼咸丰九年五月十四日
25复胡林翼咸丰九年六月初二日
26复胡林翼咸丰九年七月十五日
27复胡林翼咸丰九年七月二十一日
28复胡林翼咸丰九年八月二十六日早
29复胡林翼咸丰九年八月二十八日
30复胡林翼咸丰九年九月十六日
31致胡林翼咸丰九年九月二十三日
32致胡林翼咸丰九年十月初八日
33复胡林翼咸丰九年十月初九夜
.........
97加李鸿章片同治六年五月二十八日
98复李鸿章同治六年七月十五日
99复李鸿章同治六年七月二十一日
100复李鸿章同治六年八月初七日
101复李鸿章同治六年九月十七日
102复李鸿章同治六年十月初六日
103复李鸿章同治六年十一月十八日
104复李鸿章同治六年十一月初九日
105加李鸿章片同治七年正月初十日
106复李鸿章同治七年正月二十三日
..............
23复李续宜咸丰十年八月初六日
24致李续宜咸丰十年八月=十九日
25复李续宜咸丰十一年九月初五日
26复李续宜咸丰十一年九月初九日
27复李续宜咸丰十年九月=十三日
28复李续宜咸丰十年十月初五日
29复李续宜咸丰十年十月=十=日
30复李续宜咸丰十一年=月=十日
...........
20复郭崑素同治二年五月十八日
21复郭崑素同治二年六月二十五日
22 复郭崑素同治二年八月二十八日
23复郭崑素同治二年十月二十日
24复郭崑素同治二年十二月十五日
25复郭崑素同治三年正月初九日
26复郭崑素同治三年三月十九日
27复郭崑素同治三年四月二十日
28复郭崑素同治三年五月三十日
29复郭崑素同治三年七月二十四日
30复郭崑素同治三年八月十六日
31复郭崑素同治三年十一月初五日
32复郭崑素同治四年正月十八日
33致郭崑素同治四年闰五月初五日
34复郭崑素同治五年正月十八日
35复郭崑素同治五年五月初四日
36复郭崑素同治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37复郭崑素同治六年十一月二十日
38复郭崑素同治七年六月二十三日
作者介绍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晚清中兴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高统帅,后世曾誉为“千古完人”,被梁启超称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曾国藩1811年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今娄底市县),1838年考中进士,从此开始了辉煌的仕途生涯,曾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一等毅勇侯,是清朝历史上汉族文人为官的高峰,谥号“文正”即为清朝文官的高谥号。曾国藩一生以创立湘军、开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以及在识人用人方面的成就而为世人所熟知。
文摘
序言
我不得不提一下,我正在啃的一本关于清末洋务运动的著作,它在梳理技术引进和制度创新的脉络时,对曾国藩这位关键人物的评价是极为复杂的。这本书的特点在于,它采用了大量的西方使节档案和地方海关记录,从一个相对“外部”的视角来审视清朝高层官员的运作效率。其中关于江南制造局的设立与管理过程,书中描述得极为细致,展现了曾国藩在推动工业化过程中所遭遇的来自保守派的阻力和地方士绅的掣肘。这本书的叙事节奏非常快,像一部高质量的纪录片,信息密度极高,迫使我不断地进行思考和查阅背景知识,它揭示了在看似铁板一块的统治集团内部,改革是如何步履维艰地向前推进的。
评分我最近追看的一套关于中国传统士大夫精神的书籍中,有很大一部分篇幅是围绕着曾国藩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路径展开的。这本书(指代正在读的另一本)的文字风格极其典雅,充满了古典韵味,读起来仿佛能闻到墨香和旧纸张的味道。它不像那些现代传记那样直白,而是更侧重于一种“气韵”的传达。作者巧妙地将曾国藩的日记、家书与他所处的时代氛围熔铸在一起,让我真切感受到那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为政心态。这种对个体精神世界的深度挖掘,远超出了单纯的史实陈述,更像是一部关于中国知识分子如何在乱世中坚守自我、实现价值的哲学探讨,读完后,心境久久不能平复,仿佛被涤荡了一番。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排版布局实在令人赞叹,初次上手就感觉到了它的分量和厚重感。纸张的质地非常适合长时间阅读,即便是反复翻阅也不会感到疲劳。更值得称道的是,它在史料的运用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准。不同于市面上很多通俗的历史读物,这里引用的原始文献和私人信函的比例非常高,使得论证过程逻辑严密,令人信服。我尤其关注了其中关于湘军体制构建的部分,作者通过详尽的数据和对比分析,清晰地阐明了这种新型军事组织如何能在短期内崛起并对抗传统八旗绿营。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化早期军事改革的学者或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部极其宝贵的参考资料,它的学术严谨性,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敬意。
评分最近读完了一本关于晚清重臣的传记,简直可以说是大开眼界。这本书的叙事非常细腻,作者似乎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有着深刻的洞察。它不仅仅罗列了那些历史事件,更重要的是,它将曾国藩置于一个极其复杂的时代背景下,展现了他如何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既要应对外部的军事压力,又要处理内部的政治权谋,同时还要平衡个人理想与现实困境。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曾国藩的几次重大决策失误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客观与同情并存的态度。他并没有将曾国藩塑造成一个完美无瑕的“完人”,而是刻画了一个有血有肉、充满矛盾的复杂个体。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与这位历史巨人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对那个时代的精英阶层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尤其是在人才培养和自我修养方面,书里提供的见解至今读来仍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评分最近我在钻研关于中国传统家教理念的书籍,发现曾国藩对子孙后代的教诲几乎是贯穿全书的核心主题之一。我正在阅读的那本专注于“家书文化”的专著,简直是这方面的集大成者。作者不厌其烦地摘录和分析了大量家书中体现出的教育哲学,比如强调“慎独”的重要性,反对子侄辈好逸恶劳,以及对他们为人处世的细致入微的规劝。这本书的语言非常亲切,像是长辈在娓娓道来,而不是生硬的说教。它让我认识到,曾国藩不仅是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家,更是一位极其成功的“人生导师”。通过阅读这些家书的精选和解读,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如何平衡严格要求与温和关怀的教育智慧,对于现代家庭教育也有了新的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