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大成傳習錄
定價:39.00元
作者:於鴻坤
齣版社:華夏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5-01
ISBN:978750807984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內容簡介
作為大成拳傳人,作者長期習悟拳學、研習國學,深切體會到立禪站樁是實證傳統文化與拳學真諦的無上妙法,是以身正心、以心印物、以物用心的修門,是拳學的根本和真髓,習武之人可以藉此挖掘生命潛能、喚醒良知良能。本書是作者的弟子們根據其1997~2012年間的拳學、心學、立禪等內容的講授錄音整理而成,全書重在心經傳授,認為拳學之道即生命之道、人生之道、自然之道;大成是整體的生生不息、不斷不住,其要在革新人類習氣之流失,而復其本然之善,全齊性德之真,方是成己成物,盡己之性,盡人之性。
目錄
目錄
拳學之理
大成拳之載道
大成拳之善學
大成拳之與時俱進
太極拳真諦
形意、太極和八卦
套路
招法
功夫之天人閤一
功夫之心理
功夫之明理
功夫之技術
習拳心要
習拳實踐
身手
生機
中道
生活和修煉
心性
形意
中環
鬆緊
虛實
單雙重
空
勢
體用
無我
有形與無形
有序化
通道
不住不斷
傳授
傳承
學習之目的
法之用
尊師重道
拳法歸一
大成拳法
〖
站樁之要領
站樁之形意
站樁之放鬆
站樁之精神
站樁之神意
站樁之時間
站樁之本質
站樁之虛實
推手之原則
推手之真意
試意力
摩擦步
摸意勁
發力
技擊之原則
拳道拾遺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作者於鴻坤(阿龍),大成拳傳人、立禪法脈傳人,文化行者。
自幼習文學武,誦讀經典,拜武術傢路文瑞為師,習練南極派通臂拳法;拜武術傢馬賢達教授為師,係統學練八極、翻子、劈掛、鞭杆等拳械及武術理論。20世紀80年代,為追溯大成拳學本原,拜在拳學傢大成拳大師王選傑門下習練大成拳功、技、理、法,全麵繼承中國武術養生、技擊及其理論,王師賜名“鴻坤”,並題“鴻坤弟子,斷手,大成正宗,衣鉢傳人”以贈之。後拜在拳學大師常誌朗先生門下,繼續研習大成拳,並遊曆各地尋師訪友,精研形意、八卦、太極等內傢拳法。
幾十年來,遍訪各界國學、拳學大傢近百位,習練傳統功法數十種,同時精研典籍經譜,完成以身體體認、印證經典的心得筆記百萬餘字,對古聖先賢“文武兼備”、“知行閤一”、“禪拳不二”精神的體悟日新而深,在此基礎上形成瞭完整的“以身證心、以心印物”的生命之道思想體係和修煉方法,著有作品《大成拳學真諦》、《大成拳》十捲本(前三捲已正式齣版)。
《大成傳習錄》是根據1997~2012年間給弟子、朋友等講授拳學、心學、立禪等方麵的錄音內容整理而成,涉及儒釋道、內外傢拳法等領域,著力於“以身正心,以心印物”的拳學之道、生命之道、人生之道的探索和修煉。
緒論
很多人習練大成拳,但不知道“大成”是什麼意思。有人說集形意、八卦、太極是大成,有人說大成是道德,都是站在不同的位置自說自話,都是拿自己的知識、自己的經驗、自己的學問來詮釋這兩個字。儒傢講大成是聖人之學,詩、書、禮、樂、易、春鞦統攝一切的一個整體,要在革新人類習氣之流失,而復其本然之善,全齊性德之真,方是成己成物,盡己之性,盡人之性。大成是整體的生生不息、不斷不住。
我自幼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和拳法,先後追隨多位名師,隨著年齡及人生閱曆增長,漸漸懂得不管何種拳法,其根皆係於國學。由此,幾十年來,我重新深入、廣泛地學習研練紅拳、形意、八卦、太極、大成、劈掛、八極、翻子、搓腳、鶴拳、五祖等多傢拳法,兼習長短器械;在這個過程中,更能從形上、勁上、法上、氣上、意上、神上、心上體會到拳學即是國學的體證。
在長期的拳學體悟、傳統文化經典學習的過程中,深切體會到大成立禪站樁是實證中國文化與拳學的無上妙法。拳學的真髓、根本是站樁,站樁是儒釋道三學的下手處,是挖掘生命潛能、恢復良知良能的殊勝法門。
立禪是以身正心、以心印物、以物用心的修門。身體有智慧,心裏有力量、有感知力覺察力、有洞察事物的能力,不預設,頭頭是道。立禪站樁即把身心放空,不帶任何識見,以經論參證。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心地非常清晰。對敵時,感知對方之神氣,猶如水對船的感知;生活當中也要具備對事物感知的能力,何止於對敵之際。
體認中,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身動起象外,捨己而以物為法,直指事物本相,意不由己齣,其功夫之用是深入物性之內,與之相閤而運行,身體隻是整體的一部分,無我纔能齣象外之意、真實妙用。
拳術入門繁雜不一,有的拳以視對方沒能力入手,有的拳是以增強自己能力為入手之法;有的從形入,有的從無形入,有的由空入,都隻是門徑而已,都可體認拳學之道、生命之道、人生之道、自然之道。
立禪培養的是浩然之氣,不以喜怒哀樂而奪之。立禪是身、心、意的實質精、氣、神從分離狀態走嚮混融閤一的整體狀態。身不動,精化為炁;心不動,炁化為神;意不動,神化為虛。立禪當中,身體的種種反應、身外的動靜變化,都不能影響立禪的要領,即所謂不住相。儒傢的學習是先變化氣質,然後用變化瞭的身心去生活,丹道修煉是用一點真陽的先天祖氣,般若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立禪的大用在於使人以生生不已之機在日常生活中用萬事萬物覺悟身心
本書是弟子們根據1997—2012年我的部分講拳錄音整理而成,大都是即性而來,隨性而去。雖後來數易其稿,但還免不瞭雜亂。讀者若能從中有所體認,方傢若能不吝賜教,都是我的心願。
於鴻坤
2013年9月第四稿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為我們提供瞭一種“慢下來”的思維框架。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的大腦習慣瞭高頻次的刺激,而這本書卻像一個降噪器,有效地過濾掉瞭外界的喧囂。它的語言風格極其凝練,有時一句話就蘊含瞭數層含義,需要反復咀嚼纔能體會其中的精髓。我發現自己常常需要停下來,閤上書本,在原地默想幾分鍾,纔能真正消化吸收其所傳達的思想。書中對於“慎獨”的解讀,尤其值得稱道,它深入探討瞭在無人監督時,個人道德的真實基石是什麼,這比任何關於外在約束的討論都來得深刻。對於那些真正渴望進行內在修行、尋求生命深度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指南針,它指引的方嚮不是財富或名聲,而是永恒的內在豐盈。
評分初接觸此書時,我有些擔心其內容會過於陳舊,難以引起當代讀者的共鳴,然而事實證明,這種擔憂完全是多餘的。作者的智慧是超越時代的,他巧妙地將古老的智慧與現代生活的具體情境相結閤,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觸傳統文化的讀者也能感到親切和受用。這本書最大的魅力在於其強大的生命力和穿透力,它不隻是知識的傳遞,更像是一種精神的“洗禮”。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心性”培養的細緻描摹,那種從外在行為倒推至內在心念的邏輯,清晰而有力。它不會直接告訴你答案,而是通過引導性的提問,激發你自我探索的潛能,讓你真正成為自己思想的建築師。每讀完一章,我都會有一種重獲新生的感覺,仿佛卸下瞭許多不必要的包袱,整個人都變得輕盈而有力量。這本書,值得我珍藏並時常翻閱。
評分我通常對這類“傳習錄”性質的書籍持保留態度,總擔心內容會過於玄虛或不接地氣,但這本卻完全顛覆瞭我的刻闆印象。它的文字功力極為深厚,但絕不故作高深。行文流暢自然,如同山間清泉,不急不緩地衝刷著讀者的心靈。最讓我震撼的是它對於“知行閤一”的探討,不僅僅停留在口頭上,而是用極其細膩的筆觸描繪瞭如何在日常瑣碎中實踐那些高遠的理想。比如書中對“專注當下”的解析,結閤瞭古代的禪修方法與現代心理學的觀察,提供瞭許多可操作的練習。每當我感到思緒飄忽不定時,翻開其中任何一頁,都能迅速將我的心神拉迴身體,重新校準方嚮。這本書更像是一位嚴謹的良師益友,它既鼓勵你仰望星空,更要求你腳踏實地,這種平衡感把握得極好,讓人在敬佩之餘,也充滿瞭學習的動力。
評分說實話,我本來是抱著“隨便翻翻”的心態開始閱讀的,沒想到很快就被其獨特的敘事結構所吸引。這本書的篇章安排極富匠心,它沒有固定的章節標題,而是用一係列富有哲理的短句作為引子,引導讀者進入不同的心境空間。這種開放式的閱讀體驗非常自由,你可以在任何一個觸動你的點深入挖掘,而不會被既定的路徑所束縛。它對傳統禮儀和道德規範的闡釋,摒棄瞭僵硬的教條主義,而是從人性的本源齣發,解釋瞭這些規範存在的必要性和美學價值。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謙遜”的論述,它將謙遜描繪成一種強大的力量,而不是軟弱的錶現,這對於習慣瞭高調張揚的現代社會而言,無疑是一劑清醒劑。讀完後,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與世界相處的方式,那種由內而外的平和感,是任何物質享受都無法替代的。
評分這本關於傳統文化與修行的書籍,著實讓人耳目一新。它並非那種枯燥說教式的理論堆砌,而是通過一種近乎於“對話”的方式,將深奧的道理娓娓道來。閱讀過程中,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個充滿智慧的學堂,身邊的長者循循善誘,將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古老智慧,化解為觸手可及的生活哲學。書中的案例選擇非常貼閤現代人的睏境,無論是職場中的迷茫,還是人際關係中的糾葛,都能在其中找到某種精神的指引。尤其欣賞作者處理復雜概念時的那種抽絲剝繭的能力,將宏大的體係拆解成可以逐步消化的模塊。它讓人思考的不僅是“如何做”,更是“為何要這樣做”,從根本上觸動瞭我們對生命意義的追尋。讀完後,心中那種浮躁感明顯減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沉靜的篤定,仿佛找到瞭一個可以安放靈魂的港灣,值得反復品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